阅读测试训练(高中内容第一轮)

2023-12-29 00:00:00梁开喜
现代阅读 2023年2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绝艺非遗”的创始人、来自清华大学的“90后”创业者肖书阳,曾在博士期间对在册的非遗传承人进行拜访,并对市场进行调研。在CNTV(中国网络电视台)一次为文化遗产日所进行的访谈中,他讲述了一些非遗产业的现状和市场情况。这些古老的非遗产业正因传承人的逐渐老去和与现代审美的差异而面临着巨大的市场危机。

界首彩陶、洛阳宫灯、苗族织锦等本具备相当发展潜力的非遗工艺的发展现状,很能反映出这一领域所面临的发展困境。这类国家级非遗的艺术品,普遍存在着缺乏市场认知、价值被低估等现象。而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年纪偏大,对自己的产品也没有一个很好的定位,使得作品与现代审美存在着巨大的鸿沟。

非遗之所以成为非遗,就是因为他们与现代商业“格格不入”。然而,非遗是我们的文化根脉,是解决“我是谁”的问题,又必须进行一定的挖掘、保护和开发。非遗的复兴需要获得3个驱动力,即设计驱动力(手艺人的审美需要跟上时代)、消费驱动力(需要有人去认可和交易)以及科技驱动力(让稀缺性彰显的同时,提高互动性和可玩性)。推动非遗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是能够为非遗产业注入上述3种发展动力的有效手段,而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数字藏品,或许是不错的切入点。

数字藏品是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发行的数字化凭证,其特点在于使得数据确权得到保证,强化了数据以及数据访问权的资产属性,不需要中间环节监管,节省成本,提高效率,保护数据安全。目前,数字藏品领域正在吸引着一批又一批优质、年轻的艺术家创作者,将非遗文化进一步数字藏品化,有望通过为非遗注入新的元素来为其注入设计驱动力,并进行更好的活态传承。

数字藏品领域是一个蓝海市场,所以非遗产业在与数藏领域结合后,有望通过数藏交易平台,进一步赋能,以更新颖的方式触达更多的收藏者、欣赏者,帮助其在交易中挖掘收藏价值,并以活态化、市场化的方式更好地保护非遗。只有实现一定的市场化,才能够帮助手艺人脱贫,让非遗传承下去,以达到发扬传统文化的目的。非遗的数字创新,需要市场的进一步推动,需要从业者的孜孜不倦,也需要政策的支持和包容。

如果说元宇宙代表了一种新文化、新思潮以及一种新的意识形态,那么数字藏品就是其中的基础设施和新资产,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华传统文化通过注入新的文化元素和商业形态,来进一步为其赋予新的发展动力。虽然现阶段数字藏品的市场规模还非常小,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伴随它的高速增长和巨大潜力的释放,中华传统文化正在这一领域被不断挖掘、探索与复兴。

(摘编自《光明日报》文章《数字藏品赋能传统文化,促进非遗等传统产业发扬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