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识见提升:豁达

2023-12-29 00:00:00
现代阅读 2023年12期

精心选点

“在《定风波》中,苏轼通过途中遇雨这件生活小事,表达了自己怎样的生活态度?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这道题的设题意图是让学生着重理解词人由生活小事阐发的人生哲理,并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对作品提出自己的看法。

教师教学用书上是这样设计答案的:在《定风波》中,作者写了在一次出游途中遇到阵雨的经过。在突如其来的风雨中,作者没有雨具,却依旧手拄拐杖、脚穿草鞋,吟咏长啸着从从容容地缓步行走。他把风雨看得很平常,觉得风雨交加的天气和晴朗天气并没有什么差别。作者实际上是以自然风雨来隐喻人生风雨,表明自己对于各种政治打击和迫害遇变不惊、见怪不怪。作者正是通过这件生活小事,表达了自己旷达、洒脱的人生态度。

再看教师教学用书关于《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定风波》的整体把握部分,其中也对两首词所蕴含的“豁达”的人生态度作了分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眼见江山依旧,人事全非,多情自扰,徒增白发,于是发出了“人生如梦”的感叹,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寄托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普遍存在一种出世与入世的精神矛盾,而苏轼是其中最达观洒脱的一个。在他的词中,虽然也常有苍凉的思绪,但是终究掩盖不了其豪放旷达的精神。

《定风波》一词的下阕写雨过天晴后的心理感受:刚才还是风雨大作,转瞬间,“山头斜照却相迎”,人生的晴雨一如自然界的变化,反复无常,如何面对这样的现实呢?词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他回首走过的风雨历程时,竟达到了一种宠辱偕忘、超乎物外的人生境界。

综上所述,以“豁达”为点进行探究,紧扣苏轼词作文本的同时,体味苏东坡的人生态度,对于培育中学生健康的人格气质有着积极意义。

一、文章阅读与思考

对于“豁达”,人们有不同的看法。阅读下文,说说本文的哪些看法让你对“豁达”有了新的见解。

豁 达

◎ 宋守文

豁达,是心胸开阔、性格开朗的体现,更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体现。它是一种奉献、一种气度,也是一种淡泊、一种智慧。

豁达是美的释放,是爱的渲染,更是心灵的呼唤。它是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自发情感,是毫无保留的自我奉献,是自然而然的真实感受。它仿佛是人间的春风,又宛如生命的源泉,将这个世界变成幸福的乐园。

尖刻、势利、贪婪、嫉妒、讥讽、打击、陷害等词语与豁达无缘。豁达是一种审时度势、扬长补短的机敏,是一种厚积薄发的外化力量,又是彻底扬弃浮躁的、无须声张的大度,更是精神上的坦然自在、内心的宽宏大量、达观处世的洒脱。

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不幸,坦然面对扑面而来的热嘲冷讽,用开朗和善的真诚去化解恩怨纠纷,用坚定的信念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

生活,何必苦苦计较昨天的得失,何必怨恨以往的旧恨新愁,何必为唐突的往事而汗颜?何不淡化对过去的眷恋和追悔,何不仰天一笑泯恩仇?

豁达,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平淡视之的境界;是素面朝天、笑对艰难、乐观真实的大度;是宠辱不惊、心灵敞亮、清纯典雅的修养;是磨炼自我、解放人格、尽情洒脱的意趣;是灵性纯净和放松的升华,是内质充盈和宠辱偕忘的从容,是返璞归真守住人性的“本真”,又是生命积极而又恬静的生存状态。

豁达,需要修身养性、深明大义,更需要宁静致远、不慕荣华、不媚权贵。这样,才能光明磊落地处世,勤勤恳恳地做事,坦坦荡荡地生活,堂堂正正地做人。

豁达是知书达理,临危不惧。它是视野上的拓展,是澄澈圆通的智慧,是自爱、自强、自尊、自信、自洁的人生高度,更是人在体味生命和与生命抗衡时感情上的一种理智。

做豁达的人,行大度的事,保持心灵的给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豁达的人,才能真正拥有豁达的力量。 (来源:《做人与处世》)

二、关于“豁达”的名言凡语

1.生命如逝水,流去的日子不会再回来。当你寂寞无助而难以释怀时,请想想李白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洒脱;当你身处逆境而灰心丧气时,请想想勾践卧薪尝胆以图雪耻的胸怀;当你经受厄运而牢骚满腹时,请想想毛泽东“风物长宜放眼量”的忠告。在现实的纷繁复杂和理想的如梦似幻前,唯有心胸豁达者能说“风景这边独好”,而狭隘者却常常喟叹人生之不如意。那花开花落35d1b9d6dc13e166ad9a0ef1e7e3f802ff6b3751efc805f9590e23a13c8d1290、云卷云舒的闲适与优雅,碧空千里、山山黄叶的辽阔与淡然,也只有豁达者才能品味。

——郑 亚

2.不是常常有人抱怨活得很累吗?那是因为没有学会豁达。学会豁达,就会少些尔虞我诈,少些患得患失,少些怨天尤人;学会豁达,人际关系就会和谐、融洽;学会豁达,就会使我们领略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极致。

—方 思

3.所谓旷达者,就是通晓事物人情在时间中的因果,把现在和将来合在一起看,或把现在和过去合在一起看。一般人见花开了就开心,见花谢了就皱眉,分成二景看;而旷达者见到花开就想到花谢,合在一起看,就不生悲喜之心了。一般人见起高楼就来祝贺,见楼塌了就来慰吊,分成得失看;而旷达者在废墟瓦砾上就会想到当年楼台的华丽热闹,合成一幕看,就不生羡恶。所谓“才下手便想到究竟处”,把因果祸福叠映在一起,统为一观,这才是旷达。

——黄永武

4.豁达常推海内贤,殷勤但酌尊中酒。

——【唐】高适《崔司录宅燕大理李卿》

5.观夫汉高之兴也,非徒聪明神武,豁达大度而已也。

—【西晋】潘岳《西征赋》

6.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公正之处,你也永远得不到两全之计。若要闲散,就不能获得别人评价中的成就;若要愉悦,就无须计较身边的人给予的态度;若要前行,就得离开你现在停留的地方。

——安妮宝贝

7.你跑了那么远的路,只是为了摆脱怀旧的重负,你远征归来,船里满载的是悔恨。

——[意]伊塔洛·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

8.人生由来不满百,安得朝夕事隐忧。

——【明】于谦《静夜思》

9.退一点行安乐法,道三个好喜欢缘。

——【宋】刘过《赠术士》

三、立意训练

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和课外文章、名言凡语后,对于“豁达”,你有了怎样的见解?

提示: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3方面展开思路。

见解预设:

1.豁达是心境,是淡泊,是大度,是知足,是忘却。

2.豁达的人懂得接受不完美;豁达的人懂得分享,懂得分担;豁达的人无所忧惧。

3.豁达是面对挫折、走出困境的精神法宝。

4.说豁达,容易;做到豁达,不容易;而具有超越时空的豁达精神,则更不容易。

5.面对质疑,面对非难,笑而不语便是豁达。

6.豁达将人推向新的高度,豁达的人也是高贵的人。

7.一个人做到了豁达,别人就无法欺他、辱他、折磨他、战胜他。

8.豁达是一种谅解、一种淡然,并不是教人软弱;豁达是一种坚持、一种向往,并不是教人放弃。

9.豁达是领悟人生真谛的反映,是人性日臻完美的标志,是学问和人品之大成,是通过学识优化气质的表现。

10.豁达的人不是物质的奴隶,而是精神的主人。

以读促写

如何才能做到豁达呢?有人如是说: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不幸,坦然面对扑面而来的热讽冷嘲,用开朗和善的真诚去化解恩怨纠纷,用坚定的信念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

请以“豁达”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