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暖导致的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在21世纪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投资者关注全球变暖吗?论文《关注全球变暖》(Attention to Global Warming)试图理解人们对于全球变暖问题的关注和认知是由哪些因素影响的,以及对全球变暖的关注提升之后,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上会采取怎样的行动。
全球变暖导致的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在21世纪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科学界已经形成共识,人类活动所排放的温室气体会导致气候变化。应对全球变暖的趋势,《巴黎协定》设立了在21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人类的能源来源方式需要有革命性的改变。然而,要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需要全世界的政府和民众的支持和配合。不同的调查发现,普通民众对全球变暖现象和成因的认知,远滞后于科学家的共识。这种认知上的滞后会阻碍全人类共同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副教授蔡达铭、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副教授高振宇、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副教授江文熙撰写的论文《关注全球变暖》(Attention to Global Warming)试图理解,人们对于全球变暖问题的关注和认知是由哪些因素影响的,以及对全球变暖的关注提升之后,人们会采取怎样的实际行动。该论文2020年2月发表在《金融研究评论》(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上。
2017年12月底,美国东部预计将遭受异常寒冷的天气。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曾在多次场合称全球变暖为“骗局”,他在当年12月28日通过推特(Twitter)发表了以下信息:“在(美国)东部,可能会是有记录以来最冷的新年前夕。也许我们可以省下万亿美元我国用来而其他国家则没有的应对全球变暖的钱。多加点衣服吧!”《纽约时报》随后指出,特朗普总统的推文误将当地天气与气候混淆。对气候变化的这种误解确实是一种常见的错误。全球变暖是一种长期趋势,通常在个人层面上难以看到。相比之下,特定月份或年份的当地温度更引人注意,尽管它可能是由与全球变暖无关的原因造成的,例如海洋振荡、厄尔尼诺等。例如,纽约市破纪录的7月热月对于接下来10年全球平均温度的增加提供的信息微乎其微,但7月的当地温度对纽约人来说比10年的全球趋势更为显眼。
在论文《关注全球变暖》(下简称“论文”)中,笔者通过分析人们对气候变化和股票价格的关注,来测试人们如何对异常的当地温度做出反应。论文的数据涵盖了世界上拥有主要股票交易所的74个城市。使用国际关注和财务数据的优点是,可以高频地估计世界各地的人们的观点(与调查不同),并研究他们的后续行动,因为投资者根据自身的信念进行交易并影响股票价格。人们的集体信念和努力是气候政策和运动效果的重要决定因素。论文的研究旨在实证识别普通公众如何认识并应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由于人们的注意力有限,人们可能会更关注引人注意的天气事件和个人体验。当地的天气条件是人们的第一手体验。当地天气的影响还可能通过交流渠道和媒体得到放大(在创纪录的最暖年份,媒体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度似乎高于非创纪录年份)。因此,极端的当地温度成为警醒投资者关注气候变化的“警钟”。论文分两步验证这个想法:第一步,测试当人们经历异常暖和的天气时,是否更关注气候变化。第二步,分析考察这种经历是否影响金融市场。由于投资者对本地金融资产的偏好,当地股票的价格受到当地投资者的交易行为的影响。
结果显示,在特定城市的异常暖月中,该城市对“全球变暖”主题的谷歌(Google)搜索量增加。论文的分析控制了时间固定效应,因此搜索量的变化来源于地区的变化。世界上几乎所有地方在给定的月份都不同程度地变暖;如果人们在那个月份生活相对于其他城市有更高的异常温度的城市,人们往往会寻找更多关于全球变暖的信息。当当地异常温度处于所有城市中最高的五分之一时,这种效应最为突出,因为这种天气体验更为显著。
如果投资者改变了他们对全球变暖的看法,他们可能会购买对气候变化敏感性较低的股票,并卖掉气候变化敏感性较高的股票,从而使前者的估值超过后者。笔者将股票按高敏感类和低敏感类进行分类,使用温室气体排放水平作为衡量标准。如果一家公司属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简称IPCC)确定的主要排放源行业,会被认为是高排放公司。这些公司可能对气候变化更敏感,因为它们未来的现金流容易受到更高生产成本和更严格环境法规的负面影响,并且社会责任投资者可能避免持有这些公司的股票。
论文发现,有证据表明,当本地交易所城市在当月异常温暖时,碳密集型公司的股票回报率低于其他公司。当异常温度处于所有城市中最高的五分之一时,这种效应再次更为突出。从城市最冷的五分之一异常温度增加到最暖的五分之一,高排放投资组合的收益下降48个基点。同时,论文根据企业的MSCI碳排放得分定义高排放和低排放的公司,得到了相同的结果。在长期(最长一年)内没有发现任何明显的回报逆转。这种现象在能源和非能源的高排放行业中都有观察到。此外,论文在使用一个早期样本期(1983—2000年)的数据时,没有发现相同的结果,当时全球变暖还不是一个大问题。
为了更好地理解温度是如何影响资产价格,论文分析了不同投资者的交易行为的代理变量。论文主要关注本地大宗股东、本地机构投资者以及个人投资者(他们中大多数是本地投资者),因为他们都受到了相同的温度影响。在异常暖和的季度里,哪些投资者减少了他们对高排放企业的持有呢?与笔者的推测一致,即个体更容易受到注意力有限的影响并被显著的事件所吸引。论文发现,有证据表明个人投资者在卖出高排放企业并购买低排放企业。机构投资者(本地的和外国的)对异常温度没有系统性的反应。更有趣的是,论文发现本地大宗股东的交易方向与零售投资者的交易方向是相反的。因此,本地的异常温度似乎并没有从根本上对所有碳密集型公司的运营产生不利影响,因为这些公司的大宗股东通常在买入股票。论文得出的结论是,异常暖和的天气是一个显著的事件,它影响了个人投资者,论文进行了一系列的测试,并没有找到任何证据表明价格影响是由于更新了对企业未来现金流的预期。相反,人们在变得更加了解气候风险后,似乎在避免持有高排放的企业的股票,这在精神上类似于避免持有所谓的“罪恶”股票(那些涉及生产酒精、烟草和赌博的公司)。
(蔡达铭为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副教授,高振宇为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副教授,江文熙为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原论文《关注全球变暖》(Attention to Global Warming)2020年2月发表在《金融研究评论》(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上。本文编辑/孙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