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千五百人为师。从帀从,四帀,众意也。
—《说文解字》
解字·汉字密码
❶ 军队编制单位,二千五百人为师。《周礼·地官·小司徒》:
“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引泛指军队。
众人。《诗经·大雅·韩奕》:“溥彼韩城,燕~所完。”
老师。《孟子·滕文公上》:“子之兄弟,事之数十年,~死而遂倍(背)之。”
有专门技艺的人。《孟子·告子上》:“今有场~舍其梧槚,养其樲棘,则为贱场~焉。”
官,长。《尚书·益稷》:“州十有二~。”《管子·权修》:“乡置~以说道之。”
六十四卦之一。卦形为坎下坤上。
“狮”的古字。《后汉书·顺帝纪》:“疏勒国献~子、封牛。”姓。
(来源: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有改动)
说文·成语典故
一字之师
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在今浙江桐庐境内做太守时,因敬仰东汉隐士严子陵,特地在桐庐富春江建造严子陵祠堂,并写下《严先生祠堂记》,文中有一首赞颂严子陵的诗:“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文章写成后,范仲淹把它给友人李泰伯看。李泰伯读后说:“‘云山’‘江水’等词,从内容上说,很宏伟;从用语上说,极有气派,而下面用一个‘德’字接它,似乎显得局促,换个‘风’字怎么样?”范仲淹听后,把诗再低低吟诵一遍:“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果然味道大不相同。“风”既有“节操、风范”,又有“风流千古”的意味,更能表达对严子陵的崇敬之情。范仲淹连忙称谢,拜李泰伯为“一字师”,并以一千两银子作为酬答。
一字师:指订正一字之误读或更换诗文中一二字者,即可为师。如今用此称呼善改诗文的人。
一个字的变迁
1.在古代,对教师的称呼有很多,有些称呼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已经相对陌生了,根据句意,结合所学知识,找一找不同的教师称谓,并填入方框内。
2.古代还有哪些关于“师”的称谓呢?试着写一写。
师长
含有视老师为尊长之义,是古时候对教师的尊称之一;军队编制师的最高长官。
①_______________
原为孔子门徒对孔子的尊称,后来成为人们对教师的尊称。
山长
唐、五代时对山居讲学者的敬称;也有隐者之称。
②_______________
原为掌管宗室子弟训导的官员。后逐渐演变为众人所崇仰、堪称师表的人。
答案:1.①夫子 ②宗师 ;2.先生、西席、师保……
结语
《说文解字》中说:“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吕氏春秋·劝学》中曰:“事师之犹事父也。”要像敬爱父母一样去敬爱师长,可见教师在人们心中地位之高。
古有一字师,一字让人受益一世。为师者,更有人以身垂范百世。古人云:“小学者以人为师,中学者以智慧为师,大学者以自然万物为师。”可见,世间万物皆可为师,只要有一颗渴望学习的心。当我们学会以自然万物为师,便可“观一露而知朝阳光华,察一叶而知秋霜露暑”;当我们学会以常为师,便可“洞彻古今,绝学无忧”。学海无涯,师恩如炬,常怀学习之心,拜万物为师,便能收获智慧,强大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