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革命年代走进新时代,红歌伴随着中华民族前进的每一个脚步。从南泥湾到鸭绿江,从鸭绿江到南海边,红色的音符响彻大江南北,在每个中国人的血液里奔腾澎湃。
抗日战争时期
《南泥湾》唱响陕北“好江南”
好地方来好风光,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
—《南泥湾》
/时代背景/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作战逐步转向敌后战场,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对陕甘宁边区进行层层封锁,扬言“不准一斤棉花、一粒粮食、一尺布”进入边区。面对严重困难,党中央发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号召。1941年春,党中央派八路军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在旅长王震的带领下,战士们一边练兵备战,一边垦荒屯田,在南泥湾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把荆棘遍野、荒无人烟的“烂泥湾”变成了陕北“好江南”。(来源:《中国教育报》2023年4月20日,有改动)
/创作过程 / 1943年,19岁的贺敬之被三五九旅广大官兵垦荒南泥湾的热情所感动,一气呵成写出《南泥湾》的歌词。25岁的作曲家马可采用陕北民歌的调式,立即为其谱曲。(来源:中共党史出版社《红歌纪事》,有改动)
红色纪事
领导人带头劳作
▶关键词:以身作则、艰苦朴素
“在大生产运动中,中央领导人以身作则,起带头作用。”延安干部培训学院南泥湾分院教师张涛说,毛泽东同志开垦了一块地,种上了菜;朱德同志组织一个生产小组,开垦菜地三亩;1943年,中央直属机关等举行纺线比赛,周恩来同志被评为纺线能手,任弼时同志夺得第一名。(来源:《人民日报》2021年10月29日,有改动)
为了给菜地施足肥料,朱德几乎每天早起出去捡粪。他只身一人,手持铁锹,肩挎粪筐,穿行在延安城外的微微晨曦之中,浑然是一位地道的农民。(来源:中共党史出版社《红歌纪事》,有改动)
战士垦荒南泥湾
▶关键词:迎难而上、自力更生
三五九旅全体战士们迎难而上,没有住的地方,战士们就在树林里露营;没有粮食,战士们就徒步数百里山路背粮运盐;没有菜吃,大家就一起上山挖野菜;没有生产工具,就盘起炉子打䦆头。部队战士们就是靠这样自力更生的豪情、艰苦奋斗的韧劲,用双手创造了一切。(来源:《中国教育报》2023年4月20日,有改动)
新中国成立初期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响彻鸭绿江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时代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际国内形势依然很复杂。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纠集了十几个国家的军队,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公然干涉朝鲜内战,越过三八线向中朝边境扑来。面对严峻考验,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审时度势,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定,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抗美援朝战争就此拉开序幕。(来源:红旗出版社《红歌的力量》,有改动)
/创作过程/《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的曲子是著名作曲家周巍峙在半小时内边哼唱边在大腿上敲打出来的,而歌词原本是“出征誓词”,真正的词作者麻扶摇却认为署名“志愿军战士”更确切。(来源:中共党史出版社《红歌纪事》,有改动)
红色纪事
词作者麻扶摇谈“抗美援朝”
▶关键词:集体的荣耀、埋骨何须桑梓地
麻扶摇认为即使是自己的词,署名“志愿军战士”也很确切。“因为歌词的意境是战士们用自己的英雄行为描绘的,歌词的主题思想是发自每个战士内心的豪言壮语,他们才是真正的作者!”他神情凝重地讲道,“我们炮兵连在朝鲜战场苦战三年,一次次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但先后有二十多名战友死在敌人的狂轰滥炸和扫射之中,将忠骨留在异国他乡。”(来源:中共党史出版社《红歌纪事》)
改革开放时期
《春天的故事》从南海边展开新画卷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春天的故事》
/时代背景/ 1979年,中国南方的一个小渔村,一夜之间成了世界关注的焦点,这一年的春天,邓小平同志决定在深圳建立经济特区。1984年春天,邓小平同志亲临深圳,为这座飞速发展的城市题词:“深圳特区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再次亲临深圳,发表了划时代的“南方谈话”。(来源:红旗出版社《红歌的力量》)
/创作过程/《春天的故事》由蒋开儒、叶旭全作词,王佑贵谱曲,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代表歌曲。
红色纪事
南方谈话:遍撒梦想的种子
▶关键词:梦想起飞、经济高速发展
20年来,无数人的梦想在改革开放这个大舞台上变成现实。安徽芜湖,20年前身陷困境的“傻子瓜子”创始人年广久在南方谈话后摆脱困境,“傻子瓜子”如今已成为资产过亿元的现代化炒货企业,加盟专营店达到数百家。邓小平南方谈话8年后,一位在海外呆了14年的青年在几次回国考察后终于下定决心回到中国,他就是全球最大太阳能光伏企业无锡尚德的创始人施正荣。
“20年前,中国还处于解决温饱的阶段。现在,中国的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应该说,这种发展变化与南方谈话密不可分。”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主任龙平平说。(来源:新华社《从春天再出发——记邓小平南方谈话20周年》,有改动)
唱响新时代
用音符架设与历史对话的桥梁
红色经典之所以深入人心,在于其独特的历史纵深感和精神穿透力。这些歌曲的意义早已超越作品本身,它们是时代强音,也是民族精神的象征。《红梅赞》之于红岩精神,《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之于抗美援朝精神,《学习雷锋好榜样》之于雷锋精神,都是在用音符为今人架设与历史对话的桥梁,都是在用旋律传递和弘扬红色精神。(来源:《光明日报》2022年1月21日,有改动)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听过哪些红歌呢?你们的红色歌单和父母、祖父母的有什么不同?请分别列出你们的红色歌单,一起探寻不同时代的红歌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