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有效需求,促进个人养老金市场发展

2023-12-29 00:00:00杨长汉
清华金融评论 2023年7期

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顶层设计已经基本成形,市场拓展正在积极推进当中。在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个人养老金面临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从潜在需求到有效需求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亟需政府和市场积极助推弥合鸿沟。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作用、激发有效需求,是促进个人养老金市场发展的关键。

众所周知,我国面临严峻的老龄化挑战,积极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金体系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战略选择。经过长期的制度探索,作为第三支柱养老金的个人养老金制度顶层设计已然成形。激发有效需求、做大市场规模,才能实现个人养老金制度的福利效应。

激发个人养老金有效需求,

亟需政府和市场的助推

激发有效需求需要政府助推

2007年,天津滨海新区开始探索税延型个人商业养老保险。2018年,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开展试点。2021年以来,银行业试点和扩大试点银行养老理财。2022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根据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颁布实施《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2022年10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颁布实施《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至此,在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等第一支柱与第二支柱养老金之外,明确了第三支柱养老金制度和市场发展的基本规范。个人养老金制度顶层设计成形之后,制度的推广实施成为后续重点。除了市场规范有序运行,检验制度的有效性的直接指标是市场规模的扩大,扩大市场规模的着力点则在于如何激发有效市场需求。

激发有效需求需要市场助推

个人养老金从试点阶段到目前制度成形发展阶段,表现出制度覆盖率低、基金规模小、个人缴费额度小,整体市场成长速度慢的市场特征,有“吸睛不吸客”之嫌。我国自2000年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当前到21世纪中叶都面临严峻的老龄化挑战,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在14亿多人的总人口当中,已有超10.5亿人加入了基本养老金制度,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金体系基本形成,个人养老金的潜在需求不可谓不大。但是,潜在需求与有效需求之间,隔着巨大的“鸿沟”。养老金潜在需求不等于有效需求,有意愿且有购买能力的个人投资个人养老金才是有效需求,有效需求才是拉动个人养老金制度和市场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社部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个人养老金1954万人开户、613万人缴费,缴费人数占开户人数的比例只有31.37%。总缴费142亿元、人均缴费2316.47元,与制度许可的个人年缴费上限12000元/人相距甚远。即使到2023年3月末,个人养老金开户人数只是扩张到了3324万人。从制度覆盖率来看,个人养老金开户人数约为参加基本养老金制度人口的3%。

发挥有为政府作用,

激发个人养老金市场有效需求

第一,积极推广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优化个人养老金制度供给策略。国家层面个人养老金基本制度已经构建,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需要进一步健全相关配套政策、促进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推广实施。配套政策要以激发和实现个人养老金有效需求为目标,侧重扩大制度覆盖面、提高相关机构和参与人的积极性、提高缴费和积累水平、促进市场规模扩张。制度供给策略可以借鉴美国个人退休账户(IRA)、俄罗斯IRA、简易雇主计划(SEP IRA),以及简单退休计划(SIMPLE IRA)和新加坡中央公积金、香港强积金等国际经验,总结吸纳前期国内个人养老金的试点经验,围绕激发需求、做大市场来定位制度供给。第一,相关部委和地方政府积极健全个人养老金制度推广实施的政策。积极探索加入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激励机制:在适合的行业、大型企事业单位、地方探索自动加入制度,落实个人养老金相关政策优惠,加大公共服务支持力度。第二,健全个人养老金的投资运营管理制度。完善合格机构和合格产品准入、管理机构主体和行为监管、产品设计与市场运营监管、投资运营过程和风险监管、投资者教育相关政策,探索默认合格机构和默认合格产品机制。第三,健全有效促进个人养老金制度在地方层面落地落实的政策。以激发有效需求为导向,地方配套政策要以简明便利、促进激励机制和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为取向。

第二,落实个人养老金税收优惠,为个人养老金发展提供动力。税务部门积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可以促进税收激励机制发挥作用。借鉴国际经验,个人养老金有免税和收税的EET、TEE、ETE、ETT、TTE、TET(T代表征税,E代表免税)等各类税收优惠组合模式。基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和健全多层次多支柱养老金体系的紧迫性,我国个人养老金制度优先采用了EET税收优惠模式,对个人年缴费12000元限额及其投资运营期间的投资收益实行免税政策,在领取阶段相应收取3%的个人所得税。在个人所得税累进税率制度下,分别设计3%到45%的七级税率。个人养老金税收优惠政策对于中高收入群体尤其是高净值客户具有可观的节税效应。加强个人养老金税收优惠政策宣传,提高税收优惠政策执行的简明与便利,可以为激发个人养老金有效需求提供重要动力。

第三,加强个人养老金协同监管,提高监管效率。在金融分业经营的体制下,协同监管直接影响监管效率,提高监管效率有利于激发有效需求。个人养老金监管制度的上位法包括社会保险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保险法、证券投资基金法,监管机构包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财政税务部门、证券基金监管部门、银行保险监管部门,投资范围涉及储蓄存款、银行理财、商业养老保险、养老目标基金等。在功能监管的基础上加强协同监管,提高监管效率、降低监管成本,可以促进市场供给质量的提升和有效需求的激发。

第四,建设高效便捷的个人养老金信息平台,促进个人养老金市场高效运行。个人养老金信息管理服务平台是支持制度和市场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政府为激发有效需求而提供的重要公共服务。信息平台的建设和服务提供主体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信息平台的功能要兼容相关的社会保障、财税、金融监管的制度衔接和分工协作,根据运营管理需要开放相关机构和产品的接口,在个人服务上要支持个人有效便利地实现开户、缴费、归集收益、纳税、待遇领取、多层次多支柱养老金账户衔接与转换、信息查询核对等。

第五,积极开展个人养老金政策宣传与投资者教育,引导个人养老金需求。个人养老金的政策宣传和投资者教育是促进市场有序发展的重要公共服务,也是激发有效需求的重要策略。制度运行面临个人有限理性、市场失灵等主要问题,政策宣传要面向个人和相关运营管理机构同时进行。相关金融运营机构要落实相关政策法规,防范机构行为偏离社会政策目标、唯商业利润最大化是图、行业恶性竞争、机构行为短期化、误导投资者等市场失灵的问题。相关金融运营机构协同政府开展个人养老金的政策宣传和投资者教育,既是运营机构的社会责任,也是运营机构拓展市场、服务客户的有效策略。政策宣传和投资者教育是养老金国民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参与个人养老金制度的个人也具有重要意义。个人金融投资和资产配置专业知识与能力有限、投资管理目标短期化、忽视投资风险、过度追求高风险收益、羊群效应等个人有限理性必然制约行业和市场的发展。不同的产品具有不同的风险收益特征,投资者需要根据风险承受能力和养老目标进行产品的投资选择。政府和运营管理机构积极推动个人养老金政策宣传和投资者教育,可以促进养老储备和理性投资、促进市场的培育和发展。

发挥有效市场作用,

激发个人养老金市场有效需求

第一,从个人养老金市场需求出发,优化个人养老金市场供给策略。个人养老金市场的供给方主要是相关金融运营机构,供给策略要立足于满足和激发有效需求。一是供给要从需求出发。运营管理机构和产品的设计、运营、管理等都要从需求出发,通过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营管理、有效可靠的机构治理、简明便捷的产品设计和友好的投资者体验、稳定持续的业绩表现来满足和扩大市场需求。二是抓住关键目标市场,通过供给激活潜在需求、激发有效需求。目标市场之一在于养老储蓄。我国国民储蓄率长期居于全球前列,个人储蓄的一个重要动机就是养老储备动机,市场开发的一个重点就在于支持个人养老储蓄转化为个人养老投资。市场经常可见大量中老年在银行排队,其中就蕴含了个人养老金的巨大现实需求。目标市场之二在于商业保险当中既有的大量纯粹商业化的养老保险、年金保险,对接、平移、转换这些养老型的商业保险可以转化出巨额的个人养老金。目标市场之三在于既有的银行理财、证券和基金投资当中所包含的一定比例的养老投资。金融机构的零售业务、私人银行、财富管理的资产配置,其中包含配置相应比例的个人养老金的需求。目标市场之四在于多支柱养老金体系的参加人。相关机构和产品要主动便利对接第一、第二支柱养老金,巨额的且在不断扩大的基本养老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客户,是个人养老金最大的基石市场。目标市场之五在于巨额的且在不断扩大的住房公积金。住房公积金制度早期功能在于解决居民住房问题,而我国房地产发展早已进入“房住不炒”、居民房地产配置比例过高的阶段。大部分40岁以上的住房公积金制度参与人面临现实的养老储备需求,中年以上人士面临住房公积金转换为个人养老金的现实需求。

第二,以个人养老金保值增值和投资收益为牵引,从利益上激发个人养老金有效需求。养老金是个人的“养命钱”,保值增值是市场运作的基本要求。个人养老金本质上是个人养老投资产品,有利于促进国民从储蓄养老转变为投资养老。保值增值、良好的投资业绩,是个人养老金制度优势和相关机构与产品的竞争优势的重要体现。投资者选择相关机构和产品,最直观的指标是个人养老金的投资收益率。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年报数据显示,全国社保基金自2001年成立至2021年年均投资收益率达8.30%。人社部年度企业年金数据摘要显示:企业年金自2007年2022年年均投资收益率达6.58%。全国社保基金和企业年金长期平均收益率高于同期通货膨胀率,高于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平均收益率,而长期平均风险水平低于纯粹的股票市场风险水平。这是养老金投资管理绩效的最好说明,也是养老金市场化投资管理制度优势的体现。借鉴全国社保基金和企业年金的投资管理经验,个人养老金运营管理应该明确保值增值目标,在追求绝对收益的基础上追求相对收益,在控制风险和控制净值回撤以保持业绩稳定持续的基础上追求相对良好的收益率。运营管理机构的公司治理与机构发展策略,产品的资产配置、投资范围、投资策略、成本费率、风险控制、客户推广与服务,最终都会体现到投资绩效上来。个人养老金机构和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是投资管理能力,激发有效需求的根本和前提在于提高投资管理能力、控制投资风险并实现良好的投资收益、确保个人养老金保值增值。

第三,发挥比较优势,通过竞争与合作促进个人养老金市场拓展。运营管理主要涉及相关银行、保险、基金等机构,相关机构之间具有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良性竞争可以促进个人养老金机构和产品的开发与推广,提高市场效率、提高个人养老金投资者的满意度和便利性。各类金融机构和产品同时具有比较优势,有利于其在个人养老金市场深化合作。银行和保险具有人员网点等渠道优势和货币类产品与固定收益类产品开发与运营管理优势,基金具有权益类投资和资产配置优势。个人的养老需求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需求特点,个人的养老投资具有不同的风险收益偏好,市场客观需要差异化的机构和产品来满足多元化的养老投资需求。发挥不同机构和产品的比较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可以合力促进行业与市场做大做强。

第四,市场机制与政府机制融合,借助政策力量促进个人养老金市场拓展。与一般纯粹商业化市场化的金融产品不同,个人养老金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和社会性。个人养老金既是市场化运营的商业养老金,又是国家政策推动的多支柱多层次养老金体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的制度建设、市场监管、政策激励对市场发展具有重要积极促进作用。遵循相关制度政策、对接政策目标、耦合政府机制、协同政策宣传和投资者教育,既是相关金融机构和产品合规的重要内容,也是激发有效需求、拓展市场的重要策略。

第五,积极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提高个人养老金运营管理效率。个人养老金的需求方是亿万个人,潜在需求包含在10亿以上已经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潜在客户当中。与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及全国社保基金主要采取B2B(企业对企业)和B2G(企业对政府)的信息系统和商务模式不同,个人养老金需要构建B2C(企业对个人)的商务模式和信息平台。充分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提高个人养老金业务的便捷性和可及性与个人用户体验友好,是影响运营管理与市场拓展的重要因素。综合第五代移动通信(5G)、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金融科技手段,搭建并充分运用高效的个人养老金B2C网络平台,是激发个人养老金有效需求的“推进器”。比如:如果个人养老金B2C市场运营平台系统能够激活13.68亿人的全国社保卡、7.15亿人的电子社保卡客户,将极大地激发个人养老金的有效需求。

(杨长汉为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国养老基金投资风险调整收益指数研究”(71974219)的资助。本文编辑/王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