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民银行年内首次降息,六大行集体下调存款挂牌利率
6月13日,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1.90%,较前日下降10个基点,这是年内首次降息,上一次7天公开市场操作降息,还要追溯到2022年8月15日。6月15日,人民银行开展237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利率为2.65%,下降了10个基点。6月20日,人民银行公布了最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LPR和5年期以上LPR均下调10个基点。而在6月8日,六家国有大行同时宣布,下调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
《清华金融评论》观察
中国人民银行降息、六家国有大行下调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这其实都是我国政府稳经济、促增长的部分举措,希望通过降息、下调存款利率,来促进企业和个人的消费和投资,促进我国经济的良性循环。我国经济目前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经济是在增长,不过势头不太强劲,政策措施还需要更多时间发挥作用。
◎ 美国总统拜登签署暂停债务上限法案
当地时间6月3日下午,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一项关于美国联邦政府债务上限和预算的法案,结束了近期围绕美国可能陷入政府债务违约而产生的不确定性。这一法案暂缓债务上限生效至2025年初,并对美国2024财年和2025财年的开支进行限制,这是自二战结束以来美国第103次调整债务上限。该法案之前在美国国会众议院和参议院先后获得通过。
《清华金融评论》观察
该法案的签署使得美国得以暂停执行美国联邦政府31.4万亿美元的债务上限,避免了可能会发生的首次违约,美债危机因此告一段落。美国在2023年1月触及31.4万亿美元的债务上限,此后美国财政部使用特殊会计措施来维持对所有联邦债务的支付。拜登签署最新法案为美国财政部恢复新债发行开了绿灯。评级机构惠誉表示,尽管债务限额协议将使美国政府能够履行其偿债义务,但美国的“AAA”信用评级将继续处于负面观察名单中。
◎ 德国经济已陷入“技术性衰退”
德国联邦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经价格、季节和工作日调整后,2023年第一季度德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下滑0.3%,连续两个季度环比下滑,德国经济陷入“技术性衰退”。同日发布的新闻公报显示,持续的价格高涨继续成为德国经济2023年的负担,家庭消费支出与政府消费支出均环比降低。
《清华金融评论》观察
除上述数据外,近期由德国经济研究机构等接连发布的多个德国经济数据和指标同样不太理想,无疑给德国经济前景又蒙上了一层阴影。德国伊弗经济研究所(Ifo)公布的数据显示,经季节调整后,德国5月商业景气指数从上月的93.4点降至91.7点,这是该指数近6个月来首次下降。伊弗商业景气指数被视为德国经济发展的“风向标”,经济学家据此预测,2023年第二季度德国经济可能将陷入停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