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AI速成班成下一个“割韭菜”重灾区
随着人工智能(AI)聊天机器人ChatGPT爆红,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成为市场风口,一大批相关技能的人才培训机构活跃于市面,忽悠“打工人”斥重金报班。事实上,AIGC主要涉及自然语言处理和算法等方面,技术壁垒颇高,就算是科班出身,都得沉下心来重新“充电”,普通人想靠高价速成班吃上“技术红利”很难。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AI换脸,用“明星脸”卖货涉及侵权吗?
近日,有网友点开直播间,发现“当红女星”竟然正在卖货。然而定睛一看,这些带货“明星”其实只是使用了AI实时换脸技术的普通主播。北京云嘉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表示,AI换脸直播主要涉及侵犯肖像权、姓名权问题。
(来源:中国新闻网)
AI翻唱,谁分到了AI音乐的蛋糕?
使用声音克隆技术,“AI孙燕姿”应运而生,相关的翻唱视频迅速走红。孙燕姿本人感慨:“人类无法超越它(AI技术)已指日可待。”
AI音乐让众多歌手和唱片公司感到危机来袭。2023年3月,音乐行业巨头环球音乐集团公开表示:“我们将毫不犹豫地采取措施来保护我们和艺术家的权利。”
(来源:每经网)
观 点 聚 焦
微软(中国)首席技术官 韦青:
我们既不可神话人工智能,也不可淡化人工智能,更不可妖魔化人工智能。
正如古人所言:“知其雄,守其雌。”与其说因为担心某种能力而不去拥有某种能力,倒不如主动理解并拥有这种新的能力,但同时在哲学与道德层面去把控这种能力的应用。
“学以致用”“造福人类”是技术发展的永恒归宿。 (来源:知乎网)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院长、教授 熊秋红:
在我国,学者对于人工智能在刑事司法中的应用大多持乐观态度。关键要寻求法治主义与技治主义的有效结合。
人工智能在刑事司法中的应用应当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妥善处理安全与自由、公正与效率、实然与应然的关系,达到多元法律价值的兼顾与平衡。 (来源:《检察日报》)
思考探究:AI技术的发展对你的日常生活有影响吗?你对它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