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四五”规划对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塑造国家发展战略支撑进行了全面部署。作为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保险资金始终坚定践行服务国家战略、支持实体经济的责任与使命,多层次、多方位持续加强对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新形势下,随着创新驱动战略的稳步推进,保险资金与科技创新的结合将更为紧密,行业高质量发展也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保险资金是实现科技强国战略的坚实助力
保险资金是国际上科技创新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
资本市场支持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保证,其中保险资金是国际资本市场上创业投资、风险投资的重要机构投资者。以美国科技产业发展历程为例,成熟完善的资本市场以及高度活跃的私募股权投资行业,为美国在信息产业、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科技创新领域保持全球领先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使美国成为当今科技最先进、创新最活跃的国家之一。从境外保险资金运用实践来看,科技创新企业融资路径较为多元,保险公司可以通过股票、优先股、公司债、另类投资等多种方式给予资本支持,特别是通过风险投资和创业投资基金等,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了长期性、权益性资本支持。
保险资金具备支持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巨大潜能
科技创新企业通常具有高成长、高风险和轻资产的特性,在早期发展阶段商业回报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同时缺少必要的担保与抵押物,通过银行信贷等债权融资难度较大。而保险资金具有期限长、规模大、持续稳定等特征,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既是保险资金的本质属性,也符合其运作规律,保险资金是资本市场上稀缺的长期资金、耐心资本和优质资本。保险资金可以通过未上市企业股权投资、基金投资、债权投资等多种方式,满足科技创新企业的潜在多层次资金需求。综合来看,保险资金与科创产业具有高度契合性与内在适配性。
截至2023年7月末,我国保险行业资产总额为29.26万亿元,资金运用余额26.88万亿元,其中债券投资11.55万亿元,占比42.96%;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投资3.55万亿元,占比13.21%;银行存款2.79万亿元,占比10.37%。保险资金可以通过债券、股票、债权、未上市股权、资产证券化等多种形式支持和服务科创产业发展。从使命站位、内在属性及实力潜力等三个角度综合来看,保险资金能有效补充科创企业的融资短板,具备支持科创产业发展的潜能与空间。
保险资金支持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政策空间持续释放
监管部门一直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保险资金加大科创产业股权投资力度,并对保险资金承接服务国家创新战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出要求,鼓励保险资金以股权投资的方式深度参与经济发展转型和产业创新升级。在新的经济格局和外部环境下,支持科创产业发展的政策空间不断释放,保险资金应当在助力科创产业发展方面勇于担当、有所作为。
保险资金在科技创新领域积极开展投资实践
在国家战略引导和政策支持下,保险资金积极布局科技创新产业,通过直接和间接股权方式支持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技前沿领域、数字经济产业、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工程领域,为科技创新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长期资金支持。直接股权投资方面,保险资金积极投资科技前沿、数字经济以及数字化应用等领域,助推科技产业转型升级。例如,科技前沿领域投向睿力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华大半导体有限公司、摩尔线程智能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等;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应用领域投向南京领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超聚变数字技术有限公司、上海鑫谊麟禾科技有限公司等;新能源产业升级领域投资电投融和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华电福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中电投新疆能源化工集团相关项目等。间接股权投资方面,保险资金通过多元化策略私募股权基金投向TMT、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科技前沿、数字经济及数字化应用等领域。特别是,保险系私募基金管理人面向科技创新领域设立了一批高质量私募股权基金,例如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领域的建信领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300亿元,面向医疗健康产业、新能源产业、环保产业、制造业、TMT(Telecommunications,Media,Technology,电信、媒体和科技)等领域的太保长航股权投资基金200亿元,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电力装备及新型制造业等方向的重庆制造业转型升级私募股权投资基金50亿元等,积极支持科技创新及相关产业发展。
但保险资金支持科技创新产业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保险公司内部长期考核标准尚不完善,缺乏容错机制,与科技创新领域股权投资以项目长期成长性为主要价值来源的投资模式存在一定矛盾,限制了在相关领域的配置动力。保险机构在科技前沿攻关、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数字经济及数字化应用、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等重点新兴领域人才储备有所欠缺,产业研究相对薄弱,价值发现、产融结合、风控能力不足,造成对相关领域“不敢投、不会投”的情况。产品化方面,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等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结构和功能相对单一,以提供传统基础设施领域债务性项目建设资金为主,长期资金管理和长期资产创设优势在支持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未得到有效继承和发挥。
进一步加大保险资金服务科技创新产业探索
积极探索保险资金投资科技创新产业的新机制、新路径,为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和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源头活水”,是保险资金践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职能的重要体现。
探索建立与科创产业投资相适应的考核激励机制
保险资金具有传统固定收益资产投资思维、风险厌恶型投资偏好、注重当期收益以及对投资项目的“零”容错等特点,而投资科创企业股权需要承受投资周期较长、期间收益有限、资本消耗较高、风险不确定性强等考验。提升保险资金对科技创新领域的配置动力,需要培育注重长远、可持续的内部考核及容错机制,引导建立长期投资、价值投资、责任投资的评价机制,发挥保险资金作为耐心资本、价值投资的特征与优势。
探索建立与科创产业投资相适应的股权投资能力
保险私募基金具有内部服务性和投资带动性,是保险资金股权投资的专业化、市场化平台,同时也是发挥保险资金独特优势支持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重要渠道。目前保险私募基金行业自身发展基础相对薄弱,投资管理能力不均衡,服务科技创新产业投资规模和市场影响力相对有限。保险私募基金行业积极提升投资管理能力,抓住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机遇做大做强,既是保险私募基金管理人强化发展基础及内生动力、提升保险私募基金行业整体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保险资金发挥自身优势服务科技兴国及经济转型升级等国家战略的有效途径。
探索建立与科创产业投资相适应的产品创新机制
科创类企业的高投入、高成长、高风险等特征,客观上要求融资模式从传统以“信贷”为中心的债务融资体系,向符合新兴产业模式特征的股权融资和各种创新形式的股债结合融资方式转变。在守住监管底线和总体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探索建立常态化产品创新工作机制,根据科创产业投资需求规范开展产品创设、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创新实践,优化产品结构,增强产品功能,提升产品服务科创企业的多元性及灵活性,有利于挖掘和释放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优势潜力,疏通保险资金有效服务科创产业的堵点痛点,提升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和行业发展质效。
探索建立与科创产业投资相适应的产业发展生态
目前,保险资金股权投资范围以金融、能源、基础设施及医养健康等保险产业链延伸上下游企业为主。要积极引导保险资金紧扣科技属性与创新特色,重点加强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与保险产业的深度融合,发挥保险资金产业链的延伸及保险生态圈的建设优势,通过“引流+赋能”发挥战略协同效应,借助行业优势,为其嫁接更丰富的资本、技术、人才、市场等核心资源,从而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开放、行业资源整合,在更高层次促进科创企业竞争优势和价值提升。
探索建立与科创产业投资相适应的自律服务职能
充分利用协会等自律组织凝聚行业力量、整合行业资源、形成行业合力的平台优势,发挥协会在市场主体与监管部门之间、保险资金与实体企业之间的双桥梁和双纽带作用,提升保险资金科创产业投资质效。一是积极推动科创产业投资创新实践,在有效把控风险的同时,促进相关业务以更加灵活的方式支持科技创新企业投资。二是倡导成立行业性保险资金私募母基金,引导行业对国家战略性科创领域进行联合投资、共同投资,积极助推国家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三是通过行业培训、服务实体经济对接平台等方式提升行业科创产业投资能力,为保险资金科创企业投资提供精准服务,并加强对行业投资理念和文化的引导。
(曹德云为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本文编辑/孙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