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创金融: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创新发展路径思考

2023-12-29 00:00:00赵文利
清华金融评论 2023年11期

科创企业发展现状与特征

科创企业发展现状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而科创企业具有高科技、高成长等显著特点,已然成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领头雁,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经济活力具有显著的支撑作用。

科创企业是符合战略导向、攻坚核心技术、得到市场认可的科技创新类企业的统称,包括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单项冠军”“隐形冠军”等。截至目前,全国科创企业达到145万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均超过30万家,“专精特新”企业逾4万家。科创板上市企业546家,总市值合计约6.5万亿元。这类企业以国家战略与市场需求为导向,深耕技术研发与应用,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科技力量。

科创企业典型特征

科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显现出其典型特征。一是在区域上主要集聚在沿海和中部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相对而言较少。按照数量统计,截至目前全国科创企业数量前十的省市分别是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北京市、上海市、山东省、四川省、福建省、安徽省和河南省,可以看出主要集中在江浙沪、粤港澳、京津冀等经济发达区域。二是在行业上主要集中在技术密集型行业,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行业表现耀眼。三是在特征上具有高科技、高投入、高成长、高风险、轻资产等显著特点。与传统企业相比,科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人力资本和知识产权等软实力,而非土地厂房设备等硬资产。

科创企业融资需求与约束

不同阶段科创企业的融资需求

科创企业的融资需求与其所处生命周期阶段密igLbOJCJEwX+CC50IGGV6A==切相关。与一般企业相似,科创企业的全生命周期主要包括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等四个周期,但由于科创企业前期研发投入多、持续时间长,在技术与产品推向市场后由于技术优势往往能领跑较长时间,所以科创企业的生命周期较一般企业更长。而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企业的融资需求与风险程度不尽相同,具体如图1所示。

在初创期,科创企业在场地、税务等方面一般会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但仍须投入资金进行持续性技术研发和人力费用开支,总体上企业融资需求小、风险程度高,并对市场定位、供应链及销售渠道、未来上市布局等非财务方面的综合咨询服务也有需求。

在成长期,随着技术与产品的日臻成熟,科创企业凭借技术优势逐步在市场上建立护城河,此时企业需要扩大产能并持续拓展市场。此阶段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呈指数增长,风险程度相较于初创期有所下降。但此时企业的核心资产主要为知识产权和人力资本等无形资产,与商业银行的传统授信偏好不符,商业银行表内贷款扩大授信支持难度较大。

在成熟期,科创企业已经拥有了较强的市场地位、充足的固定资产以及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此阶段企业融资需求减少,风险进一步降低,但对融资成本比较敏感,更倾向于价格更低的融资渠道。

在衰退期,科创企业比较优势逐步丧失,面临转型升级和赛道重选等问题,风险程度提高。而企业为了持续发展,基于技术成果转移、创新资源重组和风险规避等方面考量,会在技术改造以及产业并购方面仍有较大的资金需求。

科创企业银行融资约束

科创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尤其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时,往往更倾向于银行贷款等债权融资,原因在于股权融资一般会分散企业控制权,带来公司治理难度加大以及收益摊薄等问题,同时债权融资成本更低,贷款利息还能够产生税盾效应。但在实际融资过程中,科创企业仍然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等约束,主要原因如下:

银企信息不对称。一方面科创企业赛道宽、生命周期长、期间不确定因素多、激励机制复杂,商业银行难以全流程持续跟踪评估;另一方面科创企业所拥有的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银行员工往往因缺乏专业知识而无法判断其技术价值、市场需求以及可行程度;同时科创企业名单名目繁多且标准各异,其间良莠不齐甚至鱼龙混杂,商业银行准确识别难度较大。

风险处置难度大。经过长期发展,商业银行已经形成了完备的有形资产价值评估体系和登记交易场所,但对于科创企业的专利权、著作权及商标使用权等无形资产评估并不成熟,且一旦发生风险,处置难度大。同时银行员工基于考核与追责考量,往往不愿意给予科创企业授信或倾向于投入短期资金,这与科创企业的“耐心资本”需求不匹配。

商业银行投行服务科创企业实践及难点

商业银行投行服务科创企业实践

不同科创企业、同一科创企业在不同阶段,融资需求均有所差别,商业银行“一招鲜吃遍天”的传统融资模式难以满足。同时伴随着监管趋严、银行利差缩窄、银行传统业务盈利减速等问题,科创金融将成为商业银行新的转型方向与利润增长极。而商业银行投行在客户资源、机构渠道、产品结构以及人员素质等方面优势明显,目前国内商业银行投行部门在服务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需求方面已有较多实践,主要可归纳为投贷联动与分层联动。

投贷联动,是指将商业银行信贷与股权投资相融合的业务模式。在目前竞争不断加剧的市场格局下,商业银行投行可通过投贷联动与创投机构紧密合作,在科创企业发展初期提早介入,以此作为拓展新兴产业和成长型企业客户的敲门砖。目前较为成熟的投贷联动模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银行+投资子公司”的内部联动模式,即商业银行投行部门向集团内投资子公司推荐优质客户开展股权投资业务。此方案既可以规避《商业银行法》中银行不得直接向企业进行投资的限制,又可以发挥集团优势,在开展股权投资业务的同时实现风险隔离。第二种是“银行+投资机构”的外部联动模式,即商业银行与外部股权投资机构合作开展投贷联动。此方案下商业银行介入合作机构推荐的企业,适时开展业务,享受收益分成,并利用合作机构的专业评估、筛选与背书进行风险缓释,降低授信风险。

分层联动,是指针对处于不同阶段的科创企业,分层联动、分层对接,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对于初创期企业,商业银行投行部门可重点提供“科创顾问”服务,协同创投机构为科创企业提供财务咨询、战略规划等服务,为科创企业搭建与三方服务机构的合作渠道,助力初创企业生根发芽、行稳致远;对于成长期企业,商业银行投行部门可协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理财子公司等第三方股权投资机构,在全面评判科创企业技术先进性和产品实用性的基础上开展联合营销;对于成熟期企业,商业银行投行部门可以充分发挥所长,有的放矢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知识产权资产支持票据、混合型科创票据等创新类投行业务,并适时参与上市、定增等;对于衰退期企业,商业银行可开展横向与纵向并购贷款业务,帮助企业实现退出时收益最大化或选择新赛道跑好“接力赛”。

商业银行投行服务科创企业难点

目前商业银行投行服务科创企业已形成模式并初具规模,但在投贷联动形成合力以及投资收益对冲信贷风险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联动机制不健全。通过对比投贷联动两种现行模式,可以发现,内部联动模式相较于外部联动模式更具优越性,同一集团下商业银行投行与投资子公司有着高度的紧密性与互信度,在客户识别、价值评估等方面容易实现投贷视角的统一,在内部沟通协调上也更具效率。但现实中众多中小银行投资子公司审批受限,合作机构多为外部投资机构,在深度绑定企业客户、增强客户黏性方面难以达成一致,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以及服务的效率与质量均难以保证,使得联动落入窠臼、流于表面。

评价体系不完善。外部监管及银行内部授信评价体系将财务指标权重设置较高,在授信审批中更为看重资金用途、还款来源以及担保方式等。还款来源测算主要依据现金流、盈利能力等数据,担保方式则更为看重有形资产。而科创企业具有高科技、高投入、高成长、高风险、轻资产等显著特点,研发投入高且现金流不稳定,核心资产主要为人力资本和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与现有评价体系相悖。

商业银行投行创新发展科创金融路径思考

扎实做好三大协同

随着科创企业蓬勃发展与商业银行转型趋势的加深,商业银行投行应将投贷联动与分层联动拓展为全方位、多层次、全周期的综合科创金融服务,通过协同联动链式获客、陪伴成长,逐步拓展金融生态圈,构建全套支持科创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并在企业成长成熟后通过全方位业务合作获取息差收益之外的超额收益。而要做深做透科创金融,须扎实做好三大协同:

部门间协同。商业银行投行部门可在充分研判科创企业发展前景与相关风险的基础上,协同行内公司、普惠、零售、审批等部门,为科创企业定制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做好开户、代发、结算、授信等各环节服务,为企业匹配适合的银行金融产品。同时牵头协同公司、普惠、金市等部门组建联合营销小组,共同走访重点客户,提高产品覆盖度,将“直融+间融”的一体化经营理念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牌照间协同。充分利用集团内理财、基金、保险、金租以及消金等牌照优势,在上市公司服务、债券投资推介等领域与理财加强合作,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方式与基金合作开展股权投资,协同保险共同创新科创企业融资担保模式,向金租推介租赁客户,以及与消金开展资产流转等方面的协同,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助力集团金融生态优化发展。

机构间协同。一方面要加强与优质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合作,聚焦高成长型科创企业,深挖投贷联动需求,打造募投管退全流程平台;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头部券商、保险、信托、基金等同业机构协同,进一步丰富产品矩阵,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满足科创企业融资需求;同时要加强与同业投行部门的交流学习,在科创债券承销、科创产业并购等领域深化合作,协同获客。

稳步提升三大能力

科创企业较强的专业性与前沿性,导致其融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性。对此商业银行投行部门要不断克服本领恐慌,稳步提升三大能力,做“更懂科技的银行人”,努力解决科创企业客观特征与传统金融授信偏好不匹配等问题。

提升研究能力。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商业银行“总分支”的体制优势,打造全方位投研体系。总行投行部门重点开展产业政策、行业趋势、市场变化等宏观研究,分支行则侧重于当地优势产业与具体客户的微观研究。另一方面要整合多方资源打造“行业专家库”,推进“一行一策”体系建设,做到融资与融智的有机结合。

提升创新能力。科创企业核心资产在于知识产权和人力资本等无形资产,且融资需求也不同于一般企业,这对于商业银行投行的业务创新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业银行投行要围绕科创企业差异化融资需求积极推动创新产品落地,同时强化科技赋能,整合内外部数据资源缓解信息不对称,全面提升创新能力与工作质效。

提升服务能力。坐在办公室都是问题,下去调研全是办法。商业银行投行部门要持续加强大走访大调研,深挖科创企业融资的痛点、难点、堵点,不断完善各项业务制度、流程、结构和服务方案,同时推动将发明专利、研发团队、技术成果等纳入科创企业授信评价体系,创新数字化风控模式,避免“拍脑袋”和“一刀切”。

总结及展望

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主体,是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专业性的主力军。而商业银行投行机制灵活、贴近市场,在创新发展科创金融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是联结“资本-科技-产业”的重要纽带。未来商业银行投行将做好协同、提升能力,不断丰富服务科创企业的思维、工具、方法,在创新发展科创金融实践中再立新功,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贡献金融力量。

(赵文利为江苏银行投行与资产管理总部总经理。本文编辑/孙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