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绘本,促理解,悟意义

2023-12-29 00:00:00崔英梅李爱苹
小学教学(数学版) 2023年1期

项目学习是一套系统的学习方法,它是对真实问题的探究过程,也是精心设计项目作品、规划和实施项目任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1]。下面以“时间的故事”为例,探讨数学项目学习的设计与实施。

一、数学项目学习“时间的故事”的设计

“时间的故事”是基于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单元设计的数学项目学习。“认识钟表”单元内容主要包括认识钟面结构、认读整时、时间观念的建立。通过学情调研发现,学生对钟表的认知起点并不是零,多数学生已在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与方法,并且能描述出在日常生活中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因此,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绘本入手,以“时间在哪儿”为主驱动问题,设计了数学项目学习“时间的故事”。

二、数学项目学习“时间的故事”的实施

基于“时间的故事”数学项目学习设计,分为3个阶段实施,分别是分析思路、创作绘本、讲述故事。

(一)分析思路。

第一阶段,围绕次驱动问题“如何创作‘时间的故事’绘本”展开,主要完成2个项目任务。

任务1-1:查阅时间绘本,分享时间故事。

师:我们要举办一次网上绘本故事会,具体要求如下。

(1)查找:至少找一本与时间相关的绘本,看一看绘本中都有什么。

(2)阅读:仔细阅读与时间相关的绘本,看一看故事中是如何表示时间的。

(3)分享:录一个小视频,分享绘本中的时间故事与时间的表示方式。

【设计意图】网上绘本故事会是数学项目启动前的长任务。学生通过搜集、阅读、讲述等过程,初步了解数学绘本的整体结构,同时了解时间的不同表示方式,体会关于时间的绘本故事的延展脉络以及核心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等,为创作“时间的故事”绘本和讲述时间的故事积累经验。

任务1-2:阅读项目启动书,分析“时间的故事”绘本创作步骤。

师:请仔细阅读项目启动书,分析创作“时间的故事”绘本的基本步骤:

(1)读一读。一边阅读项目启动书,一边用铅笔画出要完成哪些任务。

(2)想一想。要完成每一个任务,需要注意什么?

(3)说一说。先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再向全班汇报你们小组的想法。

师小结:(整理学生的想法)创作“时间的故事”绘本,第一步,选有趣的主题;第二步,编情节生动的故事;第三步,创作正确表示整时、情节合理、画面美观的绘本;第四步,声情并茂、有条理地讲故事。(如图1)

师:课后,四人一组成立创作小组,请每人选择一个主题,编一个情节生动的故事,准备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数学项目启动书主要包括项目背景、驱动问题、项目作品及要求等内容。教师以读、画、想、说等方式,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等过程,指导学生学会分析项目启动书,帮助学生厘清“时间的故事”绘本创作的基本步骤及项目任务要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以及规划能力。

(二)创作绘本。

第二阶段,围绕次驱动问题“如何正确表示整时”展开,主要完成2个项目任务。

任务2-1:结合日常作息时间,认识钟表,认读整时,绘制钟面。

师:仔细观察钟面和校园生活(呈现6幅情境图,图略),思考下面的问题。

(1)观察。钟面上表示的是几时?同学们在做什么?

(2)交流。钟面上都有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看时间的?

(3)分享。在实际生活中,你在什么时刻会做什么?

师小结:(肯定学生分享交流中的表现,一边呈现钟面一边讲解)钟面上有表盘,表盘上有数字、刻度和指针。其中,数1~12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均匀地排列在表盘上的;刻度有大刻度和小刻度;指针有时针和分针,从形状上看,时针粗、短,分针细、长,从速度上看,时针走得慢,分针走得快。

师:怎样正确认读整时呢?整时时刻,时针和分针有怎样的特点呢?两人一组轮流协作,一边拨钟面,一边绘制钟面。有如下要求。

(1)拨一拨。一人说一个整时,另一人拨出所说的整时,并说一说是怎么拨的。

(2)看一看。仔细观察拨整时时,分针与时针的运动有什么特点。

(3)画一画。一人根据拨出的钟面绘制钟面,另一人检查是否正确。

(4)说一说。两人互相说这个时刻安排什么活动合理。

师小结:(肯定学生汇报展示中的表现)通过交流,我们更加明晰了整时时刻时针和分针的特点:分针指向12的时候就是整时,并且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师:(呈现7时的钟面)记录时间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文字记录法(如7时),另一种是电子表记录法(如7:00)。请在刚刚绘制的钟面上,用两种方法记录时间。

【设计意图】正确认读整时是“认识钟表”单元中的核心知识点,而正确表示整时是创作“时间的故事”绘本中的关键任务。因此,通过观察、拨、绘制钟面的过程,引导学生认识钟面结构,交流正确认读整时的方法,并结合日常作息时间说清楚“什么时刻,谁在干什么”,再进一步讲解记录时间的两种方法,为后续创作绘本和讲述故事做认知准备。

任务2-2:小组交流,撰写脚本,创作绘本。

师:通过分析“时间的故事”绘本创作步骤,我们知道了要创作一个什么样的“时间的故事”绘本。(呈现表1:“时间的故事”绘本创作核查表)

师:结合“时间的故事”绘本创作核查表,四人一组讨论绘本创作方案,完成“时间的故事”绘本创作框架,如表2。具体过程如下。

(1)分享。每人分享自己选择的主题和所编的故事。

(2)讨论。小组讨论确定拟创作“时间的故事”绘本主题。

(3)撰写。根据所选主题,小组进一步交流讨论,填写创作框架。

(4)分工。每人至少要独立完成其中1个画面的初稿设计。

师小结:我们通过“时间的故事”绘本创作核查表知道了创作标准,再通过对“时间的故事”绘本创作框架的讨论,进一步明确了创作方案。各组根据建议修改完善脚本,再分工设计绘本初稿。

(课后,教师对各组提交的绘本初稿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完善绘本创作)

【设计意图】核查表和创作脚本模板是教师给学生提供的文本支架,也是保障绘本创作质量的一种工具。在教师指导下,各小组基于核查表和脚本,分工设计、修改、完善“时间的故事”绘本,经历完整的数学绘本创作过程。

(三)讲述故事。

第三阶段,围绕次驱动问题“如何讲述一个‘时间的故事’”展开,主要完成2个项目任务。

任务3-1:展示绘本,讲述“时间的故事”。

(展示前出示表3,教师说明讲述“时间的故事”基本要求,并进行个别指导)

生:下面由我们组讲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老鼠与蛋壳》(如图2)。早上7:00,小老鼠发现了蛋壳花盆里生长着一棵向日葵:“哇,早上向日葵会低垂着头!”中午12:00,突然下起了大雨,小老鼠想:我没有带伞,可怎么回家呢?它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它把蛋壳戴在了脑袋上用来避雨。下午4:00雨停了,路面上有好多积水,小老鼠着急地说:“我不会游泳,怎么办呢?”于是,小老鼠又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它把蛋壳倒过来,当作小船划回家。晚上10:00,小老鼠终于回到了家,躺在床上做了一个梦,它梦到自己乘坐蛋壳热气球飞向太空,进行了一次奇妙的太空旅行。

(教师肯定小组分享的时间故事,并指出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破坏盆景不合适,可改为废弃的蛋壳花盆。同时,结合分享内容,组织“认识钟表”单元的整理和复习,讨论时间的单向性、流逝性特点)

【设计意图】教师以故事发布会的形式,组织项目成果展示活动。各小组在展示他们创作的“时间的故事”绘本的同时,讲述时间的故事,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分享“时间的故事”过程中,充分感受一个时间段的各个时刻与重要的生活活动之间的联系,进而深入体会时间的单向性、流逝性特点。

任务3-2:回顾项目过程,进行总结与反思。

师:今天,“时间的故事”数学项目学习即将结束。我们先一起回顾一下项目历程(出示思维导图,略)。通过整个项目过程,同学们做了很多事情,也有很多收获。下面,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1)时间在哪儿?你对时间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qcvXp2Jvd72Nt9Q6dRazEtMZ+ZfyW/sMfbmCoZGW+HA=(2)你在创作“时间的故事”绘本时,遇到了哪些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

(3)创作“时间的故事”绘本过程中,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为什么?

师小结:(肯定学生的反思)时间在哪儿?时间就在我们成长的每一个瞬间,在我们的故事里,在我们的生活中……时间永远只会向前跑,一去不复返。只有懂得珍惜时间,能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每件事的人,才能成为时间的小主人。希望每位同学都是时间的小主人!

【设计意图】教师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项目历程,引导学生直观地、结构化地认识“时间的故事”绘本创作过程,学习“认识钟表”单元知识、问题解决策略等,为今后其他数学项目学习奠定基础。接着,引导学生从时间的意义、问题解决过程、自我表现等方面进行反思,认识时间的重要性,感悟建立时间观念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巴克教育研究所.项目学习教师指南:21世纪的中学教学法:第2版[M].任伟,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本文系北京教育学院2020年重点关注课题“基于数学项目学习的课程综合化实施路径研究”(编号:ZDGZ2020-20)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学院数学与科学教育学院,北京舞蹈学院附中丰台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