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集体备课”将在大单元教学、单元整体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实践中,我们采用了“五步”集体备课的路径,让集体备课趋于有效。
第一步:基于内容相似性和相通性的任务分工
为提高教师整体把握和分析教学内容的能力,在任务分工上,可把同一领域相通、相似的内容集中在一起,确定主备人,避免按单元、按课时的自然顺序来分工,意在体现整体性、结构化把握教学内容。
第二步:主备人梳理知识结构,提出核心问题
对于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两位数乘一位数”(竖式计算)这一课,主备老师把整理的单元知识结构图和基于学情分析的学习目标发在备课群里,并提出了如下问题:(1)本单元原来安排14个课时,整合后用10个课时行不行?(给出具体整合方案和意图)(2)“运算能力”作为核心素养,指的是什么?(3)两位数乘一位数各种不同算法的道理是什么?不同算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4)乘法竖式一般写法到简写的过程该怎样设计?成员围绕上面问题,各自发表看法。意在体现聚焦核心问题的课时备课要求。
第三步:主备教师拟定课时教学路径
针对12×3这一例题,主备教师设计了以下几个板块,供成员线上研讨。
板块一:寻求两位数乘一位数横式计算的方法。
板块二:体会整十数拆法的普适性。
板块三:借助图帮助学生寻求算理。
板块四:在口算基础上,寻找竖式表征。
板块五:经历竖式的简写过程。
板块六:发展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和迁移能力。
而在每个板块中,主备人又给出简单的实施建议,意在体现主备人整体教学理念下的设计思路。
第四步:线下集中研讨,细化教学细节
线下集中研讨,主备人利用课件来汇报。着重体现主备人课时教学思路,寻求其他教师建议。在达成共识后,每个成员结合本班实际细化教学环节,充实教学板块。这一步,意在体现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做到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第五步:实践、诊断,形成成果
此环节要求组内教师深入课堂互听,记录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思考修正的方案,意在提高教师诊断、反思的意识,培养教师“元认知”能力。最终形成年级组集体备课成果。
当然,集体备课不能仅聚焦在平常课的备课上,也可以指向一些专题课,如错题诊断课、试卷评析课等。
(作者单位:安徽蚌埠市吴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