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聊课”方式提升集体备课的效率

2023-12-29 00:00:00何小龙
小学教学(数学版) 2023年1期

本期“讨论吧”的话题是:“集体备课,怎样备?”(详见本刊2022年第9期)集体备课怎样才能不流于形式?怎样才能破解效率低的难题?有的老师以“聊课”方式谈提升集体备课的效率,聊教学难点、聊教学片段、聊“疑难杂症”;有的老师认为应研制“校本作业”,提高集体备课实效;有的老师认为应聚焦问题,小切口、真讨论,比如讨论草稿本的使用习惯培养、对于某一个题目教学的妙招、错题的讲解等。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以下几位老师的具体做法,希望能给您带来一些启发。

在提出“聊课”活动之前,我们学校的集体备课主要是以一位或几位老师的汇报形式开展的。我们发现,这样的活动效率并不高,针对性不强,容易把集体备课当成个别老师的任务。经与学校协商,数学组在集体备课中以“聊课”的形式开展,以年级组或教研组为单位,大家选取教学中的某一道题、某一个话题,甚至学生的某一句话展开交流。下面梳理了近期开展的“聊课”活动,抛砖引玉,互相学习。

一、聊教学难点

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时的学习内容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除到被除数的中间不够商“1”的计算方法。教材依托解决问题来探究它的计算方法,即求12.6÷12的商是多少。在集体备课活动中,我们进行了如下的聊课活动:

老师1:此题在列出算式的同时,还要引出数量关系,即单价=总价÷数量。

老师2:在课堂上,不仅要呈现教材中的竖式计算过程,还要呈现“6除以12,不够商1就商0,0乘12等于0,6减0等于6”的过程,在两种竖式的比较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厘清算理。

老师3:像“除到被除数的中间不够商‘1’”的计算错误率是比较高的,教材只安排了一道例题以及两道练习题是“喂不饱”学生的,所以我们设计练习的时候,类似的计算题出现的频率要高一些。

……

看似简短的聊课过程,却可以让教五年级的教师找到教学的方向,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让我们的常态课更扎实有效。

二、聊教学片段

四年级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像“630克+1788克=( )千克( )克”这样的题错误率偏高,教师讲述了他的分析过程,即等式的左边先加起来,再换算2418克等于多少千克多少克。他发现这样的分析过程,并不能让所有学生听懂。于是,数学组围绕学生的“不懂点”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聊课,我们得到这样的结论:学生是对复合型单位不理解,如( )千克( )克就表示( )千克+( )克的意思。于是,我们互相提醒: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确定学生知识点的盲区,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聊“疑难杂症”

我们数学组曾经为“x=1”是不是方程展开过激烈的讨论。有的老师认为教材上方程的定义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所以“x=1”是方程。也有老师认为“x=1”不是方程,它是方程的解。随后,我们分小组寻找资料来研究“x=1”是不是方程。我们在“数说九章”公众号中找到章勤琼教授写的《方程的意义该怎么教》一文以及在多篇期刊文章中看到专家提醒一线教师应将重心放在研究方程的本质属性,即两个量相等的表达形式。这样的一次“聊课”活动,使我们的校本作业尽可能地规避了有争议的数学问题。

自从开展“聊课”活动以来,我们发现这样的“聊课”活动,虽然“不规范”,但是针对性很强,毕竟我们聊的话题都是一线教师的“刚需”问题。“聊课”不仅能解决教学矛盾,而且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促使我们的集体备课活动更高效。

(作者单位:浙江义乌市艺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