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8月,伴随着新课改的脚步,我从南通师范学校毕业,来到情境教育发源地——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以下简称通师二附),正式开启了我的教育生涯。弹指一挥间,工作已有二十余年,细数专业发展道路上的点滴进步,忽然发现,从教22年来竟然先后参加了15次区级以上课堂教学或基本功比赛,其中省级以上有8次,每一次都侥幸获得一等奖或特等奖。比赛,无疑成为我专业发展之路上的重要助推器。对我来说印象较为深刻、影响颇为深远的,应该是下面这4次比赛,它们让我在收获比赛成绩之外,得到更多体悟与成长。
唯有努力,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参加工作的第一个月,崇川区教体局决定组织全区当年参加工作的所有新教师进行教学基本功比赛。学校培训处主任做动员讲话:这是你们参加工作以来的第一次比赛,无论是对于学校还是你们自己,这次比赛都意义重大。把握好这次机会,展示出最佳水平,让你在众多年轻人中脱颖而出,让你今后的发展拥有更多可能。
然而,年轻气盛的我并没有将主任的讲话放在心上。想当年南通师范学校毕业的所有学生几乎都要回原籍工作,只有特别优秀的毕业生,才有机会被通师二附这样的名校挑中,才能留在市区工作。我作为一名家境贫寒的农家子弟,能够以优异的成绩留在市区名校工作,参加这样的比赛肯定是信手拈来的事。因此,一个多月的备赛,我自始至终在应付,直到走出赛场那一刻,仍然自我感觉良好。比赛结果公布,我不出意外地获得了四个一等奖中的最后一名。
最让我惭愧的是,夺得这次比赛第一名的老师,竟然是跟我同班5年、毕业后被分配到郊区一所普通小学、一个当时在大家看来并不显山露水的同学。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区教研室主任告诉我,我的这位同学在备赛期间,每天苦练基本功,可以说达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他的基本功进步之快让人叹服,他拿第一名是意料之中的事。参加工作以后的第一个区级比赛,虽然侥幸拿到了一等奖,但位列最后一名,给心高气傲的我当头棒喝:成长之路没有任何捷径,唯有努力,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与学生在课堂上一起成长
2007年,江苏省教研室组织全省小学数学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我很幸运地被选中,代表南通市参加这次比赛。磨课最熬人的地方就在于,每次针对试教中出现的问题,改完这一处,下次又会出现另一处,而且每次出现的问题似乎既在预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这些频频出现的新问题搞得我焦头烂额,甚至越试教越不知道该怎么教。课堂上,我的脑海里想的全是课前预设好的一个又一个看似精妙的设计,至于学生课上怎么想、怎么做,却难以分心给予高度关注。自说自话的课堂,让我和孩子们之间,隔着一座冰冷的珠穆朗玛峰。
陪我一起磨课的老教师看出我的焦躁不安,在又一次并不成功的试教后,专门为我排解压力,并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上课的症结所在:不要只想着课前的预设,要更多关注课堂上的生成,不被教案束缚住手脚,才能跟孩子们有精彩的互动,才能尽情享受课堂教学的美好。她建议我暂时不要试教准备好的那节比赛课,而是根据教学进度,每天晚上精心备好第二天的常态课,每天试上不同的课题,锤炼教学语言和课堂应变能力。接下来那段时间,我仿佛一下子开了窍,一个晚上备出来的课,由于只能记住课的总体框架,各个环节的细节处理根本无法完全记住,反而让我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学生身上。孩子们与我的心理距离近了,也更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了。融洽的课堂氛围带给我和孩子们共同的愉悦体验,孩子们喜欢上我的课,我也真正体会到了上课带给教师的快乐。
带着这样的体验,我从容地走上了赛场,毫无悬念地拿下了这次比赛的一等奖第一名。这次优质课评比让我领悟到,教师要想真正享受课堂,必须和孩子们在课堂上一起成长。
相信一往无前的力量
在十几次比赛中,最让我刻骨铭心的,非2012年江苏省首届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莫属。与以往参加的课堂教学比赛相比,这次比赛最大的不同在于项目特别多,有教育理论、学科知识、粉笔字、即兴演讲、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课堂教学、课例评析等,每个项目都是全封闭式参赛,不可以上网查资料,没有人提供指导和帮助。这是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基本功方面的首届比赛,设一、二、三等奖和优胜奖。来自13个地级市的40多名选手,个个久经沙场,身手不凡,要从这群人中脱颖而出,拿到6个一等奖中的1个名额,实属不易。
暑假前夕,经过层层选拔,我和另外5名选手进入了南通市备战省赛的大名单。我清晰地记得,那个暑假,我每天的训练时间表从早晨7:00排到晚上11:00,除了吃饭和适当的午休,其他所有时间都排得满满当当。面对这样高强度的魔鬼式训练,我和一起备战的同伴们几乎每天都茶饭不思,寝食难安。经过两个月的磨炼,再经两轮选拔,最终我和另外县区的两位老师一起成功出线代表南通参加这次大赛。
比赛的过程用惊心动魄来形容一点不为过,我甚至在参加教学设计、课件制作和课堂教学这一系列比赛项目的这天上午,紧张到把身份证忘在了宾馆,被工作人员拦在学校外面不能及时进入赛场。比赛结束,当主持人宣布一等奖第一名来自通师二附时,我知道,所有的努力没有白费,我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斗中笑到了最后,付出的代价是回来后嘴唇大面积上火起泡,恐怖到可以说非至亲不敢相认的程度。
再后来,不管面对怎样的困难,不管遇到多大的挑战,我都会以这次比赛的经历激励自己,连省基本功比赛都熬过来了,还有什么可怕的呢?相信自己,一往无前,才能在前行的道路上收获更多惊喜。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2018年暑假,我从通师二附调到南通市八一小学担任校长。作为一所学校的“一把手”,尤其是已经多次参加过省级以上比赛的“一把手”,原本很少再有机会参加课堂教学类的比赛了,没想到幸运之神又一次眷顾了我。2019年,南通市教科院让我代表南通,参加江苏省总工会、江苏省人社厅、江苏省教育厅联合举办的首届全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
这次比赛要求选手提前准备好10节课例,先进行20分钟模拟授课,再做10分钟教学阐释。这样的赛制对我来说有很大的挑战,毕竟年近四十,记忆力不如从前,尤其是要把10节课的教学阐释都记熟于心,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我犹豫不决之时,南通市中青年名师工作室领衔人顾娟老师“为思维的通透而教”的教学主张在我脑海中闪过。有了,何不以这个教学主张统领10节课的教学阐述呢?这样既有较高的理论站位,又解决了记忆10节课不同教学阐释的困扰。于是,我在顾娟老师的悉心指导下,用“为思维的通透而教”的理念审视这10节课例,形成同一主张统领下的教学阐释,配以不同课题下的案例分析。这样的有主心骨的教学阐释为我的比赛增色许多,最终我在小学组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30多人的混合比赛中拔得头筹,获得小学组唯一的特等奖。
比赛结束之后,我沉下心来反思,这次比赛多少有些投机取巧的成分,尽管自己确实参与过顾娟老师“为思维的通透而教”的探索与实践,但每个人对教育教学的理解一定是有着个性化色彩的,我是不是也应该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句子呢?我再一次对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和总结,从数学学科和儿童学习两个维度出发,初步提出“理趣数学”教学主张。我坚信,只要持之以恒地对“理趣数学”进行探索与实践,一定能用属于自己的句子缔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回望一路走来的斑驳足迹,比赛俨然成为催我奋进的主线,这条主线上有阳光也有风雨,有芳草也有荆棘。我更深知,所有的比赛,最终其实不是为了战胜别人,而是为了战胜自己。成长,需要跟我们自己较劲。只要我们心中有梦想,脚下有力量,一定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凡的业绩,用多彩的教育生活创造出精彩的教育人生。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八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