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真正凸显素养本位,从学科立场走向育人立场,真正将核心素养的落实作为课程目标,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基于课标实现“学—教—评一致性”[1]。作业的设计主要指目标与内容的设计[2]。单元作业的设计需要厘清单元目标的内涵,作业内容的设计需要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及评价保持一致,使“学—教—评一致性”在作业设计与评价上得到很好的体现。
一、单元整体思考
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面积”单元的学习主要有四项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的作业设计可以围绕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第一,学生是否准确理解面积的含义,并具有一定的面积守恒观念?第二,学生是否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对这些面积单位具有清晰的表象?学生能否掌握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能否正确进行面积单位的换算?第三,学生是否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图形的面积?第四,学生能否用想象、画图等方式进行问题的表征,将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课时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的方式包括选编、改编和创编。选编的作业内容一般来源于教材、练习册等,教师从中选取适合的题目;改编的作业内容要以教材上的内容和教学目标为依据,教师对教材或练习册上的题目进行各种形式的改造;创编的作业要以学生为主体选择作业内容和作业形式,以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3]。其中选编和改编是教师设计课时作业时常用的方式。
围绕“面积”单元学习目标的四个方面,确定了课时作业的类型:巩固、理解和应用。以“理解面积的含义”课时的作业设计为例。理解面积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感知面在哪里,会比较面的大小,会描述面的大小。
结合学生达成目标的表现“感知面在哪里,结合实例能准确指出面在哪里,知道面是有大小的”,设计第1题(巩固类作业);结合学生达成目标的表现“会比较大小,会用观察、重叠、剪拼等直接比较的方法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方法和工具比较”,设计第2题(巩固类作业);结合学生达成目标的表现“会描述大小,在直接比较不出两个图形的大小时,产生描述图形大小的需求,并能想到用一种新的工具度量图形的大小,即用小正方形作为度量单位来度量”,设计第3题(理解类作业)。
1.先用红笔描出每个图形(如图1)的一周,再涂色表示出它们的面积。
2.下面三个图形(如图2)中,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小?
3.下面三个图形(如图3)中,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小?(每个小正方形代表1平方厘米)
其中第1题和第3题是教材上的习题,第2题是由教材上的习题改编而成的。对于第1题,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涂、画判断学生能否准确找到图形的面积。对于第3题,若学生能PaqKgMRVUtCJknza+L+/Sg==通过数出小正方形的数量比较图形的大小,就说明他们会描述面积的大小。对于第2题,教材上的原题是比较四川省、北京市、河南省的面积大小,但学生一眼就能看出它们的大小,教师不能判断学生能否通过重叠、剪拼的方法进行比较,因此进行了改编,换成两个长方形和一个圆形。学生通过观察能发现③号图形是最小的,通过重叠、剪拼发现①号图形是最大的。这样的题目更能反馈学生能否结合情境,选择合适的方法比较图形的大小。而学生在图形的比较活动中,能加深对面积概念的理解。
三、设计开放性作业
在单元教学结束后,为了反馈学生达成单元核心目标的情况,还需要设计开放性作业。数学开放性作业的设计包括四个方面:目标具体、框架清晰、过程开放、思维可视[4]。其指向核心概念的理解,重点关注过程开放,能够清晰看出学生的认知思维水平,为诊断与改进教学提供重要依据。
在完成“面积”单元教学之后,为了考查学生在面积概念的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运用面积概念解决实际问题三个方面的情况,对应“面积概念量感水平层次”,设计了相应的开放性作业。
1.下面两个图形(如图4)中,哪个图形的面积大?把比较的方法写下来。
2.长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为什么这样计算?请结合下面的图形(如图5)说说你的想法。
3.小明家装修房间。客厅长8米、宽4米。如果要铺上边长8分米的正方形地砖,一共需要多少块地砖?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说明理由。(可以用算式、画图或者文字说明)
第1题指向感性的量感,考查学生对面积概念的理解水平,关注学生选择怎样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同时要求学生把比较的方法写出来,教师通过学生的文字、算式等表征方式,可以很好地了解学生思维的过程,还能结合评价框架,准确把握学生达成目标的情况。学生的水平层次为:通过观察判断(水平1),通过重叠的方法比较(水平2),用小正方形去铺或量出边的长度并计算出面积再进行比较(水平3)。第2题指向理性的量感,不仅考查学生能否记住公式并运用,而且考查学生能否在面积概念理解的基础上解释。学生在解释时,需要想象分别沿着长与宽可以摆几个小正方形。学生的水平层次为:不能正确列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水平1);能正确列式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但是不能解释这样列式的理由(水平2);能正确列式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还能解释乘法算式表示计算长方形所包含的面积单位的个数(水平3)。第3题指向辨析的量感,不仅考查学生对面积单位的转换、面积的计算、面积概念理解的综合运用,还考查学生理解和表征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学生的水平层次为:学生对题目的意思不理解,不能调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无解题思路(水平1);学生知道解决这个问题跟面积有关,也知道平方米与平方分米之间的关系,但是不能用算式准确表达想法(水平2);能从面积度量的意义出发,其中一条边长80分米,可以摆10块,另一条边长40分米,可以摆5块,用10×5=50得到需要50块瓷砖(水平3)。
参考文献:
[1]章勤琼,阳海林.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学教评一致性”:兼论核心素养的落实与评价[J].课程·教材·教法,2022,42(11).
[2]刘加霞,周冬梅,刘琳娜.基于教材练习题学习进阶的作业设计[J].小学教学(数学版),2022(2).
[3]陈赣,黄自敏.基于学习目标的作业设计[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19(1).
[4]阳海林,何莎,章勤琼.基于表现性评价的小学数学开放性作业的设计与评价[J].小学教学(数学版),2022(2).
【本文系基金项目——2022年度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育研究课题“基于表现性评价的小学数学精准教学实践的研究”(编号:GDJY-2022-M-b25)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松山湖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