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门见山,唤醒经验
师:今天我们学习“找规律”(板书),以前我们也学习过“找规律”,能举例说说什么是“规律”吗?
生:比如一组数,从小到大排列,它们之间相差的数一样。
师:你的意思是,这组数的大小在变化,但它们之间的差是不变的,“变化中的不变”就是规律。那怎么找这组数的规律呢?
生:可以观察前几个数的特点,算一算它们之间的差,就能找到规律了。
二、观察推理,初探规律
1.从“数”出发,感知规律。
师:(板书:1)能看出规律吗?
生:只有一个数,不能看出规律。
师:(接着板书:4)能看出规律吗?
生:相差3,但不一定就是规律。
师:看出了一些规律,但不能确定。怎么办?
生:再写一个数。
师:(接着板书:9)能看出规律吗?
生:相差5,每次相差的数都多2。
师:能确定规律吗?(生:能)那你们猜猜下一个数是多少。
生:16,因为1+3=4,4+5=9,9+7=16。
生:我也认为是16,不过我是这样想的,因为第一个数是1×1,第二个数是2×2,第三个数是3×3,那么第四个数就是4×4,所以是16。
师:能确定是16吗?(生:能)看来要确定一组数的排列规律至少需要写出几个数呀?
生:至少写出3个数。
师:那再下一个数又会是多少呢?对应的算式是什么?
学生答略,教师用课件演示验证。
2.类比推理,发现规律。
师:照这样想下去,第10个数是几?第100个数是几?
学生答略,教师用课件演示验证。
师:如果是第n个数呢?
生:第n个数就是n×n。
师:归纳一下,这组数的排列规律是什么?
生:是第几个数,就用几乘几。
师:不管这组数怎么变化,有一点是不变的,也就是用序号乘序号,就得到了这个数。(板书:序号×序号=这个数)
3.数形结合,理解规律。
师:还可以通过图形来理解这组数的规律。
出示图1:
师:你能照样子画出9、16、25这些数吗?
学生独立画图,然后集体反馈。
师:像这样,每个图形都是一个点阵(板书:点阵)。仔细观察每个点阵的形状和点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每个点阵都是正方形。
生:第1个点阵是1行1列,点数是1×1;第2个点阵是2行2列,点数是2×2;第3个点阵是3行3列,点数是3×3;第4个点阵是4行4列,点数是4×4。依次类推,第n个点阵是n行n列,点数是n×n。
生:序号是几,点数的算式就是几乘几,图形就是几行几列。
师:借助图形能直观地看出“变化中的不变”,这个规律跟刚才我们发现的乘法规律是一致的。
三、多角度观察,再探规律
1.自主探究,用多种形式表示规律。
师:如果换个角度观察这组“形”和“数”,你又能发现什么呢?
教师出示活动要求:
①想:点阵图有怎样的排列规律?怎样用算式表示?
②画:必要时可以在点阵图上画一画、分一分。
③写:把你的发现用算式表示出来。
④说:写完后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巡视指导并收集典型作品,全班交流。
教师展示作品1:(如表1)
师:能看懂这位同学的算式和发现吗?有没有疑问?
生:我想问,②号图形里的“1”在哪里?“3”又在哪里?
生:“1”是上一组图形中点的个数,“3”是直角边上点的个数。
学生在图形上标注,教师借助课件演示。
师:②号图形的算式是1+3,③号图形的算式是1+3+5,④号图形的算式是1+3+5+7,照这样下去,下一个图形要继续加几?
生:加9。
师:大家不仅会观察,还学会了推理。仔细观察这些算式,还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它们都是单数。
师:单数也就是奇数,再看看这些奇数,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连续奇数相加。
生:我发现序号是几,算式中就有几个奇数相加。
师:你发现了点阵的序号与加数个数的关系。再看看,这些算式都是从几开始加起的?
生:从1开始。
生:我发现②号图形的算式是1+3,“1”表示的就是①号图形中的1个点;③号图形的算式是1+3+5,1+3是②号图形中的点数,④号图形的算式是1+3+5+7,1+3+5是③号图形中的点数。
师:也就是说后面的图形都是在前面图形的基础上再增加点数得到的,看来这个起始的“1”很重要。(出示:1+3+5+7+9+11+13+15)按照这样的规律,这个算式表示的是第几个图形?
生:第8个。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算式里有8个加数。
生:只要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加数,就知道它表示的是第几个图形。
师:看来图形序号和算式中加数的个数有确定性的关系。
教师展示作品2:(如表2)
师:你能看懂他是从哪个角度观察的吗?
生:他是斜着观察的。②号图形画了两条斜线,把点分成了三部分,算式是1+2+1;③号图形画了四条斜线,把点分成了五部分,算式就是1+2+3+2+1。每次都是从1加到序号数,再从序号数加回到1。
生:②号图形,算式中的最大数就是2;③号图形,最大数是3;④号图形,最大数是4。最大数就是序号数。
师:看来,算式中的最大数与图形的序号也有着确定性的关系。
2.回顾梳理,感悟思想。
师:刚才我们借助图形研究这组数,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有什么感想?
生: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到的规律不同,算式也不同。
生:算式都和序号有关系。
生:不管是哪种算式,得数是相同的。
教师小结:同样的数,同样的图形,观察的角度不同,规律的表示方式也不同。
四、巩固应用,深化对规律的理解
1.不同形式之间的互相转化。
师:既然是同一组图形规律的表示方式,它们之间会不会存在某种关系呢?你能不能将其中一种转化成另一种?
出示图2和三个算式:
(1)1+3+5+7。
(2)1+2+3+4+3+2+1。
(3)4×4。
师:计算图形中的点数,哪种方法更简单?
生:4×4。
师:再遇到1+2+3+4+3+2+1这样的算式,你会怎样计算?
生:4×4。
师:有了这样的发现,试一试下面几道题怎样计算更简便。
课件逐一出示:
(1)1+2+3+4+5+6+5+4+3+2+1=
(2)1+3+5+7+9+11=
(3)1+3+5+7+9+…=
(4)1+2+3+…+99+100+99+…+3+2+1=
2.揭示概念,渗透数学文化。
师:刚才我们研究的点子图都是正方形的,所以像1、4、9、16这样的数也叫作正方形数(板书)。那你能再说出一个正方形数吗?
学生答略。
师:我们今天研究的正方形数,被称为“有形状的数”——形数。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倡导“万物皆数”的观点,认为世界上所有事物都与数有关系。在众多的数中,有一种非常有趣的数——形数,也就是与图形有关的数。他们在沙滩上用小石子摆几何图形,从而发现了图形与石子数量之间的关系。
五、回顾反思,总结提升
师: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有趣的‘形数’”,你都学到了什么?
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规律不同,表示的算式也不同。
生:算式与算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师:你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除了正方形数,还有其他形状的数吗?其他图形的点子数又有什么规律?
出示图3:
师:这些三角形的点数分别是几?
生:1、3、6、10。
师:知道它们是什么数吗?
生:三角形数。
师:正确!类似这样的点阵还有很多。(出示:长方形数、五边形数、六边形数)从它们当中,你又能发现哪些规律?请同学们用今天所学的探究规律的方法,课后探究思考。数学把自然规律抽象成一幅简洁准确的图形。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用你的数学眼光,去寻找数学中的美;用你的数学思维,去探究数学中的规律。
(作者单位:北京亦庄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