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魔力三角”学具 助力学生快乐学数学

2023-12-29 00:00:00钱守旺马丽晖
小学教学(数学版) 2023年8期

表内乘法、表内除法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口算的单调和枯燥,学生往往感到无趣,容易出错。如何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设计有效的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口算的技能,促进其思考力、记忆力、判断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呢?我们随机抽取二年级的10名学生进行了调研,内容如下:

请你根据乘法口诀,尽可能多地写出除法算式(不用写出商)。

例:二三得六 6÷2 6÷3

部分学生作品如图1~3:

前测结果显示,10名学生均能根据乘法口诀写出除法算式。其中有3名学生能够运用一句口诀将两个除法算式一一列出,有3名学生能够按照除数大小的顺序纵向排列算式,有4名学生能够将所有可用口诀计算的除法算式一一列出,并按照除数相同的方法分类。然而,通过对以上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尽管学生掌握了乘法口诀,能够写出可用乘法口诀计算的除法算式,但学生不能完全理解不同除法算式之间的关联及规律。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设计一种合适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整理表内除法算式,并能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及特征规律。同时,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表内除法算式,提高运算能力。

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我们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设计了“算数扫雷”的游戏,鼓励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表内除法。

一、整理除法算式,发现规律

(一)观察部分除法算式,了解整理方法。

师:前几天大家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整理了能够用乘法口诀直接求商的除法算式,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投影出示学生作品,如图1~2。

师:仔细看看,你能说说他们是怎样整理的吗?

生1:图1的第一个算式是1÷1,横着看,把被除数相同的算式一一写出来,写完换下一个。

生2:图2是按照除数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整理的,还标出了每一列有几个算式。

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下面这幅作品(如图4)是另一组同学整理的,老师截取了一部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观察整理出的这些算式,你知道他们是怎么整理的吗?

生1:我发现,第一列的除数都是1,第二列的除数都是2,第三列的除数都是3……

师:(指着第4列第5行)这儿没写出来,你怎么知道它的除数也是4呀?

生1:因为前面几列写出的算式,还有上面写出的四个算式的除数,我推断第4列是按照除数是4这个规律排列的。

师:那你知道下一个算式是什么吗?

生1:应该是20÷4。

师:非常善于观察,能够根据已知的算式排列规律,推断出未知的算式。

师:(指着第5列第3行)这里填什么呢?

生2:应该是15÷5。

师:怎么刚看两个算式,你就知道下一个算式的除数是5呢?

生2:根据刚才生1的方法进行推理的。

师:比较这三个小组的作品,你认为哪个组的整理更全面?

生3:第三组的整理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三个小组学生整理的除法算式表,引导学生发现想要不重复、不遗漏地完成整理任务,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律来整理算式。

(二)观察完整除法算式表,发现算式规律。

师:下面是第三组整理的除法算式表(如图5),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还有什么发现?

生1:我发现第一行的商都是1,第二行的商都是2,第三行的商都是3……

生2:我发现第一列的除数都是1,第二列的除数都是2,第三列的除数都是3……

生3:我是斜着看的(如图5),从1除以1开始,每个算式的除数都增加1,商也都增加1。

生4:我还发现,这几个算式各自的除数和商都相同,而且只有这9个。

师:真会思考,都发现斜着看的规律了。

生5:我发现每一行都是9个算式,每一列也都是9个算式,一共有81个算式。

生6:我还发现,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第一行、第一列的被除数依次加1,第二行和第二列的被除数依次加2,第三行、第三列依次加3……

师:你知道这个变化跟谁有关吗?

生6:这个变化与除数和商有关。

师:老师也有一个发现,(出示一组框出来的算式15÷3和15÷5)看到这两个算式,你能想到什么?

生7:算式的被除数没有变,但商和除数交换了位置。

师:被除数是15的算式有几个呢?

生8:被除数是15的算式只有2个。

师:看到这两个算式,你想到了什么?

生9:我想到了三五十五这句口诀,可以写2个除法算式。

师:你能再找出一组吗?

生10:28÷7与28÷4。

生11:40÷8与40÷5。

师:这个除法算式表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我们研发了一种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就叫魔力三角对对碰。

【设计意图】在观察除法算式表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发现算式与算式之间的联系,以及商与被除数、除数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除法算式,并为接下来的游戏做好充分准备。

二、介绍游戏纸牌,了解游戏玩法

教师出示魔力三角纸牌及玩法,请学生介绍,并进一步明晰其玩法(如图6~7)。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游戏纸牌制作的方法,让学生了解纸牌制作的要素来源于除法算式,游戏的玩法来源于除法算式的商相等。

三、游戏实践

(一)个人赛。

师:我们先来进行个人限时赛,一起看游戏规则和裁判规则(选出2~3名学生当裁判)。

1.游戏规则。

(1)游戏开始才能动手,游戏结束必须停手。违反规则淘汰出局。

(2)时间:3分钟。

(3)三角形纸牌任意一边必须与其他纸牌连接在一起才能算数,连起多的同学获胜,取前10名。

2.裁判职责。

(1)查看参赛人员是否遵守游戏规则。

(2)游戏过程中不说话。

(3)游戏结束后,根据参赛队员拼出的多少选出前4名。

学生解读规则,并根据规则进行3分钟的比赛,比赛结束后全班选出10名获胜者。

师:我们一起来采访一下冠、亚军,看看他们有什么小妙招。

生1:我的方法是把拼好的纸牌边缘的算式的结果都先算出来,记在心里,再去算其他散着的纸牌中的算式,看是否有和拼好的商一致的,有一致的就拼在一起,我认为乘法口诀熟练最关键。

生2:我的方法分两步:一是把纸牌三个边缘算式的商算出来;二是去找其他纸牌算式中的商,一样的拼在一起。

师:非常感谢两位同学,技巧虽然重要,但乘法口诀是否熟练是关键因素。

(二)团体赛。

师:接下来,我们进行团体计时赛。每组快速选出一位同学到另一个组当裁判,再一起来看团体赛的游戏规则和裁判职责(如图8)。

学生团队合作进行游戏活动,教师巡视,并组织全班交流。

师:你们组拼得这么快,有什么好办法?

组1:我们组分工明确,我和一位同学来算,把我们算出结果的算式给另一位同学,他负责拼。

师:这个小组的交流,对你有什么启发?

生:我认为是合作。

师:对,团队比赛时合作非常重要。你们小组的经验是什么?

组2:我们也是合作完成的,我和生1测算散着的纸牌,随便拿一张纸牌,算出每一条边上除法算式的商,看是否能对上,这样反复进行。

师:从第二组分享的经验中看,不是算一张纸牌中一边算式的商,而是把三边上的算式都算一遍,这是他们拼得快的策略。

组3:我们小组还有一个经验,我负责算很多纸牌拼到一块之后最外边算式的商,如果有一边能与其他同学计算的对上,我们就把它们拼到一起。

师:好经验。在比赛的过程中,哪怕是一秒对于参赛队员来说都很重要。

(三)挑战赛。

师:最后,我们来一次挑战赛,谁来给大家读一下规则(如图9)?

师:挑战赛规则与前两次比赛有什么不同?

生:要给拼好的图形起个名字,还要编一个故事。

师:是的。这次挑战赛不仅每一张纸牌要拼到一起,还要根据整体的形状起个名字,并且编一个故事。

学生比赛,教师巡视,然后组织交流。

师:哪个小组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拼的图案像什么?简单讲一讲你们编的故事。

组1:我们组拼的图案像一只天鹅(如图10)。有一天,这只天鹅飞到了湖边,它边游边高唱:“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组2:我们组拼的图案像一只小猫(图略)。一只小猫去上学,上数学课时,它听讲非常专心,老师讲的内容它全都会,同学有不会的问题就向它请教,它是我们的好朋友。

【设计意图】在游戏过程中,需要学生动手、动脑,全身心参与活动中,尤其是比赛的方式,更能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在游戏中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四、回顾反思,总结提升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1:这个游戏不仅巩固了用乘法口诀求商,还让我体验到了数学游戏的乐趣。

生2:这个游戏让我更加喜欢除法了。同时,我发现寻找一定规律整理知识也很重要。

生3:在游戏过程中,团结协作会更快,倾听他人的意见也非常重要。

……

【设计意图】回顾整个学习过程,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学习经验,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更为重要的是要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意识,形成自我反思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作者单位: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