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不典型性手足口病

2023-12-29 00:00:00孙蕊芸李侗曾
大众健康 2023年11期

手足口病被认为是2023 年中国需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之一。根据观察和统计,手足口病每隔1 年会出现一个小高峰,每隔3年会出现一个大高峰,呈现2 ~ 3年周期性流行。今年6 月份以来,我国广东、四川、吉林等地区预警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或流行期,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则将当地手足口病疫情风险升至中风险。时至10 月,医院感染科的手足口病患者仍然为数不少。在积极诊断治疗的同时,我们发现了今年手足口病的新特点,请各位家长给予足够的重视。

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状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的传染病,可以由20 余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大部分于1 周内痊愈。而重症手足口病严重威胁儿童的生命健康。手足口病经呼吸道飞沫、粪口途径或接触传播,好发于5 岁以下儿童,大多数手足口病患者都会出现发热,手脚、口腔、臀部等部位出现皮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典型手足口病的皮疹分布和形态有一定特点,识别度高。而隐性感染或不典型手足口病则容易漏诊,比如皮疹可蔓延至颜面、四肢关节,皮疹呈疱疹、丘疹、斑丘疹样改变。

手足口病的新特点

自2008 年国内暴发手足口病以来,手足口病呈持续低水平流行。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中的柯萨奇病毒A组16 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EV71)为优势毒株,并且EV71 型是重症及死亡病例的主要病原。

2015 年, 我国成功研制出EV71全病毒灭活疫苗,于2016 年开始作为自费疫苗,由家长自愿接种。该疫苗的保护周期长、安全性高,能有效降低EV71 型手足口病的感染。

过去3 年的新冠疫情防控中,由于减少了人群聚集,显著降低了手足口病的发生。全国年均发病率减少至疫情前的一半。手足口病男女发病率比例为1.54 ∶ 1,说明男童比女童更容易感染手足口病。疫情前,5 岁以内儿童为手足口病的高发人群,约占总发病人口的90%。

今年是新冠疫情过后的第一年。从今年的手足口病发病情况来看,5 岁以上儿童感染增加。这可能是由于5 岁以上儿童因3 年“免疫负债”未感染手足口病的原因。孩子缺乏免疫,一旦手足口病流行,则普遍易感染。不仅如此,临床上,我们还接诊了很多一家人同时患病的病例。可见,“免疫负债”对全人群可能都有一定的影响。

同时,手足口病的病原学发生演变,其他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增加,并成为优势毒株。CoxA16 和EV71以外的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皮疹稀疏但分布广泛,可见于手足、口腔、臀部、颜面、四肢关节等部位。因此,今年皮疹形态不典型的手足口病例增加,丘疹样皮疹更多见。临床上,医生更需要与水痘、痱子、湿疹、蚊虫叮咬、猩红热等皮疹进行鉴别。而大于5 岁的手足口病患儿症状不典型,有的孩子只出现咽痛,无发热及皮疹,临床上容易被漏诊。这部分漏诊的患儿是重要的传染源。

识别不典型手足口病的挑战

重视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史,了解好发年龄的变化,熟悉手足口病的不典型表现,都有助于早期诊断不典型手足口病。

疱疹性咽峡炎是手足口病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手足口病诊断的核心症状。今年手足口病流行强度赶超疫情前水平,感染者增多并且不典型感染者增加,给手足口病疫情防控带来严峻考验。

咽部疱疹依然对手足口病诊断有重要的提示意义。肠道病毒核酸或者抗原检测对明确病原有帮助,但需要知道,由于检测存在假阴性的可能,核酸或者抗原检测阴性并不能排除手足口病。而且由于手足口病的病原可能有很多亚型,大部分医疗机构能做的检测项目有限,这些都影响了检测的敏感性。

治疗误区:滥用抗生素

手足口病尚无特效抗病毒药。治疗手足口病需做好对症治疗和护理,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中成药。使用抗生素、滥用抗病毒药是目前治疗中的主要误区。

1. 手足口病是病毒感染,多数白细胞不高,但是部分手足口病患者的白细胞和C 反应蛋白可升高。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不能常规用于治疗手足口病,有合并细菌感染者例外。

2. 手足口病无特效抗病毒药,利巴韦林因不良反应和生殖毒性已很少使用。奥司他韦仅是流感的特效药,对手足口病无效。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是RNA 病毒,而阿昔洛韦是治疗DNA 病毒的,对手足口病无效。请家长切勿病急乱用药。

3. 得一次手足口病并不能一劳永逸。

与水痘不同,手足口病不只得一次。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不唯一,得一次仅能对该病毒产生一段时间的免疫力,因缺乏交叉抗原,接触另外一种肠道病毒可能再次感染。约10% 的儿童会重复感染手足口病,重复感染多见于3 岁以下儿童,并且多于首次患病后2 年内发生。引起手足口病重复感染的病原体主要是其他肠道病毒。既往认为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中致病力强、易致重症的一般只有EV71 型。随着手足口病优势病原体的演变,可能会出现新的易致重症的病原体。

防治手足口病 家长这样做

手足口病可重复感染,不典型手足口病不易诊断;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样,传播速度快;新冠疫情后,儿童对手足口病预存免疫力降低,普遍易感。在以上背景下,防治手足口病,家长要注意什么呢?

1.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可以经粪便、咽部分泌物、唾液和疱疹液等广泛传播,因此要勤洗手,公共场所佩戴口罩,不共用杯具、餐具和毛巾。

2. 符合EV71 型肠道病毒或手足口病二价疫苗接种条件的,无禁忌证者,建议接种疫苗以预防重症和危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生。

3.3 岁以下儿童是重症手足口病的高危人群,且容易出现手足口病重复感染,流行季节不宜去室内游乐场或共享玩具区。

4. 手足口病患儿如果出现呕吐、嗜睡、肢体抖动、易受惊吓等症状,提示可能有脑炎,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