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在血管内川流不息,承载了人体大量信息,通过抽血化验可以了解身体各个组织器官是否健康或有无危险因素。
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通过血液检查的项目非常多。根据《健康体检基本项目专家共识》,遵循科学性及适宜性的整体原则,可采用“1+X”的体检项目模式。
“1”是指基本检查项目,在体检项目中必不可少,其中血液化验项目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血尿酸、甲状腺功能。“X”是指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的个体化专项检查项目,可选择的项目就多了。比如,高血压筛查要通过血液检测同型半胱氨酸、电解质、心肌酶谱、糖化血红蛋白等,冠心病筛查要检测高敏肌钙蛋白、超敏C 反应蛋白,肺癌筛查要检测肿瘤标记物(如胃泌素释放肽前体、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 片段、鳞状细胞癌抗原)、肺癌相关自身抗体,肝癌筛查要检测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L3、异常凝血酶原、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 等。不同疾病,选择的检查项目不同。
对于血检,有人会有不少疑问,以下问题是患者经常问到的。
首先,不同的化验项目需要的血液成分不同,会被收集到不同颜色的采集管中。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成分复杂,包括水、电解质、维生素、微量元素、脂肪酸、激素等;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有的化验项目需要用血清,有的需要用血细胞,不同颜色的采血管里添加不同的物质,以便分离出不同的血液成分并保护要被检测的物质。
其次,不同的化验项目需要用的血液量不同,对血液量的要求是为了保证检查的准确性,如有的检查需要2毫升,有的需要5 毫升。
再次,不同的化验项目需要用的检测方法不同,检查仪器也不同。
最后,不同的化验项目需要送往不同的科室进行化验,如大部分化验项目被送往检验科,也有一部分血样被送往血库、生物诊疗中心等。
抽血化验项目越多,往往需要采集的血液就越多。临床中,能用一管血化验的项目尽量合并在一起,减少不必要的抽血。
我国的献血标准规定,成年人一次可献血量为200 ~ 400 毫升。一般的血液检查,抽血量在2 ~ 20 毫升。相对于献血来说,这些失血属于少量,对人体是没有影响的。
在采血时个别人会突然发生头晕、胸闷、浑身发抖、恶心、出冷汗,甚至晕倒的情况,这可能是“晕针”或“晕血”,不是失血过多造成的。这种反应类似于恐高症,是植物神经过度反应导致的。出现上述情况不必担心,每个体检中心都有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若有“晕针”或“晕血”史,可在采血前告知医务人员,采取适当的体位、姿势,调整心态、充分放松,避免意外的发生。
首先,临床中通常是将空腹作为一个参考标准,这样把检查结果和参考值对比,就能直观地判断是否出现了异常。
其次,血液中的指标可能会受食物影响,进食后抽血,可能会引起化验结果不可靠。如肝功能、血脂、空腹血糖等检测,均需要保持空腹。
《静脉血液标本采集指南》指出,空腹抽血化验的最佳时间应安排在上午的7 时至9 时,采血前最少8 小时不能吃东西,12 ~ 14 小时最好,但不宜超过16 个小时,期间可以饮少量白开水,且不超过100 毫升。因此,去体检的时间不能太晚哦!
血常规
血常规是临床上最为基础的化验检查之一,发烧感冒查一下、健康体检查一下。小检查、大作用,血常规可以反映机体有无感染、贫血、出血风险甚至令人谈之色变的白血病等。当血常规出现以下异常,需重视并及时到血液内科诊治。
1. 白细胞明显升高,甚至达到正常值的数十倍,并伴有发烧、出血、贫血等症状,这时应警惕白血病。
2. 首次发现白细胞计数≤ 2.0×109/升;持续3 次以上检查白细胞计数< 4.0×109/ 升,称为白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计数< 1.5×109/ 升, 称为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0.5×109/ 升,称为粒细胞缺乏。
3. 血红蛋白浓度(Hb)≤ 90.0 克/ 升,提示中度贫血;Hb ≥ 200.0 克/ 升,提示血红蛋白浓度异常增高。
4. 血小板计数< 100×109/ 升为血小板减少,提示出血风险增加;血小板计数≥ 450×109/ 升,为血小板增多,提示血栓风险增加。
肝功能
当您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正常值2 倍以上时,总胆红素≥正常值的3 ~ 5 倍以上时,总蛋白< 60克/ 升或白蛋白< 25 克/ 升时,都需要到消化科进一步诊治。
球蛋白异常升高,应警惕多发性骨髓瘤、冒烟型骨髓瘤、意义未明的单克隆球蛋白血症等血液病,需要到血液科或风湿免疫科进一步诊治。
肾功能
血肌酐升高,甚至超过445 微摩尔/ 升,或血尿素氮升高时,应及时到肾内科诊治,明确是否有肾功能不全。
血尿酸
1. 未曾接受降尿酸治疗的人群:血尿酸> 420 微摩尔/ 升(成年人,不分男女),需到内分泌科或风湿免疫科进一步诊治。
2.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者如果接受降尿酸治疗,需要终生将血尿酸水平控制在目标范围240 ~ 420 微摩尔/升,不建议将血尿酸长期控制在< 180微摩尔/ 升,因此需要定期监测。
血脂
1. 血甘油三酯≥ 5.6 毫摩尔/ 升,应警惕乳糜血。血清变得混浊,呈乳白色改变,极易诱发急性胰腺炎。应清淡饮食,到内分泌科接受降脂治疗。
2. 如果总胆固醇≥ 7.2 毫摩尔/ 升,需要到内分泌科或心血管内科接受降脂治疗。
3.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会诱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对于没有合并冠心病、糖尿病、卒中、外周血管疾病以及高血压的患者,LDL-C 应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3.1 毫摩尔/ 升)。对于高血压患者(特别是同时合并吸烟、肥胖等因素时)LDL-C应小于2.6 毫摩尔/ 升。若已经发生冠心病或糖尿病,甚至二者同时存在时,LDL-C 应小于1.8 毫摩尔/ 升甚至小于1.4 毫摩尔/ 升,需定期监测。
4.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好的胆固醇,偏高不需处理。
空腹血糖
以下情况均需到内分泌科诊治:
1. 无糖尿病病史者, 空腹血糖≤ 2.8 毫摩尔/ 升,或有糖尿病病史者,空腹血糖≤ 3.9 毫摩尔/ 升,提示低血糖,需立即纠正。
2. 无糖尿病病史者,空腹血糖> 6.1毫摩尔/ 升,或有糖尿病病史者,空腹血糖≥ 16.7 毫摩尔/ 升、空腹血糖≥ 13.9 毫摩尔/ 升合并尿酮体、随机血糖≥ 20.0 毫摩尔/ 升,提示血糖过高,需及时降糖治疗。
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是指示肿瘤存在的标志性物质,这些物质的化学性质通常是蛋白质、激素、糖和核酸等。这类物质与特定肿瘤的存在有一定的关系。
1. 甲胎蛋白(AFP)> 400 微克/ 升,或> 200 微克/ 升时结合影像学检查,需到消化科或肿瘤科诊治。
2. 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 >10 微克/ 升, 或t-PSA/f-PSA 比值< 0.15,需到泌尿外科诊治。
3. 糖化抗原125(CA125) > 95单位/ 毫升,需到妇科诊治。
4. 其余肿瘤标志物≥参考值2 倍及以上,复查后仍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到专科诊治。
肿瘤标志物正常,不能排除肿瘤;肿瘤标志物升高,不能确诊肿瘤。所以,肿瘤标志物需要结合家族史、临床症状、影像学、既往疾病史等综合判断。
(文中提到的检查结果参考值会因不同医院实验室或试剂不同而有所差异,具体请以医院结果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