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概念从2021年爆火至今已经形成初步的生态系统,但存在侵犯隐私安全、霸凌骚扰、影响身心健康、造成社会分化等四大弊病。现有研究多从技术、政策、教育方面考虑解决之道,极少涉及元宇宙内道德伦理框架的探讨,忽略了基于伦理因素的考量。因此,构建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元宇宙商业伦理框架十分必要。
儒家思想在中国两千多年的治理体系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其实用、有效的价值体系至今都保持着高度的活跃性。仁学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其中“爱—生—通”原则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智慧。本文基于儒家“爱—生—通”的仁学原则,尝试构建具有中国本土化思想与智慧的元宇宙伦理框架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推动中华优秀文化的当代转化。
元宇宙(Metaverse)是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相结合的数字化空间,是虚实互动技术的集成系统,是以虚拟技术为基础构建起来的数字世界,本质是现实物理世界的镜像呈现。通过对元宇宙概念的研究和对相关技术和应用的观察,我们发现,其具有虚实共生、互动性、永恒性、可拓展性四个特点(见表1)。
虚实共生。物理空间中的现实要素可以移植到元宇宙,元宇宙的虚拟空间逐渐侵染物理空间,现实要素与虚拟要素相互耦合,元宇宙呈现一种虚拟结合、交融共生的存在状态,形成混合现实。现实元素与虚拟元素虽然是具有物理隔离性的两类互为异质性的元素,但在元宇宙的场景构建中,二者却可以实现良性的拟合互动、交织协同。例如,米哈游的《原神》将文旅现实和虚拟游戏相结合,把现实世界的人文自然风景元素移植到虚拟的游戏世界中,还将戏曲元素融入角色,塑造了一个与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相结合的虚拟数字角色。
映射性。元宇宙的终极形态是现实世界的数字化镜像,有序地将现实世界映射到虚拟世界中,形成孪生世界。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元宇宙将现实要素搬进虚拟空间,如将线下的建筑等物件、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搬到线上,完成线上与线下的交融共生。例如,铁科院旗下的铁科经纬公司引入数字化双胞胎,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实现三维设计与实物产品、仿真流程与产品工艺的虚实结合,使工厂实现了智能决策、智能设计、智能制造及智能经营。除了生产活动,人的精神活动也可以映射到元宇宙内,如美国说唱歌手利尔·纳斯·X就曾经在Roblox平台举办了线上音乐会。
永恒性。元宇宙中用户的数字生命并不会因为实体生命的消逝而泯灭,其创造的数字资产和技术创新在元宇宙中可以长期保存,具有永恒性。NFT(Non-Fungible Token)是非同质化代币的缩写,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它是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资产,用于证明某个特定物品、作品或权益的唯一性和所有权,保障艺术家和购买者的权益。例如,Decentraland使用NFT来管理游戏中的虚拟土地和数字化身的服装配件等数字资产;Axie Infinite 10利用NFT进行激励,玩家可以通过出售自己改制的怪物在游戏中赚钱;The Sandbox作为元宇宙沙盒游戏的典范,在土地相关的NFT设计注入大量心血,允许用户通过出售土地赚取差价积累价值。目前数字资产的创造平台大多为沉浸感强的元宇宙游戏,存在属性为虚拟现实,NFT成为赋能元宇宙用户内容设计和商业化的工具,为用户创造内容去除屏障。
可扩展性。元宇宙是一个不断拓展的数智空间,通过不断更新和添加内容可提供更多的虚拟环境和功能,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期待。元宇宙的可扩展性体现在扩展现实。扩展现实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将虚拟信息与现实世界相结合,使得用户可以在现实环境中看到增强的虚拟内容。元宇宙创造顾客服务的新场景,顾客不用空间转换即可体验具身沉浸式服务。例如,元宇宙赋能传统咨询服务行业,可以通过元宇宙在扩展现实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同时,还可以提供自主选择咨询师形象、自主构建咨询场景等现实无法实现的附加服务增加顾客体验感。又如,耐克推出的Nike Fit让消费者在虚拟环境中试穿不同款式的鞋子,基于舒适度和搭配效果进行购买决策,为不能到线下实体店试穿的顾客提供便利。元宇宙具有扩展性意味着基于5G、AR、数字孪生等技术,未来消费活动不用场景转换就可以在增强现实中实现。
元宇宙已经形成了初步的生态系统,元宇宙平台企业、元宇宙服务提供者和元宇宙数字用户三者交互构成元宇宙生态圈。其中,元宇宙平台上的服务提供者可以是向用户提供数字服务或数字资产的企业或个人(见图1)。
元宇宙的快速发展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但元宇宙并非与世隔绝的“桃花源”,更不是逃离现实的“乌托邦”,其快速发展伴随着侵犯隐私安全、激进营销、网络欺凌、种族主义和数字骚扰等多种弊端。总的来说,元宇宙面临四大伦理困境:法律风险,即数据安全问题;道德风险,即霸凌骚扰问题;沉浸风险,即身心健康问题;技术风险,即社会分化问题(见表2)。
从儒家视角进一步剖析元宇宙的弊病(见图2),我们发现,存在隐私安全问题,主要是因为利益驱动价值观下,元宇宙内往往忽视个人的利益。平台企业与服务提供者只注重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数字用户缺乏数智教育,往往因为无知让渡个人信息。存在霸凌骚扰问题,主要是因为元宇宙内三方主体道德素养参差不齐,有的数字用户心理扭曲,“表里不一”,忽略修身学习,加之元宇宙内没有等级秩序,伦理规制力度薄弱。存在身心健康问题,主要是因为数字用户追求感官刺激,而平台企业缺少责任感,不提供提醒与保护机制;数字鸿沟加剧社会分化与数字不平等,有教无类难以实现。存在社会分化问题,主要是因为数字机器无情,不具备仁爱属性;而AI算法增固了信息茧房,利基社群注重内部活动,社群间交互少,构筑的生态系统有悖儒家大同理念;加之三方主体自我意识强烈,各自为政,缺乏合作,缺乏“万物一体”的共同体思想,因此,生态系统是割裂的。
西方传统的理论在解决元宇宙生态系统的伦理问题上存在诸多不足。例如,关怀论认为,应当以关系亲近之人的利益为先。在关怀论视角下,元宇宙内为了维护关系亲密之人利益而对陌生用户采取不道德行为似乎也是合理的。功利主义理论认为行为结果善恶相抵净值为正便符合伦理,也就是说,企业运用元宇宙平台产生的福祉比造成的问题多,就是道德合规的行为,这显然无法保障用户的人格权益。义务论认为人必须遵照某种道德原则或按照某种正当性去行动。虽然用户可以决定是否接受元宇宙中的某些原则,但这不意味着情况总是对用户有利。脸书与康奈尔大学进行的“情绪传染”实验,在未征得用户同意的情况下使用脸书用户信息数据,侵犯了用户隐私,引发了公众对于虚拟社交软件伦理问题的忧虑。脸书对此的回应是用户注册账号时签订的用户须知里就包括了这一项内容,已经征求了用户的同意。根据义务论看似合乎道义的行为也充斥着不合伦理的现象。
因此,我们试图从“致良知”“第一性”“本体论”的视域提供一个基于中国本土化智慧的商业伦理框架,以弥补西方伦理理论在解决元宇宙商业生态系统弊病方面的不足。
元宇宙伦理中儒家仁学价值观的嵌入
商业伦理与儒家思想存在融通与契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人工智能伦理的建议中确定的价值观包括尊重人权、促进环境和生态系统繁荣、和平公正相互联通的社会。“仁”是儒家思想的灵魂,是统领“义礼智信”的源头活水。从字源学上看,仁字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儒家思想中的“仁爱”要求爱人惠人、尊重他人的权利。“在仁生物”的思想讲求爱人也爱环境、爱整个生态系统,而“在仁以通”则强调交互沟通的重要性。儒家思想中人道主义视角下的“爱—生—通”原则包含着丰富的伦理智慧,其爱人惠人、义利观、和合理念、共同体思想等嵌入伦理框架可以有效弥补传统西方伦理理论的不足(见图3)。
基于“爱—生—通”架构的儒家仁学之发用
发用仁学来解决元宇宙弊病需要遵循“爱—生—通”的人道主义原则。在意识层面,仁学发用要培育“仁者爱人”的意识环境;在方法层面,仁学发用需要运用“在仁以通”的交互方式;在目标层面,仁学发用要实现“在仁生物”的终极目标:仁爱意识是起点,仁通方法是途径,仁物目标是终点。元宇宙伦理的重构可以将爱、生、通三大原则综合起来,以爱为基调,以通为方法,以生为目标(见图4)。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通往仁爱的捷径。人先要有爱人的意识,再有惠人的行为。作为一种品行,“仁”就是关爱他人的品行;作为一种思想,“仁”就是关爱他人的思想。“孟子道性善”,孟子认为仁是人内心的固有情感,认为人性本善,能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关心爱护弱势群体并帮助有需要的人。在“仁者爱人”的原则下,还需要将爱人与惠人结合起来,即墨子所言的“兼相爱交相利”, 尊重他人的人格与权利,共谋福利,以免使爱人成为空谈。
在仁以通。通即通达、沟通。沟通才能交流,交流才能互动,互动才能生爱,因爱才生责任。交互是人类社会的基本活动,是人与人通达的基本途径。元宇宙内的交互,比如用户数据收集处理等问题都面临着利益与道义的抉择,应先有道义而后有利益。“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数字技术的发展运用和百姓福祉应该是彼此促进的关系,错误地发展了以利益为本位的制度逻辑,为了谋求利益的无限积累而忽略了“仁”的本质,忽略了为民的初心,就犯了本末倒置、主次不分的低级错误,最终会激化社会矛盾。
在仁生物。一个有仁德的人要将万物视为休戚与共的共同体中的一员,我们不仅要将仁爱传递给同类,还应密切关注整个共同体的生存状况。“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天与气是万物共同的本源,四海人民皆称我兄弟,世间万物均乃我伴侣,大家紧密相连、密不可分。“仁之发用,应遍润天地群己”,天地万物都是施予仁惠的对象。元宇宙内存在很多兴趣、价值观或目标一致的用户,可以通过智能合约、区块链技术和加密货币等技术手段而组成利基社群,并通过去中心化的方式实现自主决策、资源共享和经济激励。
元宇宙生态系统的“爱—生—通”伦理体系
元宇宙生态系统的“爱—生—通”伦理体系包含意识环境、交互方式、生态系统三个方面(见图5)。首先,在整个元宇宙生态系统内部培育仁者爱人的意识环境,为元宇宙内发用仁学塑造精神基石,真正将爱人落实到惠人。其次,元宇宙生态系统三大主体采取在仁以通的交互方式,面对利益抉择问题时,先义后利。最后,以爱人惠人为初心,以义利观为指引,元宇宙生态系统内三大主体组成的多种利基社群进一步发展成共同体,构建在仁生物的生态系统,形成包裹元宇宙生态系统的伦理生态。
儒家仁学发用的作用机制
首先是仁者爱人意识环境的作用机制。
虚实共生意味着元宇宙存在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交互层,沉浸感和匿名性使得部分人倾向于降低自己的道德标准,表现出行为模式的两面性,导致道德伦理缺失的问题,如虚拟社交场域中人容易出现道德短视行为。现实世界中人的行为模式不会一比一地复刻到元宇宙,而是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畸变。从某种意义上讲,虚拟世界就像是现实世界的一面“哈哈镜”,因此很难依据一个人在现实世界的表现推断其在虚拟世界的行为。个体的行为畸变通过元宇宙叠加互动的关系网络无限放大,一个节点的道德缺失在网络效应和跨边效应下会映射到多方主体,造成整个元宇宙道德伦理的缺失。
以儒家仁学填补元宇宙内道德伦理的缺口需要做到内化于心、缩小差距、外化于行。首先,强化元宇宙三方主体仁者爱人的道德内生性,从根源上消除骚扰霸凌的可能性。其次,以仁者爱人为标准,不断优化现实世界的内在德性,并对元宇宙内的行为进行道德审视,缩小与理想道德水平的差距。最后,处于道德两难困境时三方主体要能够做到表里如一,个人的外在言行和内在思想情感应该保持一致,避免虚伪、伪善的表现。面对隐私安全问题,元宇宙企业和服务提供者应关爱用户,保障用户利益,将个人道德在元宇宙内社会化并与社会道德有机融合,在生态系统内形成仁者爱人的意识环境。总体来说,强调仁爱之心的内生性,才有了基准;不断优化现实的内在德性,才能缩小真实道德水平与理想的差距;践行爱人惠人的原则,才能将仁爱之心外化于行,做到表里如一。
其次是在仁以通交互方式的作用机制。
元宇宙的终极目的是实现人与人之间量子级别的人际交互。在“仁以通为第一要义”的原则下,以“人我通”为总纲,在利基社群内部进行交互,进而在社群间进行交互,最后在整个生态系统内进行交互。元宇宙内的交互可以创造以数据和技术形式存在的虚拟数字化价值。虚拟人是元宇宙数字经济的行为主体,是元宇宙价值创造的核心主体,通过虚拟人经济行为的价值创造,实现元宇宙中虚拟原生价值的增值和数据的井喷增长。目前Roblox平台上的游戏已经超过了现有游戏公司所能开发的游戏总和,这得益于Roblox将元宇宙的创作主权交由数字用户,数字用户围绕自己的兴趣进行创作,每个社群都是一个灵感创意池。
构建元宇宙数字交互“桃花源”需要平衡义利关系,需要正确的义利观来引导。元宇宙平台企业和服务提供者在价值创造过程中面临着如何处理隐私数据的道德选择。仁义主导利益的谋取,利益辅佐仁义的发用。个体利益保护是为义,商业利益的谋取是为利。保障拓展到虚拟时空的个体利益(义)不受侵害是对元宇宙个人信息保护的底线要求,是合理发展虚拟数字经济和规范引导数字用户进行数字资产交易(利)的根本诉求。现实世界延伸至虚拟数字世界的人权需要得到保障,而生存权和发展权是首要的基本人权。当数字用户的身心健康受到侵害时,本着道义为先的原则,平台企业应提供解决的机制。Roblox的玩家可以用法定货币兑换代用币进行数字消费,也可以通过创造共生世界来兑换代用币,代用币又可以通过“提现”在现实生活中进行消费。基于区块链技术可以追踪个人的消费历史,但这一过程会导致个人金融记录隐私暴露,面对这一状况,Roblox沉默不表态是一种“仁”的缺失。
最后是在仁生物生态系统的作用机制。
形成在仁生物的伦理生态,需要构建集成兴趣共同体(利基社群)、文化共同体、社会身份认同共同体的自治数字共同体。首先是构建兴趣共同体。在元宇宙内,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加入相应的社群形成利基社群,在道德允许的范围内不断重构世界。兴趣相同的个体相互交流、共同进步、彼此温暖、唤醒良知,能够减少骚扰霸凌事件的发生,避免信息过滤造成的信息茧房。
其次是形成文化共同体。将儒家的共同体思想嵌入元宇宙构建的底层逻辑中可以实现数字桃花源的美好大同,这个过程需要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社群来造就。例如,在元宇宙开发自治数字孔庙,基于区块链技术学习儒家文化经典,各个数字孔庙之间交联互动,分享学习心得,定期更新数字孔庙版本,实时拓展孔庙数字资源,实现古色古香孔庙的数字化迁移。数字孔庙内的用户以“仁爱”为人生观,以“以义生利”为价值观,在编写代码开发数字资产时,接受儒家仁学指引,形成跨越国界、以“仁学”为底层逻辑的文化共同体,从而为儒家思想弘扬提供新空间,实现儒家资料数字备份,创新儒家经典传播介质。
最后是形成社会身份认同共同体。元宇宙自治组织内的数字个体是自治组织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避免地具有所在群体的社会属性。原有个体意识在文化共识的基础上不断社会化、外显化,逐渐转化为群体意识。进一步地,群体与群体之间的边界逐渐明晰,从而促进文化共同体向身份认同共同体演变,构建数字社会身份共同体。Roblox利基社群内的每位成员都有强烈的归属感,社群用户在统一的文化背景下享有共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形成身份认同共同体,团结一致,实现社群秩序最大化和谐。这与儒家共同体思想高度契合。
总体来看,构建集成兴趣共同体(利基社群)、文化共同体和社会身份认同共同体的自治数字共同体,是元宇宙“爱—生—通”伦理体系的重要架构,形成包裹元宇宙生态系统的伦理生态(见表3)。
虽然元宇宙中存在大量的道德挑战,但我们相信,在儒家思想的引领下,元宇宙有望形成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未来元宇宙伦理体系的发展或许可以不局限于仁学的运用,可以进一步扩充至“仁义礼智信”五个方面。“仁”关注他人权益和福祉,用户隐私和个人权利得到尊重,数字鸿沟得以填补,缺乏数字技能和资源的人也能够获得数字教育和资源,从而实现数字包容性和公平性。“义”关注公正,建立公正的规则和制度,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平等地参与和受益。“礼”强调建立良好的数字社交礼仪和规范,维护人类情感和人际关系的真实性,避免沉迷虚拟世界导致的社交孤立;同时,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受到同等尊重,避免文化冲突和歧视。“智”聚焦培养数字智能,使元宇宙主体能够正确使用和管理数字技术和信息,避免过度依赖和滥用数字科技,保持理性和审慎的态度。“信”解决的是虚假信息和网络欺诈等问题,数字交流互动皆为诚信。
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迎接6G时代的新世界将是元宇宙。我们虽然无法预测未来元宇宙会向何处发展,但可以肯定的是,元宇宙会拉大企业之间的差距。研究人员、政策制定者、平台企业需要牢牢把握“中国特色元宇宙”发展契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在儒家思想的引领下致良知、识本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而助推数字经济腾飞。一言以蔽之,儒家思想嵌入下的高水平布局的“本土化元宇宙”是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本文是山东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重大项目(22RWZD1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97211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9YJA630094)的部分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