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型饮料 适合所有人吗

2023-12-29 00:00:00徐维盛
大众健康 2023年12期

当下,功能型饮料受到很多年轻人追捧。在运动后及工作疲劳时,很多人会选择饮用功能型饮料,希望补充能量。但是,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功能型饮料产品,消费者该如何选择,又该如何健康饮用呢?

什么是功能型饮料

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饮料。国家标准《饮料通则》(GB/T 10789-2015)规定,饮料/ 饮品是指经过定量包装的,供直接饮用或按一定比例用水冲调或冲泡饮用的,乙醇含量(质量分数)不超过0.5% 的制品,也可以为饮料浓浆或固体形态。从这个定义不难看出,饮料/ 饮品的涵盖范围比我们日常的认知要宽泛一些。

《饮料通则》同时也规定了饮料/ 饮品的范围,包括包装饮用水、果蔬汁类及其饮料、蛋白饮料、碳酸饮料(汽水)、特殊用途饮料、风味饮料、茶(类)饮料、咖啡(类)饮料、植物饮料、固体饮料及其他饮料等11 种类型的饮料。

功能型饮料,是市场化的一个概念,是相对于普通饮料这一概念之外的一类饮料的统称,如特殊用途饮料和功能饮料。特殊用途饮料是指加入了适应所有人群或某些人群需要的特定成分后的液体饮料,包括运动饮料、营养素饮料、能量饮料、电解质饮料及除此之外的其他特殊用途饮料。

运动饮料 能为机体补充水分、电解质和能量,营养成分及其含量能适应运动或体力活动人群的生理特点。

营养素饮料 通过添加适量的食品营养强化剂,补充机体营养素。

能量饮料 含有一定能量并添加适量营养成分或其他特定成分,能为机体补充能量,或加速能量释放和吸收。

电解质饮料 通过添加机体所需要的矿物质及其他营养成分,能为机体补充新陈代谢消耗的电解质、水分。

功能饮料是指经国家相关部门批准,可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制品。在我国,保健食品包括营养素补充剂和特定功能保健食品两类。其中的营养素补充剂,是指以维生素、矿物质为主要原料,以补充人体营养素为目的,而不以提供能量为目的的产品。其作用是补充膳食供给的不足,预防营养素缺乏和降低发生某些慢性退行性疾病的危险性。

特定功能保健食品是指国家批准的,具有可以声称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包括增强免疫力、辅助降血脂、辅助降血糖、抗氧化、辅助改善记忆、缓解视疲劳、促进排铅、清咽、辅助降血压、改善睡眠、促进泌乳、缓解体力疲劳、提高缺氧耐受力、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功能、减肥、改善生长发育、增加骨密度、改善营养性贫血、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祛痤疮、祛黄褐斑、改善皮肤水分油分、调节肠道菌群、促进消化、通便、对胃黏膜有辅助保护功能等共27 种。

功能型饮料可以代替水吗

水是我们人体必需的成分,对于普通人群,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功能型饮料及除水之外的其他饮料,均不可以代替水日常饮用。大部分功能型饮料,可归属为强化食品类别,也就是对食品中的某些营养素进行了强化,与同类食品相比,其某种营养素含量较高,能为人体提供更多的该种营养素。但营养素应该BazQzD8uLK0yjtJqpGjdZ9kt89ZWjvHYw3IATjIzN5I=在一定量的范围内,才能发挥其健康功效,人体摄入过多、过少,都不利于健康。不管是特殊用途饮料还是功能饮料,都不建议大家长期大量饮用。

消费者该如何选择

消费者在购买饮料时,应特别注意查看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进行合理选择。

如膳食纤维具有促进肠道健康的功能,但并不等于吃一点儿就能发挥功效,或者对身体有益就可以大量补充,若食用过量,就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2)建议,我国成年人每天膳食纤维的适宜摄入量为25 ~ 30 克,主要从天然食物获得。希望通过饮用添加了膳食纤维的饮料达到肠道健康目的的人群,首先应该了解这不应该成为人体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除了需要考虑摄入量,同时还需要注意添加糖等其他成分的过量摄入可能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如果是希望通过功能型饮料补充能量、增强体力,那么膳食纤维饮料不但不能起到帮助,反而会因为膳食纤维增加了饮用者的饱腹感而降低食欲,结果适得其反。

运动后需要快速补充体力的人群,可以适量选择运动饮料,以达到补充能量和电解质的目的。但平时饮用运动饮料,也存在摄入添加糖过量的风险。功能型饮料也是饮料。无论哪一类人群,都应该根据自己或家人的体质状况,合理选择功能型饮料,必要时可咨询医生、营养师等专业人士的意见,不可盲目、大量摄入饮料。只有做到按需合理选择、控制饮用量和饮用频率,功能型饮料才能为我们带来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