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芳
历史学科作为重要的人文性学科,关系到学生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学习历史相关知识,强化时空观念,形成宏观历史思维。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能带来更多的可能性。本文即针对初中历史课堂,探究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一、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尽可能拉近历史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能够感知、关注身边的历史与文化。以近年来兴起的“国潮风”为例,其本身就是在传统文化继承的基础上的创新,吸引当代年轻人纷纷关注与参与。再如,某卫视推出的“端午游”“清明游”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将历史故事、文化、审美等传递给大家。而这些都吸引着师生再度回归本来,去关注历史学科,关注历史人物与故事。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激发,推进历史学科教学的发展。
二、充分运用历史资料
在历史教学中,史料作为重要学习素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花样玩转史料,是教师在课堂中不断尝试与探索的。一般而言,运用地图类史料能够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文字类史料则以简短的文字,给学生描述一些片段与场景。在教学中,教师不妨带学生开展一场拼图游戏,将史料拼凑在一起。在很多时候,开展史料教学,需要与多媒体技术充分结合,尽可能将其趣味性精彩地呈现出来。例如,当前我国很多历史博物馆等纷纷开启线上参观窗口,如遵义会议纪念馆等,其中大量文献、展馆陈列等,供学
生参观了解,也能帮助学生更多地去思考和探索。在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挖掘和发现史料,帮助学生更好地去思考和探索,进而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触摸历史,感知历史的存在与发展。另外,教师也要及时指导学生提升史料阅读和分析能力。较高的史料阅读与分析能力,是接收历史信息、独立解读历史信息的重要前提,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所在。
三、设置开放性问题
历史学科中有“盖棺定论”之说,品评人物是非,本就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历史作为重要人文学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地去评述、分析,表达自己的思想与观点,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在课堂中,尝试设置一系列开放性问题,交由学生讨论沟通,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观点。例如,在学习完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后,了解了秦朝的兴起与灭亡,也会对建成大一统帝国的秦王有了一个笼统的认识。此时,教师不妨设置“如何评价秦始皇”这个问题,由學生自主地讨论交流。有的同学认为“秦始皇王者风范,当之无愧”,也有同学认为“暴政,是秦始皇背离初心的结果”……不同的观点出现,反映的恰好是学生自主的思考和判断。在初中阶段,学生初步接触历史学习,所以,增加交流互动式内容,能够帮助学生去感知、感悟历史。再如,学习文化史相关内容时,不妨设置一系列的交流互动活动,如学习见面时的礼仪、座位的礼仪等。更为开放式的教学,可以让学生自主查找资料、参观博物馆等,去完成相应知识点的学习和思考,以此推进教学的开展与思考完善。
四、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以史为鉴知得失,学习历史的意义不仅仅是对过去事件的回顾,更是解读与思考。我们从《孔融让梨》《三尺巷》等故事中,体会谦让等美德,以古观今,才能切实地带来深度的思考和感性的认知。2021年,三星堆文化横空出世,令世人惊叹,也由此打开了想象的大门。全民热度之下,本身也是对历史与文化的普及与推进。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能够为接下来的教学与发展带来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思考,能够为教学工作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与启发。在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为学生打破历史与现实的次元壁,去看看更大的世界,了解更多的内容。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以史为鉴,以史为基础,促进教学的深度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