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莉华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转变育人范式、落实核心素养、推动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实践活动已经成为学校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变革育人方式,突出实践”的基本原则,并指出应优化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方式与路径。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开发者、组织者与参与者,教师需要不断提高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能力。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经验,以校外研学实践为例,介绍教师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过程与路径。
確定活动主题。确定活动主题前,教师需要考虑多个因素:一是学科特性,应结合学科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标准、考核评价要点等内容,认真研读新课标,加强教材研究,把握学科逻辑;二是实际学情,尤其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现实生活,以及他们在知识、能力、素养等方面的情况;三是实践地点的现实情况,应实地走访考察,因地制宜,努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与学习欲望。
制定具体方案。确定活动主题后,教师应围绕该主题设计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方案,包括选题背景、活动目的、活动过程、活动任务、活动评价及活动常规要求等诸项内容。此外,教师还应细致分析学科内容,设计学科任务手册,制定规范的评价标准,并为学生准备指导性辅助资料,提前设想他们在活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等。
组织实施方案。教师要做好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的组织与安排。在实践活动开始前,教师需要组织学生开展行前推介会,让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建立整体认知,并指导学生自主选题,明确所属组别与实践任务。在实践探究过程中,教师是指导者,需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实践进度,给他们提供必要的指导,确保他们根据小组分工完成探究任务;教师是观察者,不仅要随时关注学生动态,观察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还要时刻关注天气状况、环境情况等,确保学生有序进行实践;教师是记录者,要认真做好记录工作,为改进与完善下一次实践活动做积累;教师是危机处理者,面对活动中随时出现的紧急情况,教师要第一时间妥善处理,做好危机应对。在学生探究结束后,教师还要及时组织学生对实践中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充分听取学生的想法,指导他们撰写实践活动报告,并组织学生在班级或全年级进行成果汇报。
开展评价反馈。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教师应根据实践活动内容确定评价的方式与手段,并将评价贯穿于行前、行中、行后三个阶段,促使学生按照科学的标准完成实践活动的探究与学习。评价后,教师应认真记录评价结果,并将其反馈给学生,如根据评价结果表彰优秀学生,为其他学生树立学习榜样,帮助每一名学生发现自身优点与不足,进而针对性地指导他们不断进步。
主动总结反思。在整个综合实践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及课堂观察等多种方式,对参与活动的学生、教师、家长、专家等开展多元评估,并根据调查结果及个人记录做好活动总结与反思,继续发扬优点,及时调整不足及劣势,为下一次开展活动积累经验。
综合实践活动可以给予学生更多探索世界、接触社会的机会,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将外在的知识内化为珍贵的能力和品格;可以帮助教师加深对本学科知识的认识,并在反思中提高教研能力,从实践中走向创新;可以为学校课程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推动课程改革,构建实践型育人范式。笔者相信,只要教师敢于一步步尝试实践,多些阅读与思考、积累与研究,就能设计出更高质量的综合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