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市场扭曲与农村信息不平等

2023-12-29 10:11庄天慧张永奇
统计与决策 2023年23期
关键词:省份要素农村

庄天慧,张永奇

(四川农业大学 经济学院,成都 611130)

0 引言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2 次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23 年6 月,中国农村网民规模超过10.7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6.4%,5G网络覆盖所有地级市城区,县域城区互联网的快速渗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地区的信息不平等。但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运行不畅、“互联网+电商”项目停滞不前等问题亟待解决,中国科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网络基础设施的“最后一英里”尚未完全打通,“数字鸿沟”仍然存在[1,2]。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阐明了实施数字乡村发展战略,拓展数字农业建设的重要性。党的二十大报告又着重强调在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同时,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但从全国范围来看,受经济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影响,中国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呈现东强中西弱、南强北弱、城郊发展与区域发展均不平衡的局面。数字经济的差异化发展将会引致农村信息不平等,可能会对政策目标实现带来负面影响。因此,伴随着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不断迭代演进的科技时代,探讨如何缓解农村地区由于网络技术造成“工具排斥”“评价排斥”而导致的信息不平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

信息不平等是指不同类型的主体之间在通信技术的宏观和微观层面以及在信息资源的可获得性和使用的实际活动中的多样化信息差距[3]。影响信息不平等的因素是多维度的,可以囊括为自然、社会和个体三方面因素,如自然因素中的地理因素,社会因素中的经济因素、资源因素、社会阶层因素等,个体因素中的教育因素、技能因素、心理因素、健康因素等[4—6]。已有研究成果为本文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同时也存在以下问题值得关注:第一,过往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使用微观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来探讨农村信息不平等的文献并不常见。第二,以往研究缺乏结合中国经济发展情况,考虑不同地区要素市场化差异、要素市场扭曲的现实背景[7],利用要素市场扭曲视角,探讨农村信息不平等的影响程度及机理路径。第三,大多数文献将信息不平等聚焦电脑及互联网应用,并未结合前沿技术环境对信息不平等的问题展开深度分析。为了弥补上述研究的不足,进一步测度我国要素市场投入对农村信息不平等的相关影响,本文做了以下工作:第一,在样本选取上,利用CFPS 2018 年的农户微观数据结合《中国分省份市场化指数报告(2018)》和《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报告(2018)》建立面板数据来展开实证分析;第二,考虑到要素市场扭曲的异质性,本文进一步延伸讨论了不同类型的要素市场扭曲对农村信息不平等的影响程度。

1 机制分析

在新古典经济学中,寻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生产出现在要素边际成本等于边际产出的位置。但在要素市场价格扭曲的情况下,技术、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将会偏离均衡价格,使得企业等市场主体对要素使用与配置均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造成效率损失。同时,市场的分割限制了R&D 资本等要素的自由流动,显著阻滞了网络技术的更新与运用,最终在网络技术市场环境不一致的现实条件下加剧了信息不平等。而在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并未完善的情况下,这一不平等现象更为严重。

技术、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作为经济发展的命脉,对于农村地区的信息资源配置具有重要作用[8]。对技术市场而言:(1)中国农村地区的科技水平存在差距使得各区域农户间信息传播和受众获取的能力有所差异,无人超市、无现金城市等一系列高新技术产业的出现,使得拥有这些高新技术产业的区域产业结构获得升级,从而对提升当地农村居民的互联网使用效用性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相比之下,偏远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由于技术市场扭曲将会陷入停滞状态,最终导致此处农户缺乏掌握新技术的知识和能力,成为“弱势群体”,与“触网”群体的信息差距持续扩大。(2)技术市场扭曲也会造成要素收入份额和工资不平等,从而进一步减弱偏远农村地区接入网络技术的概率与可能性,包括促进农户使用网络进行购物、创业、社交等网络活动,产生负面效应,最终降低了偏远地区的农户利用网络技术进行生产活动的可能性。

对劳动力要素市场而言:(1)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并未明显改善城乡二元结构。户籍制度改革不到位、户籍福利不平等的现象依然存在。此外,劳动力的流动机制并未实现无安全自由,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劳动力市场的扭曲程度。作为现代高素质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人才的空间分布不合理会导致互联网技术在各省份农村地区的效率不一致。(2)在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追求GDP 增长的双重约束下,各级政府会通过降低劳动力价格来降低企业成本,吸引外部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和政治绩效。一方面,低廉的劳动力价格会导致企业更多地利用有形要素,形成路径依赖,使得企业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的动力降低;另一方面,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削弱消费者对当地企业创新产品的购买能力,从而形成低端恶性循环,导致偏远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与互联网技术不能实现同步提升,最终加剧农村地区间的信息不平等。

在资本要素市场:(1)从理论上看,资本要素市场扭曲会通过增加“信贷约束效应”以及非生产性寻租行为,扩大农村信息不平等。在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尚未完成的背景下,地方政府为了追求GDP的提升,倾向于让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投资于低风险、能快速实现经济效益的建设项目,而基于网络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一般而言投资项目周期长、投资风险大[9],这些网络企业的自身特点让金融机构很难按照市场机制对其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从而对当地网络技术的提升造成了限制作用。(2)在地方政府具备资本要素的定价和分配发言权之时,企业等市场主体有充分的动力利用非生产性的寻租机会来谋求自身的利益,在这种博弈过程中将会造成资源浪费,最终使得获益企业放弃或者延迟引进新型网络设备及技术的打算,挫伤了其他企业利用互联网等新型技术进行生产的积极性。

鉴于网络技术的扩散是具有选择性与创新性的,不同地区的地方政府对技术、资本及劳动力市场的干预程度也将呈现异质性的特点,从而导致上述三种要素市场扭曲程度存在显著差异。要素市场分割严重,则会形成要素价格被低估或分化程度较高的局面,同时区域内部的资源倾斜程度也会引致资源错配,农村地区网络技术发展程度也将出现分流现象,最终导致各地区农户互联网技术接入的障碍和成本出现明显差异,使得农户之间的信息接收与传播产生“信息茧房”,进而加剧农村信息不平等。

2 研究设计

2.1 模型设定

本文设定的基准回归模型如下:

其中,Ine代表农村信息不平等,Dist代表要素市场扭曲,Xc代表一系列控制变量,εc为随机扰动项。β表征要素市场扭曲对农村信息不平等的影响,为本文重点关注的系数。若β为正,则表示要素市场扭曲能够显著扩大农村信息不平等;若β为负,则表示要素市场扭曲能够显著降低农村信息不平等;若β不显著,则表示要素市场扭曲对农村信息不平等并无显著影响。

2.2 变量选取

被解释变量:农村信息不平等(Ine)。以往研究大多使用“互联网使用”作为检验个体使用网络指标,并未考虑到更深层面的信息不平等。因此,本文参考已有研究,使用Foster-Greer-Thorbecke(FGT)指数[10],建立信息距指标,用以测算农村信息不平等。信息距的测度方法是样本平均互联网使用情况与农户互联网使用情况之差与样本平均互联网使用情况的比值。具体测算公式如下:

核心解释变量:要素市场扭曲(Dist)。结合过往研究,关于要素市场扭曲程度的测度方法分为生产函数法和市场化指数法[11]两种。相对而言,市场化指数法既能够展示各地区要素市场扭曲程度的相对差异,也能体现地区要素市场自身随时间的变化[12]。因此,本文参照以往学者的做法[13],使用《中国分省份市场化指数报告(2018)》滞后两年即2016 年各省份要素市场发育程度(整体要素市场)、技术成果市场化指数(技术要素市场)、各地区金融业市场化程度(资本要素市场)、人力资源供应条件指数(劳动要素市场)与CFPS数据库进行匹配。在此基础上,使用相应要素市场指数与样本中要素市场指数最大值之间的相对差距来呈现相应要素市场扭曲程度,则有:

式中,factorit为各省份相应要素市场指数,maxfactorit是各地区相应要素市场指数最大值。

控制变量:本文结合个体、家庭、社会不同维度特征,控制了可能影响农村信息不平等的相关变量,如年龄、年龄平方、性别、社会信任等。

2.3 数据来源及变量描述性统计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CFPS数据作为一项全国性跟踪调查数据,能够较好地反映农户网络使用的情况。为避免异常值和缺失值对实验结果带来偏误,本文对数据进行了如下处理:(1)删除收入缺失以及零值的样本;(2)保留男性年龄为16~60岁,女性年龄为18~55岁的劳动力样本;(3)对核心变量的缺失值再度筛选,最终获得农村居民研究样本2508份。另外,使用《中国分省份市场化指数报告(2018)》进行补充。表1为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表1 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

3 实证分析

3.1 总体要素市场扭曲对农村信息不平等的影响

表2 为要素市场扭曲对信息不平等的基准回归结果。模型(1)的结果表明,要素市场扭曲的系数为0.751,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在未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要素市场扭曲导致地区信息不平等(广度)加剧的可能性高达75.1%。模型(2)的结果表明,在其他控制变量得到控制的情况下,要素市场扭曲对信息不平等(广度)依然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由此可知,要素市场扭曲对农村地区信息不平等(广度)的影响十分显著。模型(3)的结果表明,要素市场扭曲对信息不平等(强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要素市场扭曲明显抑制了农村地区网购平台发展和农户网络购物意愿。由模型(4)的结果可知,在控制其他变量后,要素市场扭曲对信息不平等(强度)依然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要素市场扭曲将会导致各省份农户之间网购意愿差距扩大的可能性达到86.7%。

表2 要素市场扭曲对农村信息不平等的基准回归

除了要素市场扭曲对信息不平等具有显著影响,其余部分特征变量也对信息不平等产生显著影响。年龄的系数为正,年龄平方的系数为负,表明年龄对信息不平等的影响呈“倒U”型,即随着年龄的增加,农村的信息不平等先增加后减小。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户,越容易缩小信息不平等。教育水平越高,接触人群范围越广、获得前沿信息概率越高。此外,政治资本、社会网络、个人收入(对数)、家庭存款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缓解信息不平等作用。而拥有外出务工经历、较大家庭规模的农户,却显著扩大了信息不平等。可能的原因是,拥有外出务工经历的农户,更容易使用网络持续获取信息来源。家庭规模较大的农户家庭经济压力更大,平均教育水平更低,使用互联网获取信息的概率更小。

根据上述回归结果可知,无论是从信息广度视角出发,还是依托信息强度视角检验,要素市场扭曲对农村信息不平等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即要素市场的市场扭曲显著扩大了农村地区的信息不平等。要素市场扭曲使得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偏离价格偏离了实际价格,引起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产业结构固化等相应问题接踵而至,最终通过资源错配、人才错配等方式影响各地区农户互联网使用效用性,进而加剧了农村信息不平等。

3.2 技术、资本、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对农村信息不平等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研究不同要素市场扭曲对信息不平等的影响,本文对要素市场进行了细分。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本文引入技术、资本、劳动三种要素,进一步探讨这三种要素扭曲类型对农村信息不平等的差异影响。

由表3模型(1)和模型(2)的回归结果可知,技术市场扭曲显著扩大了信息不平等,说明技术市场扭曲不利于缓解信息不平等。模型(3)和模型(4)的回归结果表明,资本市场扭曲增加了信息不平等。资本要素市场存在扭曲之时,企业会考虑“机会成本”,更倾向于将资金注入经济发达地区,从而降低了偏远农村地区互联网更新换代及使用频率。模型(5)和模型(6)的结果表明,劳动市场扭曲对农村信息不平等有显著的增进作用。可能的原因是,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劳动力市场分割问题未得到妥善解决,劳动力要素自由流动的机会及途径受到狭隘难治,由此引起的“动机效应”增加了农村信息不平等。由模型(1)至模型(6)的回归结果可知,劳动力市场扭曲对农村信息不平等的正向影响最为显著,并且远超技术市场扭曲的回归系数。

表3 技术、资本、劳动力市场扭曲对农村信息不平等的影响

模型(7)和模型(8)是在其他变量得到控制的情况下,加入技术市场扭曲、资本市场扭曲、劳动力市场扭曲变量对全样本展开分析的检验结果。根据模型(7)和模型(8)的回归结果可知,技术市场扭曲、资本市场扭曲、劳动力市场扭曲对农村信息不平等的正向影响依然显著。这表明在所有要素投入中,决策层持续关注劳动市场扭曲的变化情况,能更有效地缓解农村信息不平等。信息技术能力是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在本文则正对应着互联网使用变量,互联网使用的广度和强度客观上受制于个人的知识储备、思维模式及学习效应。处于社会优势的个体,可以通过占有领先数字资源和技术设备,更深入地利用信息技术,这将进一步扩大其自身优势,而这种劳动力扭曲也将导致不平等在数字空间被持续地再生产[14]。

3.3 内生性处理

上述要素市场扭曲的实证分析并未考虑因遗漏变量及测量误差导致的内生性问题,比如地区制度质量和关系文化都会影响农村信息不平等。为了缓解因变量缺失造成的内生性问题,本文借鉴已有研究的做法[15],构建Dist_iv= (Dist-t)3作为相应市场扭曲的工具变量,其中表示相应市场扭曲的均值。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数据本身被用来构建适当的工具变量。

表4 汇总了全样本工具变量模型第二阶段的回归结果。由结果可知,所选变量具备很强的相关性。模型(1)至模型(4)中,联合显著检验中Wald 检验均通过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这意味着引入工具变量展开检验比较有效。表4 回归结果显示,在缓解内生性偏误后,要素市场扭曲、劳动市场扭曲依然对农村信息不平等产生显著影响,从而验证了要素市场扭曲对农村信息不平等的基准回归结果比较稳健。

表4 整体要素市场扭曲对农村信息不平等的内生性检验

3.4 进一步讨论

尽管前述研究已经较为全面地检验了要素市场扭曲与农村信息不平等的关系,但仅考虑到互联网使用的宽泛性,不能够更加贴近政策所需。而基于网络技术的不断提升,各地区跨境电商、农村电商等创新商务模式的持续推进,将会对农村地区信息流动造成更加明显的冲击现象。对此,本文引入《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报告(2018)》中电子商务发展指数表征信息不平等的深度情况,采用公式(1),重新对要素市场扭曲与农村信息不平等展开进一步分析。结果见下页表5。

表5 要素市场扭曲对农村信息不平等的延伸分析

表5 中,模型(1)是检验要素市场扭曲对信息不平等(深度)的整体回归结果,模型(2)至模型(5)是按照电子商务发展指数的排名差异,遵照区域结构,将31个省份归类为先导省份、优势省份、中坚省份、潜力省份。模型(6)是进一步考虑要素市场的异质性,进一步检验不同类型要素市场扭曲对中国电子商务信息不平等的影响程度。模型(1)的回归结果表明,要素市场扭曲的系数为2.358,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要素市场扭曲对信息不平等(电子商务)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即要素市场扭曲加剧了信息不平等,佐证了本文的基准回归结果。模型(2)至模型(4)的回归结果表明,要素市场扭曲对信息不平等的影响顺序为先导省份→中坚省份→潜力省份→优势省份。原因在于,先导省份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交易场景更加普遍、频繁,要素市场扭曲将会导致省份内的资源分配不一致,进而加剧各地区的电子商务发展差距,从而引致更加强烈的信息不平等。根据《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报告(2018)》,优势省份的成长指数低于全国平均值,表明其成长速度相对较慢,从而要素市场扭曲对其产生的影响也相对偏弱。模型(6)的回归结果表明,对于因电子商务发展而导致的信息不平等,更应关注资本市场扭曲及技术市场扭曲,这意味着在未来的电子商务发展进程中,各级政府需要防范“信贷约束效应”以及非生产性寻租行为,强调商业生态与政府治理的有机结合,从产业角度把握电子商务的发展方向,实现电子商务与数字经济的对接,从而为数字乡村发展提供重要动力。

4 结论与建议

本文基于CFPS(2018)农户微观数据结合《中国分省份市场化指数报告(2018)》《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报告(2018)》宏观数据组成新的面板数据,对要素市场扭曲与农村信息不平等的关系展开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利用互联网使用广度、强度建立的农村信息不平等指标,要素市场扭曲对其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总体要素市场扭曲显著提升了农村信息不平等。细分要素市场类型,劳动力市场扭曲对农村信息不平等的影响更加显著。采用工具变量等多种回归分析方法进行检测后,发现上述研究结论依然成立。(2)结合前沿技术环境,利用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深度建立的农村信息不平等指标,要素市场扭曲对农村信息不平等的正向影响依旧显著,这种正向影响对于先导省份更加明显。细分要素市场类型,资本市场扭曲、技术市场扭曲对农村信息不平等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

结合上述研究结论,本文得出以下建议:(1)政府需要全面加快要素市场改革,打通要素流通壁垒,努力把市场建设成为资源配置的中心。(2)政府需要践行“提速降费”改革措施,在提升农村网络普及率的过程中,也可以考虑借助互联网渠道,打破劳动力市场分离与分割状态,提高劳动力要素市场自由流动的概率,进而利用技术人才自身优势,缓解农村信息不平等。(3)电子商务工程起步较晚,每个省份、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情况并不一致。因此,应关注先导地区要素投入流向,在优势地区促进电子商务与传统产业的匹配程度,此外,各地区也需要结合自身发展特征,注重不同类型要素市场扭曲所造成的负面影响,采用不同的施策手段,最终保障中国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省份要素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谁说小龙虾不赚钱?跨越四省份,暴走万里路,只为寻找最会养虾的您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也谈做人的要素
因地制宜地稳妥推进留地安置——基于对10余省份留地安置的调研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