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晓霞 段 莹 张 蕊 冯丽媛 包雪洁 俞若熙※ 吉保民△
体质是在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体质差异是人体内在脏腑阴阳气血之偏倾和机能代谢活动之差异的反映,代表了个体的整体特征[10],是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关键。体质不仅受先天影响,与后天环境、饮食运动等因素也密切相关。因此,个体体质的差异应该与睡眠障碍的易感性也存在相关性。
高原部队官兵因长期驻扎在高海拔地区,高海拔、高寒、低氧的独特地理环境,与饮食习惯、高强度的训练,对体质的形成、睡眠障碍的转归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研究常见睡眠障碍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故本研究基于中医体质学理论探究高海拔地区部队官兵的体质类型与常见的睡眠障碍(包括失眠、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的相关性,为进一步建立高原部队官兵睡眠健康的中医药保障方案打下基础,进而改善高原部队官兵睡眠质量,提高军事作战能力。
1.1 一般资料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西藏地区空军部队睡眠障碍官兵336例,其中男性335例,女性1例;年龄最大47岁,最小20岁,平均(26.93±4.73)岁。本研究已通过空军特色医学中心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研究的336例高原部队官兵中,有5例因未完成调查表而脱落。
1.2 诊断标准
1.2.1 失眠诊断标准《睡眠障碍国际分类(第3版)》[11]中失眠指尽管有充足的睡眠机会和环境,仍持续出现睡眠起始困难、睡眠时间减少、睡眠完整性破坏或睡眠质量下降,并引起相关的日间功能障碍。
1.2.2 OSA成人诊断标准《睡眠障碍国际分类(第3版)》[11]中OSA诊断需要满足(A+B)或C,即A:出现以下至少1项,①患者主诉困倦、非恢复性睡眠、乏力或失眠;②因憋气、喘息或气哽而从睡眠中醒来;③同寝者或其他目击者报告患者在睡眠期间存在习惯性打鼾、呼吸中断或二者皆有;④已确诊高血压病、心境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冠脉疾病、脑卒中、充血性心力衰竭或2型糖尿病。B:多导睡眠监测(PSG)或睡眠中心外监测(OCST)证实:PSG监测显示每小时睡眠期间或OCST每小时监测期间,发生阻塞性为主的呼吸事件(包括阻塞型呼吸暂停、混合型呼吸暂停、低通气和呼吸努力相关觉醒)≥5次。C:PSG或OCST证实:PSG监测显示每小时睡眠期间或OCST每小时监测期间,发生阻塞性为主的呼吸事件(包括阻塞型呼吸暂停、混合型呼吸暂停、低通气和呼吸努力相关觉醒)≥15次。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睡眠障碍国际分类(第3版)》[11]中失眠和OSA的诊断标准;②年龄18~60岁,性别不限;③无严重心肾疾病、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疾病者;④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完成调查及相应检查者。
1.4 排除标准①年龄<18岁,或>60岁;②无法正常交流或无法理解问卷量表内容;③无法完整填写问卷量表者;④患有严重心理疾病者;⑤难以判断体质者;⑥不配合研究者。
1.5 方法
1.5.1 调查问卷本研究采用问卷形式对高原部队官兵进行睡眠障碍流行病学调查,问卷内容包含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出生地、婚姻状况、入伍时间、兵种、职别、睡眠相关症状等信息。
1.5.2 中医体质判断方法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12],将中医体质分为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及平和质9种类型。
在进行问卷调查之前,首先组织对专业的睡眠医学科医生进行中医体质量表培训,然后由其给受试者进行宣讲,具体说明调查问卷的填写方法及注意事项,受试者必须认真回答《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11]中的全部问题,填写过程中全程由医生监督指导。填写完毕后由专业的数据统计团队建立Epidata数据库,并将所有数据进行双人录入,依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判定体质类型。不同体质判定标准具体如下:①平和质判定法:平和质转化分≥60 分,其他8种体质转化分均<30 分,判定为“是”;平和质转化分≥60 分,其他8种体质转化分均<40 分,判定为“基本是”;不满足上述条件者判定为“否”。②偏颇体质判定法:转化分≥40 分,判定为“是”; 转化分为 30~39 分,判定为“倾向是”;转化分<30分者判定为“否”。平和质为正常体质,其他体质为偏颇体质。有且只有1种体质类型时,视为单纯型体质;出现2种或2种以上体质时,视为兼夹体质。
1.5.3 睡眠障碍诊断方法由获得国际注册睡眠技师认证及同等水平的睡眠技师对受试者进行整夜睡眠监测,并且逐帧判读后出具报告,报告需要包括睡眠潜伏期、总睡眠时间、夜间觉醒次数、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等睡眠相关参数。1名专业的睡眠医学科主治及以上职称医生结合调查问卷内容及睡眠监测结果,依据《睡眠障碍国际分类(第3版)》[11]进行诊断,另由1名睡眠医学科的主治及以上职称医生进行复核,形成最终诊断。
2.1 体质分布331名高原部队官兵中平和质72名,偏颇质61名,兼夹体质137名。
2.1.1 单纯型体质分布331名高原部队官兵中,只存在单纯型体质的共133名,其中以平和质为主,其余偏颇体质位居前3位的分别是:阴虚质>气虚质>湿热质。见表1。
表1 133名高原部队官兵单纯型体质频数及占比 (例,%)
2.1.2 九种体质分布331名高原部队官兵九种体质中出现频率位居前三位的是:气虚质>阴虚质>湿热质。见表2。
表2 331名高原部队官兵九种中医体质频数及占比 (例,%)
2.1.3 兼夹体质分布331名部队官兵中有137名是兼夹体质,其中出现频率位居前三位的是: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气虚质+阳虚质和气虚质+阴虚质,前3位兼夹体质中均含气虚质。见表3。
表3 兼夹体质频数及占比 (例,%)
2.2 中医体质与失眠的关系
2.2.1 失眠患者的体质分布331名高原部队官兵中,有130名诊断为失眠。从表4可以看出,130名失眠部队官兵的体质出现频率位居前3的是:兼夹体质>气虚质>阴虚质。
表4 130名失眠部队官兵体质频数及占比表 (例,%)
2.2.2 中医体质类型与是否失眠的关系高原部队官兵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血瘀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特禀质、兼夹体质均与失眠具有相关性(P<0.05)。见表5。
表5 中医各体质与失眠相关性统计表 (例,%)
2.3 中医体质与OSA患者
2.3.1 OSA患者体质分布331名高原部队官兵中,有118名诊断为OSA。从表6可以看出,118名OSA部队官兵的体质出现频率位居前三的是:兼夹体质>阴虚质>气虚质。
表6 OSA患者的体质出现频数及占比表 (例,%)
2.3.2 中医体质类型与OSA的关系118名OSA高原部队官兵中医各体质中阴虚质、湿热质、气郁质、特禀质、兼夹体质与OSA具有相关性(P<0.05)。见表7。
表7 中医各体质与OSA相关性统计表 (例,%)
本研究发现高原部队官兵的中医体质中单纯型体质中平和质占比最大,偏颇体质中位居前3位的是:阴虚质、气虚质和湿热质,九种体质中出现频率位居前3位的也是:气虚质、阴虚质和湿热质。究其原因,可能由于本次研究群体是部队官兵,此群体性别主要是男性且平均年龄较小,而男性本为阳刚之体,阴弱阳强。再者,高原气候干燥,燥为阳邪,易伤阴津,故阴虚质出现频率高与此相关。西藏高原地区,空气稀薄且气压、氧分压均较低,部队官兵长期处于缺氧状态且男为阳,多用气,故气常不足,气虚质出现频率高或与此相关;研究期间发现高原部队官兵饮食以辛辣、肥甘厚腻为主,这样的饮食结构易导致滋腻碍脾,脾失健运而痰湿内生,日久就会化为湿热,湿热质出现频率较高与此相关。
禀赋遗传论、生命过程论、环境制约论及形神构成论4个基本原理是研究中医体质的出发点和理论基础[13]。先天禀赋与遗传是影响与决定体质形成和发展的内在重要因素(禀赋遗传论);《医学源流论》载:“人禀天地之气以生,故其气体随地不同,西北之人气深而厚……东南之人,气浮而薄”,即人禀天地之气所生,不同地域环境造就了不同的体质类型,生活环境、社会、年龄不同阶段对体质的形成与发展始终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生命过程论、环境制约论);不只外在的形态对中医体质有影响,不同的情绪、心理状态对后天中医体质形成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形神构成论),故中医体质与父母身体状况、母亲妊娠期间疾病、年龄、生活起居、劳欲、精神心理状态、气候、地理、疾病、药物因素等众多先后天因素均相关。此研究发现,高原部队官兵中医体质中兼夹体质最多,这与研究驻训高原1年以上武警官兵的中医体质现状结果一致[12]。高原部队官兵兼夹体质出现频率高或与其出生地不同、高原特殊的环境、饮食起居习惯以及因与亲属朋友接触机会少出现的情志不调等复杂因素相关。
体质是人类在先天遗传与后天塑造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固有特质,具有稳定性、动态平衡性及可调性,针对平原中的一些研究发现,平和质是最理想的体质类型,是良好睡眠的保护体质,偏颇体质是睡眠质量差的危险体质,所以积极改善偏颇体质,可以为预防睡眠障碍、阻止睡眠障碍进展和后期调养提供新的指导方向。本研究发现高原部队官兵中,失眠和OSA官兵中体质出现频率位居前三的均是兼夹体质、气虚质和阴虚质;各体质与是否患失眠均有关;阴虚质、湿热质、气郁质、特禀质、兼夹体质与是否患OSA有关。另外,各种中医体质不仅与是否患有常见的睡眠障碍有一定的相关性,对疾病的转归也存在一定的影响。王琦教授曾提出 “体质可分论”“体病相关论”“体质可调论”[14],通过研究分析不同体质对高原部队官兵常见睡眠障碍的易感性,在睡眠障碍未发生之前提前改善体质,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优势,防患未然,指导高原部队官兵主动调整自己适应高原特殊的环境或者通过一些科学的指导来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也可以将辨病、辨证和辨体相结合,将中医体质作为切入点,从根本出发,采用针刺、中药、灸法、芳香疗法等针对性强、不良反应小、容易实施的中医中药方法对高原部队官兵常见的睡眠障碍进行预防、治疗、病瘥后调理,从饮食、运动、情绪、作息等多方位提供个体化诊疗方案,最终达到未病先防、既病则治、病后防复的目的,减少药物的不良作用且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本研究选择的地域是高原地区,且样本量可观,研究数据真实可靠,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仍有一定局限,其中平和体质与高原地区部队官兵患有失眠的相关性的具体原因有待深究,并且存在设计缺乏随机化、性别偏颇的问题,由于高原地区男性官兵数量居多,女性官兵的中医体质研究力度明显不足。在今后科研临床工作中要加强统筹协调,选用多个梯度高海拔地区、适当扩充女性官兵数量继续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