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清义,刘林东,宋海洋,段鸿斌,张耀洲,叶 润,孙 伟,乔新荣
(信阳农林学院,河南信阳 464000)
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是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红花的干燥花,俗称红蓝花、草红花等,具有活血止痛、散瘀通经的作用[1]。红花的主要害虫为红花指管蚜(Uroleucon gobonis),为半翅目蚜科指管蚜属,别名牛蒡长管蚜[2],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以及河南等地,主要寄生于红花、菊花、白术、蒲公英等菊科植物上,以吸食植物叶和茎的组织液为生[3]。目前,红花指管蚜的防治仍以化学药剂为主,但长期使用化学药剂存在害虫抗性增加、药材农残超标、品质下降的风险。因此,中药材病虫害的防治要尽量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以降低农药残留,应选用低毒、环境友好型的生物农药。应用较为广泛的植物源农药主要有印楝素、苦参碱、鱼藤酮、除虫菊素、蛇床子素等[4]。苦参碱作为一种天然植物源杀虫剂,具有高效、低毒、无残留、不易引发抗药性等优点[5-6];除虫菊素具有麻痹昆虫中枢神经的作用,为触杀型杀虫剂,在使用过程中对蚜虫具有迅速击倒的特性[7];鱼藤酮为广谱型植物源杀虫剂,可对800 多种害虫进行防治,主要是通过抑制昆虫呼吸链电子传递而起到杀虫的作用,在环境中降解彻底、无残留,对害虫天敌和农作物安全[8-10]。众多研究表明,苦参碱、除虫菊素和鱼藤酮等植物源农药对不同蚜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王宇佳等[11]利用0.3%苦参碱AS 处理花椒蚜虫,防效可达81.82%。姬小雪等[12]选用2.5%鱼藤酮乳油对甘蓝蚜虫进行田间防治试验,防治效果可达80%。陈琪祥等[13]研究表明,1.5%除虫菊素EW 对甘蓝蚜虫的防治效果在85%左右。吴永玲等[14]使用蛇床子素与苦参碱复配1 000 倍液药剂处理黄芪蚜虫的校正防效可达95.88%,防效高于化学药剂吡虫啉。李进步等[15]利用半夏乙醇提取物对桃蚜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半夏乙醇提取物对菜青虫、棉蚜、桃蚜虫均具有一定的杀虫效果。目前,关于植物源农药用于防治红花指管蚜的报道较少。
本试验选用0.6%苦参碱AS、1.5%除虫菊素EW、6.0%鱼藤酮ME 和半夏乙醇提取物4 种植物源药剂,以化学药剂50%吡蚜酮WG 为对照,对红花指管蚜进行了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测定,旨在筛选出防治红花指管蚜效果较好的药剂,为红花指管蚜的绿色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1.1.1 供试仪器
移液枪(北京大龙兴创试验仪器股份公司),BK-16A 背负式手压喷雾器(北星胜机械有限公司),FA2204E 型电子天平(海宁市盛博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1.1.2 供试药剂
1.5%除虫菊素EW(内蒙古清源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6%苦参碱AS(内蒙古清源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0%鱼藤酮ME(北京三浦百草绿色植物制剂有限公司),半夏乙醇提取物(实验室自制);对照化学药剂为50%吡蚜酮WG(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
试验地位于信阳农林学院校内中药材种植基地,土壤为砂壤土,有机质含量66.44 g/kg、全氮含量2.63 g/kg、碱解氮含量150 mg/kg、有效磷含量126.6 mg/kg、速效钾含量313 mg/kg,pH 值7.58,EC 值160.8 μs/cm,肥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供试红花品种为豫红花1 号,2023 年1 月20 日播种。
1.3.1 室内毒力测定方法
采用叶片浸渍法[16-17]进行室内毒力测定。根据参试药剂的推荐使用浓度进行预试验,在预试验的基础上,采用等比稀释法稀释为5 个浓度(表1),其中,50%吡蚜酮WG、1.5%除虫菊素EW、0.6%苦参碱AS、6.0%鱼藤酮ME 用清水稀释,半夏乙醇提取物用丙酮溶解,以蒸馏水为空白对照。试验当天摘取大小一致、无病斑、健康的红花叶片,用镊子夹取按药液浓度从高到低依次浸入,15 s 后取出,置于干净的纸上自然风干,用脱脂棉包裹叶柄保湿,放入直径90 mm 培养皿中,培养皿底部铺一层湿润滤纸,每个培养皿放置20 只大小一致的无翅蚜虫,每个处理4 次重复。将培养皿置于温度(25±1)℃、L/D=10 h/9 h 的养虫室中,72 h 后检查死虫数,计算毒力回归方程及LC50。
表1 供试药剂及其质量浓度梯度Table 1 Test pesticides and mass concentration gradient
1.3.2 田间药效试验方法
田间药效试验在信阳农林学院校内中药材种植基地进行,施药时间为2023 年4 月10 日17:00,施药期间天气晴朗,微风,室外温度为25 ℃。将供试药剂按推荐剂量用清水稀释,换算为稀释倍数,空白对照喷施清水(表2)。共设6 个处理,每个处理3 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面积6 m2(3 m×2 m),共18 个小区;在施药当天(4 月10 日)和施药后1 d(4 月11 日)、3 d(4 月13 日)、5 d(4 月15 日)、7 d(4 月17 日)分别调查虫口密度,调查方法采用定点定株调查,每小区调查4 株,每株按上、中、下取10 片叶片,检查并记录每个叶片上的蚜虫数量,以施药前和施药后各时期的叶均蚜虫数计算防治效果。
表2 供试药剂及其稀释倍数Table 2 Test pesticides and dilution ratio
防治效果/%=[1-(空白对照区药前蚜虫数×施药区药后蚜虫数)/(空白对照区药后蚜虫数×施药区药前蚜虫数)]×100
采用DPS 软件计算LC50、相关系数、毒力回归方程、95%置信区间及差异显著性分析。
由表3 可知,药后3 d,0.6%苦参碱AS、1.5%除虫菊素EW、6.0%鱼藤酮ME、半夏乙醇提取物对红花蚜虫的LC50分别为0.016、6.653、9.173、30.931 mg/L,对照药剂50%吡蚜酮WG 的LC50为24.786 mg/L。0.6%苦参碱AS、1.5%除虫菊素EW、6.0%鱼藤酮ME 的毒力显著高于对照药剂(P<0.05),而半夏乙醇提取物的毒力却显著低于对照药剂(P<0.05),各药剂毒力排名为0.6%苦参碱AS>1.5%除虫菊素EW>6.0%鱼藤酮ME>50%吡蚜酮WG>半夏乙醇提取物。
表3 药后3 d 不同药剂对红花指管蚜的室内毒力Table 3 Indoor toxicity of different pesticides on Uroleucon gobonis 3 d after treatments
试验期间未发现叶片出现发黄、灼烧、卷曲等异常情况,说明各药剂对红花安全。由表4 可知,0.6%苦参碱AS 400 倍液对红花指管蚜的防效体现出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药后1 d,防治效果达到76.81%,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6.0%鱼藤酮ME 500 倍液与1.5%除虫菊素EW 150 倍液的防效分别为68.34%和67.81%,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半夏乙醇提取物50 倍液防效最低,为20.01%。药后3 d,0.6%苦参碱AS 400 倍液防效达85.82%,与其他处理呈显著差异(P<0.05);6.0%鱼藤酮ME 500 倍液和1.5%除虫菊素EW 150 倍液防效分别为78.73%、78.48%,均显著高于对照药剂50%吡蚜酮WG 750 倍液和半夏乙醇提取物50 倍液的防效(P<0.05)。药后5 d,0.6%苦参碱AS 400 倍液的防效为90.10%,与其他处理呈显著差异(P<0.05);6.0%鱼藤酮ME 500 倍液、1.5%除虫菊素EW 150 倍液和50%吡蚜酮WG 750 倍液防效均达80%以上,三者无显著差异(P>0.05);而半夏乙醇提取物50 倍液的防效为59.82%。药后7 d,0.6%苦参碱AS 400 倍液的防效达最高,为96.39%,与其他处理呈显著差异(P<0.05);1.5%除虫菊素EW 150 倍液、6.0%鱼藤酮ME 500 倍液和50%吡蚜酮WG 750 倍液防效分别为88.84%、88.37%和87.29%,三者无显著差异(P>0.05);半夏乙醇提取物50 倍液防效最低,为65.39%。试验结果表明,除半夏乙醇提取物对红花指管蚜防效较低外,其他药剂对红花指管蚜均可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表4 不同药剂对红花指管蚜的田间防治效果Table 4 Field control efficacy of different pesticides on Uroleucon gobonis
中药材栽培中的病虫害防治选用低毒、无残留的植物源农药,对降低农药残留、提高药材品质有重要意义[14]。本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0.6%苦参碱AS 药后3 d 的LC50为0.016 mg/L,在参试药剂中最小,说明其对红花指管蚜的毒力最高。田间试验结果表明,0.6%苦参碱AS 对红花指管蚜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0.6%苦参碱AS 400 倍液在药后1 d和7 d 的防效分别为76.81%和96.39%,显著高于其他参试药剂(P<0.05),该结果与张怡等[18]用苦参碱防治菊花蚜虫、卜亚莉等[19]用苦参碱防治北苍术蚜虫的结果一致。1.5%除虫菊素EW 150 倍液和6.0%鱼藤酮ME 500 倍液对红花指管蚜的防效与对照药剂50%吡蚜酮WG 750 倍液相当,药后7 d的防效分别为88.84%、88.37%和87.29%,三者差异不显著(P>0.05)。
苦参碱、除虫菊素、鱼藤酮等植物源农药在防控红花指管蚜上效果优于化学药剂吡蚜酮,其优势更明显。建议在红花指管蚜发生高峰期选用0.6%苦参碱AS 进行防治,以达到快速防治、减少虫口数量的目的,后期可选用1.5%除虫菊素EW 或6.0%鱼藤酮ME,以提高防效。为避免产生抗药性,几种植物源农药应交替轮换使用或与化学药剂混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