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视域下“双高”院校汉语教师知识结构拓展及团队创新探索
——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3-12-29 02:18罗珊珊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双高职业技能汉语

罗珊珊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 江苏 无锡 214121)

“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2019年4月,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提出“打造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目标[1]。高职院校汉语教师团队作为学校的国际化端口,应迅速成长为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而“双高”建设时期也是汉语教育职业化、持续化、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

1 从语言教学走向学科融合

汉语作为国际学生的预科课程,拥有良好的学科融合禀赋。基于“双高”建设发展的需求,汉语教学应当充分挖掘语言教学研究主题的深度与广度,开展汉语教师与专业教师之间的融通教学与合作教学,探索“中文+职业技能”融合课程的新范式,实现以生为本、以核心素养为目标导向的教学创新。

1.1 知识结构

汉语教师的教学内容集中在中国传统及现当代文化、HSK专项课程以及听说读写四项言语技能等方面。因此,汉语教师的知识储备也集中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所涉及的现代和古代汉语基础、第二语言教学法、跨文化交际、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等方面。但传统的知识结构已经无法适用“中文+职业技能”的发展方向,“双高”院校的建设也对汉语教师的知识框架及学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汉语教师不应局限于通用语言学科,而是要打破单一的学科模式,走出多维度发展的职业道路。

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葡萄酒文化与营销”专业国际学生为例,其所学专业课程中与酒的品种、鉴别、销售相关的词汇量非常大且日常较少用,国际学生要完成预科学习并达到汉语中级水平实际面临的专业语言门槛仍然很高。专业课程中介绍葡萄酒品种、产地、年份、口感的句子多用固定专业词汇与格式化的语法框架,在进行葡萄酒销售时,得体的语用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实践要点。例如,在实施“中文+职业技能”融合课程时,汉语教师需要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将语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进行有机融合,在备课时对专业所涉及的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有意识地进行强调,增加学生练习的频率。在学习食物相关内容时,可补充葡萄酒品种和酿造葡萄酒原料的相关词汇;在进行会话练习时,应选择与专业相关的运用场景,强调专业化语用,为学生创设品鉴与销售的对话场景,以语言任务的形式降低学生专业学习的门槛。这就要求汉语教师要对教学重难点进行精准把控,并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教学能力。由此可见,汉语教师在融合“中文+职业技能”课程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困境是多学科知识大杂烩的课程整合,从普适类语言教师到“中文+职业技能”双师型的高质量智慧型教师并不需要像学生学习专业课那样精准,而是要通过与不同专业学科的融合生成“中文+职业技能”的教学实践,并通过教学与磨合检测其科学性与准确性,以帮助国际学生更加顺利地从语言学习进入专业学习。

1.2 教学能力

无论是听说领先的传统汉语课堂,还是以应用场景为主的会话课堂,抑或是远程教学兴起的翻转课堂,都需要汉语教师对课堂具有极强的把控力。高职院校汉语教师面对“中文+职业技能”融合的新态势,应时刻牢记国际学生的语言预科课程与后续的专业学习是不能割裂的。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能局限于传统语音、词汇、语法的言语技能练习,而是应当将国际学生的专业性训练和实践类场景搬到汉语课堂中,体现融合课堂的特色,同时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文化输出强度,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降低后续专业课的门槛。汉语教师应主动探索以职业专业技能为核心,以汉语言能力与中国文化学习为支撑的“中文+职业技能”的课程设置方式。在融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学生认知的引导者,对其学习效果进行及时反馈并公平公正地评价,帮助学生形成成熟的认知模式,以便学生自己查漏补缺、反馈学习情况,在学生反馈之后还应给予适当的鼓励或批评。此外,汉语教师还应熟练掌握各类智慧型课堂的云端操作方法,不断改进远程教学方式,使国际学生在世界各地都能够享受高质量、智慧型汉语课堂。

1.3 道德素质

对教师来说,道德准则、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是对教学这个职业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因为大多数国际学生从语言预科开始学习,所以汉语教师所呈现出的专业素质将会成为国际学生对中国教师的第一印象。因此,汉语教师道德素质极为重要。国际学生从世界各国来到中国,在生活和学习上必然要有适应过程,汉语教师作为国际学生来到中国校园后首先接触的中国人,应展现出中国人热情好客的品质,切实帮助国际学生尽快融入中国的学习生活。国际学生入学时大都处于17至19岁,该阶段正是从青少年过渡到成年的关键时期,这就需要汉语教师要关心爱护国际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汉语教师不能只把关心国际学生的成长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切实落在行动中。加之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常态化,汉语教师更应恪守职业道德,在合作与利益面前向国际学生展现中国教师的优秀品格。

随着“双高”建设和“中文+职业技能”的迅速发展,汉语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与综合素质也应紧跟时代、政策、学术等的要求不断提高。

2 从成长梯队走向全员发展

汉语教师团队是动态发展的,团队负责人需对教师发展道路、团队需求、岗位配置有清晰的认知。

2.1 建设团队共同体

汉语教师团队管理的本质可以看作知识生产力的管理,唯有形成共同体才能具备强大的生产力。美国生产力中心将其定义为有意识的组织战略,通过知识的传递、共享,提高组织效率和实践能力[2]。因此,团队管理者在组建和管理过程中只有对不同专业背景和教学经历的汉语教师所呈现出来的显性知识进行充分了解,并对汉语教师尚未呈现的隐性知识进行充分挖掘,才能实现汉语教师团队的高效率运转。这就要求团队负责人在管理、调动、分配时应基于汉语教师的基础教学能力与个人特色知识的系统性,发挥凝聚团队的作用。团队负责人的组织工作不仅包括分配与考评工作,而且包括对整个教师团队人员的能力提升训练,对汉语教师专业知识的固定考查,对其教学技能的培训,以及对其创新能力的打磨。此外,团队管理者应当促进汉语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互相学习,促进自身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之间互相转化融合,帮助教师拓展知识系统,实现自身知识价值的融合,扩展层面的内化、合作群体的群化。在“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质量智慧型汉语教师团队对高职院校国际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郁义鸿[3]从高校竞争力视角阐述高校是一种典型的知识密集型组织,知识是知识密集型组织运作的核心资源,应把对知识的管理作为其管理活动的焦点。高职院校能否有效开拓国际化,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海外知名度,主要取决于团队负责人对汉语教师整体价值的发掘与应用。

2.2 优化人员配置

校园既是教育场所又是工作场所,高职院校除了教授学生理论知识,还兼具产业联合培养专业实践的职能。因此,校园学习是一个将知识与技能从教师转移到学生的复杂过程,而融合了职业教育后的汉语教学将成为一个既能吸收又能应用的动态活动流程。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攀升及“中文+职业技能”道路的发展,汉语教师团队也将面临远程教学技术升级、“语言+职业”拓展廓形等挑战,与此同时,由于世界格局的不断变化,国际学生的招生情况变得更加复杂。当前时代要求汉语教师团队不能停留在原始状态,必须进行团体更新升级,每位汉语教师都应发展成为智慧型、复合型的教学人才。国际教育学院兼国际交流处作为汉语教师的团队组织,既是将汉语教师与行政人员组织在一起的强有力的纽带,又是促进汉语教师进行知识生产与传递的场所。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校级层面已经形成“青蓝工程”“青蓝蓝工程”等培养体系,但国际教育学院汉语教师团队的人数较少,平均年龄较小,学院未能实施骨干教师对青年教师“传帮带”工作的系统化。国际教育学院不仅需要承担二级学院的教学工作,而且需进行国际学生的管理工作,国际学生体检、签证、居住证、保险等学生工作都较为复杂且细致,这就需要具有丰富学生工作经验且英语水平较高的辅导员来担任。因此,高校在优化汉语教师团队的同时,也应当注重跨学科教师与行政人员的配置优化,既要有一定数量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师,又应当配备适宜的专业教师、企业培训师及处理学生行政事务的人员,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要将不同岗位的教师组织在一起,形成完整高效的教学团队。

2.3 聘评教师多元化

管理汉语教师团队不是简单的信息叠加,其中涉及的众多人事与管理问题是团队合作的基础,因此,高水平的教师团队应当是“形散而神聚”的,团队成员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清晰且呈体系的。团队领导应当从专业知识、教育质量、学术能力、创造性、合作性、社会服务、课程开发等多个维度对融合型教师进行评价。汉语教师团队的水平不仅依赖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的稳固,而且依赖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合作默契和工作经验。对正在拓展专业知识面的汉语教师来说,教师团队在对其考评时需更加重视他们对新融合课程的认知、开发、应用与创新。这就像为学生打造个性化学习需求一样,团队领导也可以为青年教师制订个体改进计划,支持青年教师参与各项培训及继续教育,帮助青年教师明确自己的成长方向,督促青年教师提升专业水平、拓展专业能力。其考核结果可与职称评定、年终绩效挂钩,充分激发教师的工作活力,保障教师的创新生存能力。另外,高校应积极引导教师将学术成果转化为课题项目或教材等,促进生产力转化,完善聘评制度。

唯有形成自身团队文化,将个性化汉语教师进行智慧型融合、高质量整合,通过教学过程、学生反馈、教师互评、激励创新等环节构建系统化、智慧型的汉语教学体系,并创建“中文+职业技能”资源库,优化汉语教学系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教师创新能力,才能使团队成员共享信息、分析学情,形成关爱和谐、相互信任、齐心协力的氛围,进而打造出优质创新、智慧融合型汉语教师团队。

3 从职业教育走向国际舞台

汉语教师是国际学生语言技能的教授者。智慧型、融合型的教学团队不仅要承担授课的职责,而且要主动贴近国际学生的职业人才培养需求。教学团队的优化与发展是高职院校向职业化大学发展的重要一环。

3.1 “中文+职业技能”深度融合

陆俭明[4]在“对外汉语——商务汉语教学研讨会”上提出CSP研究不仅需要进行商务汉语、旅游汉语、中医汉语、法律汉语等专项研究,而且需要进行不同教学对象,即不同国别、不同语种的专项研究,还需要进行长期汉语、短期汉语、速成汉语的专项研究。当前,汉语教学早已从传统的听说读写拓展到了文化、专业等多个层面,但在与职业教育融合的道路上,汉语教师团队仍然需要不断探索。在拓展教学资源方面,当前大多数职业院校仍采取编写针对某一专业或某种类型的功能型汉语教材来达到语言与职业教育的融合。语言课与专业课仍旧呈现互相独立的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未能解决以汉语学习促进专业性提升以及在专业实践领域提升汉语综合能力的核心问题。学生实际上只是增加了专业用语的词汇储备,这在言语输出和实践操作上仍远远不够。高职院校应督促各专业教师团队与汉语教师团队联手,建设以专业知识为学习目标、以汉语语法为辅助基础的,适用于国际学生的“中文+职业技能”教学资源库,从深度融合的视角创建与之相配套的师资力量、教材大纲、评价体系、课程标准、培养计划、学习平台等,形成标准且成熟的整体架构。高职院校在制订此方案时既需要站在学习者的角度去关注智慧型汉语课堂叠加专业的教学效果,又要从制度层面去理解、尝试、创新“中文+职业技能”的规划,以落实两者教育生态链的交互架构。

近年来,语合中心推出的汉语智慧课堂下的多师教学模式也适用于高职院校“中文+职业技能”的教学实践,它是将语言课深度融入专业学习,灵活定位智慧型汉语课程,借鉴国内基础教育,针对不发达地区的教育扶贫模式,而不是简单的专业语言翻译。此模式以语合中心推出的“1+N+1”模式为蓝本,与国际学生的专业教学相融合,进行多师模式教育合作,即专业内容由专业教师讲授,汉语教师或助教组织学生拆解学习内容,将其中涉及的词汇、语法和应用场景从语言层面进行讲析与练习,帮助学生理解专业内容,再由专业教师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此模式以专业学科个性和特质为前提,有系统、有主次地开发“中文+职业技能”融合课程,助力国际学生在精准掌握言语技能的同时深入学习专业课,创造基于智慧融合型汉语教师的新样态。

3.2 校企合作铺垫教育新范式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的发展特色,“双高”建设下的高职院校应以企业需求为依托,打造科技型、实用型职业人才校企合作。汉语教学团队与职业教育共同发展不是一句单纯的口号,而是要在建设中切实立足学生的专业学习需求、教学团队发展需求,重点关注其与专业融合的深度,完善校企合作的政策,促进汉语教师团队融入校企合作,全面推进合作教学的便捷化、培养课程的创新化、课堂应用的智能化、教学成果的官方化、融合程度的深入化[5]。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与无锡的众多外企及中外合资企业形成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循环,设置了对应的专业课程培养方案。国际学生在完成汉语预科学习后,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与就业意向选择个性化培养方案,并继续汉语言技能的学习。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开展各专业融入汉语教学是探索专业实践与汉语教学融合的新范式,也是构建多师教育的新样态。专业教师适用的校企双向流动机制同样可以适用于汉语教师,尤其是在跨国企业和国外合作企业工作过的汉语教师能切实了解专业实践场景,能促进语言与专业的相互补充,能实现语言教授者、事务管理者、专业引领者三者合一。

3.3 职业教育开拓国际舞台新局面

高质量的汉语教学是国际教育学院传统招生的宣传点,除了常见的HSK通过率,与本校优势专业深入融合的“中文+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方式也可成为校园品牌。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目前的海外生源主要来自学校此前就已建立合作、成立分课堂的印尼、南非等国家。虽然这些生源质量较高且学生学习目的明确,但仍有较多局限。许多大型跨国企业坐落于无锡,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可利用资源,适当拓展这些跨国企业对应的国家或地区的生源。以SK集团为例,这是一家规模较大的韩国企业,且在韩国当地的影响力和认可度较高。韩国的教育体系与中国大体相同,都设有职业高中和职业大学,其职业高中可以招收预科大学生,职业大学可以招收交换生或纯语言生。如果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能与SK集团签订人才培养计划协议,允许国际学生尤其是韩国籍学生参与实践、进入公司实习,并在招聘时给予一定的优先名额,那么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在韩国职业高中和职业大学招生时就会具有优势。因为对韩国学生来说,他们在韩国本土只是学业不佳的职校生,毕业后求职相当困难,但是如果选择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留学,不仅可以多掌握一门外语,而且可以获得进入韩国大型企业工作的机会,这对他们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由于东南亚各国的教育体系比较相近,相互之间可通过与跨国公司共同制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计划来获取招生优势。因此,高职院校需与跨国企业建立稳定优质的校企合作关系,强化与政府部门的合作,并辅以配套完善的运作评价体系,构建基于汉语教师团队与职业教育融合的区域共享新平台。

当前,国际形势局部紧张,孔子学院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在不少地区和国家,语合中心逐步由原本的大力建设孔子学院转变为多方推动中小学的孔子课堂发展,且目前世界范围内由职业大学建设的孔子学院或孔子课堂仍然较少。东南亚国家的教育体系多有相似,职业教育也大多处于不同程度的发展阶段,国家制造业的转型同样需要接受过专业职业教育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2022年1月,由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指导、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和非洲技术与应用型大学与学院协会共同主办、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首期非洲职业院校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一对一”培训项目圆满结束。这次活动标志着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在探索“中文+职业技能”的教育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不仅拥有招收国际学生的师资力量,而且具备培养本土教师的资质。如果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能够率先联合周边国家的职业大学建设孔子学院或在职业高中建设孔子课堂,将“中文+职业技能”的国际化校园品牌依托孔子学院平台推广出去,那么便可顺利打开国际合作的通道,全方位发展海外市场,开拓高职院校国际化的新局面。

猜你喜欢
双高职业技能汉语
同频共振四链联动,彰显“双高”院校科研担当
学汉语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我校2020年“双高计划”建设研究成果展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我校隆重召开“双高计划”建设启动大会
牵手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四元并举, 德技双高” 的校本实践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