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村寨的旅游发展
——以桂林市龙胜龙脊梯田景区为例

2023-12-29 15:31:02盈侯天旭张晓月罗晓婷
湖北畜牧兽医 2023年4期
关键词:龙脊村寨梯田

孙 琳,盈侯天旭,张晓月,罗晓婷

(1.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广西桂林 541001;2.桂林旅游学院,广西桂林 541006)

随着乡村城镇化进程加快,民族村寨保护和传承面临严峻的挑战。国家重视民族村寨和特色村落的保护和传承,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以下简称《规划》)中明确提出,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历史文化名村等旅游资源丰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规划》提出开展村寨遗产示范项目,强调了保护和利用国家村寨遗产的重要性。

学者们对民族村寨旅游发展模式问题进行了探讨。田晓辉等[1]指出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可以通过AVIMA 模式实现片区内少数民族村寨旅游有序发展。邓辉等[2]分析了湖北省武陵山片区2 个典型的民族村寨,提出以产农相结合经营模式为主和统筹谋划、建基搭台等产业模式的建议。李培英[3]从社会、经济、制度等多个层面提出民族村寨居民旅游增权的路径,促使村寨居民真正参与到旅游开发并获得相应的利益。唐明贵等[4]基于空间生产视角,对贵州西江苗寨和肇兴侗寨进行分析,构建新分析框架、新利益主体、新路径,分析利益主体关系、创新旅游空间机制等,并构建出“点-轴-圈-面”模式、“三生空间”全域旅游模式、“前台-中台-后台”模式、产业链模式和利益相关者共建共治共享模式,为民族村寨高质量旅游发展提供理论支持。谢萍等[5]从“低碳为先、多元结合、圈层互动、均衡共生”4 个角度,构建可持续的民族村寨旅游发展模式。张洪昌等[6]以朗德苗寨为例,引入制度嵌入的分析框架,阐释了内生文化诉求、资本利益博弈、制度嵌入推动旅游发展模式的演进。学者们对民族村寨旅游发展模式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宏观层面的分析,缺乏系统和深入地对民族村寨具体案例地旅游发展模式的探讨和评价。本研究以“龙脊十三寨”中的金竹壮寨和龙脊古壮寨为研究对象,探讨民族村寨旅游发展模式,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促进民族村寨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1 研究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域的选取

选取桂林市龙胜龙脊梯田景区为研究区域,对其中分布的民族村寨进行筛选,最终选取金竹壮寨以及龙脊古壮寨2 个典型村寨为研究对象。于2022年7 月24—30 日到金竹壮寨和龙脊古壮寨进行为期7 d 的实地调研,对旅游公司的管理者以及村书记进行深度访谈。

1.2 村寨类型的选择

为了更好地了解民族村寨旅游的发展现状,本研究选择金竹壮寨和龙脊古壮寨作为调研对象的原因如下。一是在资源禀赋方面,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具有鲜明特色,村寨保留着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文物古迹,传承和保留着少数民族最原始、最具特色的民俗和生活、生产方式。二是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在文化传承和保护方面表现突出,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社会文化价值。三是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注重物质和非物质形态传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具有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理念。因此,本研究探讨了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的模式,对其他民族村寨旅游发展具有一定借鉴。

1.3 研究对象的选定

桂林市龙胜龙脊梯田景区位于桂林市龙胜县和平乡,是桂林市规模宏大的梯田群,居住着瑶族和壮族等少数民族。其中,金竹壮寨1992 年曾被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誉为“壮寨的楷模”,自1993年旅游开发以来,分别获得“中国景观村落”“广西古村寨”等称号;2014 年被首批评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15 年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龙脊古壮寨是拥有400 多年历史的民族村寨,历史人文、自然景观资源丰富,村寨四面梯田环绕,是龙脊梯田景区的核心区域,2014 年被列入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名录。2 个民族村寨相距6 km 左右,驾车十几分钟的路程,金竹壮寨以民宿、石砌墙著名,龙脊古壮寨以古建筑、梯田而闻名,因此选取金竹壮寨和龙脊古壮寨2 个民族村寨作为调研对象。

2 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现状

2.1 金竹壮寨旅游发展现状

2.1.1 基本概况 金竹壮寨坐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的桂林市龙脊景区内,俗称“龙脊十三寨”的北壮第一寨,2022 年,共计86 户人家约380 人,以廖姓为主。因寨子周边的竹子在太阳照耀下呈金黄色而得名。2007 年被评为首批“中国景观村落”;2014 年获得国家民委命名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称号,2015 年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1.2 旅游资源禀赋

1)自然资源。金竹壮寨处于高山坡地上,东面和西南面遍布竹林和树林,金竹竹林有约1万m2的毛竹或著竹。寨前有河流和风雨桥,寨中五蔸古杉屹立参天,寨脚有龙泉和古枫,金竹壮寨向政府有关部门申请保护百年老树的认证,对达到标准的老树,通过悬挂资料信息牌、编号等形式,保护珍贵的自然资源,宣传古树名木。

2)人文资源。在服饰文化方面,龙脊壮族村寨的村民以土布衣裳为主,大部分村民的服装出自壮家妇女印染、纺织等工艺的布料。在清朝时,龙脊妇女的服装分为老人装、青年装、儿童装。清末民初后,服装便分为盛装、便装和夏装。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所用的头巾和胸围颜色深浅都有所不同。中老年妇女所系的是青色或者黑色的花格头巾,胸围布是蓝色或者浅底色的细花布。青年女性包的头巾有红色、彩虹色、天蓝色等鲜艳的印花头巾,头巾的印花大多位于前额。胸围布以彩虹色、浅蓝色或绿色的细花布为主。在发型方面,留“弯丝发”是已婚妇女的重要标志,这个发式会一直留到老年时期。

在建筑文化方面,龙胜壮族村民大多同姓相聚并且依山傍水而居,壮寨木楼以全杉木结构为主,石头为地基,石坎高垒,榫卯结构衔接方式,每户面积在100~300 m2,保持传统的3 层干栏式木楼建筑结构。其中,木楼在建造过程中大致经过择地定基、伐树搬木和施工、竖柱上梁、定磉盖屋、造梯装房、入宅进火等程序,重视“风水”,按其“觅龙、察砂、观水”等定位和定向。石砌墙是金竹壮寨所特有的建筑,因为石砌墙由石块砌成,可以巩固地基的同时还具有排水效果,防止由于金竹壮寨所处地势较陡,发生山体滑坡,因积水造成房屋的倒塌,这是金竹村民祖先智慧的结晶。

在歌舞文化方面,金竹壮寨村民能歌善舞,脸罩傩面具腰围草裙的草裙舞,也称为“师公舞”,是壮家远古时为女孩举行成人洗礼的舞蹈。在庆祝丰收时,村民也会跳扁担舞,因敲击竹扁担急促又伴随着欢快的节奏,而被游客称为“中国的桑巴舞”。此外,还有代表驱赶野兽的竹竿舞等。金竹壮寨的山歌可分为劳动歌、敬酒歌、情歌、祭奠歌等,表现了壮族人们的勤劳和热情好客。

在饮食文化方面,金竹壮寨的山泉水水质极佳,以竹笕、石槽引水,石板砌成水井,一年四季蓄水充足。作为清朝皇室贡品的金竹壮寨“龙脊茶”,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有“龙脊四宝”和“中国二十八大名茶之一”的美誉。其次,有用高山糯米和山泉水制作而成的龙脊水酒,曾被西方人称为“东方魔水”,还有象征着壮家五谷丰登、吉祥如意的五色糯米饭、筒蒸鸡、竹筒糯米饭等当地美食。

在中医药文化方面,壮医的传授上大多是子承父业,壮民的后代依旧掌握着壮医的相关知识。金竹壮寨村民的小伤病以家庭自治为主,如刮痧、拔火罐、煨草药等,只有对稍微严重的病情才会找民间医师帮忙救治,以药线点灸、草药外洗、薰蒸、针挑等方式为主,也有草药与中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如泥痧、儿科、蛇伤、跌打损伤等。壮族的医术不仅帮助壮族居民的生产、生活,而且在现代与西医结合对治疗各种疾病也有一定的效果。

2.2 龙脊古壮寨旅游发展现状

2.2.1 基本概况 龙脊古壮寨位于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和平乡龙脊村,处于龙脊镇北部,距龙胜县城有21 km,距桂林市区有76 km 左右,是交通便利的民族村寨。寨子里95%的居民以壮族为主,是历史悠久且典型的桂北壮族特色村寨。古壮寨龙脊村共有13 个生产组304 户,地势自上而下分别是廖家寨、侯家寨和潘家寨。元末明初迁至此,距今约有700年的历史。根据3 个姓氏的族谱资料显示,他们的祖先都来自南丹(今广西河池市),其中,最先是廖家迁入龙脊村,其次是侯家,最后迁入的则是潘家。

龙脊古壮寨四面梯田环绕,是龙脊梯田景区的中心发源地。古壮寨意为古老的壮族寨子,古壮寨与邻近的岩板、岩湾、岩背、七星4 个人口相对较少的寨子成立龙脊行政村,也叫龙脊村。该村拥有全国保存最完整、历史悠久、规模最庞大的壮族干栏式吊脚楼建筑群,号称“天下一绝”、广西仅有的全国5个生态示范馆之一的生态博物馆等旅游资源。

2.2.2 旅游资源禀赋

1)自然资源。龙脊古壮寨的梯田位于越城岭大山脉中,地形地势为典型的山地丘陵,四面高山阻隔。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充沛,水源充足,森林覆盖面广,四季常青,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生态保存较好。村寨内有数棵树龄均超过百年的古树,在村寨平段寨的大樟树,树龄有300 年,为国家级重点保护古树,也被视为龙脊古壮寨的风水树,寨中还有树龄超过200 年的红豆杉[6]。

在梯田景观上,龙脊梯田的取名源自山脉形似龙的脊背,距今已超过2 300 年的历史,是广西著名风景区,被称为世界梯田的原乡。龙脊梯田位于崇山峻岭之中,最高海拔超过1 000 m,最低海拔约300 m,落差较大,坡度较陡,其中最大的坡度有50°。梯田根据地形地势开辟,宽度和长度不一,整体“形如梯蹬”,规模壮观。

2)人文资源。关于生态博物馆,龙胜龙脊壮族生态博物馆位于龙胜各族自治县和平乡龙脊村古壮寨。2005 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以广西民族博物馆和南丹里湖白裤瑶生态博物馆等试点生态博物馆建设为基础,规划了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建设“1+10”工程,龙胜龙脊壮族生态博物馆被纳入其中。2009 年6 月,龙胜龙脊壮族生态博物馆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批复的规划进行筹备建造。2010 年11 月15 日,生态博物馆建成并对外开放,陈列《龙脊神韵,壮家风情》146 件(套)文物和相关图文资料、辅助展品,展示了壮族人民的民俗民情文化,如历史文物、民族服饰、生产工具等。2011 年8月23 日,龙胜龙脊壮族生态博物馆成功获得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准,成为全国首批5 个“生态(社区)博物馆示范点”之一。

关于石刻文化,在历史发展中古壮寨保留了丰富的石刻文化遗产。如古壮寨“三鱼共首”石刻,记载着廖家兄弟在侯、潘两家兄弟的帮助下,三兄弟成功到山里搬石板建桥的历史故事,“三鱼共首”图案分别象征着廖家三兄弟、古壮寨三大家族和平相处、同心同德的精神。太平清缸通常用来储水防火,是由5 块青石板组合而成,四周镌刻壮族石刻文化中的精美图案。

关于建筑文化,古壮寨的居民建筑皆木质结构,五排四拱加吊脚柱的占大多数,其保存状况良好,形成了规模化的壮族干栏式建筑群。干栏式建筑以穿斗式为主,房间均安排在襟柱与檐柱之间,采光好并且空间大。从前壮族房屋下层圈养牲畜、家禽,二楼是人们居住和日常活动的空间。村寨里现存5 座古屋有着百年历史,其中1 座是清同治年间侯永胜和侯益祥父子共同修建榫卯结构的杉木屋,是龙胜8座百年古木屋之一。

关于节庆文化,节庆文化的产生受到文化环境、宗教信仰、民族习俗、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发展。龙脊民族村寨几乎每个月都有节日,如5 月古壮寨的开耕节、平安壮寨的梳秧节、“六月六”大寨的晒衣节、9 月23 日小寨举办的农民丰收节等活动。古壮寨最具特色及代表的节日为5 月的开耕节,在梯田上展开“十二道农活”,包括耦耕、牛耕、挖田、刨地、砍田基、扶田基和除草等,祈盼神灵庇护全寨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通过在锣鼓声中插秧劳作,在唢呐声中晾晒鲜艳的衣服,在金黄的稻田中收获,向游客展示龙脊壮族人民日常的耕作习俗、服饰文化和歌舞文化,传达着龙脊壮族人民淳朴的生活状态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中元节,壮族人民庆祝丰收之际也不忘祭奠先祖,设酒宴、点香、燃烛、烧纸钱,通过祭祀表达后辈对祖先的孝道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龙脊古壮寨的壮族民族服饰文化、饮食文化、歌舞文化等与金竹壮寨相似。

3 民族村寨旅游发展模式

3.1 金竹壮寨旅游经营模式分析与评价

3.1.1 旅游经营模式 金竹壮寨是广西桂林市龙胜县龙脊镇金江村下辖的自然村。2017 年金竹壮寨引进桂林春秋民宿有限公司。金竹壮寨在旅游发展中因地制宜地采用“公司主导+政府支持+寨委自治+村民参与”的旅游经营模式。金竹特色民宿是“诗画龙脊”田园综合体的重点项目,项目以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为核心,发展以有机水稻、龙脊辣椒、罗汉果、百香果和龙脊茶叶为主的农业产业和以梯田为主要景观的乡村休闲观光旅游业,村民从歌舞表演、旅游分红、农产品销售、民族工艺品销售、农家乐、特色民宿和务工就业等多渠道增收,约20 户村民将闲置的房子新建或改建成民宿,通过经营民宿业获取收益。每栋民宿主题、设计风格、房型都不同,充分体现了壮族文化内涵。金竹壮寨村民依靠旅游业发展逐步脱贫致富。2021 年接待游客1.8 万多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60 多万元,带动村民土特产销售、住宿、餐饮收入30 多万元,用工近50 人,村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1)公司主导。旅游企业对旅游市场动态发展具有敏锐性,由母公司桂林龙脊旅游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整个景区的门票收费管理,子公司桂林春秋民宿有限公司负责金竹壮寨的旅游运营管理,公司与村寨共同制定收入分配制度。景区门票收入主要由桂林龙脊旅游责任有限公司负责分红,门票总收入的20%分给村民,景区核心区(龙脊古壮寨梯田、平安壮族梯田、金坑大寨红瑶梯田)和非核心区收入相区别。其次,通过旅游公司对村寨旅游形象宣传推广,提升村寨的旅游知名度,拓展旅游客源市场。旅游公司还帮助村民销售农产品,村民把农产品销售给公司,公司再通过抖音、携程、微信等新媒体平台销售出去。此外,寨委代表村寨与桂林龙脊旅游有限责任公司签订补偿、奖励等协议,公司提供部分资金用来支持村寨梯田的维护,倡导村民使用传统的农耕方式,共同维持良好的梯田生态系统。

2)政府支持。长期以来,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如修建公路、水泥大桥、加强消防安全系统等方面投入资金扶持。政府通过对旅游基础设施改善和环境治理,极大地优化了村寨的整体环境。同时,政府招商引资,鼓励村民创业创收,青壮年积极返乡创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留守儿童与空巢老人的数量,量身定制《金江村乡村振兴工作计划》,并推动组建金竹壮寨旅游协调小组,建立村规民约,村寨自治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3)寨委自治。寨委自治制度来源于村寨里最初的寨老制度,是壮族社会的一种传统自治制度,体现村民自我约束和民族社会的关系,以前寨老是由寨子里德高望重的人担任,对村寨进行管理和决策,之后发展为选出有能力、有责任心的村民来管理。寨委里有7 人共同管理,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和约定俗成的规矩帮助村寨解决日常问题。寨委先收集村民意见,再协商讨论,最终代表村寨对外交流,有利于协调村寨社会关系和满足村民需求。寨委自治制度是当地村民行为约束和自治管理的模式。

4)村民参与。金竹壮寨的村民参与旅游业的意识较强、配合度较高。首先,村民出租自家闲置房屋给旅游公司,旅游公司支付租金,村民从中获取一定的经济收益。其次,通过发展旅游,村民能出售自家农产品,如龙脊辣椒、龙脊水酒、龙脊糯米、龙脊茶等有机农产品,以及壮族特色的手工艺品等给游客,增加经济收入。再者,桂林春秋民宿有限公司在金竹壮寨运营10 栋民宿,公司提供一些就业岗位给村民,解决村民的就业需求。此外,村寨中还有20 余栋村民自营民宿,旅游公司为民宿主提供经营管理和服务的指导,并根据游客需求推荐其到村民自营的民宿入住,提高村民民宿的出租率。

3.1.2 金竹壮寨旅游经营模式评价 金竹壮寨采用“公司主导+政府支持+寨委自治+村民参与”的旅游开发模式。一方面,该模式注重当地村民的参与,实现村寨各方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促进村寨的道路、古民居以及旅游基础设施等完善,为金竹壮寨旅游发展提供物质保障,提高了村民的经济收入与生活水平。另一方面,该模式强化了村民对村寨的石砌墙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壮族民俗的认同感,推动壮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然而,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这种旅游经营模式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政府虽然有政策上的引导,但是大部分具体工作的落实主要依靠旅游公司,但旅游公司的作用有限,无形中加重了旅游公司的压力,挫伤了旅游公司行动的积极性,存在政府政策、旅游规划难以全面落实的现象。其次,当地村民缺少旅游经营管理知识和经验,缺乏专业旅游服务的培训,过度依赖旅游公司的帮扶,导致民宿接待服务水平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

3.2 龙脊古壮寨旅游经营模式分析与评价

3.2.1 旅游经营模式 龙脊古壮寨地处龙脊梯田景区的核心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430 年的发展历史,拥有最完整、最古老的百年古屋,石刻的三鱼共首、请愿碑、太平清缸等文化遗迹,生态博物馆展示着古壮寨历史发展、农耕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山歌文化等。古壮寨也通过村规民约维护村寨日常生活秩序和文化遗产保护,鼓励村民在不破坏房屋原有风貌基础上通过改造自己房屋为民宿增加旅游收入。

桂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入驻村寨已有10 余年,负责村寨旅游运营管理、项目开发、旅游宣传推广和旅游投资等。村民参与集体经济,如通过土地入股、门票、歌舞表演等方式,2021 年集体经济分红达117万元。按停车场征用村民土地面积,村民也获取一定的停车费分红。公司负责旅游项目的运营,村民负责梯田的种植和维护,促进梯田景观保护和优质特色农产品销售。

1)政府主导。政府在古壮寨旅游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在旅游公司和村民之间起着重要的协调作用。为了保障村寨利益,外来的公司入驻村寨需要经过政府的批准。除提供政策方面的支持,政府在修缮梯田、建设生态博物馆、旅游公厕、上山的石板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上发挥重要作用。

2)公司运营。桂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入驻古壮寨,负责古壮寨旅游项目的开发、运营和旅游投资,鼓励村民入股、利益分配等。依托古壮寨浓厚的历史文化、农业景观资源,打造“三位一体”融合发展项目,一方面引导村寨开发农耕旅游、亲子旅游、研学旅游等项目,通过旅游业增加村民收入,另一方面依靠企业的资金、技术等提升村寨接待服务、农产品质量,推广村寨优质特色产品,如龙脊辣椒、百香果、云雾茶、罗汉果等。旅游公司经营管理帮助推动古壮寨文旅融合发展。

3)村民参与。随着旅游开发为村寨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村民也逐渐意识到村寨旅游发展的重要性,并积极从事到旅游业中。村民除了通过出租房屋、入股等形式获得经济收入以外,还依托村寨丰富的旅游资源,以经营民宿、农家乐、餐馆等方式获取收入。以前村民需要共同筹集资金和修建通往村镇的道路来获得分红,现在古壮寨村民可以通过土地入股获得分红。同时,根据田地种植的面积和停车场占用土地,村民也能获得相应分红。2022 年,全村村民参与旅游并获得旅游公司的分红收入。公司也将部分红利交给寨委,以促进村寨的环境建设与旅游开发,实现利益的合理分配,如龙脊梯田景区将门票收入总额的7%划分出来,晚上歌舞表演每场800~1 000 元,收入总额的20%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村里人均年收入约5 000 元。

3.2.2 古壮寨旅游经营模式评价 古壮寨采用“政府主导+公司运营+村民参与”的旅游经营模式。古壮寨在政府、企业和村民的共同保护下,改善村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当地传统壮族文化的传承。该模式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的和谐发展。但是随着旅游的发展,该模式也逐渐显现出一些弊端。首先,受疫情影响,旅游客流量及项目开发等受到限制,主要以从事旅游业为经济来源的村民经济收入急剧减少。其次,在旅游发展过程中,旅游开发所涉及的各利益方可能会因旅游决策、利益相关者关系处理不当等问题引发利益冲突,不利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4 结论与建议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艺术瑰宝,也是中国灿烂历史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金竹壮寨和龙脊古壮寨是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少数民族村寨,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通过发展旅游带动民族村寨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以及民族村寨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完善民族村寨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水平,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壮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金竹壮寨和龙脊古壮寨文旅融合发展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4.1 提升民族村寨旅游文化品牌形象

深度挖掘和分析民族村寨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的价值,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旅游项目和产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促进优秀民族文化传承,树立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增强村民的文化自信。打造高水准的星级品牌化民宿,为游客提供高品质的入住体验,提高民宿服务质量,推动乡村振兴。在历史文物修缮方面,努力做到修旧如旧,以保护为主,保持古建筑原有的风貌和风格,避免出现大量同质化的旅游产品,促进民族村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根据政府政策和市场需求,积极建设乡村旅游接待示范点、乡村旅游示范点,努力做到规范、高标准、高质量的接待服务。在金竹壮寨旅游发展中,积极创建全国甲等民宿、卫生健康示范点、田园休闲示范点等。政府在民族村寨基础设施建设、消防安全、文物等方面,要定期检修,必要时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保障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为旅游接待服务打下良好基础。

4.2 推进民族村寨景区升级发展战略

坚持以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为基础,充分利用景区土地资源,在不破坏原生态环境的情况下,提高土地的使用率,设置景区管理处统一进行规范管理。依托浓厚的历史文化、农业景观资源,充分利用文化资源、农业、旅游业三大产业,推动民族村寨“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打造“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的项目,以村民入股、集体经济等方式共同推动民族村寨的发展,为旅游发展注入新的契机。其次,在金竹壮寨的“两果一茶”农业发展项目中,以种植百香果、罗汉果、古树茶为主要的农产品,通过引进农产品加工厂,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促进当地村民的就业问题,为村寨旅游发展提供更多特色的品牌化产品。此外,加快推进各村寨间的合作,实现客源共享、资源共享、技术共享等,促进村寨间合作共赢,共同推动民族村寨旅游发展。

4.3 调整旅游宣传策略

村寨旅游经营要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宣传战略。依托自媒体平台发布富有民族特色的村寨日常生活生产小视频,传递少数民族民俗文化,邀请网络旅游达人参与民族旅游体验和反馈,不断完善和提高村寨知名度和媒体曝光度。村民的民宿客房销售主要采用OTA 网上预订,在保证可售房量的同时,通过旅行社代订业务、微信小程序自助订房等方式拓宽销售渠道,实时发布产品信息和壮寨活动,进一步扩大宣传,提高民宿品牌价值和影响力。根据市场需求,推出定制化旅行方案、实惠的一价全包的旅游体验套餐等促销活动,不仅能提高景区接待量,而且可带动壮寨农产品、手工艺品等当地特色民族产品的销售。

猜你喜欢
龙脊村寨梯田
龙脊梯田,迎来华南最早秋色
赏龙脊记
青年文学家(2022年7期)2022-04-24 22:26:16
龙脊梯田
《山区修梯田》
艺术品鉴(2019年12期)2020-01-18 08:46:52
龙脊梯田
无蚊村寨丁屋岭
红土地(2018年11期)2018-12-19 05:11:04
秀美梯田
乡村地理(2018年2期)2018-09-19 06:43:44
梯田之恋
民族音乐(2017年4期)2017-09-22 03:02:50
村寨——海坪彝寨
乡村地理(2017年4期)2017-09-18 02:53:54
特色村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