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华
(广西桂平市紫荆镇乡村建设综合服务中心/桂平市紫荆镇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站,广西桂平 537231)
桂平市紫荆丰林杉木(香杉)生态产业示范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紫荆镇田心村。林业部门高度重视示范区建设,在资金、人才、设备等方面予以支撑[1]。经营主体及合作单位研究杉木栽培技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科学编制栽培计划,择优选用树种木苗,严格执行造林栽培技术规范,保证栽培质量,实现速生、丰产、优质的目的。
紫荆镇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坐落在桂平市城区北部,属南亚热带气候。山体海拔180~715 m;山地以砂岩为主,土壤为山地赤红壤;土层深厚、土壤湿润疏松、排水能力佳、有机质含量丰富、营养结构协调;雨水充沛,年均雨水量在2 000 mm 以上;年均温度在20 ℃左右;10 ℃以上积温为7 500 ℃;6 ℃以上的林木生长时间超过280 d[2]。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当地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及旅游业提供了便利条件。
该镇林业总面积近2.67万hm2,人均约1.16 hm2,盛产材林包括杉木和松木[3]。紫荆镇凭借优越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山区资源大力发展山区经济,农民收入持续增加。2020 年,全镇农林牧渔总产值超过1.6 亿元,财税收入突破220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逼近7 000 元[4]。
紫荆镇充分利用了山区林业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杉木速生栽培技术,拓展杉苗市场。2020 年,该镇杉苗销售量突破350 万株,进一步巩固了紫荆杉特色品牌地位[5]。同时,依法依规管理好全镇74 家木材加工厂,做好森林防护工作,巩固绿化造林成果,以宣传教育和强化管理为重点,作为桂平市最大的林区乡镇,无重大火警出现。为进一步扩大山区杉木产品影响,该镇加大招商引资项目力度,新签约项目总额超过2 亿元[6]。
作为南方特有的山区乡土树种,杉木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栽种简单,易成活,即便实施粗放式管理,也能获得不错的经济效益。若种植和管理方法得当,一次栽种便可实现连续采伐三代,“千棵杉,万棵桐,子子孙孙都不穷”的说法因此而诞生[7]。广西桂平市紫荆镇杉木栽种面积持续扩大,种植效益连年增加,正因为如此,当地人开始忽视成林抚育管理问题,因杉木成活率高、种植简单而陷入种植和管理误区。
在播种前选用良种壮苗是实现高产的基本保障,杉木主产区通过优中选优、杂交选育的方式培育出一批良种[8]。但种植户不重视种子来源,是苗就栽,甚至自行采种育苗,不利于培育优质杉木。
杉木是速生丰产树种,但大面积栽培时,对造林密度有一定要求[9]。培育大径材时,如果山场立地条件较好,宜稀植,密度控制在3 600 株/hm2以下;培育小径材时,密度需控制在5 400 株/hm2左右。
杉木种植简单,因此很多人疏于管理,事实上前3 年的抚育管理非常重要[10]。根据经验,杉木造林前3 年,必须采取“2+2+2”模式,即每年抚育2 次,连续抚育3 年。种植户重造轻管,只栽不抚或一年抚育1次,影响杉木的后续生长,同时影响造林效果[11]。
杉木的萌芽性很强,特别是杉木的根基部,如果栽植过浅或栽植后雨水冲刷露出根基部,春季就会诱发萌芽,形成萌条[12]。当杉木出现萌芽时,要及时抹去萌芽,并覆土掩盖根基部,避免根基部再次萌芽。
杉木适宜在温暖湿润环境下生长,对种植地气候环境有一定要求[13]。年平均降水量不能低于2 000 mm;平均相对湿度须达到或超过80%;年均累计日照时数超过1 600 h;年均温度不能过高和过低,保持在22 ℃左右;壤土、轻壤或重壤均可;土层厚度不能少于1 m,土质疏松、通气性好、排水能力佳、灌溉条件良好;土壤表层应含有丰富的腐殖质,土壤略微偏酸性,pH 保持在5~7,坡度低于25°[14]。
杉木选种培育包括选育良种、圃地选择、整地施肥、播种、圃地管理、追肥及病虫防治6 个方面[15]。
2.2.1 选育良种 以优良种园基地生长的成熟种子为首选,颜色为青黄色的种子质量最佳,每年立冬开始采收[16]。
2.2.2 圃地选择 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易排水,易灌溉,日照时间短,稻田和山地为首选育苗基地。
2.2.3 整地施肥 每年1 月开始整地,使用草甘膦药液清除杂草,全部清除后碎土,施肥;按照1 500 kg/hm2的标准施加复合肥,均匀撒施;开厢起畦时控制好畦高和畦宽,宽度一般以100 cm 为宜,高度在10~15 cm,畦长根据经营管理要求而定;喷洒乙草胺药液杀灭草子[17]。
2.2.4 播种 每年2 月左右播种;选择阴雨天气,按照90~120 kg/hm2标准播种,播种完成后覆盖刨花,厚度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以不见种子为标准。
2.2.5 圃地管理 种子下地后到幼苗出土,需要30 d左右,根据幼苗长势制定除草护理计划;每年5 月进行间苗和补苗,确保苗木能正常发育;如不缺苗,可不补苗;间苗完成后,检查杉苗株数,确保杉苗数量维持在1 650~2 250 株/hm2[18]。
2.2.6 追肥及病虫害防治 为更好地促进杉木苗木早期生长,需要进行合理追肥,同时也能提高苗木抗病和抗旱能力。追肥时间在每年6—9 月,具体时间根据苗木长势而定。按照经验,苗木生长至10 cm高时便可以开始追肥,按照300~375 kg/hm2标准施加复合肥。做好防涝措施。采取合理措施应对各类虫害,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提高合格苗木的出圃率。
杉木速生栽培中,植树造林共包括4 方面,即选地、整地、栽植和施肥。
2.3.1 选地 杉木造林地块应选择土层深厚肥沃、质地疏松、富含有机质、湿润、排水良好的坡地,低洼积水、土壤过于瘠薄的地块不宜栽种[19]。
2.3.2 整地 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坡度在35°以上的采用穴状整地,坡度在20°~34°的采用带状整地,坡度在20°以下的采用全垦整地。挖穴时,表土应放在穴的上方,便于回土填穴时放入穴底,增加肥效。挖穴应按三角形配置方式进行,穴规格为40 cm×40 cm×30 cm,造林密度为2 250 株/hm2。
2.3.3 栽植 选用一年生良种健壮苗,要求苗高大于35 cm,地径大于0.6 cm,顶芽完好、根系发达。冬春季造林比较好,植苗造林时,应充分考虑有利因素与规范化操作,保证造林成活率。
2.3.4 施肥 施基肥应在回土填穴时进行,一般每穴施0.25 kg 磷肥。施用时,将肥料与穴底覆土拌匀再盖上一层薄细土,使基肥不直接接触苗根,避免烧根。追肥在造林后松土除草抚育时进行,每株每次施含钾量高的复合肥0.10~0.15 kg[20]。
适宜的防治手段和方法,不仅有利于及时、全面地清除害虫和治疗病害,更好促进树木生长,还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改善环境污染问题。杉木病虫害防治需要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在防治手段上,首选综合防治,即综合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手段。抓好杉木育苗、造林、抚育等各个环节的技术措施,提高林木本身抗病虫害的能力。发现有病虫害,遵循治早、治小、治了的原则,抓住病虫生活史的薄弱环节,及时防治。
常见杉木病虫害有杉苗立枯病、杉苗猝倒病、杉木赤枯病、炭疽病、杉木黄化病、杉梢小卷蛾、白蚁、粗鞘双条杉天牛。
2.4.1 杉苗立枯病 杉木苗期,立枯病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病害。杉木立枯病又称落叶病、落针病,多见于长江以南杉木林区。立枯病病原为云杉散斑壳菌,病菌以菌丝体或子囊盘在病叶中越冬。立枯病的传染性强,若不及时干预,可导致大量幼苗死亡。
防治方法可结合自然条件选择抗病性强的树种;提高整地质量,加强抚育管理;严控造林密度,对于密度较大的林分,郁闭时要及时间伐,清除病枯枝叶有助于延迟杉木衰老,降低感染概率;杉木苗发病时按照1 200~1 500 kg/hm2标准喷施浓度为0.5%的波尔多液。
2.4.2 杉苗猝倒病 杉苗猝倒病波及范围较广,在全国范围内均有出现。该病主要由腐霉菌、镰刀菌、丝核菌引起,一年生以下幼苗最易感染。苗期可连续多次发生,死苗同时又是病菌的营养物质。
防治方法可选择土层肥厚、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圃地种植;深耕细整,整地同时对土壤消毒,通过施撒生石灰来抑制病菌生长,标准为40~50 kg/hm2;多施经发酵腐熟的有机肥,以化学肥料为辅;将五氯硝基苯与敌克松混合使用,可有效杀死丝核菌。混合比例控制在3∶1;也可用浓度为50%的福美双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
2.4.3 杉木赤枯病 赤枯病多发生于杉苗后期,由半知菌亚门的顶枯拟多毛孢所引起,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被害针叶组织内越冬,并借风雨传播。
科学选择圃地,土壤排水性能良好,土质肥润,适合杉木生长;发病后,施用浓度为1%的波尔多液杀死病菌,或者施用浓度为70%的百菌清500~600倍稀释液杀菌;通过及时灌溉和遮阴等方式来促进杉苗健壮生长,提高抗病能力
2.4.4 杉木炭疽病 作为一种主要病害,杉木炭疽病由围小丛壳引起,病菌以菌丝在病组织内越冬,分生孢子由风雨传播。感染后,有些植株针叶会枯萎变黄,有些植株嫩梢直接枯死,若1~2 年生幼树感染炭疽病,则整株枯死。
可提高造林质量,加强抚育管理,增强植株抗病能力;于晚秋和早春病菌侵染期喷洒浓度为50%的多菌灵800 倍液,或浓度为10%的波尔多液;还可施用浓度为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 倍液杀死病菌。成林后,施放五氯酚钠等杀菌烟剂防治。
2.4.5 杉木黄化病 杉木黄化病又称黄叶病、柘腐病、地火瘟,不具有传染性,属于一种植物生理病害,由土壤瘠薄、营养缺乏、肥力不足、土壤含水量过高过低或不适宜的环境条件所导致。黄化型和黄化枯死型是黄化病的两种类型。
选择土层深厚、疏松度好、湿润度高的肥沃土壤进行种植;坚持适地适树原则,加强抚育管理。避免在丘陵红壤种植,该类型土壤营养结构不完整,透水保水能力差。采取林粮间作、套种绿肥、压青等技术措施来增加有机质含量,优化土壤属性。同片造林地内,若此前已经发生过黄化病枯死现象,不应继续种植杉木;在心土黏重紧实地段种植杉木时,需采取深翻增施植物秸秆、压青和清理排水沟等措施,以解决黄化问题;如土壤过湿,可采取开沟排水进行改造。
2.4.6 杉梢小卷蛾 杉梢小卷蛾为鳞翅目卷蛾科,该虫害主要分布于福建、江西、浙江、贵州、四川等杉木产区。以幼虫蛀入杉木嫩梢顶芽,造成多头、无头或偏冠等现象,可使干形扭曲,严重影响树木生长和材质。
加强营林措施,促进幼树生长,提早郁闭;营造混交林有助于降低虫害发生概率;后期管理须注意卫生问题,发现枯梢立即剪除。在成虫羽化盛期,设置黑光灯诱杀。于害虫卵期释放天敌生物,如释放15 万头/hm2寄生蜂;分次释放效果最好。幼虫孵化期喷洒浓度为50%的杀螟松200~400 倍液,或喷洒浓度为5%的来福灵3 000倍液,也可选择浓度为80%的敌敌畏800 倍液和浓度为50%的辛硫磷2 000倍液杀死幼虫;成虫羽化期,可按照1 200~5 000 g/hm2的标准施用敌敌畏插管烟剂“741”进行熏杀。
2.4.7 白蚁 作为一种常见杉木虫害,白蚁分为黑翅土白蚁和黄翅大白蚁2 种。其中,黑翅土白蚁有翅,成虫头顶、背面及胸、腹部背面黑褐色,头部和腹部腹面棕黄色,翅黑褐色,全身被密毛;黄翅大白蚁头、胸、腹暗红棕色,足棕黄色。白蚁虫害多发生于每年9—11 月,主要作用于杉木树皮、树干、树根3 个部位,若虫害较严重,可导致杉木死亡。
挖巢灭蚁。白蚁巢穴通常在树干中下部,采用捣毁白蚁巢穴的方法可以达到灭蚁的目的,但易损坏树木,需提前设定好挖巢方案。根据巢穴位置设计挖巢线路,在主道线上或附近挖一条横切面沟,深度为1 m,宽为0.7 m,用小刀剥出蚁道。
压烟熏杀。该方法需要准确判断巢穴位置,一般根据分飞孔来判定。于孔处挖探测沟,深度达1 m 左右发现主道;确定好通往巢穴的方向后,在主道最靠近巢穴的某段位置挖一烟包洞,大小以容纳1 kg 烟剂为标准,挡烟板略大于洞口尺寸,不宜过大;放烟成功后立即用挡烟板将洞口堵死,必要时可用泥密封;连接打气筒与挡烟板气眼,确定不漏气后开始打气压烟;取出挡板,对烟道进行密封。全部操作完成后数小时,主巢穴所有白蚁将被杀死。该方法于冬季灭蚁,烟道密封后12 h 内白蚁全部死亡,夏季时间略长,为48 h。
2.4.8 粗鞘双条杉天牛 粗鞘双条杉天牛是南方诸省杉树种植中经常遇到的一种蛀干虫害,具有一定毁灭性,多分布于两广、两湖、江浙一带。幼虫蛀食植株韧皮部和木质部营养,树干受害后树皮易于剥落。衰弱木被害后,上部枯死,连续受害整株死亡。
严格落实检疫制度,优化检疫措施,最大限度预防虫害传播。加强林木管理,及时伐除虫害木、衰弱木、濒死木、枯死木,集中处理杀死幼虫和成虫,并捡净林内枝丫。3 月初至4 月底,利用直径5 cm 以上,长1.5 m 的新鲜柏木,去枝叶,每10 根一堆,放在有虫林间,引诱成虫产卵,于5 月底,将皮揭拆掉,集中消灭幼虫。采用生物防治方法,积极保护粗鞘双条杉天牛天敌,如啄木鸟、棕色小蚂蚁等。
造林后,根据造林的整地方式和林木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分别采取不同的抚育措施。坡度在35°以上采用穴状抚育;坡度在20°~34°,采用带状抚育;坡度在20°以下采用全面抚育。连续抚育3~4年,每年抚育2 次,时间分别在5 月、9 月,并结合施肥除萌,直到苗木郁闭成林。杉木郁闭成林后,如果林木间相互拥挤,需进行抚育采伐。抚育采伐后,应保留1 350~1 650 株/hm2,有利于留存林木有一定的空间和养分。经林业部门专家、技术人员到桂平市紫荆镇丰林杉木生态产业示范区现场勘测、评估,其活立木年生长量比其他同类品种高20%以上。
杉木成林后需要结合长势和林间密度适度修剪侧枝,营造适宜的生长环境,将成林密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当目标区域内杉木密度较大、郁闭时间早时,需要提前采取修枝措施;当林分还未郁闭时,修枝时间可适当延迟。杉木修枝一般在每年春夏两季进行,需紧贴树干修剪,工具刀锋利,修剪顺序从下往上,修剪后必须保证树体切口光滑,修剪过程中不能损害杉木主干。造林完成后的4~6 年可郁闭。林分化现象比较常见,多由林分过密造成,导致林木树冠不断挤压。成林抚育管理中,提高林间透风性和透光度,透风性越好,透光度越高,杉木生长空间越大,生长质量越好。当枝下高度达到或已超过树干1/3 时,需要进行抚育间伐,将径材小、长势不佳的杉木伐掉,保留大径材林木。伐木量没有明确要求,如果间伐后依然无法获得良好透风性和透光度,则需要认真分析原因,必要时,需加大间伐力度。
作为一种特殊经济树种,杉木在林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桂平市紫荆镇作为丰林杉木(香杉)生态产业示范区,虽然在栽培和抚育管理中积累了一定经验,但距离高质量栽培标准依然有一定差距。当地部分种植户在杉木种植中依然存在误区,如忽视良种壮苗选择,重造林、轻管理,未能依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栽种,导致大量病虫害发生,严重影响杉木质量和产量。为进一步提高杉木,特别是活立木年生长量,促进杉木生长,当地种植户需正确选择种植方法,不断优化管理措施,以获得理想种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