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的影视动画设计与表现

2023-12-28 11:11黄继红
艺术大观 2023年33期
关键词:影视动画新媒体时代

黄继红

摘 要:在新媒体环境下,我国的影视动画发展迅速,新媒体的特点对于影视动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影视动画的设计活动中,需要融合新媒体的特性,完成个性化的角色、场景、造型设计,并通过适当的表现形式进行表现。在影视动画相关领域,需重视对新技术的积极融合,主动适应于新平台的要求,并持续促进理念的更新与创新,以此增加影视动画作品以及影视动画行业的文化价值与影响力。为此,需关注新媒体时代影视动画的发展演变状况,对影视动画的设计与表现进行说明。基于此,本文展开探讨。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影视动画;设计与表现

中图分类号:J9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33-00-03

新媒体时代,影视制作人员需要适应于新的信息传播环境,持续关注自我的专业技术水平与文化素养提升。具体来看,在影视动画的设计活动中设计者会应用到大量的新型设备、制作软件等,积极关注工作工具的更新换代情况,持续参与相关的技术学习,才能够确保设计者的基本工作能力与工作要求相适应,从而设计出更为出色的角色。文化素养的提升是一种具有内在倾向的提升,有助于拓宽设计者的文化审美视野,提升文化审美的能力,并以深厚的文化素养积淀参与到影视动画设计的文化创新中。这对于优化影视动画作品的质量,获得竞争优势具有推动作用。此外,立足文化发展趋势转变和技术更新的背景,影视动画设计既要追求内容形式的创新,也要与我国的文化发展政策、国家文化交流政策有机衔接,在强化本土文化本土影响力的同时,提高我国影视动画作品的国际影响力,将之打造为一张新的国际名片,促进有效的文化输出。

一、新媒体时代影视动画的发展演变

(一)制作方式的发展演变

新媒体时代影视动画作品的制作方式出现了显著的变化。传统动画的媒介为各类的实物媒介,在动画作品的制作中可以进行单独应用或者组合应用,如赛璐珞胶片、剪纸、木偶和沙子等,就可通过组合应用的方式制作作品。动画道具的制作水平以及画师的手绘水平对于作品的质量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整体来看,影视动画作品的制作周期长,且需要应用到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的整体成本较高。例如,在《莫高霞光》这部动画短片的制作中,仅仅不到7分钟的作品就耗时9个月,且其创作团队达30余人。新媒体背景下影视动画的制作逐渐摆脱了以往的纯人工手绘与真实道具工作模式,可由计算机完成动画作品的全部制作过程,其中的各类信息,包括画面信息以及声音信息,均可以以数据的形式存储在计算机内部,内容的复制、更改极为便利。因此,在计算机软件的支持下,动画作品的制作速度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且作品的表现力也得到增强[1-2]。

(二)市场状况的发展变化

在新媒体时代中,影视动画作品的市场状况也发生了变化。在作品的发行中,传统的影院、电视媒体等仅作为发行渠道之一,各类新媒体终端成了更为主要的发行渠道。作品的创作也更多地受到市场因素的影响,如部分作品采取创作播出结合的模式,创作者可以根据观众的反馈进行作品的更改,甚至可以根据观众的意愿设计安排相应的角色与剧情。

二、新媒体时代的影视动画角色设计

(一)提升角色的构想设计的整体性

在影视动画作品中,角色對于观众的吸引是极为重要的,提升角色的鲜明程度可以吸引到更多观众,强化观众的角色印象与角色关注度是极为重要的。可以说,角色是影视动画作品的主体,设计者创作的动画角色可以使观众在观赏的过程中产生诸多共鸣,需要用角色推动作品的剧情发展变化,并阐释作品的实际文化内涵。提升角色的鲜明程度,需分别做好角色的视觉形象、听觉形象、文化形象等设计,还需根据观众的接受模拟完成角色的感受形象设计。为此,需结合整体的作品文化背景,确定角色的性格特点,并根据其性格特点完成角色的草图设计。在这一过程中,要求设计者掌握3D建模设计的基本操作技巧,用建模设计软件构建出角色的草创模型,再运用色彩渲染技术,完善角色的五官神态和服饰妆造,增加表现力,要求角色造型既有鲜明的辨识度,又能够真实、贴切地表现出符合性格的行为能力。人物的听觉形象需要与视觉形象相统一,可通过声音调节技术、合成技术等,完成特殊的角色声音处理。另外,创作者需要站在观众的角度,体验角色的感受形象。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他者协助的模式,由创作者以外的人员提供感受信息,由创作者根据感受反馈进行后续的调整。在信息技术支持下,角色设计中的持续调整是较为便利的。

(二)关注角色的道具与服装、表情设计的细节

角色的道具与服装设计,需符合角色的基本设定、角色性格特点与具体的剧情。为了优化其中的细节,可以结合场景信息审视设计的合理性,并进行后期的调整。如可从色彩和谐的角度对角色的服装、道具等进行调整,提升画面整体的和谐性。在表情的设计中,需注意到表情设计是丰富游戏角色人物内在性格的核心部分,是呈现人物角色内心世界可视化的表达。人物角色的喜、怒、哀、乐需要通过设计者的细微观察,才能通过固定的表情设计符号设计出来。人物角色的主观意识活动通过表情的犹豫、呆滞、调皮、悲伤等去体现感染力,受众会在角色的表情变化中产生共鸣[3]。

三、新媒体时代的影视动画场景设计

(一)精准定位作品的世界观

在以往的影视动画作品展示中,场景受到的关注较少。如观众仅通过影院、电视等进行影视作品的观看,观看次数是较为有限的,角色是观众关注的重点,许多观众仅通过余光观看场景,而目光则始终聚焦角色。这意味着,场景设计出现的问题或者场景设计中隐藏的信息,难以被多数的观众发掘。因此,设计人员对于非重要场景的设计可能并不重视。新媒体时代的影视动画作品观众,会通过新媒体终端反复地观看影视作品,场景的合理性与场景的细节成为观众审视作品水平的关键。为此,要求创作人员精准地定位作品的世界观,在较为特殊的情况下,如影视动画作品带有想象与玄幻色彩时,创作人员在现实中积累的观念与作品世界观可能会有所出入。为此,可代入不同的角色身份中,通过角色之眼审视动画场景设计的需求,并保持世界观定位的精准性。

(二)把握场景与时间的关系

影视动画作品中的时间要素包括两个层面的时间,分别为年代时间以及具体的一日时间,场景设计中要把握与时代时间以及具体时间两种时间的关系。在相关的场景设计中,需考虑大众对于不同时代的印象以及大众对于每日时间的印象,应用场景帮助观众感受时间切换。首先,时代时间的界定以及场景要素的选择。例如,在唐代这一时代背景的时间界定中,场景的色彩选取需要符合大众对于唐代代表色的一般印象。通过这种方式,观众在观看场景的信息的过程中就会产生文化共鸣。其次,在具体时间的界定中,可借助于重要的时间标识物,如月亮、太阳等,帮助观众实现时间的迅速转化。场景设计中对于各类时间细节的把控,对于作品的持续传播以及影响力扩大同样有着积极作用。

四、新媒体时代的影视动画造型设计

(一)动画造型设计与作品相适应

在影视动画作品中,造型设计需要符合角色的基本定位,并与具体的场景保持和谐,把握好整体的平衡性。首先,可以对作品的风格进行确定,确保角色造型与作品风格的和谐与统一。根据现有的经验来看,创作者对于作品主角以及各类的主要配角造型与作品风格的统一是较为关注的,然而部分次要配角的受关注程度较低,可能会出现风格不统一的现象。为此,需根据风格的要求,对作品中全部的角色形象进行审视与调整[4]。其次,在具体的人物造型设计中,需要关注到角色身份特质对于造型设计的影响。例如,在儿童形象的设计中,可以突出其头部形象,整体的造型为头大身小,这种造型可以突出儿童的可爱,适应于人们的习惯印象。另外,阴影、色彩等在人物造型设计中的应用,对于适应于人物性格与情节内容有着重要作用,需要重视相关细节的调整。

(二)动画造型设计与观众审美相适应

动画造型设计与观众审美相适应,并不意味着动画造型需要完全符合观众的审美需求。事实上,当代观众在审美趣味、审美水平上呈现出较为显著的差异,动画中的造型设计在适应于大众一般审美需求的同时,还需起到一定的审美引导作用。新媒体时代的普通观众,能够通过各类新媒体终端接触各类的视听信息,然而信息的实际来源仍旧会受到观众主体性的影响。这意味着普通新媒体终端向大众推送的信息中,会更多地迎合受众当前的具体审美需求,对于其审美能力的提升影响有限[5]。动画造型设计可通过多种文化元素的糅合,如通过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审美色彩元素的融合,打破观众在一般条件下的审美屏障,拓宽其审美的视野,促进其综合审美能力的提升。

(三)提升动画造型设计的个性化程度

在不同的剧情中,动画造型设计的个性化程度均会影响到观众的关注点以及观看印象。在新媒体时代,影视动画作品的收益途径有所拓展,作品的发行不再是作品收益的唯一来源,且也并不是部分优质作品的主要来源。影视动画周边产品、相关的主题活动等,能够带来持续的经济收益。因此,部分影视作品中精彩的片段需要集中展示角色的个性,需提升其造型设计的个性化程度。在影视动画作品占有一定市场份额与粉丝基础后,这类个性化程度较高的造型,有可能会转化为后期收益,也会在互联网中广泛传播,以此来扩大作品的知名度。要求创作者遵循整体的背景设置思维,结合自我的文化素养与想象力完成个性化的创作,并从形态、色彩、媒介等方面完成设计的深化。

五、新媒体时代影视动画的表现

(一)促进表现形式的变化

在影视动画的表现形式中,三维表现形式与二维表现形式是两种基础的表现形式。其中,二维表现形式主要指二维动画,传统手绘动画即二维的表现形式,影视动画中的人物、场景等,均以二维的形式进行表现,影视作品整体会受到二维空间的限制。三维表现形式则是完全以计算机软件完成的,动画的人物、场景以及各类道具等,均能展示出三维立体效果,作品的展示极为真实。应用二维的表现形式也可以实现一定的三维效果,然而这类影视作品能够带来的真实感与视觉冲击力是较为有限的,仍旧与三维表现形式有着显著的差距[6]。

為促进表现形式的变化,需重视设备的选择,增加设备投入的预算。影视动画作品中并没有真实的演员以及服化道,且其配音可以通过人工合成的模式,这意味着作品制作的全过程均需要应用计算机技术。设计人员在选择高质量设备的同时,还需提升设备的应用熟练度,不断进行技术的学习与训练,根据表现需求选择建模、渲染、合成、剪辑以及抠图等各类技术。同时,为保证影视动画作品的整体表现质量与表现效果,需注意各类信息的深度交互应用。

(二)促进表现内容的变化

与传统媒体相比较,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有着更为显著的互动属性,会更多地关注影视动画观众,观众的需求对于影视动画的表现内容会产生一定影响。例如,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各类的文博热现象,大众对于我国不同时代的历史文化、各种文物展品有着浓厚的兴趣。与普通的影视作品相比较,应用影视动画作品进行历史场景的想象性还原有着一定优势,且可以构建起符合作品主旨的新颖文化内核。因此,在动画场景的表现中可融合相关的历史文化信息,完成各类抽象文字信息的形象化转化,适应于观众的文化想象。当前许多影视动画作品中,均选择了这种方式。为适应于观众的文化关注需求,在角色与造型的表现中,可以参考博物馆中的真实文物。与此同时,新媒体时代的影视动画创作参与人数增加,部分影视动画内容也更加具有个性化的文化色彩。需关注当代的日常生活细节,提炼出生活细节中的当代文化,将之应用于影视文化作品中[7]。

(三)提升影视动画的整体表现力

可以通过对内容、角色的持续打磨,提升影视动画的整体表现力。在完成框架的构建后,需要关注框架中的细节状况,对场景的细节、角色造型的细节进行打磨,提升其真实性、视觉冲击力以及各类视觉信息与剧情的融合程度,对作品整体表现力的提升会有所帮助。如在人物造型的打磨中,可根据预设的历史文化背景信息观察各类造型道具的合理性,并完成调整。通过这种方式,丰实作品的血肉。

六、结束语

在社会主义优秀文化核心精神引领下,打造文化内涵深刻、艺术价值丰富、科技表现力强大、文化传播力深远的影视动画作品,助力我国影视文化实现“走出去”的战略目标。关注新媒体时代的影视动画作品创作,对于提升我国的影视动画作品创作水平有着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郝志蕊.探析新媒体时代的影视动画设计与表现[J].明日风尚,2023(05):110-112.

[2]苏慧明,何东,苏嘉明.泛动画新媒体专业产教融合路径探究——以广州开放大学影视动画专业为例[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3,23(02):67-71+110.

[3]侯赠.新媒体语境下中国动画角色设计的创新与构建[J].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22(02):22-27.

[4]李佳叡.新媒体技术条件下影视动画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J].艺术评鉴,2020(18):138-140.

[5]乜艳华,李懿人.数字媒体技术在影视动画中的应用[J].集成电路应用,2022,39(03):72-74.

[6]赵媛媛.新媒体背景下影视动画创作方法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1,40(10):187-190.

[7]周郁峰.新媒体背景下影视动画的创作及表演技巧[J].西部广播电视,2020,41(20):136-138.

猜你喜欢
影视动画新媒体时代
浅谈镜头设计在影视动画中的影响
“翻转课堂”在影视动画实践教学中的探讨
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动画后期特效中的应用
影视动画中的美术设计研究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新媒体时代法制类平面媒体的发展策略探析
新媒体时代报纸编辑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探析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网络化转型
新媒体对当代青年工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