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下缘针刀松解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性分析

2023-12-28 01:06王维艳刘丽娟莫张敏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21期
关键词:颈性针刀椎动脉

覃 涛,王维艳,刘丽娟,莫张敏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老年科,广西 桂林 541002)

中医称颈性眩晕为“项痹”,其有痹阻不通之意,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该疾病发作时患者一般有头晕、恶心、呕吐、耳鸣、视物不清等症状,最突出的特点为体位性眩晕即当改变体位尤以扭转头部时眩晕加重,严重者可发生猝倒,但一般不伴有意识障碍。西医多采用血管扩张剂药物盐酸倍他司汀治疗,起效迅速但是药效时间较短,治疗后极易复发。而中医中多采用针灸、按摩推拿及针刀等疗法,针灸治疗虽然可以调经补气、平衡阴阳,疗效确切,但是治疗时间较长,患者依从性较差[1]。针刀是一种新型针灸方式,通过松解病变部位的瘢痕结构、粘连,恢复原本被破坏的结构,不仅可达到疏通经络、调气活血的效果,又有缓解疼痛、减张减压的作用,临床治疗效果显著[2]。故而本研究旨在分析采用枕下缘针刀松解方法治疗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 年7 月至2022 年7 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收治的90 例颈性眩晕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 例)患者中男、女患者分别为24、21 例;年龄22~81 岁,平均(51.49±4.49)岁;病程1~54 个月,平均(27.68±2.14)个月。观察组(45 例)患者中男、女患者分别为25、20例;年龄22~80 岁,平均(51.04±4.47)岁;病程1~55个月,平均(28.02±2.17)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参照《脊椎病因治疗学》[3]中颈性眩晕的诊断标准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项痹”的诊断标准;②患者均出现头晕或者眩晕症状;③伴有交感神经症状。排除标准:①严重精神疾病、认知障碍;②外伤所导致的颈椎骨折疾病;③合并恶性肿瘤。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且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晓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盐酸倍他司汀片(黑龙江瑞格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3020159,规格:5 mg/片)口服治疗,5~10 mg/次,2~4 次/d,最大日剂量不得超过48 mg,治疗15 d。观察组患者在此治疗基础上,采用枕下缘针刀松解治疗,患者面向背椅取坐位,两前臂置于椅背上,前额伏于前臂上;患者不能起床则取半坐位,患者前臂上举抱于枕部。定位:①标记枕外隆突;②上项线距离后正中线两侧旁开2.5 cm,5 cm 分别定4 个点;③两侧乳突;④颈2~7 棘突;⑤胸1~3 棘突;⑥在颈2~7 棘突旁开2 cm 作为颈椎左右关节突关节囊及关节韧带定位;⑦在颞骨乳突与锁骨中点连线上,从乳突斜下2 cm 为寰椎横突,然后每隔1.5 cm 为下一位颈椎横突。把枕颈部及肩背部用碘伏消毒2 遍采用Ⅰ型4 号直行刀。第1 天在①②③点位同时进针,第2 天在④点位进针,第3 天在⑤点位进针,第4 天在6 点位进针,第5 天在⑦点位进针。以上进针点严格按四步进针规程进针刀,针刀经皮肤、皮下组织、筋膜肌肉直达骨面,按针刀治疗要点刺激骨膜,松解粘连软组织;刀下出现松动感时拔出针刀,切口压迫止血。每3 d 治疗1 次,5 次为1 个疗程,共治疗3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①临床疗效。治愈:治疗后患者头晕、恶心等症状各项异常症状消失,日常生活无影响;显效:治疗后患者头晕、恶心等症状各项异常症状基本消失,颈部过度活动或颈旋转时稍有眩晕症状,不影响正常生活;有效:治疗后部分症状消失,对正常生活有影响;无效:治疗后患者头晕、恶心等症状各项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眩晕障碍量表(DHI)[5]评分与颈性眩晕症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6]评分。使用DHI 对患者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严重程度进行评定,分值为0~100 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颈性眩晕症状越严重;使用ESCV 评分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病症进行评分,包括眩晕、颈肩疼痛、头疼、日常生活及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对应分值分别为:16、4、2、4、4 分,满分为30 分,分值越高则说明病症越轻。③血清学指标。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抽取患者空腹状态下肘部静脉血4 mL,离心(转速3 000 r/min,时间10 min),取得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和内皮源性超极化因子(EDHF)水平。④血流动力学指标。采用超声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深圳市德力凯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粤械注准20172230541,型号:EMS-9PB)对颈椎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速度(Vm)、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期末流速(Vd)和搏动指数(PI)进行检测。PI=(Vs-Vd)/Vm。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显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经S-W 法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DHI 评分和ESCV 评分比较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DHI 评分均降低,ESCV 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患者DHI 评分更低,ESCV 评分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DHI 评分和ESCV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DHI 评分和ESCV 评分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P<0.05。DHI:眩晕障碍量表;ESCV:颈性眩晕症与功能评估量表。

2.3 两组患者NO 和EDHF 水平比较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NO 和EDHF 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患者血清NO 和EDHF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NO 和EDHF 水平比较()

表3 两组患者NO 和EDHF 水平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P<0.05。NO:一氧化氮;EDHF:内皮源性超极化因子。

2.4 两组患者颈椎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颈椎椎动脉Vm、Vs、Vd值均升高,PI 值下降,且观察组患者颈椎椎动脉Vm、Vs、Vd值均高于对照组,PI 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颈椎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表4 两组患者颈椎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P<0.05。Vm:平均速度;Vs:收缩期峰值流速;Vd:舒张期末流速;PI:搏动指数。

3 讨论

颈性眩晕患者会出现明显的眩晕症状,影响其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需要积极地进行治疗。以往治疗颈性眩晕的常用药物有盐酸培他司汀,该药物为组织胺H 受体激动药,扩张血管作用较强,且血管通透性不会增加[7]。服用该药物后可明显扩张椎基底动脉系统,对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同时脑、内耳前庭血流量明显增加,但长期使用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

颈性眩晕在中医理论中属于“眩晕”范畴,多是因为气血津液运行不通畅、头部经络不畅等所导致,与患者上颈椎及其周围软组织改变有关,疾病会导致恶心呕吐、头痛、颈痛等症状[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治疗后DHI 评分较对照组更低,ESCV 评分较对照组更高,说明联合应用枕下缘针刀松解方法治疗颈性眩晕患者,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更明显,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针刀整体松解枕部、项部软组织,关节突关节及颈椎横突处软组织附着处的粘连、瘢痕组织,通过调节颈段软组织的力学平衡,恢复颈椎骨关节正常位置,从而缓解颈性眩晕及其伴随症状[9]。

颈椎病患者血液黏滞性高,血流速度减缓,致使血管内皮细胞供氧不足。NO 能够通过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提升机体环磷酸鸟苷的表达,降低细胞内钙水平引起血管舒张,NO 活性降低,会使机体出现内皮功能障碍,加剧病情发展;EDHF 能够通过激活血管平滑肌的钙激活钾通道,舒张血管[10]。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NO 和EDHF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NO 和EDHF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说明颈性眩晕患者接受枕下缘针刀松解治疗,促进血液流动,使患者的颈椎功能得到恢复,治疗效果显著。另外,本研究中,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颈椎椎动脉Vm、Vs、Vd值均升高,PI 值下降,且观察组患者颈椎椎动脉Vm、Vs、Vd值均高于对照组,PI 值低于对照组,提示颈性眩晕患者接受枕下缘针刀松解方法治疗,能够改善其血流动力学指标。分析其原因,是因为施以枕下缘针刀松解方法治疗时,使用针刀松解风池穴,风池穴位于枕骨之下,在头额后面大筋的两旁与耳垂平行处,所属经络为足少阳胆经,循胆经输送气血,对脑窍进行濡养,是治疗眩晕的主要穴位,通过刺激此穴位可以使气血运行更加通畅,眩晕症状改善更加有效;位于枕下缘枕下项线中外1/3 处具有多个生理弯曲,容易受到局部筋膜挛缩、体液调节因子紊乱的影响,通过针刀松解枕下缘枕下项线中外1/3处,松解解除了组织粘连对血管的机械性压迫,促进颅部供血恢复,改善了局部体液因子水平进而改善了脑供血,使眩晕症状得到明显改善;阿是穴可以反映机体内的病理生理状态,会影响经络功能,阻塞经气运行,另外其也是诊断治疗疾病的核心点,因此针刀松解阿是穴也可以促进此处经脉气血得到疏通,恢复到协调状态,有效改善眩晕症状[11]。

综上,颈性眩晕患者接受枕下缘针刀松解方法治疗,促进了血液流动进而恢复颈椎功能,血流动力学指标得到有效改善,患者的眩晕症状明显减轻,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颈性针刀椎动脉
针刀疗法治疗屈拇指肌腱鞘炎验案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针刀治疗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颈性眩晕的保守治疗效果
中蒙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
针刀针刺治疗中并发急性咽部出血死亡1例
针刀针刺治疗合并颈部症状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3例
颈性眩晕的中医治疗近况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三针刺配合直旋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