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彬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数字技术的发展,让传媒行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也个、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从2015年开始,纸媒体逐渐进入衰退期,而以微信微博、头条、客户端为代表的新型媒体则以新颖的传播形式、快速的传播手段、全面的信息内容,迅速占领了媒体行业的半壁江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视线转移到互联网领域,而这一切嬗变的背后正是科技进步的强大支撑。所以说,科技创新对于整个新媒体的发展意义重大。
一、科技如何影响新媒体的发展
当今世界,随着5G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国内的迅猛发展,使得我国的新媒体发展不断实现创新变革,新媒体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媒体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智能化应用水平明显提高,应用场景更加丰富,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用户的体验感和互动性不断增加。
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在2019年的“全国两会”中,5G网络不仅全覆盖,而且在新闻媒体领域首次开始应用,让公众对5G网络的认识也从抽象走向具象。事实上,随着5G时代的到来,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AI(人工智能)、物联网和无线家庭娱乐等不同场景的应用正在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特别是5G技术在物联网、智能家居等方面的应用,使人们借助各种电子设备终端,实现信息获取、存储、编辑、呈现。同时,5G技术促进了大量数据的生产和制作,进—步推动了新闻内容生产的专业化和数字智能化。过去,媒体的新闻采集主要通过记者、编辑的手工操作完成,而现在的数字媒体主要通过大数据进行抓取。通过设置地域、热榜、来源等个性化定制,极大地增强了新闻采访时效性,使新闻采访的效率迅速提升。
实现新闻制作的智能化,5G技术将人工智能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新闻业由单纯的人工作业转向“人机共生”。目前,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央媒已经在尝试使用新闻采访机器人、新闻写作机器人、人工合成主播等。在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人民日报推出5G+AI新模式,用“智能”开启不一样的大会报道。人民日报记者配备了5G+AR覆盖眼镜,一线记者可在会场实时了解人物信息资料,5G+AR覆盖眼镜还可以进行第—视角的直播,非常有体验感。还可以使用智能编辑、智能广播等方法更高效地创建新视频,实现对整个新闻采集过程的智能管理。
5G技术的诞生、发展和应用将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引领新的信息革命;媒体是其中最直接的受益者和体验者。新媒体的发展和升级迭代实际上也是一次次强化技术创新的引领驱动。由此可见,新媒体发展的比拼也是一场科技发展的比拼。
二、科技在新媒体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一)加速信息传播力
以5G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融合和应用为未来科技发展铺平了道路,新技术催生了一种新的媒体形式:慢速直播。比如在2020年初,武汉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建设过程中,央视新闻客户端与中国电信联合推出不间断高清慢直播。在信息传播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中国速度”在国内外社交平台引发持续讨论。慢速实况视频在线长达两个多月,央视频应用每天收看数千万次,极大提升了媒体的传播力。再比如在“胡鑫宇事件”中,奔流新闻记者赶赴事发现场进行直播报道,当时的浏览量接近千万次,这对一个地方媒体来说,在以往无法实现的,而随着5G技术的出现,传统媒体的“能量”被无限放大,科技赋能新媒体发展日渐凸显。
可以说,5G技术的日趋成熟和广泛运用,不仅让媒体的传播方式更加丰富、传播速度更为快捷,而且也让受众的视觉体验变得直接而多元化。细数近几年来一些重大事件的报道,通过技术手段突破了受众的远程客观限制,尤其是在移动虚拟空间方面的投入,让事件本身变得更真实、更公开、更透明。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具有社交属性的舆论场,受众的参与程度更为广泛,人们通过留言或评论形成了信息互动,形成了信息传播的辐射效应,延伸了信息传播的触角。
(二)提升信息服务力
作为新媒体的代表,以微信、微博和新闻客户端为代表的“两微一端”在整个媒体阵营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别是与大数据技术相结合,在大数据技术的大力支持下,新媒体平台通过与互联网信息服务平台的合作,拓宽了信息采集和传播渠道,进一步扩大信息服务的范围。可以说,如果大数据技术与信息传播渠道有效融合,智能媒体时代的发展进程将大大加快。以人民日报信息客户端和人民日报公众微信号为例。凭借强大影响力和大数据技术支撑,人民日报公众号打造了多个服务功能,配备辟谣、公益、办事等不同平台,可实现监测分析、实时数据等功能,极大提高了信息发布的服务能力。
新媒体平台的服务功能,通过多源、多层次、多角度分析和整合数据,以更有针对性地传播信息,提高可靠性和服务能力。大数据和新媒体平台的应用远不止这些,大数据也可以用来分析热门新闻广播的强度和趋势,实现舆论的精确定位和舆论的精确分析,这可以分析时时刻刻变化的舆论场。
在新媒体时代,大数据有着丰富的应用场景,如大量的内容收集、数据交换、数据搜索等。通过大数据完全实现编辑全网海量稿件编选能力,编辑只需要将选中稿件—键推至APP二次编辑发布,使编辑拥有强大的稿源素材库,显著提升采編发效率。内容生产中,还可以通过数据新闻、内容知识库和媒体新闻的融合来实现共同引领媒体发展、迭代、技术进步,实现对国内主流媒体,包括媒体旗下的报刊、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的稿件监测和新闻热点挖掘以及重点媒体移动新闻客户推送的Push新闻数据。例如,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深入分析各地群众留言,准确及时呈现社情民意、施政反馈、政策评价等,不仅成为党政部门为民办实事的重要沟通平台,也成为改革发展的”助推器”。
在用户服务方面,大数据是媒体生产经营的重要基础技术。通过大数据抓取信息、监测舆论、热点分析等支持或者为运营提供决策,也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变得更方便、更黏合。比如,杭州小钉科技研发的“对话式AI编辑内容生产助手”,借助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配套内容生产编辑器平台使用,通过以对话方式与使用者互动,可以回答问题、写作短文、知识获取、生成文案,无论编辑本身,还是媒体用户,都能轻松地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因此,随着媒体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迭代和进步对整个信息传播生态系统和媒体产业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未来,智能语音、虚拟现实技术、5G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体的形式和传播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使人们更容易获取各类新鲜的、有趣的和有营养的信息。在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技术能力的增强将进一步加速媒体的发展,这些变化正在加速智能媒体时代的到来。
三、数字技术能打开媒介的想象空间
自从互联网普及以后,数字技术像浪潮一样涌动,带来的不仅是传媒行业与市场格局的深刻变革,也引发了“个人一内容—媒介”三者之间关系的变革甚至于重构,不断刷新我们对“媒介”的认知。
(一)社会化媒体的兴起
社会化媒体的兴起,不断改写着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新闻学院教授彭兰称:“社会化媒体传播最显著的特点是‘以人为媒’。每个个体的选择都会对内容传播起作用,而具体的作用结果——是推动还是阻止内容的流动,取决于他们对内容价值的多方面考量:既包括公共标准下的价值判断,也包括私人标准下的评判与权衡。人不再是单纯的接收内容,而是在积极利用内容构建自己的私人化与公共化生活,在这个过程中,人不断与内容融合,内容变成人的一种媒介化存在。”
比如人人都在关注使用的“朋友圈”,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个—个的信息茧房,内容分發平台和其他的技术拥有者,拥有了越来越多的话语权。内容价值也在“人媒”传播的过程中被逐步唤醒、激发,过去人们不敢想象的一些事情正在通过—部小小的手机实现,大众轻而易举地参与其中,并不断推动新技术的涌现。
(二)虚拟数字新生态
在不断变革的传媒生态下,VR、AR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现实与虚拟交叠的新体验环境,正在兴起的“元宇宙”,正是强调了这样一种虚实混合、真假难辨的新概念。2022年7月29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央视市场研究(CTR)、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CSM)等联合发布了《传媒蓝皮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22)》,并指出,2021-2022年中国传媒产业有几点发展新趋势值得关注。其中,沉浸式经济热度再升,元宇宙引发行业布局热潮。元宇宙的出现使得传播中的“体验”变得更为重要,甚至体验本身也可能变成—种传播,这种体验中的身体参与、身体互动,也会成为—种新的传播形式,元宇宙在未来可能对传媒行业产生的影响,既包括新闻生产和呈现的方式,比如沉浸式新闻、虚拟主播等,也包括对品牌传播方式的变革,比如元宇宙技术应用下的营销和公关活动。而更重要的是,元宇宙将如何影响人,如何影响人和人之间连接的方式,都成为大家探讨和探索的虚拟数字新生态。
总之,在新科技支撑下,传播媒介在技术、形式以及理念上取得了重大革新,新科技的应用正在不断地推动新媒体的发展,依托于科技的新媒体也将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实现信息的迅速传播,为人类带来更多更好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