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理想信念教育困境与对策

2023-12-28 20:59牛晓清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思政院校

牛晓清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五年制大专部,安徽 淮北 235000)

当前,世界各国刚经历过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的猛烈冲击,处于百年未有变局的动荡之中,世界范围内的意识、价值、思想争鸣激烈。我国正面临着国内外双重复杂局势影响,青年学生处于思想、价值观念的可塑期,需要科学的思想观念引导。理想信念作为精神之“钙”,深刻影响着青年学子的成长。高职院校坚定不移的实施理想信念教育,确保“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根本方向不动摇。

1 高职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困境

1.1 理想信念教育缺乏针对性

随着互联网等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代中国青年的成长环境有了很大变化,而高职院校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时,常常会陷入固化思维中,以经久不变的教学内容应对一届届的学生,难以引发情感上的共鸣、思维上的开拓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理想信念教育内容陈旧。当代“00后”高职生是与互联网相伴而生的一代,互联网已经成为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一部分。作为喜欢接触新鲜事物的一代,网络上的热点事件、网络热梗、网络流行语等已经逐渐凝聚为高职院校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一部分。在理想信念教育内容上,教师大多以教材为主进行照本宣科的灌输式教育,在方式上脱离青年特质,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理想信念教育应该结合时代背景和国家的最新形势政策进行更新和调整,内容鲜活、生动新颖的课堂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第二,理想信念教育方式缺乏创新。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时,教师虽然能够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但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仍以教师为主体,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单一,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究其原因,部分高职院校在观念上仍未脱离“专业课为王”的思维误区,部分院校思政课程被专业课程挤压,甚至出现思政课被边缘化的现象。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学制上采取 2+1 的模式,即:前两年进行理论课学习,最后一年顶岗实习。在课程设置上以专业课为主,理想信念教育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少,因此,在课程空间被挤压、教师思维上轻视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机制难以有效建立,其教育教学方式的多元化探索也止步不前。

第三,理想信念教育过分侧重个人利益。理想信念教育包含个人理想、国家理想与社会理想。当前,理想信念教育整体上侧重对学生个人理想信念的培育,如:个人专业技能的提升、职业理想的实现等,缺乏对家国情怀、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的传输,导致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没有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不能将个人理想与国家的繁荣复兴、社会的和谐稳定深度链接,不能以青春之小我,实现远大的家国理想。

1.2 理想信念教育缺乏驱动性

理想信念教育相较于专业技能教育,要在高职院校中形成常态化机制并取得显著效果,需要找到理想信念教育开展的驱动力。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理想信念教育存在驱动力不足现状:

第一,教师与学生存在较大的阅历隔阂。高职生整体思想稚嫩、年纪较小,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均未完全建立,容易受到拜金主义等不正之风的影响,对其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难度较大,呈现出一堂生动、鲜活的理想教育课程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大,思政专业教师既需要克服繁重的教学科研压力,还需要契合高职生的特征进行针对性备课,而在时间、精力及教学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往往呈现出思想教育疲软的状态。

第二,缺乏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能够倒逼思政教师认真教学,能够倒逼学生认真学习。当前,理想信念教育缺乏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一方面,在以学院为单位开展的教学评价中,思政课一直以来处于边缘化状态,在课程评价比分占比上,作为思政教学范畴的理想信念教育占比一直不高。另一方面,从学生的课程评价占比来看,一般是由专业成绩和日常课堂表现两部分组成,大致是7∶3的比例;从专业课程上来看,学生通过熬夜复习、背诵考试范围等突击式学习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而平常课程缺乏具体量化的标准,导致理想信念教育的学习成果缺乏相应的评价空间。

第三,现实问题与理想信念的差距。理想信念教育活动本质上是指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国家发展相关政策等与大学生自身思想相结合而进行的教育引导活动。从大学生自身来看,由于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等理论的渗悟,面对现实社会中的功利主义、机会主义、贫富差距等问题时容易摇摆心中的信仰,出现思想和行动上的偏差;从国内主要环境而言,在经济腾飞的过程中,会伴随着社会体制变革,新旧观念交替更迭,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错误思潮,对青年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国际环境来看,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普世价值等观念的弥漫也为理想信念的坚守提出了挑战。

1.3 理想信念教育缺乏内涵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1]习近平高度重视青年的成长与发展,形成了关于青年的系统论述,为新时代深化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提出了时代要求。当前,高职院校对理想信念教育内涵仍有待丰富,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总结外贸业务员岗位基本能力需求,对应课程内容进行设计,设计思路为通过企业调研,并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国际贸易业务的职业分类与资质管理》,提炼各类外向型岗位的通识外贸能力;整合重组教学内容、设置实训任务,开展项目教学;强化互联网思维、大数据理念在外贸工作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在跨境电子商务背景下开展各类外贸工作,并能对获取的大数据进行整理,运用数据处理软件分析,进而根据数据结论理性开展各项外贸工作。

第一,历史传统教育不足。初心和使命永远是航行远方的罗盘,走得再远也要时刻擦亮初心、肩负使命。对于红色党史、新中国发展史等丰富鲜活的历史素材应当积极融入思政课程中,内化到理想信念教育,但当前的理想信念教育,缺乏对百余年红色党史的细致梳理。

第二,基本路线贯彻不足。基本路线教育是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内容。学习贯彻党和国家的基本路线,就是一个不断引导青少年将个人理想与国家、社会理想融合的过程。回顾党和国家的历史,从改革开放到今日的奋进新征程,从“三步走”战略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我们的基本路线是随着时代发展等内外部环境变化而不断调整,对于高职学生的理想教育也需要融合基本路线教育。

第三,基本国情教育不足。理想与信念要着眼现实,并依据理想中的蓝图逐渐雕刻,建设现实世界的一个过程。对于理想信念教育要将国家的基本国情融入其中,让学生能够着眼当下,放眼未来。国情教育包含对我国当前发展所取得的骄人成绩,也包括行进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与挑战,这也为高职学生不断学习专业本领,积极投身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提供一股强大的精神动能。

2 高职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

2.1 探索高职生理想信念教育新载体

2.1.1 办好“三大课堂”

新时代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理想信念教育不应当仅仅局限于第一课堂,还应当扩展到第二课堂,并积极借助第三课堂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当前,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的占比需要进一步提升,形式也要更多元,内容也要更丰富。针对第二课堂而言,社会实践是正确思想形成、发展的源泉和基础,[2]可以通过参观研学与基地合作的方式,将红色历史博物馆、红色纪念馆等实物资源转化为理想信念教育资源,定期以高职院校班级党支部、团支部、班级等为研学单元,深入开展“党建+”“团建+”活动,这些活动既丰富了高职院校学生的视野,也创新了党建的形式。针对第三课堂而言,有效延伸第三课堂教学空间,能够有效缓解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局面。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育人模式下,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能够及时更新咨询,做到理想信念教育的“润物细无声”,在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主创、学生主推的线上平台,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想信念教育。

2.1.2 用好红色资源“传家宝”

红色资源是最鲜活的历史教材。中国革命的发展凝结了无数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历程,革命时期涌现出来的感人事迹、遗留下来的遗物、遗址等红色资源,能够很好地拉进学生和历史之间的距离,引领高职学生厚植爱党、爱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讲好党的故事、英烈的故事,通过课堂讨论和演绎的形式让红色文化进课堂。还可以通过播放《英雄儿女》《觉醒年代》《建党伟业》《长津湖》等红色电影,激发高职学生崇高的革命理想,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担当精神。结合重要的历史时期,如:抗日战争胜利日、“九一八”事变等开展系列爱国活动,让学生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奋发图强,用实际行动弘扬先烈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可以与区域内的纪念馆、展览馆、博物馆等开展基地合作,邀请馆内专家担任思政客座教授,专题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不断丰富与完善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等,逐步实现“三全育人”的目标。例如:安徽省高校可以联合地方文化旅游局,组织开展红色研学等一系列理想信念教育活动,推动淮海战役精神、大别山精神、小岗精神、新四军精神、渡江精神等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发挥本地红色资源固本培元、铸魂育人的作用。

理想信念教育紧紧靠简单说教和理论学习是行不通的,需要与实践相结合,只有学生亲自感受和实际体验才能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

一是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高职院校应该结合学生的特点和社会的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例如:开展重温入党誓词、党史竞赛、红色故事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从中汲取力量、坚定信仰,激发学生自觉建功立业的热情。二是组织开展志愿服务。可以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开展多样的志愿服务,服务乡村振兴、关爱困境儿童、送法下乡等,学生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增强社会责任感,将理想信念化为履职尽责的实际行动。三是开展高质量的实习。高职院校应针对学生专业特色,给学生提供与专业关联度高、口碑好的实习单位,有助于高职学生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培养自身实践能力,促进高职学生学有所成和学以致用。

2.2 丰富理想信念教育内涵

高职教育是致力于为社会培养生产岗位、管理岗位、服务岗位等面向一线工作的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因此,在理想信念教育上,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相结合,不断培育高职生的家国情怀。因此,要深入贯彻国情教育、基本路线教育、工匠精神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理想信念教育内容要注重契合高职学生的特质及发展方向等。

2.2.1 工匠精神的学习与传承

工匠源于手工业领域,是技艺传承和文明赓续的重要主体。工匠精神的内涵主要包括:“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2]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工匠精神的灌输与弘扬无疑是时代之要。通过深入挖掘大国工匠、大师劳模们的成长故事、先进事迹,将工匠精神融入课程思政,让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眼中有标杆、心中有榜样、效学有依托,能不断鼓足干劲、钻劲与韧劲,进而在全球产业链深刻重塑的时代背景下刻苦钻研,将高精尖技术研发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断树立远大理想。

2.2.2 伟大建党精神的学习与传承

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理想信念教育之中,不断引导高职学生提升政治站位。在新时代背景下,要创新教学方法和课程实践,利用多媒体技术,做到课上和课下、线上和线下联动机制,将上下五千年、峥嵘一百年的光辉历程和伟大的建党精神真正融入思政教育中,以鲜明的政治旗帜、鲜活的案例语言为学生讲述先进榜样事迹,在答疑解惑中引导青年学子坚定政治立场,明确使命担当,不断提升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远大理想。[3]一直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牢记初心,担当使命,学习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党史,感悟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能够不断激发高职学生的蓬勃朝气和爱国热情。

2.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习近平强调:“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4]高职院校的教师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的主力军,其思想水平、价值观念、理论素养直接影响教育效果。加强高职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就要打造一支政治信仰坚定、教学本领过硬的教育队伍。

2.3.1 树立教师崇高的政治信仰

教师打牢理论根基,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才能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首先,教师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形成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其次,高校要为政治学习提供平台。通过开展专题研讨、集中培训、研究论坛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再次,教师要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把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培养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3.2 提升教师队伍专业素养

教师要用自己丰富的学识阅历引领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使理想信念浸润学生心田,转化为学生的日常行为,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思政教师、辅导员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的主力军,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实效,要常常讲新课、讲好课。高校组建思政教学名师队伍,依托名师工作室等,积极对外交流学习,不断扩宽思政教师的眼界和学识,进而创新教学形式,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要利用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全国思政课教师基本功大赛等平台,以赛促学,做好自身备赛和辅导学生备赛,在竞赛中不断提升教书育人的本领和水平。

2.3.3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道德素质、人格品质修养上有更高追求,通过自身的力量去影响带动学生。教师要明大德,牢记立德树人的初心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5]要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在生活上关爱学生,在思想上教育引导学生,承担起理想信念教育的责任。教师要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和举止,保持严谨治学的态度,发扬奉献精神,廉洁从教,坚决抵制不良风气,真正提升教学效果,深化理想信念教育。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思政院校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