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元初
最近,国家广电总局发布关于开展“未来电视”试点工作的通知,谋划推动“未来电视”战略部署,以高品质视听服务为切入,通过构建更开放的生态体系,打造更融合的网络,实现更便捷的交互,提供更多态的内容、更精准的供给、更沉浸的体验和更智慧的服务。可以想见,面对总局的通知,不同的电视机构有不一样的心理感受。作为一位长期关注视频行业发展态势和发展方向的观察者,曾经较为深入地对不同层级的电视媒体数字化转型做过调研,因此,很希望一些为自身未来发展方向而迷茫的媒体同仁,能够在总局的前瞻性谋划指引下,通过“未来电视”创新试点的尝试,找到自身的困境破解之道。
如果从电视媒体整体上看,前些年,在网络化、数字化技术武装下的市场化平台的步步紧逼之下,不少媒体机构显得只有招架之功,几乎没有还手之力。唱衰传统电视的声音不仅来自业外旁观者,同时也来自业内局中人。于是,我们见到一些媒体机构在等待中躺平,在大潮中逐流,俨然一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的无奈。今天,随着总局通知的发出,技术可供性、政策可供性都已到位,看的就是咱媒体人自身的智慧可供性了。
笔者看来,“未来电视”,与之相对应的似乎是“大视频”概念,“未来电视”既不是接受终端的变化,也不是内容呈现方式的变化,而是从内容生产流程、呈现方式、传播通道、接受终端和传播策略全生态系统的变革,更准确点说,应该是供给侧、需求侧和技术可供性之间多元互动中的全新生态建设。从这次通知的精神看,国家广电总局作为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在充分评估现有技术发展状况、行业生存发展的资源优势和瓶颈因素、公众和市场需求的激发与满足等多方面之后,就是要从战略高度进行顶层设计和谋划,从大视频的方向,为“未来电视”的生态发展和治理提供政策支持。
作为电视机构,“未来电视”的创新,不仅在于内容生产和传播的全链条创新,关键是对于“未来电视”大生态的准确把握,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和资源禀赋,发现发展的自我生态位。事实上,这些年,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各地各层级的电视机构都做出了体现自身特点的探索,形成了一批媒体融合发展的地方模式。这些模式有些相对成功,有的遭遇了挫折,但是,从整个行业的角度看,在嫁接各类新技术方面,电视媒体一向是积极主动者,无论是互联网平台上的内容直播、短视频矩阵,还是区块链版权、VR/AR技术在内容生态建设中的尝试,都有可圈可点的先例。现在的重点在于,把基础设施和相关平台建设工作做到位之后,如何寻求生存与长久发展之道?根据笔者的观察,成功者并不是追求高“平均分”的“优等生”,而是在保证基础条件及格的前提下,个性化特征展示充分的“特长生”,也就是找准自身生态位的电视机构,它们可以是国家级主流媒体,也可以是地市级甚至县区级的融媒体中心。因为篇幅关系,在此不做展开。
当然,我们也会看到技术创新的一些误区,其中之一便是,一些电视机构与终端生产商一道,不是从优质内容和服务角度,充分考虑技术对用户消费体验优化的可能性,而是通过每一种技术可能,以价格歧视的方式从用户端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最后失去自身曾经的公众信赖,并落入“夕阳”圈层。
因此,这一次国家广电总局的通知,实质上是运用“未来电视”这一富有想象力和开放度的概念和方向,为各类电视机构和电视人的创新活力的激活与发挥提供开阔的时代背景。接下来的关键就是,电视机构在总局创新试点的激发下,能够开启怎样的创新和探索,为自己也是为行业寻求全新的发展空间,从而真正开启一个面向未来的全新的电视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