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伦
县融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业务精湛的全媒体记者队伍,离不开敢拼敢干、敢为善为的过硬作风。县融的每一名记者,应当树立密切联系群众、深入调查研究等良好的采访作风,不仅有利于采访到所需材料,更好地完成报道任务,而且受到群众欢迎。
记者在有些场合不良作风依然存在。比如有的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意识比较淡薄,把自己的工作看作一份差事,多停留于应付;有的“脚力不够,百度来凑”,不愿在思考、采访、写作、制作等方面付出艰辛劳动,过度依赖手机、网络;有的采访只求报出、不求精确,仅求凑合、不求敬业。这些不利于记者个人的成长,甚至会影响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新闻是跑出来的”,每一名记者都是县融的流动风景线。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的状态能反映出工作作风是否务实、工作态度是否严谨。这就要求每一名记者在新闻实践中练就坚定的政治素养、过硬的业务能力和优良的工作作风,以优秀的职业素养擦亮县融“窗口名片”。
记者要发扬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带头恪守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带头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刻保持高度的自觉性,时时用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使命警醒自己,坚持廉洁自律,不做有偿新闻;严守新闻宣传纪律和新闻职业道德,树牢保密意识、规矩意识,严格遵循新闻采写刊播流程;注重个人形象、自身言行,诚实守信守时,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围绕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精心谋划一批有高度有力度有温度有深度的重点题材,认真对待每一次采访,讲好本地故事。
以海安市融媒体中心重大主题报道为例,2023年是紫石县成立80周年,海安市委市政府围绕纪念紫石县的成立,全年组织了一系列活动,从丰厚的历史财富中找到前行的方向,集社会各界之智为海安发展聚能。如何做好该贯穿全年的重大主题报道?作为一名县融记者,一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从紫石县到海安县,再到海安市,整整80周年。翻开海安发展史,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海安人民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把贫穷落后的紫石县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新海安。做好纪念紫石县成立80周年采访报道,既要重现中国共产党领导海安人民不屈不挠、英勇斗争的浴血奋战史,又要以史为荣铸初心,激励海安人民新征程上建新功。二是夯实储备厚积薄发,要报道好海安如何从80年的沧桑巨变中汲取发展的自信和力量,全力以赴奋进现代化新征程,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海安新实践,记者唯有自身学好党史、学好海安发展史,才有可能“下笔如有神助”。三是总揽全局融会贯通,海安市委市政府在2023年上半年举行了纪念紫石县成立80周年暨撤县设市5周年座谈会;下半年将举办第二届乡贤大会……而在如今的海安市,仍然能找到不少“紫石”掠影——韩紫石故居为海安博物馆馆址;海安中学领导班子40余年始终坚守在校内“紫石楼”这栋三层小楼中不断推进学校的高质量发展……记者既要报道好党委政府的各类活动,又要关注身边的“紫石”符号,让写出来的稿件既能体现重大主题,又与受众有情感共鸣,更让人能从紫石精神感召中汲取前进动能。
新闻的本源是客观事实,只有遵循新闻从人民中来,才能履行好一名合格新闻工作者的使命。县融记者不应该仅仅出现在政府大楼的各个会场,还要跑乡镇跑企业、入社区进楼宇、进田野入农户……只有走出文山会海,真正走进基层,走入火热生活,才能为群众奉献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
记者要持续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深入群众、深入实践,以“泥土”为墨,以“露珠”为汁,写出接“地气”、聚“人气”的新闻文稿;走进现场一线,将镜头对准基层,话筒交给群众,深入调查研究,摸清形势,精准掌握,做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时时处处注意将工作的开展与群众的需求相结合,及时向群众报道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重大事件以及社会生活中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及时反馈民意民声,关心群众疾苦,直击民生诉求。真正做到既书写榜样故事,记录伟大变革,谱写奋进凯歌,擘画时代蓝图,又带着泥土味贴近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带着人情味关心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
以海安市融媒体中心监督类报道为例,电视节目《海安新闻》常态化开设《直击民生诉求》栏目,依托新闻热线及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畅通民意渠道,加强舆论监督,为民解决难题。近期的一档监督类新闻《打水口频繁被堵 千亩农田急需灌溉》,正是来源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的一通市民来电。诉求人反映开发区五坝村打水车口淤泥堆积,导致无法打水灌溉。记者获悉线索后,迅速赶赴事发现场。通过记者与主管部门的商讨对接、现场勘探,持续跟踪采访初步处理方案及进场施工阶段,最终形成报道。记者前后出动6趟,直接采访对象超20人次,直到老百姓烦心事得到解决,完成了“闭环”报道,提升了服务百姓的能力。该新闻报道在海安融媒全媒体平台刊播后,抖音号浏览量超1.4万,凸显了新闻传播的社会效益。
当前,“两微一抖”已成为大众传播时代的社会符号,呈现出“人人都有麦克风”“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新型传播格局。记者要持续增强互联网思维,努力掌握网络宣传工作规律,在新阵地中抢占制高点,提升舆论引导能力。一是在主动发声上促精准,练就扎实基本功,做到“快”和“准”,充分把握新闻时效性,“快”就是报道要及时,采访结束第一时间完成稿件;“准”就是采写的稿件要准确,真实反映新闻事件的本质和内涵。二是在融合传播中促裂变。既要在不断学习中下“苦功夫”,练就宽广思维、深刻思想,增加作品广度、深度和高度;更要在不停创新上花“大心思”,挖掘新颖创意、全新形式,赋予作品“出圈”的个性、灵魂和生命力。三是在传播方式上促革新。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更加注重充分运用新媒体思路和表达方式,在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中主动作为,更好地传播社会正能量。四是在激发合力上促长效。采访团队要充分发挥每一名记者的能力特长,创新主题报道、提升质量效果,着力增强新闻产品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以主流思想引领多元舆论、以主流价值凝聚社会共识,使主流媒体的声音成为社会舆论的风向标。
以海安市融媒体中心策划实施的全媒体新闻行动为例,2023年6月21日,海安召开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暨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市建设动员大会,充分释放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强大决心。海安市融媒体中心在大会召开前夕策划了“对话企业家——看海安民企如何‘闯’怎样‘干’”全媒体新闻行动。根据记者平时积累的素材和大会主旨精神,选取了海安高新区一家规模不大但产值年增长15%的企业——海安恒益滑动轴承,探寻企业发展背后的故事。在过去的访谈类节目采访制作中,采访对象通常会被邀请到演播室,并由多机位展示其核心思想和情绪,经过系列包装后呈现出一档专题访谈节目。而在这次全媒体新闻行动中,记者当起了“调查研究员”,先在企业车间蹲点采访,详细了解企业发展、产品革新、科技赋能等方面的做法,又在企业家办公室采访录制,充分沟通对话,获得大量的信息和素材,采访完成后精心整理,提炼出重点和精华,运用备受用户青睐的新型传播手段,第一时间以短视频形式独家呈现《一家轴承厂的“百年企业”梦》,并在大会召开前一天优先在海安发布视频号播发。报纸、电视等平台第二天刊播《恒益滑动当家人卢镔的“发展经”》《恒益滑动轴承的“百年企业”梦》。可以说,一体策划、移动优先、融合传播,形成了聚合报道效应,最大限度地扩大了传播效果,为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营造氛围贡献了力量,也进一步提升了主流媒体引导力。
“铁肩有责任,心中有人民,笔下有乾坤。”县融记者要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加强学习,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练好调查研究这一基本功,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要进一步转作风、改文风,走进田间地头、大街小巷、车间厂房,真正俯下身子、沉下心去,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把镜头和话筒多对准普通群众的期待、诉求,多展现生活中的凡人善举,努力推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真正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为推动县级融媒体中心高质量发展挑重担、扛重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