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台》:地方主流媒体的角色创新

2023-12-28 04:22:11
视听界 2023年5期
关键词:栏目组舆论监督作风

徐 蕾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转型过程中,社会发展的基础、环境、动力已经变化,而矛盾、困难、风险正在叠加。苏州,作为我国一座常住人口已接近1300万的大型城市,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使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压力不断加大,群体利益诉求日趋多样而协调难度相应增大,政府的执政能力面临着日益增长的民众权益诉求的挑战。民意,在每一道环节上被冷落与搁置,就会导致舆论能量的聚集。《曝光台》是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和苏州市广播电视总台携手推进“建设性新闻”在城市台落地实践的第一个试点项目。聚焦影响城市高质量发展、营造优质营商环境以及群众关注度高、涉及面广的突出作风效能问题,通过曝光各级政府部门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漂浮等现象,通过个案问题的解决举一反三,形成话题热场,从而助力推进各领域作风效能提升与制度完善。而电视、广播结合网络、手机端同步传播,融媒联动追踪,推动形成问题解决“闭环”,并开辟互动小程序,网友实时参与、大众全过程监督等做法,更是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城市台建设性新闻的新实践、新探索。

到2023年3月,《曝光台》创办三年,共播出深度调查124期、追踪报道126期。反映的119个问题中,已经解决112件,部分正在推进,问题解决率超过94%。124期节目中,涉及营商环境类问题20件,作风问题 25件,民生问题40件,公益公共类问题39件。诚然,媒体不是执政机关。但通过建设性新闻的实践,不仅实打实地推动了一个个具体问题的破解落地,更促进了苏州各级机关作风效能的转变提升,还以点到面助力各领域的制度性思考与完善。

一、探索媒体在社会治理中的角色创新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2020年初,苏州市委部署了新一年苏州作风建设“三件事”,设立转变作风“曝光台”便是其中之一。节目设立之初,苏州市委就给这个栏目定下基调:直面问题,不掩盖、不露怯,就是要端出“烫手山芋”,通过《曝光台》集思广益,接受媒体、老百姓的监督,听取民意,为民解忧。栏目组结合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点、难点来寻找与民生热点的交叉点,从整个城市管理的角度寻找话题,特别注重探讨群体性的困难,去寻觅具有解决问题作用的典型案例,为普适问题寻找解决之道,以便产生由点到面、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辐射力。

2020年3月,苏州广电总台成立工作专班,在电视新闻综合频道《新闻夜班车》栏目以及“看苏州”APP开辟“曝光台”专栏。记者通过深入苏州各区域、各部门明察暗访,每周一推出10到15分钟的调查报道。同时,还与苏州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市信访局,市便民服务中心12345,市纪委监委等多方联动,形成了信源分享、联动推进等一整套工作机制。苏州市纪委监委从“监督的再监督”职能定位,围绕“人、事、制”三个方面,督促属地和职能部门厘清事实、迅速整改,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从而有效推动对同一类问题的思考与解决。比如《透过“窗口”看服务》报道,记者接到市民投诉,某部门的一个对外服务窗口存在玻璃隔断的“蹲式”柜台,记者花了10多天时间,跑遍该部门在苏州大市范围内几乎所有的窗口,不仅观察“窗口”的硬件设置是否合理、人性化,还关注“窗口”后工作人员的态度与作风。在完成报道本体之外,还推出姐妹篇《让“热线”不掉线》,体验政务热线电话的运作情况。节目播出后,该部门立即召开了专题会议,部署在全市加强行风建设,推动增设人性化服务设施,提升群众诉求现场处置能力。记者通过面广量大的暗访,获取的一手现场素材,也成为该部门在行业系统内作风教育的典型案例。

调查扎实、质量过硬的建设性新闻,成为当下难能可贵的新闻稀缺产品。三年多来,一大批“接地气、沾泥土、带露珠”的舆论监督作品通过融媒传播,有效推动了苏州各级政府职能部门作风效能的提升。

二、把“可能性”转化成落地的“现实性”

栏目组以习近平总书记“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重要论述为指导,着力将建设性质询由“可能性”转化成开花结果的“现实性”,从“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的大量前期工作开始,最终力图形成“解决问题”的“倒逼”势能。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职责所在。苏州广电舆论监督报道有着光荣的传统,在13年17度荣获的中国新闻奖中,就有多篇舆论监督类报道。舆论监督类、调查类报道的操作难度较大,记者除了深入调查,掌握一手证据的事实准确之外,面对的是各种法规政策,各种潜规则、漏洞、灰色地带,必须用严谨、专业、理性、逻辑去梳理,才能给出“实锤”。《曝光台》节目组在每个选题前期“筛查”、论证过程中,记者、责编和制片人都需要花大量时间去查询资料,咨询业内人士和各方专家,经过反复讨论,最终才能敲定选题,深入开展调查。

要做好调查类报道,必须深入基层一线,明察暗访,偷不得一点懒。“去菜场暗访,你就得去买两个菜,手上拎着塑料袋,你才真的像是买菜的。”一位调查记者如是说。为了突击背景知识,了解有关政策、法规和事件涉及的来龙去脉和方方面面,一个星期,记者看掉显示器那么高的一摞材料。一个个电话打,一个个社区跑,真正深入到生活中寻找群众反映强烈的选题和典型。

三年来,《曝光台》的选题涉及征地拆迁、旧城改造、三农、生态建设、食品安全、社会保障、历史文化保护、社会治安、公共交通、教育、医疗等方方面面。为了在当前复杂的舆论环境中保持让难点问题破解并落地的话语权,所有案例,无论明访、暗访,记者一定做到:听到、看到、拍到,一定要做到事实准确、证据充分,同时要明晰背景,反复核实——因为栏目组明白,只有记者积极践行“四力”(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才能成就媒体“四力”(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而这也正是舆论监督类栏目的“底气”所在。

在融媒改革深入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建设性新闻也要与时俱进。要充分利用融媒特性,进一步增强舆论监督报道的传播及时性、影响力与互动性。《曝光台》成立之初就定位于融媒栏目,大小屏充分互动,进行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舆论监督的创新探索。电视、网络、手机端设立同名专栏,每一篇报道都在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端同步传播。同时还专门开辟了“靴子楼”小程序,网友实时互动参与,提供新线索,监督解决进程……多形式立体化的呈现,充分彰显了融媒快速反应、持续跟进、聚合集纳的优势,寻求传播的“最大公约数”,真正发挥出“1+1+1>3”的效应。

2022年以来,《曝光台》栏目与电台原老牌舆论监督节目《政风行风热线》进一步深度融合,融媒追踪。在电视、电台同步直播过程中,区长、局长、部门负责人等当场对于前一天《曝光台》所反映问题答疑解惑,第一时间给出解决方案。这一跨媒介联动新手段的运用,进一步加速了问题解决的时效。不少部门、单位在直播节目后坦言:“这样的节目,让我们坐不住、等不得、慢不得,督促我们的工作一定要加紧推进。”

三、民生是问政与生俱来的主题

民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民生,不仅仅是立场和主张,而是我们回答时代命题的灵魂,是我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媒体的批判力应直达社会的中枢,逼问“为什么做”“做什么”“怎样做”。问政、问需于民的“需要”,和市民诉求表达的“需要”“和谐共振”,“需要”催生“可能”,“可能”又反过来催生新的“需要”,从而使《曝光台》步步向前,让百姓的诉求落地成真。

《曝光台》从设立之初就聚焦影响城市高质量发展、优质营商环境以及民生领域的热点、难点与堵点问题,不唱赞歌,就谈问题,谈百姓关切问题的解决之道。在三年来的一百多篇追踪报道中,最快的可以在当天就解决问题,而复杂的痛点、难点问题,时隔几周、几个月甚至一年多,数次追踪才能解决。

2021年6月,栏目组接到市民热线,反映苏州工业园区首部老小区加装电梯安装交付后停摆三个多月无法使用,居民群众的长久期待变成失望。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持续加深,加装电梯成为适老化改造的迫切需求。2018年以来,支持加装电梯已连续五年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市民反映的问题,立即引起了栏目组的高度关注。通过多次实地走访和调研,记者发现,“卡脖子”问题出在了通电环节。目前,我国既有建筑增设电梯可参照2020年住建部发布的《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按照这个标准,该小区可采用单回路供电。不过,根据2017年江苏省出台的《居住区供配电设施建设标准》,该小区应采用双回路供电。国家、省两级供电要求的差异,导致基层对政策、标准产生了不同解读与执行。记者层层“剥笋”式探究了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反映出一些职能部门在政策落地执行时,缺乏因地制宜、灵活执行、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的意识,也没有从百姓角度出发,真正换位思考。历经一年多的追踪报道,不仅促成了个案问题的解决,还推动苏州市出台文件,统一了相关执行标准与规范。而以此为契机,苏州市政府还举一反三,出台经营性租赁电梯、“加梯贷”、为加装电梯企业提供认证认可绿色通道等创新举措,全面推动该项工作,为全国其他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截至2022年4月,该系列报道促成苏州全市加装电梯119部,涉及75个小区,造福近2000户居民群众。

再比如2022年6月,苏州市吴中区郭巷街道尹东四期的居民们给栏目组来电反映,他们拿到了期盼已久的安置房,不过当看到阳台窗户的那一刻,他们不淡定了。因为栏板过高,窗户高到了不可思议……1200多套安置房的阳台成了“天文台”,大家的长久期待也因此成了失望与不解。记者先后对项目设计单位、建设方、属地相关政府主管部门等进行走访,栏目组还联合电台“政风行风热线区长上线”,融媒联动追踪,把问题反映给了属地区政府以及住建部门领导,相关调查迅速展开。堵心窗户堵在了哪儿?追根溯源,记者深入调查所发现的这些“堵点”引起相关人员反思。因为个别设计人员的经验不足,给1200多套安置房带来了不合理的“硬伤”,由此付出的代价,不可谓不大。而从设计、审图单位、建设方,再到监管部门,每个环节的把关者,如果能多看一遍图纸,多跑一趟现场,多一份责任心,或许就能更早发现问题。对于相关部门、单位而言,这件事无疑是一个有力的警醒。历经四个多月的追踪,在媒体舆论监督的推动下,这些堵心窗户迎来了全面整改。报道还推动属地政府出台了相关工作规范,并在安置房建设过程中,建立起了与群众沟通交流的新机制。

时至今日,《曝光台》形成了一套严格的节目播出机制、问题解决机制。每期节目播出后第二天便推出追踪报道,涉及部门必须直面回应,第一时间推动问题的解决,同时涉及的部门、单位在全市迅速展开自查自纠、举一反三、建立长效机制,有效形成处理问题的“闭环”,如今,“周一见”这个词已经在苏州全市政府职能部门、党员干部心中形成一种默契,每到周一他们都会密切关注《曝光台》节目,“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三年来,栏目组收获来自群众的锦旗17面。一路走来,《曝光台》力求“把问题抓准,把节目做实”,也力求打造提升机关作风效能的平台、解决群众问题诉求的平台、苏州社会治理的创新平台。栏目成立以来,受到了三任苏州市委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与肯定,成为深受苏州百姓喜爱的深度调查类建设性新闻栏目,也成为媒体人积极践行“四力”的重要平台。这些报道真正体现了媒体的作为、公信力与建设性,也增强了媒体人“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的职业崇高感。

当下,在媒体格局巨变的激荡背景下,地方主流媒体通过社会角色创新,积极参与并推动全过程民主实践,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这是主流媒体牢牢掌握舆论战场主动权的利器,也是永远不变的责任与担当!

猜你喜欢
栏目组舆论监督作风
“三老四严”作风诞生记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传媒评论(2019年9期)2019-11-16 09:25:38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传媒评论(2019年12期)2019-08-24 07:55:14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传媒评论(2019年10期)2019-06-05 09:26:00
春晖社区《生活大参考》栏目组走进社区送美食
杭州(2018年31期)2018-08-28 08:52:08
“小喇叭”栏目组儿童广播剧团概况简述
戏剧之家(2016年5期)2016-04-05 18:45:53
提能增效转作风 真抓实干谱新篇
学习月刊(2015年4期)2015-07-09 03:52:10
“见怪要怪”:舆论监督报道的切入点
新闻前哨(2015年2期)2015-03-11 19:29:24
从严从实抓作风 力促落实求实效
中国水利(2015年9期)2015-02-28 15:13:26
学先进 转作风 抓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