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生体育素养发展实践研究

2023-12-28 00:04:43赵记龙姚瑶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32期
关键词:体育竞赛体育锻炼研究生

赵记龙 姚瑶

(河北师范大学 河北石家庄 050000)

2023 年7 月,首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大会主题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1]。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我国重要的人才发展战略,不断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研究生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模式等诸多方面都指向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当前,基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已经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在梳理研究生培养的相关研究后发现,近十几年来我国研究生身体素养出现显著下降[2],存在缺乏运动与锻炼,以及因缺乏基本的运动知识而发生运动损伤,以致影响学业等突出问题。关于研究生体育素养的培养,目前鲜有研究。因此,该文对基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生体育素养发展进行研究。

1 研究生体育素养发展的意义

1.1 研究生培养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是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研究生培养旨在通过系统的学术研究和专业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其成为具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首先,注重培养专业素养。通过系统、深入的学习与研究,研究生能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在特定领域获得扎实的专业背景。这种专业素养的培养使得研究生能够在创新领域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问题,为科技创新做出贡献。其次,强调培养创新能力。通过科研项目、学术交流和创新实践等实际活动,研究生得到了锻炼和挑战的机会。这些经历培养了研究生的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使他们具备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从实践中获得新知识和洞见的能力。最后,注重培养积极的学术态度。研究生在导师的引领下,接触到前沿的学术研究,培养了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态度。同时,研究生还要掌握学术规范和伦理要求,注重诚信和合作,培养良好的科研品质和学术道德。这种积极的学术态度为他们在创新领域中取得突破和进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构建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是推动研究生教育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求的迫切任务[3]。因此,研究生培养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通过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1.2 体育素养发展是助力研究生培养的润滑剂

体育锻炼是当代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非常明显的效果[4]。首先,体育锻炼可以提高研究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研究生在长时间的学习和科研工作中,往往会面临长时间的坐姿和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容易导致身体疲劳和健康问题。而体育锻炼可以增强研究生的体力,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保持身心健康。其次,体育素养可以培养研究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在体育活动中,研究生需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协作,研究生可以学会倾听、沟通和协调,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体育活动中的竞争和挑战也可以锻炼研究生的领导能力。通过担任队长等角色培养他们的决策能力和应变能力。最后,体育素养还可以提高研究生的竞争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在体育比赛中,研究生需要与他人竞争,争取胜利。这种竞争意识可以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和积极性,促使他们在学术研究和创新实践中追求卓越。

通过坚持不懈的训练和努力,研究生可以培养自律的品质,提高自己的毅力和坚韧性。这些品质在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工作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因此,高校应重视研究生体育素养教育,将体育素养纳入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体育素养发展是助力研究生培养的润滑剂。

1.3 体育素养是实现拔尖创新人才培育的基石

体育素养作为一种综合能力,不仅仅局限于体育运动方面,更是一种具有广泛影响力和重要意义的素质。体育素养的目标就是加强对大学生身心运动素养的培育工作,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在身心层面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基础[5]。在实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中,体育素养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于培育拔尖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协调能力是基础,他们需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来承受高强度的学习和工作压力,有能力准确地应对高强度的学习和工作压力以及多种复杂情境的挑战。

在现代社会中,拔尖创新人才还必须具备团队合作的能力,他们需要在团队中发挥个人优势、协同工作,引导和激励他人共同完成复杂的任务。体育素养对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心理品质和情绪调控能力也具有积极影响。体育活动能够促进个体心理健康,缓解压力,增强自信心和积极性。拔尖创新人才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和竞争压力,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情绪调控能力对于他们的发展至关重要。体育素养不仅培养了拔尖创新人才的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还强化了团队合作与领导能力,并促进了个体的心理品质和情绪调控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培育拔尖创新人才的过程中,应重视体育素养的培养,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使其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并为创新创造做出卓越贡献。因此,指向拔尖创新人才的研究生培养应该重视体育素养的发展,将体育素养纳入研究生培养计划中,为研究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2 研究生体育素养的发展现状

2.1 研究生体育素养的整体水平

我国研究生体育素养的整体水平相对较低[5]。虽然我国高等教育体育教育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研究生体育素养的培养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研究生体育素养的培养时间较短、培养方式不够多样化、评价体系不完善、培养意识不足。总的来说,我国研究生体育素养的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需要加强对研究生体育素养的培养,改革培养方式,完善评价体系,提高研究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以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身心健康水平。

2.2 研究生体育素养的发展状况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研究生体育素养的培养。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河北省体育局、河北省教育厅陆续出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强调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的重要工作,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实现以体育智、以体育心具有独特功能[6]。

部分高校在研究生教育中设置了体育课程,涉及体育理论和体育实践等方面。各高校定期举办面向全体研究生的体育竞赛,包括院级、校级竞赛乃至校际以及全国性体育竞赛等。这些体育竞赛旨在提高研究生的体育技能和竞技水平,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一些高校还注重培养研究生的体育文化素养,通过举办体育文化活动、开展体育文化研究等方式,提高研究生对体育的认识和理解。一些高校探索创新研究生体育素养培养模式,如开设体育导师制度,由专业体育教师指导不同学科门类的研究生进行体育训练和竞赛,提高研究生的体育素养。

总体来说,从政策支持、课程设置、竞赛活动、文化建设和培养模式创新等方面取得的成绩来看,我国研究生体育素养的发展状况在不断提高。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体育课程设置不够科学、研究生体育竞赛活动不够丰富、日常体育锻炼不能保证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2.3 研究生体育素养的影响因素

研究生体育素养的发展受到教育制度、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培养模式、个人兴趣和意愿、个人能力和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分析这些影响因素不难发现,在这些影响因素中,教育制度、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是相对渐进式稳定发展的。而学生的个人兴趣和意愿、个人能力和条件等影响因素则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该文主要关注的是培养模式这一影响因素。高校在进行研究生体育素养培养过程中,培养模式的选择、发展和创新既受到教育制度、社会环境、学校环境的制约,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人兴趣和意愿、个人能力和条件。因此,培养模式的选择、发展和创新成为研究生体育素养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3 建立多元立体的培养模式,推进研究生体育素养的发展

在研究生体育素养发展的培养模式中,体育课程、体育竞赛、日常体育锻炼等都发挥着各自不可取代的积极作用,但研究生的体育素养培养时间十分有限。在实际探索过程中,通过建立多元立体的研究生体育培养模式,既兼顾了体育课程、体育竞赛、日常体育锻炼各自的作用,又提升了研究生体育素养培养的效率。多元立体的研究生体育素养培养模式体现在高质量的体育课程、竞赛化的体育活动、日常化的体育锻炼3个方面。

3.1 高质量的体育课程提升培养效率

高质量的体育课程包括专业教师指导、科学的教学方法、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健康的体育环境等方面。专业的体育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和训练,并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合理的训练计划、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体育水平。科学的教学方法包括体育知识的学习与系统的训练。通过系统的训练,学生可以逐步提高自己的体育水平,防止运动伤害,而体育知识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了解运动的原理和规律,掌握正确的运动方法和训练技巧,从而能够更有效地进行体育锻炼。多样化的活动形式有助于学生适应不同环境与情境,增加学习乐趣的同时,培养学生协调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健康的体育环境体现在场地设施与教学氛围,前者能够保证安全,避免受伤和意外事件的发生,后者可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总之,通过专业教师指导、科学的教学方法、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和健康的体育环境,帮助研究生提升体育水平,培养身体素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

3.2 竞赛化的体育活动激发研究生的参与热情

首先,构建实体与虚拟的体育竞赛活动,为研究生搭建一个运动竞争的平台,研究生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到比赛中,展示自己的运动实力和技能。这种竞赛既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又能激发学生斗志和动力,使研究生们更加努力地学习和研究。其次,进行团队型的体育竞赛,如羽毛球比赛、足球比赛,可以培养研究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在团队型竞赛中,研究生需要与队友紧密合作,相互协作,共同达成目标。竞赛中的合作与领导的经验对研究生未来的职业发展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团队工作和领导团队的能力。最后,开展娱乐型的体育竞赛能够帮助研究生释放因久坐而产生的压力,提高研究工作的效率。由此可见,竞赛化的体育活动不仅可以提供一个竞争的平台,展示个人实力和技能,还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因此,鼓励研究生参与竞赛化的体育活动对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育非常重要。

3.3 日常化的体育锻炼保持研究生的运动状态

开展日常化的体育锻炼对于研究生体育素养的培养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和运动状态。日常化的体育锻炼可以从设定锻炼目标、制订运动计划、组织运动团队、分享运动成果等环节开展。首先,设定锻炼的目标,如增强体能、减肥、增加肌肉等。根据目标来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和强度。其次,引领研究生根据自己学习和工作时间来制订每周锻炼计划,包括每天的锻炼时间和锻炼内容,指导教师审核以确保计划合理、可行。再次,以线上、线下等形式根据锻炼目标和计划组织学生组成锻炼团队,增加动力和相互支持,如可以一起参加体育课程、健身房或者组织小组活动。最后,注意多种形式分享运动成果,来保持研究生的运动状态。

4 结语

体育素养的发展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是培育拔尖创新人才的基础。体育素养的发展可以通过开展体育课程、体育竞赛和体育锻炼等活动来实现。基于此,建议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重视研究生体育需求,高校应根据研究生特点和体育需求设置合理课程和评价指标,以促进研究生身心全面发展,为国家培育拔尖创新人才。

猜你喜欢
体育竞赛体育锻炼研究生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02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24
我国学校体育竞赛活动开展管理现状研究
体育科技(2016年2期)2016-02-28 17:06:14
高校课外体育竞赛对大学生健康干预机制的研究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陕西省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教育与职业(2014年1期)2014-01-14 02:56:32
北京市高校校内体育竞赛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中国火炬(2009年8期)2009-07-24 14:2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