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昱坤 刘黎贤
(1.湖南中医药大学 湖南长沙 410005;2.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北京 100020)
现代医学的糖尿病可对应中医学中的“消渴病”,八段锦属于中医学中的传统养生学,它调理身形与意识,锻炼身体,保养身心。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1]指出,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每周至少需要进行150 min 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在健康中国行动的思想指导下,本团队将通过问卷与试验,分析研究八段锦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的影响及影响因素,构建符合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防治体系。
八段锦健身气功是中医传统养生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涉及身心相互作用的复杂生命现象和规律的人体科学。现今所流行的健身气功八段锦是从古代的导引术中挖掘整理,加以现代科学创新后的成果。它从汉代不断发展至今,在几千年的具体实践中被证实了保健效果的优秀,也在代代智慧中被不断发展创新,它历久弥新,闪耀着属于中国劳动人民的保健智慧。2003年7月,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了“健身气功新功法丛书”——《健身气功·八段锦》,将历史流传的功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依托现代科学对人身体的科学研究,遵循从古至今流传而来的养生和保健理念,注重形体运动、呼吸吐纳和心理调节相结合,打造出了现今为大众所熟知的健身气功八段锦[2]。八段锦是先人传承的宝贵财富,其活动场所要求简单,动作幅度适宜多数年龄段人群,特别是老年人操作,技术要点相对易学易练,运动时长适中,是适合向普罗大众推广的中医养生保健方法。日常合理学习、练习八段锦,能通畅气血,扶助正气,提高身体素质与自身免疫力,改善心理健康水平。通过合适的渠道进行八段锦的推广,可提高大众对身体健康的重视,打造正确的健康观,激发大众对运动的热情,让大众主动参与体育活动,有利于全民健身行动的实行。这对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落实健康中国行动有重要意义。
八段锦通过姿势调整、呼吸吐纳、意念控制,能够伸筋拔骨、通筋络、活气血、理脏腑,从而起到防病、治病、益智、延年益寿的作用[3]。它主要有“预备势”、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第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第六式“两手攀足固肾腰”、第七式“攒拳怒目增气力”、第八式“背后七颠百病消”和“收势”等动作。其中,每个动作都能调畅相应脏腑、经络之气血,使身体阴阳平衡,达到精神内守的目的。
预备式让身体和精神放松,使锻炼者将注意力收回自己的身体中,达到心神平和的状态,便于后续术式的开展。
第一式为“两手托天理三焦”,在双手上托时配合呼吸运动,使气血在三焦中和谐流通,不但能通达瘀滞之所,也能让元气平衡地流经四肢百骸,滋养全身[4]。在运动时能明显感到后背肌肉的锻炼,这正是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通行之所,因此,在运动时也能达到刺激两条经脉的气血流通之效。
第二式为“左右开弓似射雕”,这一动作的目的是实现肝肺二者的功能协调与条达气机[5],这是基于中医学中“左肝右肺”的原理而来。在实际锻炼本功法时,左调主升肝气,右调主降肺气,顺应了肝肺二脏的生理功能,同时二者又是人体里气机紧密相关的脏腑,肝肺的调和还能带动全身的气机条畅。在锻炼中,有马步及扩胸运动的动作,能锻炼下肢肌力,舒畅胸中之气。
第三式为“调理脾胃须单举”,以一手上举一手下按的方式,锻炼胸部、腰部、上肢。脾胃乃人之“后天之本”,是五脏六腑之大源、气血生化之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运动中,位于胸腹部的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得到充分的运动与刺激,经脉气血得此刺激而加强流动,推动脾胃正常开展其运化功能,有利于其化生的精微物质输布全身,滋养身体的每个部位。我们常常说“留得一分胃气,便保得一分生机”,可见在日常的身体保养中,保护胃气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本式的锻炼,正是调理脾胃气机、促进胃气生发的一项重要锻炼。
第四式为“五劳七伤往后瞧”,主要为双手的外旋及颈部的旋转动作。在此,“五劳”为肝劳、心劳、脾劳、肺劳、肾劳五种劳伤;“七伤”为怒、喜、思、悲、忧、恐、惊七种情志性的损伤。本式通行任督二脉的气血。任脉行于阴,督脉行于阳;任脉位于人体腹中线上,督脉位于头正中线及背部正中线上;任脉为阴脉之海,督脉为阳脉之海。任督二脉的顺通,有利于全身阳经与阴经的气血流通,对五脏六腑各自不同的生理功能均有强化之功。同时,本式还有舒达情志之效果,可在运动中调达气机,加强气血流通,强化脏腑功能,缓解七情所伤,维持情志平和,利于身心健康。
第五式为“摇头摆尾去心火”,动作要点为扎马步的同时让脊柱带动上身前倾、后旋,再摇头、摆尾。此法可锻炼下肢、腰、臀、颈部的活动度和肌力,增加肌肉的耐力[6]。在大幅度摇摆上身时,腰为动作的据点,此时的运动能极大地活动位于腰部的肾与命门,以起滋养肾水之功[7]。心肾相交的理论认为肾水能上济于心,制约心火的过亢,此式正是心肾相交理论的典型应用实例。
第六式为“两手攀足固肾腰”,在俯仰躯干、舒展双臂与双手攀足中固护肾腰,保养肾这一“先天之本”。
第七式为“攒拳怒目增气力”。虽然这一式的名称十分张扬,但是本式实际上是要做到动静结合,在“攒拳怒目”时身体需保持相对静止的状态,而在冲拳时出拳速度较快。本式之功主在调肝。肝藏血,主筋,开窍于目。在本式的锻炼中,需要扎马步时上身保持紧张状态,而后出拳。在此过程中,全身都处于紧绷状态,即在锻炼全身的筋。在“怒目”之时,双目也处于在锻炼的紧张状态。由于“筋”与“目”均为肝之外候,对二者的锻炼可反过来影响肝,增强肝的气血流通,利于其疏泄功能的发挥,这是一种对肝的间接保养方式。
第八式为“背后七颠百病消”,此名称更像是对全部功法的理想效果总结。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说,这一式更像一套“整理运动”,是由之前锻炼幅度较大的运动转向收势的过渡运动。不仅强调身体由紧而松,也是希望锻炼者在这一式中放松精神,调畅情志,在张弛有度的运动与调息中平衡身心健康。
最后一式为“收势”,调整呼吸,稳定身体,让气重归丹田,达到保养身体、调节心理的目的。
对总计93 人展开调研,其中男50 人,女43 人;65岁以下12 人,65~70 岁35 人,71~75 岁18 人,76~80 岁15 人,80 岁以上13 人;患糖尿病1 年以下者19 人,1~5年者16 人,6~10 年者25 人,10 年以上者33 人;有44.09%的老人每周锻炼总时长在30~150 min 之间,有29.03%的老人每周总锻炼时长在30 min 以下,有26.88%的老年人的周锻炼时长达到了150 min以上;有70.97%的老人都表示会去锻炼中国传统功法,只有29.03%的老人表示不会锻炼;在对运动疗法的认知与执行程度方面,有4.95%的老人知晓糖尿病的运动疗法,有73.12%的老人表示会有意识地通过运动锻炼控制糖尿病。
从对八段锦的认知程度调查发现,有59.14%的老人听说过八段锦,共55 人;有40.86%老人表示并未听说过八段锦。
从实际锻炼八段锦的情况来看,在55 位听说过八段锦的老人里,仅有41.82%的老人会去尝试八段锦的锻炼。通过调查其他老人听说过八段锦但没锻炼过的原因,其中有81.25%认为在锻炼时缺乏指导;有81.25%对其不感兴趣;有56.25%的老人认为缺乏可供锻炼的场地;还有12 人认为缺乏他人陪同锻炼,因此兴致不高。在练习八段锦的老人中,有13.05%的老人一周会练习2次及以下;有30.43%的老人会在一周锻炼3次;有56.52%的老人在一周进行4次及以上的锻炼。
在锻炼八段锦的场地选择上,有78.26%的老人选择在公园里锻炼八段锦;有13.04%在家中练习;其余8.7%的老人选择在付费运动场练习。
在选择技术指导方面,有73.91%的老人选择跟随他人学习(不包括报班学习);还有21.74%的老人是跟练视频学习八段锦;仅3位老人报班学习。
老年糖尿病的健康管理需要有确切的运动处方和互联互通的信息网络[8]。
在运动处方方面,建议成年2 型糖尿病患者每周应进行至少150 min 的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即每日进行一次30 min 的八段锦锻炼,或将一套12 min 的八段锦在一日内完成3 次。具体的运动时长、频率等需要根据每个患者的情况具体分析,并根据患者运动后的各项理化指标与自身感受进行合理调整。患者在运动前需做好热身活动,注意预防跌倒、骨折;不要在餐前进行剧烈运动。若身体有不适感如头晕、心悸、胸闷、恶心、乏力等,需马上停止运动并寻求帮助。若患者的血糖控制极差或有急性并发症或者严重慢性并发症时不建议进行运动疗法。
在健康管理方面,通过相应的医疗APP 及可穿戴设备,随时上传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体重等数据。社区医院整合所属辖区老年人的健康数据,筛选出可以给予运动处方建议的老年人,再通过APP 直接联系患者。患者可在APP 上与专职人员沟通,减轻多次就医的负担。社区人员将疑难问题与重点数据交由上级医疗机构分析讨论,再将结果返回下游医疗机构,形成上下游联动,构成良好的数据收集与处理生态。
深化体卫融合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一步,要抓住“体育是良医”这一关键理念,坚持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健身气功八段锦属于中国传统保健功法,其特性适合作为老年糖尿病患者运动处方的项目。老年糖尿病防控体系仍不健全,需要多方协同,共同构建适合中国老年人群体质的糖尿病防控体系。在实际临床中,要根据患者自身健康情况,由医学、体育学专业人士制订合适的体育处方,以达到防控糖尿病的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