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昆山市石浦中心幼儿园 陈 缀
目前,学前教育越来越关注幼儿本身,比起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我们更倾向于解放幼儿的天性,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课程游戏化是幼儿教育的最佳形式之一,也是幼儿学习外界知识、技能最为高效的教育形式。在游戏中开展教学活动,在游戏中教育幼儿,这种寓教于乐的幼儿为本教育理念是我们追求的最理想的状态。然而,理想是丰满的,实施起来却是困难重重,在以往的课程游戏化实施过程中,我们曾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形式单一、内容局限等都影响了课程游戏化的发展。因此,如何在幼儿为本教育理念下突破困境,科学探索游戏化课程实施路径,是我们教学、研究的重要任务。
思路的局限是游戏化课程实施过程中最大的“拦路虎”,虽然教师非常赞成在幼儿教育中实施游戏化教学,而且还会主动学习一些关于游戏化教学的理论知识,如陈鹤琴、陶行知等教育家关于游戏化课程的论点,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难以有效落实。究其根源,一是未因材施教。部分教师认为游戏化教学就是玩游戏,于是上网搜索一些游戏化课程的课件、游戏形式等,将其应用于实际的教育活动中。但是,在搜集整理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即游戏化方案的制定并没有考虑到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况,缺乏因材施教的意识和方法;二是以幼为本。幼儿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其兴趣、爱好存在多变性特征,可能一个星期或者更长时间对某一个游戏非常感兴趣,有时候又会对某些游戏没有任何想法。但是,在以往游戏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没有考虑幼儿的这一特征,单纯关注教学任务,忽视了教育对象的重要性,在游戏化活动内容的选择时往往从成人的角度入手,影响了游戏化课程的实施效果。
首先,游戏化课程并不是简单地将教育内容采用小游戏的方式展现出来,但是在当前课程实施过程中,部分教师将形式限制在“游戏”上,简单地将课程游戏化当作“只玩游戏”,而且形式比较单一,如绘本阅读课程开始之前以“儿歌加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进入阅读状态等。一开始幼儿可能会感到有一丝新奇,但如果次次如此,幼儿的兴趣降低,教育效果也会受到影响。
其次,游戏化课程内容局限。部分教师认为幼儿的能力有限,因此游戏内容的选择往往过于简单,难以对幼儿潜能的发掘、兴趣的激发以及视野的拓宽等起到积极作用。比如,在体育活动中,教师往往会通过跑跳游戏等方式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每一节体育活动的内容都比较相似,对教师而言少了“花心思”时间,对幼儿而言却少了足够的吸引力,对活动抱有消极心态,不利于潜能的开发。
基于上述课程实施困境,我们的课程游戏化教学往往浮于表面,难以真正使幼儿达到“我要学”“玩中学”的目标。因此,我们需要关注多方面因素,从多维度切入,制订科学合理的游戏化教学方案,以此拓宽教育思路、优化组织方式并丰富游戏内容,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游戏化课程教育目标。
在传统教育理念影响下,游戏与课程往往被看作两个互不相关的组成部分,游戏是玩乐,课程是学习,两者似乎并不能扯上关系,但是随着教育理念的改变再加上幼儿这一群体的特殊性,游戏与课程之间的关系越发紧密,众多教育者在积极探索将两者合而为一的新路径。
游戏化课程的实施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如兴趣的培养、习惯的养成等,指的是借助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将需要学习的内容、需要培养的能力等以幼儿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使其不需要更多言语方面的解释就能够自然而然地领悟其中的奥秘所在。其次,课程游戏化是为了进一步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五大领域的教育培养目标和内容各不相同,需要采用的方式也是因人而异,而游戏化课程的开放性,能够让幼儿在同一个情境中收获不同的能力与技能,从而帮助幼儿获得学习经验与生活情感体验。
区域游戏是幼儿园日常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分为多个板块,如建构区、益智区、科学区、语言区、美工区、生活区、种植区、表演区等。建构区通常是幼儿最喜爱的区域游戏之一,能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与创新性。在建构区游戏的目标在于让幼儿通过游戏,探索发现积木因不同的连接、建构方法而呈现的奇妙变化,从而培养幼儿的合作与建构能力。基于此,建构区活动的游戏化设计思路可以这样设定:多媒体场景引导——回忆过程——技巧学习——自主搭建——分享创意——师幼评价。
具体而言,教师先通过多媒体手段带领幼儿欣赏各种如积木城堡、积木汽车、积木摩天轮等他们感兴趣的积木搭建场景,引导幼儿回忆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积木建构场景,再根据幼儿的搭建目标,有针对性地讲解搭建技巧,为幼儿的搭建活动给予技术支持。然后,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建构活动。建构游戏是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发挥的绝佳空间,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主题进行搭建。在幼儿搭建过程中,教师也要以参与者的身份融入其中,观察幼儿动手过程中有哪些问题,以合作者的身份引导幼儿尝试解决问题,还要在观察过程中了解幼儿的兴趣,以便于更好地安排后续的游戏化课程计划。
当幼儿合作完成搭建任务之后,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分享成果的机会。分享的目的并不是让幼儿能够用精彩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是让幼儿敢于表达、善于表达。如此,通过回忆经历、合作搭建、分享成果的游戏环节,幼儿不仅能够更加快速地融入游戏化课程情境之中,还能够了解、感受、探索、养成游戏精神。
最后的评价环节更是重中之重,教师应综合教师评价、幼儿互评、幼儿自评等方式,帮助幼儿建立自信,给幼儿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此,在清晰的目标、方向下,幼儿游戏化课程的开展才能够井然有序。不仅如此,通过同一个游戏环节中的不同主题的设定,教师的游戏化教学思路有了非常明显的拓展,幼儿在活动中的活动思路、创作思路也同样产生了非常明显的改变。
1.了解幼儿需求,生成活动方案。
幼儿五大领域的教育目标各异,在游戏化课程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幼儿教育的综合目标,然后结合不同年龄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阶段性发展目标制订不同形式的活动方案,在活动中认真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下文简称《指南》《纲要》)相关要求,引导幼儿参与到活动方案制订中,让幼儿在课程游戏化实施过程中学习知识、养成能力、激发兴趣。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在正常情况下,每天不得少于两小时。”因此,每日的户外体锻是幼儿园一日生活的重要构成,教师需要精心创设户外体育活动环境以及活动内容。在设置户外体育游戏时,教师可以结合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特征及体能素质的不同,在原有户外体育活动方案的基础上适当添加混龄活动区,将大中小三班幼儿汇聚到一起,开办一场别开生面的混龄运动会。教师需在活动中分析大中小班幼儿的不同特征,设计不同侧重点的游戏内容,设置游戏难度梯度。
例如,在接龙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安排低中高难度的游戏类别,第一棒是小班幼儿,以趣味游戏为主,如跳格子等;第二棒是中班幼儿,以合作游戏为主,如合作运球等;第三棒是大班幼儿,以创意游戏为主,如大力士等游戏方式。安排不同侧重点的体能活动,不仅能够让不同年龄的幼儿在合作、竞争的环境中轻松、自由地玩游戏,也能够培养幼儿的游戏精神,让幼儿从小树立正确的体育精神。
著名的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人的创造力主要依托发散性思维,它是创造思维的主要部分。”一切的创造活动都是从想象开始的。幼儿期的孩子正处于思维天马行空、想象力最活跃的时期,我们要把握住这段时间,将孩子的想象力保留下来。因此,除了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之外,教师还要在游戏化课程的实施中关注幼儿在活动中创新能力的发展。如,在语言区创编故事的游戏中,向幼儿提出创编与别人不同的故事结尾的要求;在美工区游戏中,给幼儿提供多种材料,鼓励幼儿使用不同的方式创作同一主题的作品;在益智区中,鼓励幼儿尝试一物多玩,发挥想象,寻找材料的不同用法,共同开发游戏。同时,在游戏讲解分享时,教师可以设置疑问情境,让幼儿根据情境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法,或看图改错、问题抢答等,让幼儿在游戏中提高思维的变通性、流畅性、独特性。
2.兼顾幼儿兴趣,丰富游戏内容。
除了不同兴趣的游戏活动之外,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加,游戏化课程的内容也要不断拓展,将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之中,如民间游戏、地方文化、红色文化等,让幼儿从小就能够接受精神的熏陶。我国有着数千年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史中,发展出了多种多样的传统文化形式,彰显了民族精神,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将传统剪纸文化融入其中,在传统剪纸活动的基础上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将剪纸游戏通过手撕画、皮影画等方式展现出来。教师还可以借助现代化电子工具,将剪纸艺术通过智能游戏的方式展现出来,让幼儿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到传统艺术形式的魅力所在。
传统体育游戏也能够融入幼儿园活动中,如跳绳、跳房子、滚铁环、老鹰捉小鸡等难度比较小、趣味性比较高的传统游戏。教师应当结合幼儿的特点和发展需求,结合教学目标选择活动内容。在大班幼儿协调性练习中,教师可以采用跳绳的方式。虽然跳绳看似简单,但是对幼儿肢体协调能力的要求比较高。部分幼儿身体协调能力较弱,手摇绳和脚跳绳的频率不同,常常不是手摇得慢就是起跳比较慢。因此,在跳绳指导时,教师需一步步分解动作,引导幼儿练习、掌握跳绳技能。当幼儿掌握了基础的单跳技能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能力水平,酌情融入更多不同难度、不同趣味性的跳绳活动,像双人跳绳、双摇跳绳、花样跳绳、跳长绳等,提高幼儿参与跳绳活动的兴趣,提高体能活动的质量。
3.关注生活经验,拓宽游戏范畴。
虽然幼儿生活阅历较少,但是他们的兴趣非常广泛,幼儿常常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像“鱼为什么生活在水里不生活在地上”“鱼怎么不睡觉”“飞机的头为什么是圆的”等。因此,在设计游戏化内容时,教师要重点关注幼儿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入手,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课程内容。
本园以自然教育为园本课题,重视幼儿的生活经验培养与大自然的亲密结合。在自然教育活动中,我们从幼儿普遍喜欢小动物的情况入手,为幼儿安排多样化的活动内容,供幼儿自由选择。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正是亲近自然的绝佳时机,我们结合季节特点和幼儿所关注的兴趣点,开展“青蛙王子变形记”“蚕宝宝变形记”等活动课程,鼓励幼儿自由结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小动物进行观察、记录,并制作表格记录小动物成长的每一个阶段的特征。在观察、记录的过程中,幼儿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得到培养,同时也能萌发热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以幼儿生活经验为基础开展的活动,不仅能够改善以往幼儿游戏活动组织形式单一的现状,也能够进一步丰富游戏活动形式,将亲自然理念融入幼儿游戏化课程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增加幼儿接触大自然的机会,真正落实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
总而言之,虽然幼儿园游戏化课程的实施面临着不少困境,但我们依然要在困境中不断发展,不断前行。作为教师,我们应认真贯彻学习游戏化理念、游戏化课程开展方式,贯彻《纲要》《指南》的相关要求,从不同维度入手创设多元化的游戏化课程场景,以幼儿兴趣、幼儿需求、幼儿生活经验为基点,选择更多符合幼儿教育目标及成长需求的素材,将其作为幼儿游戏化课程的内容,为幼儿创造更加轻松、和谐的成长空间,推动幼儿的全面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