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育人功能的探索与实践路径

2023-12-27 06:45:30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玄龄小学郗丽红
家长 2023年28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育人学科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玄龄小学 郗丽红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成为国家与社会的期望,立德树人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五育融合教育理念更是在实践过程中得到了高效落实和广泛关注。体育,既是“五育”之一,也是一门具体的学科,应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教学理念的革新而受到重视,不断发展。小学阶段是学生刚刚接受系统化、科学化体育教学的“入门期”,也是学生体育基础达成与体育素养发展的“黄金期”。在这一阶段,学生就好似一块“璞玉”,需要教师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进行打磨才可以绽放光彩。然而,从当前的教学实践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小学体育教学的内涵似乎稍显单薄,教学目标与任务的确立也难以实现多维度的综合发展。基于此,发挥小学体育的育人功能就显得重要且必要,只有让体育教学真正承担育人责任、发挥育人价值,体育教学才能更具内涵与厚度,学生才能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身心健康发展。本文围绕小学体育育人功能这一主题,详细论述了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发挥体育学科育人功效的重要价值及实践路径,以期让小学体育学科在新的挑战面前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一、当前小学体育教学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程式化

时代在发展进步,教学的理念与策略也应当跟随时代的脚步不断创新。然而,不少学校的体育课堂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呈现的教学模式都存在严重的程式化问题,具体表现为教师的教学手段墨守成规,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师示范教学,学生反复练习”的模式,既无创新,也没有关注小学生具体的学习特点与学习需求,导致体育教学的成果不佳,学生学习兴趣低下。要想让体育学科的育人价值在实践过程中真正得以发挥,教师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对体育学科有兴趣,如果学生认为体育是一门乏味、无聊、程式化的学科,那么他们怎么才能感知到体育背后的文化内蕴与精神思想呢,体育学科的育人功能将无法发挥,实际教学也只会流于表面形式,难以实现长远深入的发展。

(二)教学活动“放养式”

在应试思维的长期影响下,学校教育呈现出“主科强势,副科弱势”的状态,这种“唯分论”的思想不仅让学校缺乏对体育学科的关注,还让部分体育教师失去了对自身学科的重视,导致教学热情变低、教学水平停滞不前的现象。长此以往,小学体育的“放养式”问题愈发严重,体育教学名存实亡,变成“自由活动课”。“放养式”教学的具体表现为教师将所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要求学生用一半时间进行训练,另一半时间进行自由活动,甚至学生在训练时间进行自主活动,教师也不会严格管理,导致教学成果差,学生难以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夯实所学知识,更难以感受到体育学科的魅力所在,育人功能的发挥与实践更是无从谈起。

(三)教学目标单一化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我们似乎在“急功近利”的道路上走了太远,语文、数学等“主科”教学关注于知识的灌输与提分技巧的传授,而体育这样的“副科”也将完成教学任务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只要学生能够掌握教材上的体育知识与技能就认为完成了教学目标。这种单一化的教学目标容易导致体育教学之路“越走越窄”,让体育学科沦为单纯的体育活动训练,难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无法将立德树人思想观念和教育目标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实际上,体育教学目标的单一化不仅标志着教师教育理念的落后,还代表着教师对体育学科教学的真正意义理解不透彻,这种欠缺会影响到学生当下及未来的体育学习,与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理念相违背。

二、发挥体育学科育人功能的重要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参与各项学习活动的重要驱动力。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对体育学科的学习热情低下,兴趣不高,导致教学成果停滞不前,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究其根本,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学生对体育课程缺乏全面的认识,片面地认为体育课程就是机械式训练与运动技能的学习。为解决这一问题,发挥体育学科的育人功能显得尤为重要。育人功能的发挥能在最大限度上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感受运动精神,享受体育活动的乐趣。当枯燥的体育训练有了体育精神的引导与加持,那么这项训练就会拥有特殊的意义与价值。换言之,体育活动能够给人带来快乐,体育学科的育人价值则能够给人带来精神支持,只有当两者相互融合时,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才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得以迸发。

(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学内容往往“略显单薄”,很多教师的教学设计围绕教材而展开,却又在一定程度上受限于教材,导致教学实践呈现出单一性与空洞化的问题。学科育人功能的发挥与实践则能够改变这一问题。育人功能要求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体育教材的育人因素,还应当立足于教材内容对育人因素进行延展,实现理想的教学成果。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学是生硬、冰冷的,而育人价值则能够为教学实践赋予温度,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我们为什么要进行体育学习,体育学科又能够给我们的成长与思想带来怎样的启迪。

(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品德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五育融合成为教育教学者重点关注的教学理念,德育作为“五育”之首,自然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体育学科的教学活动中也有不少值得重视、挖掘的德育因素,体育精神也成为学生成长之路上重要的精神导向,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奠定重要的品德基础。在体育教学中彰显育人功能,有利于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与训练活动中感受到体育精神的魅力,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观念,让体育教学真正彰显出体教融合、育人为本和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三、发挥体育学科育人功能的实践路径

(一)利用团队合作,培养集体意识

在体育教学活动设计中,不乏需要团队合作的体育项目,然而大部分体育教师将关注点放在学生对体育项目的掌握程度上,忽视了这些团队合作项目背后的育人因素。团结合作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人能够在成长与发展中站稳脚跟的重要因素,更是当前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重要人才特质。为发挥体育学科的育人功能,教师应当格外重视体育学科中的团队合作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学习与训练的过程中团结合作,增强集体意识,培养合作精神。

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了足球、篮球、排球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这些球类项目都需要学生齐心协力才能够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为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互帮互助、齐心协力,使其深深感受到来自同伴与集体的温暖,增强集体意识。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教师还可以适当组织比赛活动,让比赛既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也让学生在集体合作中真正融入集体,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集体意识的培养不仅可以以球类运动为依托,还可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得以体现。为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不少教师会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一些基本的体育活动,而学生则对此倍感枯燥乏味。基于此,教师可以把日常的体育训练转变为团体性的体育竞赛活动,这种教学设计不仅能够提高日常体育训练的效果,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让体育学科的育人功能在教学活动中得以发挥,对学生的思维与精神产生影响。

(二)立足训练过程,磨练意志品质

要想掌握一项新的体育技能,自然离不开重复而适量的训练,然而这种训练过程往往让学生“苦不堪言”,不少学生习惯于在学习活动中“浑水摸鱼”,以此逃避重复的训练。实际上,体育学习与活动不仅意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在于磨砺学生的意志品质。学好一项体育技能就如同登一座高山,路途劳累,但是山上的风景一定很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通过语言鼓励与行为支持让学生掌握体育技能、磨练意志品质。

例如,在排球教学时,双手正面对垫既是教学的重点,更是教学的难点,需要学生始终手型正确、合作默契、步伐移动精准敏捷,对学生的体育综合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很多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会倍感吃力,频频萌发想要放弃的思想。这时候,教师应当及时关注学生的状态,为学生加油鼓气。当学生失去信心时,教师可以用鼓励的话语“加油,我相信再练习几次你一定能够熟练掌握这项技能。”点燃学生心中自信的火焰;当学生失去耐心时,教师可以用行动予以支持,向学生说:“我来陪你练习,你训练时的样子青春洋溢,老师相信你。”在教师的支持与鼓励下,学生能够重新燃起斗志,投入新一轮的训练活动中。当学生基本掌握这项运动技能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回望来时路”,感受努力所得到的美好结果,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奋勇向前、永不言败的思想斗志。这种意志品质不仅有利于学生在体育学习之路上的不断前进,还能够让学生勇敢地迎接成长之路上的种种挑战。

(三)教师以身作则,发挥榜样力量

好学生离不开好老师,好老师决定了教学的质量与成果。在小学阶段,学生存在较强的“从师性”心理,喜欢学习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因此,要想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成果,发挥体育学科的育人功能,教师的表现与态度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从心底里尊重、重视体育教学活动,并且树立与学生共同进步的思想,在教学相长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当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体育学科的重视程度后,学生在心底里自然也会更为敬佩教师,愿意认真主动地投入体育学习活动中。

在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也不可做“甩手掌柜”。有些教师在完成教学示范后,便让学生自行训练,自己旁观,这种教学模式无疑让师生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甚至让学生产生不想训练的感觉。基于此,教师应当陪同学生一同训练,发挥榜样的力量,当学生进行跑步训练时,自己可以做好“领头羊”,带领学生一起前进,当学生疲惫想要放弃时,看到以身作则的教师自然不敢松懈,学生自然会以坚定的信心与态度坚持下来。

以身作则的教师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与触动,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学生能够学会重视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在学习与成长中保持专注,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松懈,让教学成果得到提高,也让体育育人功能得以彰显。

(四)丰富教学内容,厚植爱国情怀

成才先成人,树人先立德,德育是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根基,也是重要的教学目的之一。在德育培养中,爱国情怀的培养尤为关键,体育精神中的很多精神品质也与爱国情怀息息相关,体育教学也是围绕爱国情怀的根基而展开。基于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挖掘体育教学中的爱国情怀,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播放我国运动健儿在奥运会与冬奥会上的杰出表现。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讲述运动健儿的成长史,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爱国情怀在他们成长中重要的精神指引,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体育的价值,即不仅能促进个人成长,还关系于国家荣誉,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和价值。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体育学科作为落实“五育”的载体和途径之一备受重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基于此,作为小学体育教师,我们应当认识到当前体育教学活动中方法程式化、活动“放养式”以及目标单一化等问题,运用科学合理的策略,通过重视团队合作、立足训练过程、教师以身作则以及提升爱国情怀等方式,让体育学科的育人功能真正在教学活动中得以落实和发挥,在丰富教学内涵、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热情的同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精神和运动习惯,塑造坚韧、自信的道德品质。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育人学科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学科新书导览】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甘肃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 06:13:58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中学语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