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黄石五龙小学 翁建斌
随着新时代体育教育的逐步推进,教育者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得到了逐步提高,体育教学对学生发展与未来成长的价值逐步彰显。不仅如此,体育学科更是作为五育融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了不小力量。基于此,创新体育教学形式、优化体育教学理念显得势在必行。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活动场地多为学校特定的操场、体育场馆,组织形式也以班级教学制为主,学生开展活动的场所多为学校,较少在课余时间进行科学且有规划的体育运动,家庭体育运动更是少之又少,导致学生的体育素养很难得到切实发展与提高。家校共育作为一种具有创新性的教育策略,是推动小学体育教学发展的重要实践路径,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体育教学现状中所存在的紧迫性问题,从长远角度与现实价值而言都颇具意义。本文基于家校共育视域,详细地探究了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家校共育的意义及实践路径,致力于让小学体育教学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强健学生体魄、提高教学效果的必要保障。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会学习球类运动、基本体操、田径项目等多种类型的运动。由于学生先天的身体机能、学习能力以及运动天赋有所不同,所以并不是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利用课上时间掌握所学内容,导致一部分学生无法达到理想的学习目标。不仅如此,由于体育教学的内容多、训练量大,教师难以保证学生能够将所学的体育运动进行反复练习,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呈现出“狗熊掰棒子”的状态,容易将学完的知识抛在脑后。因此,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规划性,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课上课下体育训练,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提升运动能力,落实具体的教学目标。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教育竞争愈演愈烈,“唯分论”思想在部分家长与教师心中根深蒂固,功利化的教育教学风气盛行,只重智育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在调查实践中发现,部分家长对体育学科的重视程度不高,甚至存在严重的偏见,认为体育课就是“让孩子娱乐”“没有意义”的课程。治标需治本,想要改善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的困境,我们应当及时转变家长的思想认识,提高家长对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基于此,加强家校之间的合作沟通就显得重要且必要,因为家庭是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只有家校双方统一目标、携手合作,学生的体育健康才能够得到显著改善与发展。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重要驱动力,体育学科本应当是备受学生喜爱的学科,现如今却出现了学生热情低下、参与程度低的情况。究其根本,这一问题的产生有两种原因。首先,体育教师在规划课程安排时过于生硬死板,既没有考虑到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发展规律,导致教学训练内容枯燥、训练量过大,也因为缺乏与家长的沟通而难以及时把握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态度等多因素的变化和发展。其次,家长的态度也会影响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热情,如果家长对体育活动秉持着消极情绪,那么学生便很难积极主动地投入体育训练中。如果家长热衷运动,具有引导孩子加强体能训练的意识,便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和孩子一起运动。基于此,家校双方应当及时沟通,在正视体育课程的同时,运用科学的策略开展体育教学。
在教育教学中,家庭、学校、社区虽然属于不同的社会单元,但它们都属于教育的“主阵地”,需要保持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在家校共育视域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当明确,虽然双方在教育活动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但最终目标都是推动学生体育素养的提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换言之,目标一致性原则是家校共育视域下体育教学设计与开展的坚实基础与最大共识,只有坚持这一原则,家校双方才能够在体育教学开展时并肩前进,而非互相掣肘。
家校共育要求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家长与教师具有平等的主体地位。地位平等原则要求家长与教师之间相互信任、彼此合作,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共同承担责任,做好彼此的教育“伙伴”。基于此,在家校合作视域下开展体育教学,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不能全然凌驾于另一方之上,而是应当发挥自己的教育作用。正确的做法是家长与教师勤沟通、多交流,及时反馈学生在课上课下的体育活动情况,在协商讨论的基础上,制定共同的教育目标与科学的教学策略,双管齐下、共同助力,帮助学生取得进步。
在家校共育视域下开展体育教学时,家长与教师常常处于主体地位,容易导致双方在沟通过程中出现理想化、想当然、高期待等情况,忽视了学生的感受与其具体的身体素质。基于此,家校共育视域下开展体育教学,教师和家长应当时刻遵循尊重学生主体的原则,让教育设计真正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取得理想的教育成果。
家校共育是一场“持久战”,因此要想让体育教学真正达到理想的成果,家校双方需要遵循长期坚持的原则,在体育教学中制定长期有效、操作可行的计划,并且设计家校共育的主要内容,确保计划科学、分工明确以及监督有效,让学生的体育综合素养在家校双方的合作促进下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
沟通是合作的第一步,也是家校共育的重要基础,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应当明确如何沟通、怎么沟通、沟通什么内容、希望通过沟通达成什么目的等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与家长进行交流。在沟通过程中,我们应当通过科学路径让家长对体育教学形成正确且深刻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提高沟通的频率与效果,拓展沟通方式多元化路径,促进科学理念的建立。
1.开展科学讲座,转变思想观念。
由于唯分论思想的根深蒂固,很多家长对体育学科的认识不足,不仅重视程度不够,而且没有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导致家长将教育的责任全部赋予教师。而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在体育教学与引导上起到的作用少之甚少,导致学生的体育素养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为改善这一状况,学校应当定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科学讲座,让家长明确体育学习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并且让家长深刻感受到家校合作的重要影响,明确家长该如何利用家庭生活时间对孩子进行体育指导,引导家长积极主动地参加、协助学生的体育学习,在教育活动中运用科学策略,推动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可以请校内外的专家学者为家长答疑解惑,促进家长思想观念的转变,提高家长对体育学科的重视程度。
2.利用线上平台,加强沟通。
当前,不少家长的工作较为繁忙,与教师沟通的时间与机会基本上只有家长会,而在家长会上,其他学科教师所占的时间比较多,这就导致体育教师和家长缺乏沟通的时间与契机,无法掌握学生全面具体的情况,家长也不知道该如何培养教育。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体育教师应利用好线上平台,利用好微信群、QQ群、学校论坛等平台做好线上沟通。体育教师可以定期发布一些关于体育教学的益处及与科学策略相关的文章,也可以建议家长定期记录孩子的运动情况、身体素质,更有针对性地给家长提出意见与建议。同时,教师也可以凭借家长所反馈的情况对教学策略进行调整,让教学设计呈现个性化、针对性特点。
基于家校合作视域下开展的体育教学设计需要考虑两点因素,即教育资源与体育资源。体育教师在开发这两种资源时应当确保其可以在课上课下都得到良好应用,让家校合作下的体育教学有良好的条件作为支持。
1.挖掘教育资源,用好视频微课。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言传身教”的教学策略,这种教学模式本没有问题,可是因为一个班级学生众多,很难保证每一名学生都能清楚地听见教师的讲解、看见教师的示范。尤其是体育教学中经常会有一些细节性演示,如果学生不注意观察很有可能会在后续的训练中产生错误。基于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挖掘互联网上的教育资源,用好微课视频进行教学。
以人教版小学体育5至6年级全一册第六章《球类运动》教学为例,单元内容介绍了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这一内容,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寻找示范视频,并放大示范者手部与脚步动作,让学生形成更清晰直观的感受与印象。
视频微课的用途不仅在于丰富日常体育课堂教学,还能够为家校合作带来便利,让家长的指导与监督能够依照科学合理的标准,真正为学生的体育训练带来促进作用。
2.优化体育资源,开拓锻炼空间。
在家庭体育活动中,学生经常由于场地、器材、空间等资源的影响而难以顺利开展体育运动。为改善这一情况,推动学生体育运动的多样化发展,教师应当在优化体育资源的同时,开拓锻炼空间,引导家长在体育培养的过程中就地“取”材,利用好身边的器材,突破当前的限制。这种资源优化模式不仅为学生拓宽了锻炼空间,也为家校合作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实验策略,让体育锻炼更自由、地点更灵活、形式更多样,帮助学生养成运动的好习惯,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1.亲子陪伴促激情。
在家校合作视域下开展体育教学,家长的陪伴也很重要,有些家长在教学活动中习惯性地将体育教学变成“任务布置”,通过给孩子设立任务的方式达到家庭体育教育的目的。然而,这种策略很有可能让学生将体育锻炼视作负担,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基于此,教师应当引导家长在体育锻炼中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陪伴,在孩子运动的过程中及时给予支持与鼓励,为孩子的运动加油打气。当孩子完成体育运动后,家长也要及时给孩子表扬与赞美,让家长的陪伴与积极反馈成为孩子体育活动最好的内在驱动力。
2.趣味游戏引兴趣。
传统体育教学中存在大量的重复性练习,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与抵触情绪。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一些练习是必要的,但是课下体育锻炼除了巩固课上所学以外,还应当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体育活动的乐趣所在为目的。基于此,家长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打破传统体育练习墨守成规的现状,设计多样化的趣味游戏。
例如,家长可以在课余时间和孩子进行传球训练,提升孩子的心肺功能和敏捷能力。这种趣味游戏不仅难度小,而且对运动空间与器械的要求较低,既能让孩子玩得开心,又能够达到理想的运动效果。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评价的主体,学生的运动成绩是衡量其运动成果的唯一标准,然而这种评价模式过于片面,不利于学生的持续发展。基于此,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促进评价主体的全面化发展,推动家校双方对学生运动过程、进步程度、运动态度等方面的综合性评价,让教学评价科学合理、全面地反映学生的表现,为家校合作策略与模式的调整提供重要保障,让学生的发展有所依据。
不仅如此,教育评价的全面化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振奋学生的信心、昂扬学生的斗志,当学生认识到“我的努力能够被看见”时,他们的运动动力也会得到激发,教学效果也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显著提高。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背景下,体育学科的重要性得以凸显,家校合作成为优化小学体育教学的关键性策略。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应当深入分析、理解当前教育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在家校合作中时刻遵循目标一致原则、地位平等原则、尊重学生原则以及长期坚持原则,树立创新意识、运用科学策略,通过沟通方式多元化、教育方式多元化以及教育方式丰富化等路径,让家校合作在体育教学中发挥作用,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