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五育”融合背景下药事管理学课程教学的实践与创新

2023-12-27 20:27:48董晓旭尹兴斌曲昌海王英姿王林元窦津晶
卫生职业教育 2023年23期
关键词:药事五育管理学

董晓旭,付 京,尹兴斌,曲昌海,王英姿,王林元,窦津晶,倪 健*

(1.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 102488;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市中医药研究所,北京 100010)

“五育”融合是在“五育”并举的基础上衍生而来,是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必然要求。“五育” 融合的推进与落实,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以价值塑造为导向,深入理解“五育”交叉融合理念,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以实现学生能力提升、品格塑造和精神培养为目标,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五育”融合要把5 个不同领域的教育目标当作一个整体,解决“五育”并举在实践中表现出的封闭性、割离性等问题,通过“五育”融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五育”融合的实践探索,这既是新时代对高质量教育的要求,也是符合育人规律的创新性改革与实践。

中医药高等院校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医药卫生人才。高校开展“五育”融合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将融合育人理念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以实现“五育”目标间的深度融合,发挥“五育”兼容并蓄、同心同向的重要作用。本研究以药事管理学为例,根据药事管理学课程教学目标,探讨课程教学内容与“五育”融合的方法,做到“五育”的自然渗透,从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药事管理专业人才,为相关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借鉴。

1 药事管理学教学“五育”融合现状

药事管理学是应用社会科学原理和方法研究药事管理活动规律和方法的科学,是药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以药学、法学、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为基础的药学类边缘学科[2],具有社会科学性质,应用性较强,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在促进药学学科发展、保障用药安全和用药的合法权益、维护人民身体健康、促进药品规范化管理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3]。

药事管理学理论教学涉及多学科内容,知识量大,专业基础知识要求较高,涉及较多法律、法规,知识点具有分散、更新频繁、记忆困难等特点,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4-5]。另外,药事管理学课程实践性强,与行业发展紧密联系,但课堂教学多采用讲授教学法,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学生被动学习,师生缺乏互动,一定程度影响课程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还常常出现重智育轻其他“四育”、“五育”融合不协调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针对上述问题,需要教师树立全方位教育的观念,探求“五育”融合点,促进药事管理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运用药事管理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更好地满足现代药事管理行业发展需求。

2 药事管理学教学“五育”融合策略

2.1 德育与教学融合实践

在药事管理学教学中要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重点环节,这关系着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和践行。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统筹设计各章节德育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方式等设计教学方案。在课程思政的融入形式上,可结合案例分析、翻转课堂、线上线下结合等教学方法将职业道德、民族精神、家国情怀、价值观等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药事管理学教学中,构建课程思政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6]。

在讲授药事管理立法章节时,充分融入“四个自信”,引导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我国药事管理法律体系日趋完善,有利于加强药品管理,保证药品质量,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和合法权益,促进公众健康。在讲授假药、劣药章节时,通过假药、劣药的定义与比较,反映现实中假药、劣药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危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伦理道德与法治观,使法治观念内化于心,尊重生命、爱护生命,深刻领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4 个最严的要求,体现我国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的原则,厚植爱国情怀。在讲授药品研究与药品注册管理章节时,以“三方三药”为例,介绍其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讲解“三方”是如何经过系统全面的研究成为中药新药的历程,让学生认识新药研发的严谨性、复杂性,从而树立远大目标,培养其勇于奉献的精神及创新思维能力。

2.2 智育与教学融合实践

药事管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课程涉及较多药事管理相关法规、规章等,教学中存在以智育为重点,忽视学生均衡发展的问题。因此,应根据课程特点及教学目标,深入分析课程重难点,积极推进课程教学方式和手段的革新,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实现多主体协同育人,从而增强教学效果,有效为中药学、药学、中药制药等专业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与建设者。

教学中通过采用“启发- 引导”式教学法[7]、案例教学法[8]、实践性教学法[9]、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10]、抛锚式教学法[11]等,借助微课、动画、视频、云班课等学习资源,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参与度。在讲授药品生产管理章节时,通过案例教学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如通过引入银杏叶提取生产工艺违法变更的案例,生产企业违法将银杏叶提取溶媒由稀乙醇提取改为3%盐酸提取,可降低生产成本,但使用盐酸工艺生产银杏叶提取物会分解药品有效成分,影响药品疗效;引入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欣弗)不良事件的案例,由于企业擅自改变注射液灭菌工艺参数导致11 人死亡。组织学生参与讨论,使学生深刻理解GMP(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LP(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等法规在指导药品实际生产活动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的精神。在讲授特殊管理药品的管理章节时,通过抛锚式教学法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特殊药品有哪些?如何进行区分?怎样进行特殊监督管理?使学生了解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的特殊性及其管理的必要性,掌握特殊管理药品在生产、经营与使用等方面的监管要点,树立安全、有效、合理使用该类药品的观念,提高对特殊管理药品相关法律法规的认知度,从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通过“药院论坛”“药略药语”等学术交流活动,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拓展学习渠道,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另外,药事管理学教学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在医院药学部门实践中规范技能操作,从而提高其药事管理能力,熟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3 体育与教学融合实践

体育是通过身体活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能使学生在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这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将体育精神融入药事管理学教学中,始终坚持“五育”融合,充分挖掘课程“五育”要素,实现“终身体育”“强体育德”“以体益智”“以体育美”的发展格局。一方面,在课程教学中,将体育精神等在药事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充分体现,如中药新药研制时面临着风险高、费用大、研制过程艰难等问题,从立项到新药成功上市通常需要漫长的研发周期,需要人力、财力、物力予以支持,且研究过程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会导致研究前功尽弃,在此时有机融入女排精神,培养学生不畏挫折、勇于拼搏的进取精神,把中国女排精神融入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面对困难不放弃、不退缩,勤于修身自省,在学习、生活中不断地锤炼、提升自己。另一方面,教师讲解有关法律法规后布置思考题,引导学生分组查阅相关文献,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在讲解中药制剂生产工艺实际应用章节时,引导学生重视各个环节工艺技术的应用研究,如药材净制、切制、炮炙等炮制工艺,使学生充分体会中药制药生产实践对体力、耐力的要求,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2.4 美育与教学融合实践

美育在立德树人方面发挥着独特、不可替代的作用,探索美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的路径,构建药事管理学一体化课程体系及评价体系,丰富美育资源,从而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引导其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这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因此,充分挖掘药事管理学课程中的美育元素,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全面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在讲授药学职业道德章节时,通过观看《在一起》《最美逆行者》等纪录片,使学生感受道德之美、人性之美、职业之美。在讲授药品知识产权章节时,讲解外观设计专利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或其结合所做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使学生充分理解外观设计专利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即富有美感,目的主要是促进商品外观的改进,增强商品的竞争力。在实践中,让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包衣丸剂,使学生充分掌握丸剂包衣的目的、包衣物料的差异及包衣工艺等,引导学生发现剂型之美。通过上述方式可较好地解决美育资源不足、美育方式单一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创作能力及人才培养质量。

2.5 劳育与教学融合实践

劳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全方位育人方针[12]。“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了劳育的综合育人功能,在药事管理学教学中应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特点,传承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把劳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在理论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宣传大国工匠、劳动模范等的先进事迹,讲解药品生产企业始终将产品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线,严格贯彻质量源于设计理念,精诚设计制药过程中的每一环节,为学生树立榜样,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劳动,争做劳动模范。一方面,通过调研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等的要求,结合GMP 和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内容,培养学生信息收集、信息整理、开展实地调研等的能力;通过在医院门诊药房、药检室、制剂室等部门实习,使学生掌握药学工作主要操作技能与要点,使其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另一方面,倡导学生积极参加实践项目及竞赛,如“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使其真正懂得劳动的意义,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培养其成为懂劳动、会劳动、爱劳动的时代新人。

3 药事管理学课程“五育”融合实施效果及建议

通过多年教学改革与实践,课程教学团队将“五育”融合理念较好地融入了药事管理学教学中,取得了显著成效,药事管理学课程获得2021 年北京市市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继续教育专业)、2020 年度北京中医药大学课程思政重点培育课等荣誉,学生在“互联网+”“杏林杯”等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多次获奖。在药事管理学教学中,从德智体美劳方面入手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并收集反馈意见,通过提炼归纳法优化教学方法,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教师要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更要在教学中明确“五育”理念,提升育人能力,能熟练应用“五育”融合实施策略和方法开展教学。因此,创新性将课程思政与专业理论、实践活动相结合,注重德育与其他“四育”的有效衔接,在教学中穿插实践教学环节,引入讨论式、辩论式等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学习效率,解决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互相分裂及学生创新和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可构建以课程为中心的课程思政资源库,在各章节中挖掘思政素材,在平时工作中收集、积累课程思政案例,并制定思政评价标准,突出思政培养在课程评价中的重要性,实现德育与智育双重考核,从而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加强科研反哺教学,寓研于教,将国际前沿学术进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将科研优势最大限度地转化为教学优势。强化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及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五育”的有机融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课程考评方面,采用“诊断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实现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的教学目的,但还需在评价内容、评价功能和评价效果等方面进行研究,使其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推动器。

猜你喜欢
药事五育管理学
五育并举,协同育人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体育教学(2022年4期)2022-05-05 21:26:58
更年期安全用药四个“药事”需谨记
中老年保健(2021年6期)2021-08-24 06:53:36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金桥(2020年8期)2020-05-22 06:22:42
药事管理在地震灾害救援中的作用探讨
浅谈管理学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