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美育融入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实践的路径研究

2023-12-27 20:27:48
卫生职业教育 2023年23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医学生美育

廖 红

(重庆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016)

进入新时代,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成为我们的现实需要。美育对提高医学生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塑造美好心灵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医学院校思想政治(以下简称思政)教育要回应新时代医学生追求美好生活的现实诉求,坚持以德育美、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培根铸魂,在医学生的内心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在校园内外形成弘扬中华美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生动局面,诠释医学院校依托美育创新思政教育的时代价值。

1 美育融入医学院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

美育融入医学院校思政教育,既是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医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不仅为培养医学生正确审美观指明了方向,也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了充分的条件。这能使医学生在思想和行动上向善向上向美,增强思政育人实效。

1.1 美育融入医学院校思政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进入新时代,人们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不断增加,特别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成为现实需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思想引领、文化滋养、精神支撑。医学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是思政课,而美育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能够充分发挥价值引领作用,彰显重要育人功能,增强思政课以德育美、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培根铸魂的效果。将美育融入医学院校思政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医学生心怀“国之大者”,助推其修身立德、顺利成长,让品德修养真正入耳、入脑、入心,不断提升青年医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树立为国为民赤诚奉献的理想信念。

1.2 美育融入医学院校思政教育,促进青年医学生全面发展

美育既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感教育、心灵教育,还是拓展想象力和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的教育。美育关乎青年医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与美好心灵的塑造,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引导青年医学生认识真善美的过程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医学院校将美育纳入立德树人的大思政体系中谋划设计,对医学生成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强化美育工作,能提高青年医学生的思想水平、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塑造健全人格,助推其全面、协调发展;让医学生了解和熟悉美学历史文化,拓宽视野,创新思维,提升审美能力,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3 美育融入医学院校思政治育,增强教育实效性

医学院校思政教育从来都不是单调乏味的,而是生动活泼的。美育寓教于乐、润物细无声的独特育人功效,丰富和创新了思政教育的方法途径,有助于激发医学生的情感认同,增强育人实效。医学院校坚持立德树人,将美育融入思政教育,通过实践教学这一关键环节发挥育人功能。结合医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基于价值观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育人理念,充分利用校内外的美育资源,将思想理论与美育实践相结合,增强美育的可感性。以此激发医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培养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对于其了解社会、锻炼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2 美育融入医学院校思政教育面临的问题

美育作为医学院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发挥了很大作用,思政课教师也越来越重视美育,并将美育方法用于教学实践。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思政教育的顺利开展。

2.1 部分医学院校忽视了美育的重要作用

部分医学院校在开展思政教育时往往会忽视美育,对其塑造人、培养人的作用认识不到位。美育既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感教育,以塑造完美人格为终极目的,如果没有美育或美育被削弱,就不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导致学生对教育现代化的理解也不完整。总体上看,美育仍是教育中较薄弱的环节,部分医学院校对美育的育人功能认识不到位,重专业知识传授而轻美学素养培养,无法将美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往往生硬融入或流于形式,缺乏面向全体医学生的美育实践活动,难以对其产生情感上的触动,育人实效不强。

2.2 医学生审美意识薄弱,对美育认识不深入

美育不是急功近利的教育,而是潜移默化中影响个体健康人格塑造的过程,对于促进个体全面发展、塑造美好心灵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社会思想日益多元化,一些消极负面的价值观念也有所滋长,特别是网络上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以隐蔽方式传播负面新闻、否定国家的发展、抹黑英雄等,对医学生的认知产生了不良影响,容易使其陷入价值混乱。社会中的不良风气,如娱乐至上、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影响了医学生正确审美观的形成。加之医学生普遍只专注于专业知识学习,忽视了对美学知识的学习,对学校开展的美育活动不感兴趣,没有意识到美育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导致审美能力无法提升。

2.3 缺乏科学有效的美育融入思政教育的育人机制

当前,部分医学院校缺乏科学有效的美育融入思政教育的育人机制,没有做好统筹协同育人规划。(1)医学院校现行人才培养模式缺少美育融入思政教育的具体指标,忽略了美育的功效,没有形成协同育人合力。(2)缺乏有效的美育融入思政教育的考核评价,单纯以开设的文化艺术鉴赏课(如唱歌、舞蹈、文学影视欣赏等)考试成绩作为检验标准,缺乏系统性研究。(3)部分医学院校资金缺乏,没有建设美育融入思政教育的育人平台,在线课程建设中也缺乏美育元素,校园美育资源配置不达标,也未对思政课教师进行专门的美学培养,导致实际育人效果不佳。

2.4 思政课教师缺乏必要的美学素养培养,教学方法单一

由于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师缺乏必要的美学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不会自觉应用美育元素创新教学方式。思政课教师对美的认知、理解不到位,实践能力不足,往往忽视美育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没有真正意识到美育对青年医学生健康人格塑造的重要性。此外,思政课教师开展美育的途径过于单一僵化,无法应用多种教学艺术对医学生进行生动形象的教育,缺乏情感引导,无法让医学生对真善美产生共鸣,加之忽略了美育实践活动,没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必然无法达到医学院校思政教育的目标和要求。

3 美育融入医学院校思政教育创新实践的路径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美育融入思政教育能够充分发挥价值引领作用,彰显育人功能,增强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效果。因此,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师要积极探寻以德育美、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培根铸魂的科学方法,协同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体系建设,为培养医学生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锻炼过硬本领贡献力量。

3.1 强化价值引领,以德育美、以美育人,培育德才兼备、仁心仁术的时代新人

中华民族有着极高的审美追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是我们取之不竭的精神源泉。美育既是审美教育,也是人生观教育,能提升医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是思政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同时,美育也能满足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能使其在成长过程中更深刻地体验真善美。青年医学生正处于“拔节孕穗”成长期,需要通过循循善诱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1],医学院校要秉承“三全育人”理念,以培育政治坚定、技术优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综合创新型医学人才为使命,将美育融入思政教育全过程,聚焦国家战略和人民健康需求,满足青年医学生精神文化层面的追求。结合医学生的身心特点,抓住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强化价值引领,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培育服务国家和人民、德才兼备、仁心仁术的时代新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引导青年医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挖掘美育元素,以美育引导医学生,让丰富生动的内容启润医学生的内心,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信仰,心怀“国之大者”,形成对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认知。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中提升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创造能力,实现思政教育从理论知识向价值情感层面的转化,让医学生在情感体验中体味真善美,激发想象力和创新创造力,增强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自觉把个人理想抱负同国家建设、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在服务国家、人民健康的实践中奉献才华,实现自身价值。以此破除社会不良风气、历史虚无主义对医学生的不良影响,使之成为献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2 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美学素养,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2]思政课教师是青年医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担负为青年医学生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期“系好人生第一颗扣子”的神圣使命。思政课教师必须提升自身美学素养,具有健全的人格,将思政理论知识与审美实践相结合,勇于探索创新;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多研读有关美育的书籍,到相关高校进行研修,提升审美能力。医学院校也可以邀请美学专家到校举办讲座,为思政课教师提供审美指导。思政课教师要打破学科壁垒,通过学习美学理论和参与审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提升对美的感知能力,把对美的追求变成对生活的热爱。课堂上,教师可以用数字技术再现自己眼中的美好生活,通过视觉、听觉等全方位立体化刺激,播撒真善美的种子,让医学生沉浸式体验,发现美、感知美,触动心灵,提升审美能力,让思政教育真正入脑、入心,产生共鸣。

“好老师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坚守人格底线,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3]在教学中,思政课教师不仅要让医学生获得知识和情感,还要使其感受到自身能力增长和发现美好生活的愉悦,更要用自身的言行举止为医学生树立榜样,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领其塑造美好心灵,用真善美灌溉他们的心田,培养高尚的情操和淳朴的家国情怀,使之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3.3 创新美育融入医学院校思政教育的育人机制,形成育人合力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对于立德树人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创新美育融入医学院校思政教育的育人机制,形成育人合力,是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医学院校要把美育纳入医学人才培养全过程,打造具有较高美学素养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构建以医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模式,用好思政课这个主渠道,不断完善美育融入思政教育的有效考核评价方式,将以往单纯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模式转变为综合评价模式。医学院校可以探索利用人工智能、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建设思政课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中心和思政展厅,搭建交互沉浸式育人平台。积极挖掘校内外优质美育资源并融入思政课,营造以德育美、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育人环境,开展内容丰富、启迪心智的美育实践活动,以美育助力德育,推动多方协作、开放高效的美育融入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格局的形成。教育医学生心怀“国之大者”,让中华美育精神沁润医学生的心灵,培养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服务国家、人民的实践能力,激励医学生自觉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赤诚奉献,促进医学生全面发展。医学院校力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育人育才相统一,为社会源源不断地培养合格医学人才,为服务国家发展、维护人民健康提供医学人才支撑,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更大贡献。

3.4 加强美育融入医学院校思政教育实践教学,增强育人实效

习近平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回信中说:“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4]实践教学是提升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对于青年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政课教师要用心设计好实践教学环节,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把所挖掘的德育、美育元素融入实践教学。让扎根人民、服务国家、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优秀文化作品走进青年医学生中,推广合唱、戏剧表演、集体舞、课本剧、参观艺术实践工作坊和博物馆、到非遗展示传习场所体验学习等医学生能深度参与的美育实践活动,将教学从课堂拓展至课外,调动医学生感受美的积极性,潜移默化中引导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借助思政课智慧教室,开展数字虚拟仿真体验式实践活动,置美育于仿真情景中,让医学生沉浸式体验,使思政课教学生动、形象、有趣,培养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实践教学中引导医学生化抽象理论为现实行动,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服务国家、人民的实践能力的同时,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美育元素的挖掘,弘扬中华美学,增强文化自信,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通过深入开展“青春中国梦”“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主题社会实践活动,筑牢青年医学生成长成才的信仰之基,引导其从为国为民的青春奋斗中追求真善美,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与使命,展现新时代医学生的行为美、心灵美,讲好中国故事,创造美好生活,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光彩。

4 结语

梦想照亮新征程,新时代青年医学生将亲身参与、亲眼见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医学院校要秉承“三全育人”理念,坚持立德树人,以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建设高质量的美育融入思政教育的育人体系,做好经验总结,不断推动工作方法、载体创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医学生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6:40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学刊(2018年3期)2018-05-16 11:22:11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风采童装(2017年12期)2017-04-27 02:21:42
美育教师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24
“慕课”(MOOCs)发展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启示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