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式学习的价值意蕴、影响因素与实践路径

2023-12-27 12:59徐丹阳
教育观察 2023年29期
关键词:研学旅行学习者

徐丹阳

(宁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宁夏银川,750021)

一、引言

游学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学校教育形式。在古代,士阶层通过游学学习知识技能、提高德行修养、谋求适当官职。游学丰富了我国古代学校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在经济政治制度的建立和落实上发挥重要作用。[1]近年来,我国研究者逐渐意识到现代旅游的教育功能,开始积极开展游学、研学和教育旅游等相关领域的主题研究。旅游式学习是旅游者离开居住地前往某一地区进行以“学”为首要或重要动机的旅游活动。[2]从广义上看,一切以学习为主要或次要目的的旅游都属于旅游式学习。部分研究者通过分析国内外自然主义教育、休闲教育和生活教育等理论,认为旅游式学习综合了自然教育和生活教育的理念,将旅游与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其实质是一种休闲教育。[3]有研究者指出了真实性理论在旅游式学习研究中的核心作用,认为教育理论强调的求真求实、学做真人的宗旨与旅游突出的真实性一致。该理论建构了旅游研究中的三种真实性范式,包括客观主义真实性指导下的标准化知识学习、建构主义真实性指导下的反思学习和存在主义真实性指导下的自我认同学习。[4]

二、价值意蕴

(一)价值表征

旅游式学习以自然或社会环境为基础,以文化生活为依托,以旅游景点为内容进行环境陶染和文化塑造,以个体的感官体验为中心拓展其内心领域,将研究性学习与旅游体验结合起来,有助于个体形成自我认知,促进个体领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旅游式学习有机结合了研究性学习与旅游体验,学生可以在最自然的环境中看到最自然的事物,学习最真实的知识,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卢梭认为,人的生活应该回归自然,人要服从自然本性、寻求自然法则,教育作为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回归自然。[5]旅游式学习作为一种自然性、体验性的学习方式,能够顺应个体成长的自然天性,寓学于游、游学结合,促使个体探寻最真实、最原始的知识和生命真谛,让个体在自然状态中获取知识、提升认知。

其次,旅游式学习既注重个体在自然情境中接受真实、自然的教育,又与社会中各个因素紧密相连、相互影响。马克思强调,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6]个体的发展离不开社会与文化,社会与文化能够约束个体的品行,能够使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实现最高价值。脱离了社会,个体也会失去发展的可能性。旅游式学习能够有效整合当地自然、社会和文化教育资源,使学习者突破传统课堂和教材的界限,开阔视野,更好地了解社会环境,塑造人文素养,实现自由发展,使个体在社会体验中获得更多自我生成的可能性。

最后,旅游式学习以游为手段,以学为根本。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看:旅游式学习提倡个体在自然环境中感悟本真,满足休闲的生理需要;强调个体在与社会群体的互动中寻求自我认同,满足个体尊重和爱的需要。在此基础上,个体不断充实内心,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挖掘自己的潜力,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7]个体在自然情境和社会环境中体验并感悟,更关注自身生命健康与幸福感,明确自身的道德义务与社会责任,丰富自我的内心世界,实现自我的内在价值。通过对物质世界的追问和精神世界的追求,个体能够逐渐理解人生的基本哲理,在不断地回味与反思中,培养自身的批判思维和思辨能力,促进内心的自我实现。

(二)学习特点

旅游式学习作为一种特殊的学习方式,相较于传统课堂的静坐式学习,它将情境性、体验性、探究性和社会性融为一体。在旅游中,娱乐和教育并不是相互排斥的概念,二者都是休闲的构成特征,娱乐和教育对游客体验的协同效应大于其中任何一种体验的单独效应。[8]在旅游和休闲情境下,当个体的身心得到放松时,会更注意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弱化“参与此学习是否有用”的功利化目的。开展旅游式学习有助于培养个体的自信心、跨文化理解能力和大局观念。这些带有社会属性的品质能够增强个体对社会的亲近感与归属感。学习者的认知体系是自我意识不断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真实、复杂的情境更有利于学习者获取信息,完成认知意义的建构。

旅游式学习最大的特点是沉浸式和研究性。从符号学角度来看,旅游式学习方式旨在让个体在自然中进行符号衍义、钻研学问、感受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旅游式学习需要参与者在旅游前做好充分准备,在旅途中投入身心。一方面,旅游式学习的意义整合是学习的关键环节。学生通过教科书、阅读、影视等途径获取关于目的地的间接经验,在了解旅游导师和指南手册等提供的进一步参照意义后,学生对目的地产生一定的想象。想象的意义存在于未到达旅游地之前,具身的体验意义出现在到达旅游地之后,最终的意义定点则是多种意义的统合。[9]这种意义与文化通过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融为一体,在异质化符号交流中创生新思想。从书本到实地,从课本文字的封闭符号到文化空间的开放符号,从约定俗成到标新立异,旅游式学习为学生进行异质化符号互动带来了新的途径。另一方面,旅游式学习可以消解人类符号化过程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符号划分,整合符号机制,将历史遗迹、书籍文字、旅行空间图像符号连接起来,拓展过去、现在、未来的符号时间序列。[9]旅游式学习体现了大教育观念,能够有效整合教育资源、融合分科知识,使学生在环境中感受学习的魅力、形成完整人格。

三、影响因素

(一)科学的研学制度是其规范标准

将旅游式学习带入课堂即为研学旅行。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研学旅行是加快教育模式革新的有效途径之一。制度完善完备和机制合理运行能够为研学旅行提供政策和法律保障,促进研学课程的精细化设计和规范化运行。精细化、规范化的研学旅行,能够使学习者专注于研究,为学习者带来更优质的学习体验。

2013年以来,相关部门一直在研学旅行的发展上努力,通过发布相关政策,将研学旅行纳入学生的教学体系。[10]国家文旅局在研学营地打造、服务机构和安全保障方面作出相关规定,鼓励相应项目的开发,各地也在学与游的融合中不断探索。[11]研学课堂的规范设计需要业界与学界在思想与认知层面上共同努力,相关机构部门与研学旅行的目的地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如果缺乏规范,任由参与者发挥,可能会出现形式主义现象,只游不学,歪曲研学本质。制定科学的制度规范标准,避免走马观花,深化旅游式学习的内涵,以实践育人为目标,真正做到寓学于游。

(二)创设学习情境构成其场域前提

开展旅游式学习需要为个体的自主生长提供特定的外部条件。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认知是在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构起来的,复杂多变的真实情境有利于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增强学生认知意义建构的丰富性。研学旅行最突出的优势是沉浸式的学习情境。当个体沉浸在某一特定情境时,可以根据自身需要体验与反思,创生新的认知体系。因此,研学旅行需要为学习者提供一个沉浸式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脱离传统的教室课本学习,在特定的、真实的情境中感知、操作,实现个体与环境的双向互动。

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是开展研学旅行的场域前提。当学习者离开熟悉的环境进入一个全新情境时,周围的新鲜事物和新型场景都是其学习的源泉。学习者需要处理、同化和适应新事物,促使原有的认知结构得到更新、丰富。当学习者在研学旅行的目的地进行学习活动时,会通过身体感知感受当地的文化习俗,从当地语言中接收新信息,再经过调查研究、分析说明、信息共享建构自己的知识脉络。研学旅行与课堂中被动接受知识不同,在研学旅行中,个体通常会主动建立知识。只有给予学习者特定的、真实的环境,才能让个体获得认知、建构新的知识框架。

(三)个体态度与计划影响其实际行为

个体具有主观能动性,有自主选择事物的能力。学生不是空着脑袋学习,他们在日常生活和以往的经验中已经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基于学生已有的认知,学习内容、工具和情境的选择会对不同的学生产生不同的效果。根据计划行为理论,个体的意愿和行为可以通过控制一些变量进行解释和预测,其中,主要的三个变量为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12]行为态度指个体对某项行为的感觉,这种感觉能够影响个体执行的意愿。主观规范指重要他人(如父母、朋友和教师)对某项行为的判别将影响个体主观判断,个体主观判断会对特定行为产生影响。知觉行为控制是指个体的经验和预期能让自己感知到执行某项行为的难易程度,当个体认为自己掌握的资源和机会越多、面临的障碍越少时,对该行为的知觉行为控制越强。[13]这三个变量均会对某种特定的行为意愿产生重要影响。行为意愿是决定个人实际行为的重要预测变量之一。个体对研学旅行的态度越积极,参与这种学习的行为意愿就越强烈。个体感知到环境的主观规范越正向,对研学旅行的行为意愿也越正向。个体的知觉行为控制越强,对研学旅行的行为意愿也会越强烈。

(四)教育技术成熟为其提供实践支撑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不断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取得了众多关键性的进展和切实成果。在国家教育信息化政策的推动下,在科技与智慧教育双向赋能的环境中,研学旅行的开展更多元化、信息化,其情境更加生动逼真,内容更有个性。

研学旅行借助信息技术,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研学效能,帮助学习者掌握相关知识。这可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和经历,提高旅游式学习的实践成效。一方面,信息技术能够帮助学习者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和目标,能够根据学习者自身状态和偏好制定自主性、个性化的旅游式学习方案,也可以为学习者提供集体合作的平台,让不同的学习者共同设计学习情境和内容,实现互动评价、分享学习。另一方面,虚拟研学旅游系统能够创设全方位的虚拟学习情境,能够相对真实地引导学习者明确学习主题,以互动的形式让学习者感受不同情境中的文化风情、地域风貌、民俗特征等。即便在学校,信息技术也能为学生带来感官和心理上的真实体验,使学生在虚拟研学旅行中增强对知识学习的兴趣。将信息化教育技术与研学融为一体,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又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有助于培育学生对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创新应用能力。

四、实践路径

(一)体系保障:优化研学机制运行

研学旅行是旅游式学习的主要形式。改善研学机制,加强政策引导,以法律手段为保障,是开展旅游式学习的前提条件。首先,教育管理部门是研学的决策者,要发挥正确导向作用,在研学的路线设计、教学目的、课程教材、教学评价、导师制度、宣传引领等环节建立具体的工作方案和长效的管理体系。其次,学校是研学的主要组织者,要制定科学严密的工作手册和行动计划,与相关服务机构通力合作,做好应急处理预案,加强后续管理。学校应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学生参与研学的机会,或将研学活动与主题整合起来,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及时组织学生总结交流研学经验。最后,各地文化旅游部门是研学的服务者,要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工作,利用龙头企业的品牌力量增强研学实效。同时,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市场监督,为研学提供安全保障。除此之外,研学导师是影响研学质量的直接因素。研学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教学素养和广博的学识储备,还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应变能力,能够妥善处理研学过程中的事故。学校对研学导师的培养、选拔和任用要有具体的标准。总之,要协调社会各方力量,通过多渠道、多主体协力助推研学发展。

(二)环境前提:融合地方与人文因素

旅游式学习需要特定的环境。环境的选择与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和计划息息相关。相关部门要加强外部环境的情境建设,重视相关社会资源的配置,提升旅游式学习质量。一方面,研学是对地方文化的挖掘和展现。学校要处理好学习时空与旅游所在地之间的关系,其重点是结合地方特色资源,使之成为与学习内容相契合的文化场所。[14]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应注重对地方资源的挖掘和开发,结合地方特色,强化地方自然景观、历史文化等要素。另一方面,在旅游式学习中,学生会弱化导师的部分指导作用,更关注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现实情境。学生通过关注自己的真实感受,能够促进个体与当地自然、文化的联结,通过与现实情境的互动,可以更好地了解沿途风景,与当地建立联系网络。因此,环境建设不仅要关注研学地点,还要关注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与不同地方的关系和互动。这些关系能够促进学习者与地方环境的共同发展。

(三)个体选择:增强学习者认同感

学习者自身的态度、偏好和计划会影响其实际行为,增强学习者对旅行式学习的认同感是旅行式学习发挥有效作用的重要手段。对不同群体的需求、学习过程和动机模式进行研究和理论构建,对学习目标和愿望进行评估,对学习成果进行定量分析,是在个体层面上进一步发展旅游式学习的重要步骤。可依据计划行为理论给予学习者一定的强化。第一,聚焦行为态度,拓宽学习信息的宣传渠道,引导和培育学习者对旅游式学习的积极态度,增强学习者对旅游式学习的认同感。第二,关注主观规范,强化环境或给予学习者适当的群体压力,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既要重视同伴群体的演示性影响,塑造典型的群体角色和情节,提高个体对开展旅游式学习的独特性认识,形成积极参与的倾向,又要重视环境对个体产生的刺激作用。第三,立足知觉行为控制,重视路线和课程教材的开发,注重内容梯度的适配性,增强个体的自我效能感。此外,还可以通过减少参与研学的经济成本,提高学习者对旅游式学习的参与度。

(四)实践支撑:利用科学技术助力

科技发展为社会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便利,成熟的教育技术能够弥补“教育+旅游”的不足,助力旅游式学习。首先,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研学旅行进入了新阶段。虚拟现实技术、混合现实技术和人工智能,尤其是虚拟研学旅游系统,为学习者创设了全方位的虚拟学习情境,不仅使个体足不出户就能体验多个旅游情境,而且能够将与学习情境相关的自然、历史和文化信息整合至一个信息系统。在信息技术加持下的互动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学习认同感。其次,大数据能够帮助旅游学习产品的提供者精准化营销。研学相关机构需要根据个体的行为特征了解其偏好,为个体提供个性化的研学服务。最后,旅游式教学和学习的动态性较强,仅依靠单一的评价指标难以客观地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评估。[15]在实际应用中,学校需要重视线上线下、师生共评相结合的教学与评价形式,结合大数据智能化分析,为个体提供综合评价和建议。

五、结语

旅游式学习是对我国古代游学的传承和发展,是更具象化、体验式的学习方式。在信息时代高度发达的今天,旅游式学习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学校教学带来了更多元的形式。从微观角度看,旅游式学习能够为自然事物、社会环境与个体身心发展搭建桥梁,能够将旅游体验与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帮助个体获得满足感和意义感。从宏观角度看,旅游式学习能够整合教育体系内部和外部的优质资源,涉及多学科交叉研究,体现了大教育观念。通过不同主体之间的通力合作,配合体系、环境、技术的支持,旅游式学习在未来的教育中大有可为。

猜你喜欢
研学旅行学习者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小黑的旅行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夏日旅行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