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婵娟 牛 玲
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717
2015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各类智库蓬勃发展,智库数量快速增加、质量不断提高,智库的影响力不断提升。2021 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提出推进出版高端智库建设,并自2022 年1 月起组织实施出版智库高质量建设计划。这些与出版行业相关的智库政策和规划,正推动着出版行业智库乃至出版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科技出版行业智库,指建立在科技出版基础之上,以科技出版行业问题为导向,联合相关领域专门人才,依托相关平台建设的专业智囊型机构。当前,智库建设的实践在越来越多的科技出版机构中开展。对科技出版行业智库建设进行经验总结,让智库在咨政建言、科技出版理论创新、科技出版行业服务、国际科技交流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有助于促进科技出版行业转型升级,最终推动科技成果传播及科技创新发展。基于科技出版行业智库的特点,结合科技出版行业智库的现状及问题,分析科技出版行业智库建设案例,提出科技出版行业智库系统构建的建议。
科技出版以传播科技成果和科学精神为主,科技出版的内容与科技发展息息相关。同时,由于技术不断更迭,科技出版形式越来越丰富,“编—校—排—印—发”等各环节都有新的技术赋能,排版智能化、印刷绿色化、发行网络化等特点更加鲜明。科技出版行业智库针对科技出版的特点,满足科技出版读者群体需求,具有专业性强、垂直细分的特点。科技出版行业智库需要综合考虑科技创新对出版行业的影响,前瞻性、系统性地解决科技出版行业面临的共性问题,促进科技出版行业的整体发展。科技出版行业智库还具有科技智库出版这一独特的出版形式。
科技出版是知识密集型的,且专业水平较高,技术传导链条短,这使得科技出版行业智库具备较强的专业性。首先,科技出版具有知识密集型特征,体现为出版内容专业、知识系统性强、逻辑严密、术语具备科学性和准确性、大量使用图表或模型等,科技出版行业智库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的科学分析能力。其次,科技出版技术传导链条短,科技创新能够快速影响出版行业的发展,使得出版载体和出版形式多样化。例如,科学出版社除了传统图书业务,还开发了科学文库、中国生物志库、中国古生物地层知识库、单基因疾病诊断知识服务平台等数字资源平台,全方位提供科技知识服务。以ChatGPT 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容生产行业的生态,人工智能凭借其强大的数据库生成的学术论文,具有较高的阅读流畅性和逻辑性,在帮助提高科学研究和写作效率的同时,也给科技创新和成果归属认定带来了较大的挑战。科技出版行业智库需要敏锐地把握这类“颠覆性”的技术对出版行业,特别是对科技出版行业的影响。最后,科技出版与自媒体、影视制作等传播形式进行跨界结合形成传播矩阵。例如,科普图书《月球旅店》出版之后,广受好评,作者团队随即开始筹备相关影片;微信公众号“三维地图看世界”则充分利用三维立体地图记录地理信息。科技出版行业智库要具备跟踪相关领域前沿科技成果和与出版行业适配的专业技术能力。
科技出版智库往往与具体行业紧密结合,具有垂直细分的鲜明特点。科技出版机构大致可以分为综合类和行业类,综合类科技出版机构,如科学出版社,业务范围包括科学、技术、医学、教育、人文社科等,涵盖领域较全;行业类科技出版机构,如电子工业出版社,主要面向工业和信息化行业,出版内容与行业的关联度高。科技出版行业智库往往长期深耕垂直细分领域,较为深刻地了解特定行业的科技发展状况、政策等,并在特定行业进行成果推广。综合类科技出版机构虽然也有一些可称为智库的相关研究中心,但其往往只是针对特定出版问题或技术进行研究,例如,中信出版集团成立的平行出版实验室,主要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对出版行业的影响,为此启动“AIGC 数智出版项目”。
科技出版行业智库是针对科技出版行业存在的重难点问题,为科技出版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出版咨询服务的研究部门。从科技出版行业智库实践来看,科技出版行业智库可以定位为知识服务型专业智库。知识服务型专业智库根据垂直细分领域定制特色智库产品,同时整合出版资源、提炼科技服务共同点,解决科技出版面临的共性问题,构建专业知识服务平台。
智库出版指的是出版与新型高端智库建设结合,遴选优质智库进行合作,形成出版物、开展专题研讨和培训为智库提供成果传播出口,帮助其形成政策影响力,同时使出版成为新型高端智库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1]智库出版是科技出版行业智库建设实践的重要路径。例如,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高端智库,其高水平科技智库成果很大一部分以出版的形式呈现。科学出版社服务于中国科学院,将其产出的研究报告和专题报告进行整合出版,产出《高技术发展报告》《科学发展报告》等成果,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智库出版既符合科技出版行业产出头部产品、生产精品内容的特征,又具有系统性、持续性,科学地引导公众、影响决策,最终扩大智库影响力,丰富了出版的服务形式。
科技创新成果层出不穷,大数据等技术的运用和出版产业要求转型升级,科技出版行业高质量建设对科技出版行业智库建设提出了迫切需求。出版领域的专门研究机构、高校出版研究相关院系紧紧围绕国家文化建设和出版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和战略需求展开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科技出版机构也纷纷建立研究院所,进行智库建设探索。电子工业出版社于2014 年建立华信研究院,其不仅承担了国家部委和出版行业的多项课题研究,服务于出版行业的政策制定,形成政策影响力,还开展了多种学术研讨和交流,建设工业和信息化行业知识服务平台,服务于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经营利润较为稳定,在经营方面形成良性的可持续发展模式。[2]地质出版社和知识产权出版社于2016 年共建了新型出版智库—“融智库”,其承接知识服务国家标准、AR 出版物行业标准等课题,对新闻出版乃至文化产业发展产生了长远影响。[3]然而,科技出版行业缺少国家认可的高水平智库。国家新闻出版署实施的出版智库高质量建设计划中,2023年有12 家新申报机构入选,同时继续培育此前入选的15 家出版智库。[4]这27 家机构涵盖高校出版研究相关院系、出版企业研究部门、出版领域专门研究机构等多种类型,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前我国新闻出版行业智库的建设质量。但其中并未出现科技出版专门领域的智库,究其原因,当前科技出版行业智库“深度捆绑”特定行业,导致影响力难以扩大,难以形成可持续经营模式,亟须从顶层设计层面构建面向科技出版全行业的智库。
产业竞争的实质是产业生态的竞争[5],科技出版行业智库的评价体系是科技出版行业生态的必要组成部分。已有研究智库评价的成果包括: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与公民社会项目(TTCSP)发布的《全球智库报告》中提到的智库质量评价指标包括产出、影响力、资源和效用四个维度;“中国智库索引”(CTTI)的对应评价指标体系包含智库成果、治理结构、智库资源和智库活动四个一级指标;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构建的智库成果政策影响力(ITTAP)评价模型,为出版行业智库设置了政策影响力、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三个一级指标。然而,已有的评价体系难以直接用于科技出版行业智库的评价,原因在于科技出版与垂直细分领域结合紧密,智库研究成果往往直接作用于科技出版行业,或者通过科技智库出版、知识服务型科技出版专业智库作用于相关行业的科技管理,影响力难以量化比较。
现有科技出版机构创建的智库主要关注特定行业问题,或者较为依赖财政资金,其经营模式与所创建的出版机构密不可分。以“融智库”为例,其研究经费主要来源于社会捐赠和财政资金,经费来源相对单一且略显不足。[5]从后续经营情况来看,系列智库报告撰写计划未能落地,曾连续举行了三届的中国新闻出版智库高峰论坛也出现了暂停。科技出版行业智库亟须摆脱过度依赖财政资金的情形,形成可持续盈利的经营模式。
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科学出版社)作为我国科技出版的“旗舰”,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以及国内诸多高校都有良好的合作关系,立足学科,在生物、数学、物理、工程技术等专业积累了深厚的学术资源,在科技出版行业智库建设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智库出版和服务科学研究方面,其始终保持与领域内高层次研究机构的合作,遴选新型高端智库成果,紧跟前沿技术对出版载体的创新,做头部产品、出精品,推动新型高端智库成果的传播。其品牌产品—“中国学科发展战略”丛书,充分发挥院士等专家群体的学术判断力,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前瞻学科及前沿领域布局,夯实基础研究源头创新能力,提高我国科技创新发展水平,助力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科学出版社还承担了大量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等国家级出版项目的出版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旗下的“科学智库”等数字化平台,能够为用户提供系统化的科研解决方案。
在智库人才培养方面,科学出版社建立了作者库,通过走进科研院所等活动与作者建立多种形式的互动,早期跟踪作者研究,后期让作者充分参与出版工作,共同完善出版流程和技术;设立重大项目库评审机制,既可以建立申报国家相关出版项目储备池,也培养编辑对接国家出版的相关需求;及时跟踪技术热点,例如,邀请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专家为智库员工讲解ChatGPT 背后的大数据计算逻辑;鼓励编辑总结经验并在业内进行推广或以论文形式发表,形成一支研究型出版人才队伍,最终将编辑人员培养成智库型人才。
在提升智库影响力方面,科学出版社多措并举,网页建设、公众号(包括微信、头条、微博、知乎等)运营等措施紧跟时代需求,对于提升社会影响力、树立品牌形象发挥了重要作用。
科学出版社作为大型科技出版机构,其在科技出版行业智库建设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但尚未形成科技出版行业智库成果链群,需要参与科技出版行业智库系统建设,更好地提升我国科技出版水平。
国家新闻出版署要大力支持科技出版行业智库建设,强化管理创新和资源保障,在人才引进、资金投入、科研奖励等方面加大力度,为打造高质量科技出版行业智库提供坚实的支撑。对于出版专门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出版专业院系和科技出版机构来说,要提高站位,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以打造高质量科技出版行业智库为己任,强化人才队伍和组织机构建设,加强管理创新和基础保障,聚焦特色优势,开展科技出版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服务,推动科技出版行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出版强国做出更大贡献。
从行业布局来看,首先,应在国家新闻出版署的管理下建立科技出版领域专门的研究机构(参考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可以充分利用政府搭建的平台,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具备牵头组织科技出版标准更新、科技出版行业前瞻问题研究等能力,为行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决策参考和智力支持。其次,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智库的学术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从学理上深挖,构建基础理论支撑体系,同时注重产学研的转化,扩大社会影响力和政策影响力。科技出版机构等社会智库则应依托其出版实践进行经验总结,紧跟科技发展态势,围绕企业自身发展中的焦点、难点问题开展课题研究。其中,头部综合性科技出版机构应该发挥“领头羊”作用,长远谋划,建成系统化的科技出版行业智库;行业特征明显的科技类出版机构应该发挥特长,建成专而精、“小而美”的科技出版行业智库。
在各类科技出版机构的智库建设的尝试取得一定成效后,还可以考虑通过资源整合、研究团队复用、资源共享、渠道共享等方式,建立科技出版行业智库联盟。
为了更好地发挥智库评价的“指挥棒”的作用,科技出版行业智库应建立专门评价体系,总结智库建设的经验,为科技出版行业发展提供支持。学界较为认可的是,以影响力作为智库评价重点,借鉴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所做的新闻出版行业智库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等,建立科技出版行业智库评价指标体系。政策影响力要考虑成果的前瞻性和服务中央及地方党政决策的可行性,学术影响力要考虑成果的科学性、创新性、专业性;社会影响力要考虑公众反馈、成果发布平台建设等因素。除了影响力评价,还需要考核智库自身体制建设,如组织结构、人才管理、项目管理、财务制度等。
在构建科技出版行业智库矩阵时,科技出版领域专门研究机构作为政府部门智库,在完成各种研究课题的基础上,还要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科技出版行业智库的关联企业则可以从市场化经营中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
科技出版机构组建的智库,不应脱离科技出版实践,要以市场为导向设置研究课题,共享科技出版企业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首先,在人员配置时注重吸收科技领域专门人才,如招收科技情报、科技政策、科技管理等相关专业人员,使其具备服务科技决策的能力,如领会科技政策、发现并组织符合科技政策的成果出版等;其次,鼓励优秀编辑人员开展科技出版行业发展的研究,在深入挖掘、整合优质科技出版资源的基础上策划重大出版项目;最后,积极参与科学传播理论与实践研究,为科技成果传播、出版品牌传播和出版产品传播提供策略支持,并对外开展科技传播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