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
鄂州市中医医院,湖北 鄂州 436000
顽固性呃逆属现代医学的膈肌痉挛,西医治疗多使用镇静剂、促胃动力药等,但临床运用和治疗效果存在局限性,疗效一般[1]。中医学认为本病“胃气上逆动膈”,病因为饮食不节、情志内伤、正气虚弱等;病位在胃、膈,与肺、脾、肝、肾密切相关[2]。胃气以降为顺,本病治则为“和胃降逆”。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接诊多例顽固性呃逆患者,运用中药内服配合外治疗法,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整理总结医案3 则,以飨同道。
余某,男,41 岁,2021 年10 月24 日初诊。主诉:呃逆5 天,加重3 天。患者5 天前行肝癌介入治疗的当晚出现呃逆,2 小时1 次,经西药治疗改善不明显,后办理出院返回当地。近3 天呃逆加重、呈持续性、呃声响亮。故来本科室住院治疗。自幼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状态;发现肝癌、乙肝肝硬化、低蛋白血症病史1 周;否认其他特殊病史。诊见:持续性呃逆、呃声响亮,稍进食则因频繁呃逆而反复呕吐,入睡后呃逆症状才能稍有减轻;肢软乏力明显。舌下络脉迂曲、舌淡红、苔薄黄,脉弦。西医诊断:肝恶性肿瘤。中医诊断:呃逆病,肝气犯胃证。治以清肝泻胃、降逆止呃。内治用方选左金丸合旋覆代赭汤加减,处方:黄连9 g,吴茱萸5 g,代赭石15 g,干姜、公丁香各6 g,旋覆花、法半夏、苦杏仁、枳壳、茯苓、炒白术、紫苏梗、大腹皮、牡丹皮各10 g。3 剂,每天1 剂,医院代煎,分3 次服用。外治处方:①穴位贴敷。行气散(广木香、肉桂、细辛、丁香各5 g),凡士林调匀后涂抹于纱布条上,贴敷上脘、中脘、下脘、神阙穴,并用胶布固定。每天1 次,贴敷4 h。②艾箱灸。灸下脘、神阙穴20 min,每天2 次。③穴位注射。双侧足三里穴,胃复安针,每穴5 mg,穴位注射,每天1 次。
2021 年10 月28 日二诊:治疗4 天后,患者呃逆好转。但觉腹胀明显,腹水彩超提示腹腔积液(中度),患者拒绝腹腔穿刺抽液检查,中药内服方守初诊内服方化裁,加泽兰10 g,白茅根30 g。3 剂,每天1 剂,煎服方法同前。
随访10 个月未见呃逆发作。
按:患者乙肝病毒侵袭肝体多年,肝失疏泄、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肝络不通,积聚渐成、耗伤气血。日久瘀毒内结、积聚恶变,发为肝癌,进一步加重肝脏气滞血瘀。患者介入治疗后肝郁化火、气机疏泄不利,横逆犯胃、肝胃郁热,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动膈、发为呃逆。初诊内服组方以左金丸合旋覆代赭汤加减。君药为黄连、吴茱萸,取左金丸方义,清肝泻胃。旋覆花、代赭石取旋覆代赭汤君药降逆化痰;半夏、干姜、公丁香温中降逆,与黄连相合辛开苦降、使气机得复;共为臣药。苦杏仁开宣肺气,枳壳健脾理气,一宣一降,畅通胸膈气机;茯苓、炒白术健脾和胃;紫苏梗宽胸利膈,大腹皮行气宽中;牡丹皮清热凉血化瘀。外治选穴方面,上脘、中脘、下脘、神阙穴都隶属任脉穴位。而任脉为人体阴脉之海、调节阴经气血,刺激相关穴位可间接调节足太阴脾经运行、促进脾胃功能恢复。中脘穴是胃经募穴,调理一切脾胃问题。穴位贴敷通过药物和穴位双重叠加、发挥穴药效应,使药气通过经络运行布散周身、经过神经系统的反射与传导、反馈性调节胃肠及膈肌的自主神经功能,抑制膈肌痉挛以达到解除呃逆的作用[3]。其中行气散组方中广木香行气健脾,肉桂活血通经,细辛辛温通窍,丁香温中降逆,四药制散外用可行气通络、降逆止呃。艾箱灸通过艾柱的燃烧作用理气血、逐寒湿、温通行气,不仅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还有利于行气散更好地发挥行气、降逆、止呃作用。足三里穴属于足阳明胃经,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的功效。临床研究发现,胃复安穴位注射双侧足三里,可以显著提高顽固性呃逆的临床效果,疗效显著优于肌肉注射[4]。二诊时呃逆症状好转,腹胀考虑与水湿内停有关,故加泽兰化瘀利水;且热病后易耗伤阴液,故加白茅根清热养阴利水,使利水而不伤阴、平治于权衡。该案肿瘤患者,内服与多种外治法联用,故能及时呃止症消。
潘某,男,54 岁,2019 年11 月21 日初诊。主诉:呃逆半月,加重3 天。患者半月前在脑梗死治疗期间出现呃逆,近3 天呃逆症状频繁。2019 年9 月首次脑梗死,2019 年10 月再发脑梗死。症见:持续性呃逆,呃声低缓,进食后症状加重,并呕吐、非喷射状,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及痰涎,头部胀痛,间断咳嗽咳痰、口干明显。舌淡红、苔白,脉细数。入院前全腹部及盆腔CT 提示双肾内低密度影,考虑为囊肿,建议必要时进一步检查。双肺及纵膈CT 提示肺部感染;双侧胸膜肥厚;心包少许积液。西医诊断:呃逆;脑梗死恢复期;肺部感染。中医诊断:呃逆病,脾胃阳虚证。中医治以温补中阳、降逆止呃、清泄肺热为治法。内服用方选丁香柿蒂散、旋覆代赭汤、竹叶石膏汤加减,处方:公丁香5 g,柿蒂、旋覆花各6 g,代赭石20 g,淡竹叶12 g,太子参、石膏、枇杷叶、竹茹、枳壳各10 g。3 剂,每天1 剂,医院代煎,分3 次服用。外治处方:①穴位贴敷。行气散贴敷上脘、中脘、神阙,每天1 次,贴敷4 h。②穴位注射。取双侧足三里穴,胃复安针,每穴5 mg,穴位注射,每天1 次。③针刺治疗。双侧攒竹、膻中、印堂、内关、合谷、太冲、足三里、公孙,行泻法,每天1 次。
2019 年11 月25 日二诊:患者呃逆减轻,舌脉同前。治疗同前。
2019 年11 月30 日三诊:患者呃逆好转,守方续予3 剂。
后于12 月2 日办理出院,随访2 年未见呃逆复发。
按:患者年过六八、阳气衰竭于上,既往多次脑卒中,大病过后正气未复,脾胃虚弱、脾失健运,痰浊内生、阻滞气道,胃气和降受阻、上逆动膈,发生呃逆。脑卒中患者多合并吞咽障碍、易引起胃食管反流或吸入性肺炎,引起呃逆、呕吐症状;而反复呃逆、呕吐又会使气道阻塞、加重误吸风险,最终肺气上逆、间断咳嗽,胃气不降、呃逆频发。肺经循行“还循胃口,上膈”,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呃》[5]载有:“肺气郁痹及阳虚浊阴上逆,亦能为呃。每以开上焦之痹及理阳祛阴,从中调治为法。”肺气郁闭、气机不畅,使脾阳不升、胃浊不降,气逆致呃。肺失宣降、肺气不利则气郁化热,故发热。
一诊内服组方君药取丁香柿蒂散、旋覆代赭汤两方君药组成,温补中阳、降逆止呃。臣药太子参、竹叶、石膏取竹叶石膏汤义清热生津、益气和胃。患者虽兼夹肺热,但不宜过用苦寒、以免损伤中阳,用药宜透热外达、才可抽薪揭盖,故用枇杷叶、竹茹轻清之品清降肺气,枳壳理气宽中。外治法选穴均为治疗呃逆病常用穴位;任脉、胃经、肝经、心包经都与膈有关,故多选取相关经络穴位。研究发现,针刺治疗呃逆的常用穴位为足三里、内关、中脘、膻中、太冲,常用四肢部与胸腹部的远近配穴法、上下配穴法[6]。攒竹可通过反射至眼睛周围神经、促进放松横膈膜、缓解膈肌痉挛。膻中穴是八会穴当中的气会,专司理气、顺气,气顺则呃止。印堂作为经外奇穴,可调诸阳经之气,宽胸开膈、和胃降逆。内关作为八脉交会穴之一,循行上胸膈、理气和胃。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原穴,“下入缺盆、络肺、下膈”,揉按刺激该穴能抑制膈肌不自主地间歇性收缩,达到止呃的效果。太冲为肝经输穴、原穴,平冲降逆。足三里穴疗诸虚百损,善调理中焦气机。公孙属足太阴脾经,八脉交汇穴,通冲脉。诸穴相配,自能顺气降逆。
二诊呃逆减轻,效不更方,故守前方巩固治疗。三诊时呃逆好转,守方巩固。本案运用温、清、消、补多法,脾、胃、肺同治,中焦脾阳得升、胃腑浊阴得降,肺胃气机通畅,故呃逆可止。
曹某,男,74 岁,2021 年9 月15 日初诊。主诉:间断腹痛、排便异常1 周,呕吐3 天。诉近1 周间断腹痛、排便异常,腹痛部位以右侧中上腹部为主,呈胀痛不适;排便异常表现为腹泻与便秘交替出血,肛门间断排气,便秘时使用开塞露大便始出、但排出量少,近3 天以便秘为主,大便未见赤白黏液,近3 天频繁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未见鲜血及咖啡样物。既往四十余年前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行胃大部切除术;15 年前因胆管癌于武汉市同济医院切除胆囊、胰头;2018 年发现双肺恶性肿瘤,规律行周期免疫治疗。2021 年5 月因肠梗阻住院治疗。有颈椎病、前列腺增生病史。否认其他慢性病史。入院完善全腹部及盆腔CT 提示:胆囊未见显示、胰头缺如、肝脏内胆管及胰管扩张,考虑为术后改变,建议必要时增强检查。症见:频繁呃逆、恶心欲呕,胸骨柄至上腹部嘈杂不适,间断腹痛、头晕、口干明显,间断干咳、肢软乏力,舌红少苔,脉细。西医诊断:恶性肿瘤终末期维持治疗;胆管占位性病变(术后);手术后胃瘫综合征;肠痉挛;肺占位性病变(双肺);肺部感染;营养不良;前列腺增生。中医诊断:呃逆病,气阴两虚证。治以益气养阴、降逆止呕。内服用方选益胃汤合旋覆代赭汤加减,处方:北沙参、党参、麦门冬、旋覆花、苦杏仁、陈皮、白术、白芍、防风、建曲各10 g,葛根、薏苡仁、代赭石各15 g,炙甘草5 g。3 剂,每天1 剂,水煎,分3 次服用。外治处方:①穴位贴敷。行气散贴敷中脘、神阙,右侧梁门、天枢,每天1 次,贴敷4 h。②艾箱灸。灸中脘、神阙穴,右侧梁门、天枢穴,各20 min,每天2 次。③穴位注射。取双侧足三里穴,胃复安针,每穴5 mg,穴位注射,每天1 次。④针刺治疗。双侧攒竹、膻中、印堂、内关、合谷、太冲、足三里、公孙,行泻法,每天1 次。
2021 年9 月21 日二诊:患者呃逆减轻,夜间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1 ℃,间断咳嗽咳痰,完善痰培养,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针抗感染治疗。患者发热后肢软乏力明显,要求暂停中药内服治疗,予停服。患者发热,停艾灸治疗;患者表示畏惧针灸治疗,停针刺治疗。呃逆治疗以外治法为主,予穴位贴敷及穴位注射改善症状。
2021 年9 月25 日三诊:患者呃逆、发热好转,进食后间断恶心欲呕,肢软乏力改善,大便通畅。间断咳吐白色泡沫样痰。痰培养回报提示正常菌群生长。舌红、苔薄白腻、脉细。中药内服方调整为:北沙参15 g,旋覆花、代赭石各9 g,紫苏子、紫苏叶、苦杏仁、茯苓、建曲、葛根、炒白术各10 g,细辛3 g,干姜、甘草各5 g。3 剂。
2021 年9 月30 日患者诸症好转,办理出院,守3 诊内服方药带药出院巩固,随访3 个月未见呃逆复发。
按:老年肿瘤患者,既往消化道胃、胆囊、胰腺多次手术,损失气血、元气大伤,肺脾俱虚;气血津液生化乏源,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动膈故频繁呃逆、恶心欲呕、呕吐。脾失健运,土虚木乘,肠道传导失常,水湿不化、偏走肠道或气血亏虚、肠道传导无力,故见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入院后全腹部及盆腔CT 已排除肠梗阻及肠道占位性病变。胃阴不足、失于濡养,故口干。组方用药上北沙参、党参、麦门冬益气养阴、和胃生津;旋覆花、代赭石降逆止呃、祛痰止呕;共为君药。苦杏仁开宣肺气,陈皮健脾理气,气行则湿阻得化;共为臣药。白芍缓解止痛,白术健脾渗湿,葛根、防风升阳化湿;薏苡仁淡渗利湿;健曲健脾和胃;炙甘草调和诸药。外治处方,选取任脉穴位中脘、神阙以调足太阴脾经运行,选取足阳明胃经穴位梁门、天枢,四穴共用以达健脾气、降胃逆、调肠运的功效。三诊观察舌苔虽已新生、胃气较前恢复,但患者脾胃虚弱、胃失受纳、胃气失降,故进食后恶心欲呕。患者素体肺脾不足,肺恶性肿瘤免疫治疗后,更损伤正气,外感引动、肺失宣降、酿湿生痰、痰饮内伏,内外病邪犯肺,故间断咳吐白色泡沫样痰。调整中药内服方,治以降逆止呕、清肺化饮。北沙参清肺化痰、益胃生津;旋覆花、代赭石和胃降逆化痰;三药共为君药。“肺为贮痰之器”,紫苏子、紫苏叶降气化痰;苦杏仁开提肺气;茯苓、干姜、细辛取苓姜五味姜辛汤之义,原方去性收涩的五味子以防敛邪难出。张仲景《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曰:“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以治其咳满。”即苓甘五味姜辛汤,该方为温肺化饮的经典方剂;干姜既能温肺散寒以化饮,又能温化脾阳以化湿。细辛取辛散之性,助干姜温肺散寒化饮;茯苓益气健脾、淡渗利湿、化饮利水。“脾为生痰之源”,脾运得健,则水湿可散、痰饮难成。故加建曲健脾和胃消食,葛根、防风升阳化湿,共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
中医治疗顽固性呃逆辨证方面需注意以下方面:望诊,观察患者有无抬肩耸脊、呃逆频频、面色少华,有无少气懒言、气不相接;闻诊需注意听呃声响亮或低沉。问诊需明确患者既往病史、有无饮食不节或情志不畅诱发。切诊方面,呃逆患者初期脉象多弦滑有力之实象,而病久脉象多呈沉细无力、虚弱之象。通过详细采集病史,详审病机及传变脏腑,先安未受邪之地,辨病位不可只拘泥于脾胃两脏。病症在外必责之于内,以上顽固性呃逆案例,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辨证论治、内外并施、双管齐下,针、药、穴多措并举,加强协同作用,故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