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芸
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主要是在生物与新医药、资源与环境等领域开展与农业相关的技术研发,以及农业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等活动的企业。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速度决定了农业高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效能,也是支撑上海农业高质量发展和提高农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上海高新技术企业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与自动化、高技术服务三大行业领域的占比较高,分别占总数的1/3、1/4 和1/5,生物与新医药、资源与环境等涉农的主要领域占比均不足6%,而其中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占比则更少。根据现有公开数据统计,2022 年上海通过认定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有67家,不足全年认定企业总数的1%,主要集中在从事肥料、农药研发生产的生态型企业和涉及种源的农业生产型企业,还有一部分为智能农业和设施装备企业。从经营规模来说,67 家企业的平均成立时间为12 年,小微企业占比88.1%、科技型中小企业占比68.7%,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规模整体偏小,经济效益贡献无法和其他产业,特别是三大先导产业相比。从创新产出来看,67 家企业拥有的发明专利数量仅为717 件,与当年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的发明专利总数相比不到0.5%,企业的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竞争力不足,对应新产品的销售收入无法提高。可见,上海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薄弱,成为了制约上海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发展的突出软肋。
作为上海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前身”,当前,上海农业科技企业也面临较为突出的发展短板,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和自主创新内驱动力不足、研发资金投入有限等问题,导致其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不强,无法完全满足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经费比例、高新产品(服务)收入占比、创新能力评价等门槛条件,成为上海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规模“双低”的症结所在。
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制约性、基础科研依赖性、生产周期不连续性等特点决定了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具有较长的研究开发周期、较强的地域性、较强的公共性产品的特性,在很多方面不同于其他产业的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效益不能立竿见影地体现,直接影响了农业科技企业对研发创新的积极性。同时,农业科技企业在经营生产战略方面大都仍沿用传统理念,缺少长远的发展目标,更注重短期生产带来的经济效益,忽略了技术研发和创新,导致核心竞争力水平明显不高。
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的基本要求中,近三年的研发总经费为营业收入总额的3%-5%,农业科技企业大都把经费用于生产和经营方面,对于技术研发和创新的资金投入较少。除了自有资金的投入,农业科技企业还会依靠财政资金补助的形式开展技术创新研发。如企业通过申请科研项目来解决农业生产中某一方向的问题,项目结束以后,缺乏主动参与市场的积极性,加上企业后续研发资金未能及时跟上,导致前期的研究成果容易被搁置一旁,无法形成有效的转化推广。
在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条件中,科技人员比例要求不低于10%。目前,在大部分农业科技企业人员架构中,专门从事农业科研的固定人员比例低,拥有博士学历或副高及以上技术职称的人员比例更低,人才的专业水平难以适应农业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同时,农业科技企业科研人员流动性大、科研人才队伍的不稳固,与农业生产中要坚持长期、系统的科学研究需求相矛盾。
上海在规模化生产上的优势不明显,但在科技创新、国际合作、资源集聚等领域有突出优势,为开展种质资源创新、发展种源农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成为种源企业发展壮大的一片沃土。如成立于2011 年的上海天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充分发挥上海得天独厚的科技与人才优势以及长三角、国际化对外开放窗口功能,形成了“科技+ 服务”运营推广服务模式,通过立足上海、服务全国、走向国际三个方面推广以节水抗旱稻为核心的新品种、新技术。该企业自2013 年起连续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16 年成为“新三板”挂牌企业,2021 年获得“国家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资质,成为上海第一家取得该资质的本土种子企业。因此,建议上海重点加大对种源企业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产学研用”有机衔接的灵活机制,充分发挥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优势、企业的市场嗅觉和技术承载功能、政府的资源统筹协调能力,培育良好科技创新生态,加大对农业科技企业在研发方面的资金扶持,特别是“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的研究。同时,加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导向。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支撑体系,进一步发挥领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形成上海农业重点产业聚集,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和研发的核心能力。
一是发挥上海金融资本优势,探索以政府资金投入带动社会资本投入的模式,形成以信用担保、项目投资、贷款等联动发展的农业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为农业科技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多层面的资金支持,确保企业现金流的稳定性。二是发挥上海国有企业实力雄厚的优势,鼓励行业内的国有企业设立市场多方参与的农业科技创新基金及创业基金,投资参股本市农业科技企业,尤其是加强对实力较弱但创新活力较强的中小型农业科技企业的资助,形成产业链协同,更好助推企业发展。三是优化税收补助政策,加大对科技创新方面的税收减征力度,拓展税收优惠的多种方式,激励农业科技企业通过创新活动来减免税收,并对农业科技企业创新进行分环节分阶段补贴,重点加大初创环节的补贴力度。
一是通过主流新闻媒体,加强对本市农业科技创新重大突破、农业科技致富典型案例的宣传报道力度,在社会上、行业内树立一批本市优秀的农业科技创新的“明星企业”,以及推动本地区三产融合、带动区域农业经营主体共同富裕的“领头企业”,加快形成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树立本市农业科技企业良好口碑,擦亮上海农业科技创新名片。二是以市场化为方向、专业化为核心,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农业科技企业孵化扶持平台,以平台为依托运用政府扶持政策和资源,完善企业发展、行业咨询、知识产权保护、市场推广营销等服务保障体系,构建农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法律援助体系并提供公益性或低成本的法律咨询服务,更好地推动企业自主、健康发展。三是加强对农业企业的成果转化服务,联合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上海技术交易所、上海农村产权交易所等三方专业化服务机构,搭建上海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集群网络,提供成果路演、价值评估、信息发布、组织交易、法律咨询等一站式综合服务,更好地为企业推荐技术成熟度高、生产效益好、市场应用潜力大的农业科技成果,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