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教育规律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基本要求

2023-12-27 01:51河北省教育宣传中心秦志军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规律总书记发展

○河北省教育宣传中心 秦志军

教育是一门科学,兴教办学、教书育人有客观的规律。我们只有真正地遵循教育规律,才能制定出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设计出科学的教育制度,培育出各类合格人才,才能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我国的教育实践证明,什么时候我们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我们的教育事业就能顺利得到发展,教育工作就能取得很好的成效。什么时候违背了教育规律,我们的教育工作就会遭受挫折,教育事业就会受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遵循教育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等进行强调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九个坚持”是我们对我国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来之不易,要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唯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从规律上办教育,方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一定社会的教育要反映一定社会政治的要求,又反过来为政治服务,这是一条客观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看,任何国家、任何社会,其维护政治统治、维系社会稳定的基本途径无一不是通过教育。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写入党代会报告,这深刻体现了教育既是“国之大者”,又为“国之大者”服务的极端重要性。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人。在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方向问题上,我们丝毫不能偏离,这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是每名教育工作者的政治责任。

始终坚守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

从历史规律看,一个强国的崛起,其背后往往都是由于教育的崛起。16 世纪以来,全球先后形成5 个科学和人才中心,分别是16 世纪的意大利、17 世纪的英国、18 世纪的法国、19 世纪的德国、20 世纪的美国。这些国家也在相应的历史时期成功崛起。究其原因,主要是科技发达和人才汇聚,根源是教育发展的领先。2014 年9 月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2023 年5 月2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我们一定要着眼国际竞争格局和国家发展大势,坚定不移地走教育强国之路,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源素质,把教育与国家、与时代、与世界、与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紧连接、深融入、强推动,切实增强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主动。

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价值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党的二十大作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战略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根本遵循,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化发展,对执政规律的精准把握。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就是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满足人民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美好期盼,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一是要补短板、强弱项,在教育普惠上让人民群众满意。二是要促均衡、平差异,在教育公平上让人民群众满意。三是要强品质、促提升,在教育质量上让人民群众满意。四是减负担、缓焦虑,在教育获得感上让人民群众满意。五是治乱象、促规范,在教育生态上让人民群众满意。六是保平安、强安全,在教育安全上让人民群众满意。我们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职业教育增强适应性、高等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推进“双减”工作,开展课后服务,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消除“大班额”,保障随迁子女入学,为学校办学安全托底,反对把良心的行业变成逐利的产业等,都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现实体现。

始终坚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基点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就谈不上高质量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思政课教师坚持“六要”标准,期望教师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并多次强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让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充分遵循教师成长规律,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一是要强化一个标准,即突出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二是要完善两个体系,即做优师范生在校培养和做强教师在职提升,构建高素质教师培养体系。三是要补齐一个短板,即补齐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短板,让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始终坚守树立科学教育理念的鲜明导向

教育理念是教育实践的先导,影响着教育改革发展成效。实现教育现代化,首先是教育理念要现代化,深化教育改革也必须从创新理念开始。我国近三千年的教育史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教育智慧,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循循善诱、温故知新、教学相长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对教育规律的认识。这些教育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定要传承好这些教育理念。同时,要博采众长,对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也要借鉴好。

现实中,在办学治校的过程中,我们要重点贯彻以下教育理念。一是“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理念。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根本要求,必须从偏重智育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转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全面发展,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这是办学治校的重要遵循。二是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理念。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每个学生的禀赋、潜质、特长不同。我们要努力使不同性格禀赋、不同兴趣特长、不同素质潜力的学生都能接受符合自己成长需要的教育。2016 年9 月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强调,“教育要注重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注重学用相长、知行合一”。这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原则。三是浇花浇根、育人育心的理念。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定要浇花浇根,育人育心。我们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循循善诱、春风化雨,每一堂课不仅传播知识,而且陶冶情操,让学生在身心愉悦中健康成长。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

始终坚守深化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要求

2016 年9 月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强调,“要深化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经费投入体制、考试招生及就业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深化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人事薪酬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及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使各级各类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我们要坚决破除不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体制机制障碍,努力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一是要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二是要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要着眼于“教好”“学好”“管好”,围绕教师、教材、教法推进改革,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加快助推每个人成长成才,高水平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三是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要根据人口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优化教育资源布局结构,不断提升学科结构、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四是形成教育发展合力。以家庭为基础、学校为主体、社会为平台,努力构建“三位一体”工作格局,共同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

党的二十大作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035 年建成教育强国,从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部署。我们唯有认识教育规律,把握教育规律,运用教育规律,方能有力答好“强国建设,教育何为”这一时代课题,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更好地推动教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和关键力量。

猜你喜欢
规律总书记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巧解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