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安陆市紫金路小学 陈 柳
暑假初,《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推出一位老师给自己布置的8 项“暑假作业”:解读一位名师、学习一项特长或者绝活、死磕一项基本功、结交其他行业的“牛人”、照顾自己的身体、做一次彻底的大扫除、自费参加一次学习培训、系统学习与教育有关的法律法规。随后,许多媒体相继转发了这套“暑假作业”,使之成为“网红作业”。
可以说,这位老师是“我要学”的标杆。这套作业可以通用,甲老师可用,乙老师也可用;今年可用,明年也可用。只要高质量完成,生长就会慢慢发生,素养就会步步提升;只要每个假期坚持完成,就会由普通走向优秀,由优秀走向卓越。
今年暑假之前,教育部发布通知,组织开展2023 年暑期教师研修活动,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设立“2023 年暑期教师研修”专题,面向各级各类教师提供优质学习资源,服务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提升。学习资源优质,学习方式灵活,参加这类研修,假期会更充实,更有意义。可是,也有一部分老师认为“假期又缩水了”,并且呼吁“把假期还给老师”。
诚然,寒、暑假的研修学习是教师的选修课,不是必修课,是否利用假期提升自己,应由教师自主选择。但是,假休与研修并不矛盾,研修是另一种形式的假休,是更有意义且更有品质的假休。观摩名师的课堂实录,养眼又养心;锤炼基本功,养性又养神;听专家讲座,养脑又养智。更何况,平台提供的研修内容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实践性,有助于提升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综合育人能力等。而且,这些课程就像“自助餐”一样,每道菜都是“开胃菜”“下饭菜”“特色菜”,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胃口”,自主选择“菜品”,为专业发展“强筋壮骨”。
从某种意义上讲,拒绝研修,就是拒绝成长,拒绝优秀。有一种说法:人和人的差距来源于8小时工作之外。有理想追求的老师,有教育情怀的老师,都会给自己布置“假期作业”,并充分利用假期时间给自己补充能量,提升素养,使自己成为教育教学的能手、高手。
不可否认,许多教师假期很忙,除了做家务,还要干工作,完成学校布置的“假期作业”,比如家访。但相对上班期间的碎片化学习,假期时间充足,工作压力小,可以专心致志地学习,更可以系统化、深入地学习。因为教师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正如于漪老师所说的“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人民教育家如此,普通教师也应如此。“学做教师”,应成为常态,成为习惯。
假期是教师提升综合素养的“佳期”,能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抓住这个“黄金期”提升自己,靠的是自省、自觉、自律。正如上述给自己布置“暑假作业”的老师所言:“成长的路上,一切靠我们发自内心的觉醒,强烈的进取之心,深入骨髓的自律。”能否自省、自觉、自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情怀、敬业精神。
学校放假,学习不放假。假期不“打烊”,研修提素养。把假期当作“加油站”,利用假期提升综合素养,消除本领恐慌,这样的老师一定是明师,也一定能够成为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