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凤,蒋 敏,徐加威
淮安市第五人民医院儿科,江苏淮安 223300
肺炎是一种以发热、咳嗽、咳痰、湿性啰音等为主要临床症状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的胸部影像主要表现为双肺磨玻璃影、出现新的斑片状浸润影等,该病是导致儿童住院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均是引发肺炎的常见病原体,近年来抗菌药物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导致抗菌药物耐药的情况愈发严峻,若肺炎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地救治易导致病情进展为重症肺炎,此时患者的治疗难度将明显增大且预后情况不容乐观[2]。近年来,生物标志物在细菌性肺炎的疾病诊断、疾病转归评估、细菌感染的种类区分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探究与细菌性肺炎密切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sCD14-ST)是一种在机体出现细菌感染后水平可迅速升高的指标,其在胰周坏死感染、脓毒症等感染性疾病中均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4-5]。目前sCD14-ST与细菌性肺炎相关的临床研究较为少见,鉴于此,本研究探讨了血清sCD14-ST在细菌性肺炎患儿中的表达及其与病原菌感染种类和疾病转归的关系,以期验证sCD14-ST能否成为细菌性肺炎的新型生物标志物。现将相关研究内容整理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淮安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细菌性肺炎患儿98例作为细菌性肺炎组。纳入标准:(1)所有患儿均根据临床症状或胸部影像资料诊断为肺炎[6],且痰培养结果为阳性,均为革兰阴性菌或革兰阳性菌感染;(2)临床资料完整且规范性完成了相关治疗;(3)患儿家属对本研究内容知情,且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1)参与了其他研究;(2)合并肺结核、肺结节等肺部疾病;(3)存在先天性疾病、癫痫、免疫系统疾病;(4)存在除细菌性肺炎之外的感染性疾病;(5)医院获得性肺炎;(6)病毒、支原体、真菌等引起的肺炎;(7)存在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混合感染;(8)重症细菌性肺炎。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细菌性肺炎组男53例、女45例,平均年龄(6.86±2.89)岁。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7.28±2.76)岁。两组儿童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了本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LS20220103)。
1.2方法
1.2.1治疗及疗效评价标准 所有细菌性肺炎患儿均根据相关指南规范性给予经验性抗感染、退热、呼吸支持等治疗[6]。在治疗7 d后判别疾病转归情况,判别标准如下。疾病转归良好:患儿的相关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或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胸部影像结果显示较治疗前有所改善;疾病转归不良:患儿的相关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较治疗前有所加重,胸部影像结果显示病情进展。将疾病转归良好的患儿纳入疗效良好组(68例),将疾病转归不良的患儿纳入疗效不良组(30例)。
1.2.2病原菌鉴定 采集所有细菌性肺炎患儿入院后的痰标本置于无菌瓶中,标本采集完成后及时送检。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2-COMPACT 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菌株的种类进行鉴定,相关流程均严格遵循《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7]。将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患儿纳入革兰阴性菌组(70例),将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患儿纳入革兰阳性菌组(28例)。
1.2.3血清指标检测 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的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后提取血清。采用上海联迈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检测血清sCD14-ST、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免疫发光法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
2.1细菌性肺炎组和对照组血清sCD14-ST、CRP、PCT水平比较 细菌性肺炎组血清CRP、PCT、sCD14-S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细菌性肺炎组和对照组血清sCD14-ST、CRP、PCT水平比较
2.2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感染的肺炎患儿血清sCD14-ST及相关指标水平比较 革兰阴性菌组和革兰阳性菌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菌组血清CRP、PCT、sCD14-ST水平均高于革兰阳性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感染的肺炎患儿血清sCD14-ST及相关指标水平比较[n(%)或
2.3不同疾病转归的细菌性肺炎患儿血清sCD14-ST及相关指标水平比较 疗效良好组和疗效不良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良好组血清CRP、PCT、sCD14-ST水平均低于疗效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疾病转归的细菌性肺炎患儿血清sCD14-ST及相关指标水平比较[n(%)或
2.4细菌性肺炎患儿血清sCD14-ST水平与CRP、PCT的相关性分析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细菌性肺炎患儿血清sCD14-ST水平与CRP、PCT均呈正相关(r=0.498、0.526,P<0.05)。
2.5血清sCD14-ST、CRP、PCT水平对细菌性肺炎患儿疾病转归的评估价值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CD14-ST、CRP、PCT评估细菌性肺炎患儿疾病转归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7(95%CI0.785~0.950)、0.759(95%CI0.653~0.865)、0.847(95%CI0.759~0.935)。见图1。
图1 血清sCD14-ST、CRP、PCT评估细菌性肺炎患儿疾病转归的ROC曲线
细菌性肺炎是因细菌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由于儿童的身体发育尚未成熟,抵抗力较弱,因此是细菌性肺炎的高发群体[8-9]。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菌株感染均可引发细菌性肺炎,由于感染的多样性和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存在,临床在早期治疗细菌性肺炎时往往只能经验性的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只有在药敏试验完成后才能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因此有部分细菌性肺炎患儿治疗效果不佳[10]。CRP、PCT均是感染性疾病常用的检测指标,二者在机体发生细菌感染或炎症时水平均会明显升高,对临床诊治感染性疾病有一定的辅助作用[11-12]。
sCD14-ST又称为Presepsin,是近年来发现的新型感染性生物标志物,其在脓毒症患者体内水平会迅速升高,在3 h左右即可到达峰值,与传统指标CRP、PCT相比,sCD14-ST更加灵敏且到达峰值的速度更快[13-14]。本研究结果显示,细菌性肺炎组的血清sCD14-ST水平高于对照组,这提示sCD14-ST水平在细菌性肺炎患儿血清中异常升高。细菌性肺炎患儿因细菌感染导致肺间质、肺泡、气道等存在明显的炎症浸润,而炎症环境会刺激sCD14-ST分泌,相关研究显示,sCD14-ST水平在急性胰腺炎、非感染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等炎症性疾病中会明显升高,存在炎症反应可能是细菌性肺炎患儿血清sCD14-ST水平异常升高的原因之一[15-16]。本研究结果还显示,革兰阴性菌组的血清sCD14-ST水平高于革兰阳性菌组,这表明与革兰阳性菌感染相比,由革兰阴性菌感染引发的细菌性肺炎患儿的血清sCD14-ST水平更高,这一结果提示sCD14-ST水平对临床判别细菌性肺炎患儿感染的病原菌种类有一定参考价值。分析其中原因,革兰阴性菌感染后其细胞壁外层的脂多糖在脂蛋白结合蛋白、白细胞分化抗原-14(CD14)的作用下可形成CD14相关的复合物,该复合物可激活Toll样受体-4/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进而导致大量炎症因子被释放,进而促进sCD14-ST分泌[17]。另一方面,CD14相关的复合物在形成后会发生裂解,裂解的产物中便存在sCD14-ST这种更小的可溶性肽结构,sCD14-ST释放入血后便会导致血液中的水平升高[18-19]。由此可见,血清sCD14-ST在由革兰阴性菌感染引发的细菌性肺炎患儿中水平更高的原因可能与炎症反应程度和CD14相关的复合物的裂解程度有关。本研究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细菌性肺炎患儿血清sCD14-ST水平与CRP、PCT均呈正相关,这进一步验证了sCD14-ST水平与炎症和感染程度存在关联。另一方面,疗效良好组的血清sCD14-ST水平低于疗效不良组,这提示血清sCD14-ST水平可能与细菌性肺炎患儿的短期疗效有关,可能是因为血清sCD14-ST水平可侧面反映细菌性肺炎患儿的感染严重程度和炎症反应程度,而以上两点与患儿的病情和治疗难度呈明显的正向关系[20]。因此,血清sCD14-ST水平较高的细菌性肺炎患儿短期疗效更容易出现不理想的状况。本研究通过ROC曲线分析发现,血清sCD14-ST、CRP、PCT评估细菌性肺炎患儿疾病转归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7(95%CI0.785~0.950)、0.759(95%CI0.653~0.865)、0.847(95%CI0.759~0.935),sCD14-ST的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CRP、略高于PCT,可见血清sCD14-ST水平对细菌性肺炎患儿疾病转归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综上所述,血清sCD14-ST水平在细菌性肺炎患儿中异常升高,且与患儿的病原菌感染种类和临床转归有关。本研究结果初步提示sCD14-ST有望成为细菌性肺炎的新型生物标志物,然而,本研究纳入的病例数较少且均为在本院治疗的患儿,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相关结论还有待大样本量、多中心的研究进行验证。